2015-07-23 15:10:09 聯合晚報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中研院考古隊正在漢本遺址挖掘文物,由於範圍太大加上全部都是土石,需要以機械敲碎石頭後再清理挖掘。 圖/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提供
中研院考古隊正在漢本遺址挖掘文物,由於範圍太大加上全部都是土石,需要以機械敲碎石頭後再清理挖掘。 圖/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提供
分享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計畫101年在宜蘭縣漢本挖掘到大量金屬器時代遺址,經過三年挖掘,發現更下層還有新石器時代後期的遺址;負責考古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說,必須再花兩倍時間才能完整挖掘出土保存,希望公路總局能把工程時間往後延,讓學界保存這些文物,蘇花改107年通車時間勢必再延後。
根據劉益昌評估,漢本遺址原本發現的是距今1200年到1600年的金屬器時代文化,大約在漢本生活400到500年;挖掘過程發現,當時可能是因為地震或颱風造成土石流,讓聚落整個被土石覆蓋。
但考古團隊沒想到,再往下挖後,竟然發現還有第二個文化層,目前初估距今1650年至1800年的新石器時代後期。
中研院考古隊正在漢本遺址挖掘文物,由於範圍太大加上全部都是土石,需要以機械敲碎石頭後再清理挖掘。 圖/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提供
分享
青銅器。 圖/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提供
青銅器。 圖/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提供
分享
中研院史語所考古隊統計,其實早在102年就發現第二個文化層,再確認後,證實這是更早期的文化層,而且發現的骨骸數量非常多;目前兩個文化層加起來至少有120個墓葬,甚至有一個墓葬中擠了5、6個骨骸,評估約有數百具遺骸。
由於第二文化層深達8到10米,已經不是人力接駁可以完成,加上挖掘坑容易積水,挖掘工作更耗時;劉益昌說,考古越深需要的人力和時間就越多,以第一文化層就費時三年,第二文化層至少需兩倍時間才能完成。
漢本遺址範圍相當大,從蘇花改谷風隧道南口開始,一直往南延伸至少涵蓋十個橋墩、一個機房、隧道口迴轉道及臨時沈沙池等,且有台鐵軌道通過。
金
金箔殘件。 圖/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提供
分享漢本遺址小檔案
民國101年3月發現,地點在在宜蘭縣南澳鄉,當時蘇花改開挖谷風隧道口側護坡土方時,發現大量金屬器時期的殘件,包括石器、石環、鐵渣塊等,顯示當時已有冶鐵跡象,估計是距今1200年到1600年的金屬器時代文化,大約在漢本生活400到500年;後來發現的第二個文化層,目前初估距今1650年至1800年的新石器時代後期,目前已出土上百具的骨骸。
(資料來源: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