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其拉甫邊境風雲
2017-02-04 09:34世界日報 新京報/羅婷報導
新疆塔縣聯合反恐演習,在演習中,出動80輛各類軍用和警用車輛。(取材自新京報)
從北京到烏魯木齊,從烏魯木齊到喀什,從喀什到塔縣,再從塔縣到紅其拉甫國門。定位顯示,這是中國地圖大公雞的尾巴上了。但高原邊境遇到的毒品、槍支…,對國家安全的挑戰,並不比任何地方少。
紅其拉甫,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陸地口岸,也是新疆與中亞聯繫的主要內陸通道。高大的灰色國門對面,就是一塊白色的界碑,印著巴基斯坦的國徽,1986年立起來的。除巴基斯坦之外,塔縣還與阿富汗、塔吉克兩國相鄰,地圖勾畫出四個國家國境線曲折的輪廓。
純度90% 毒品來自金新月
國門不遠處,一座灰色的鋼房子大門緊鎖。房子裡設有車體檢查儀,每年夏秋開關時期,所有來往車輛都要在這裡接受初檢。
2015年11月9日晚7點,一輛滿載化妝品的小型貨車,從巴基斯坦而來,駛入車體檢查室。X光機照射下,十多箱化妝品卻呈現出不同的熒光反應。邊檢人員開箱一看,包裝盒裡的東西有些異樣:白色粉末,散發出酸臭氣味,一切特徵都表明,這是高純度海洛因。全部拆開,這堆化妝品裡藏了1520小袋海洛因,共計76公斤。
10天之後,販毒案再發,30公斤左右同等質地的海洛因,再次在邊檢大廳被發現。這兩起案子,刷新了新疆公安邊防總隊單次查獲毒品最高紀錄。
這些毒品從「金新月」而來。所謂「金新月」,指的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國交界處的三不管地帶,蒼莽山區,因為該地區形狀像一輪彎彎的月亮而得名。
紅其拉甫邊檢站執勤業務三科副科長梁永飛說,「金新月」生產的海洛因純度幾乎都在90%以上,近年產量更是超過「金三角」,成了一個新的「毒瘤」。
自1982年紅其拉甫開關以來,製毒者從未放棄從這條路線將毒品運入中國。多年下來工作人員總結了一套規律:海洛因一般在阿富汗生產,先從巴阿邊境深入到巴基斯坦,把1公斤的整塊打散,做成50克一小包。集散分裝滲入中國。
花樣藏毒 人體化身載具
近些年,邊檢人員親歷了各種「花樣藏毒」。
有人體夾帶的,比如把毒品塞進避孕套裡吞下,再比如衣領藏毒、鞋底藏毒。最少時,有人在衣領裡藏了20克海洛因,用這種螞蟻搬家的方式搬運毒品。還有貨物夾帶,比如溶化到可樂裡、藏進行李箱紙板、工藝品、化妝品裡。
早年間,邊檢站還沒有人體X光機,抓人體藏毒是靠經驗。梁永飛回憶,那時毒販常用避孕套藏毒,為了防止避孕套破掉,路上都不吃不喝。由於國門與城市之間路程太遠,路上至少耗時兩天,人的眼睛會有大量紅血絲,口氣也會很重。這樣的人就很可疑。
一名巴基斯坦旅客入境時,到邊檢站來要水喝,工作人員抬頭一看,此人唇焦口燥,嘴都渴得開裂了,包裡卻放著一大瓶沒開封的可樂,實在蹊蹺。讓他喝一口,他果斷拒絕。工作人員將他控制,將瓶中物沉澱、晾乾,大量褐色粉狀物出現了--高純度海洛因。
如今毒品從「金新月」入境中國的鏈條更加隱密。紅其拉甫邊檢站的一位官兵介紹,毒品從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區集散,再通過紅其拉甫進入喀什,從喀什走公路,到達廣東。真正的老闆只有兩個,賣方在巴基斯坦,買方在廣州,中間每個步驟的負責人都不清楚上線是誰,他們在黑話中被稱為「騾子」。
但隨著經驗的增長,邊檢站一套嚴密的查緝流程已經形成。什麼樣的旅客最可疑?梁永飛說,如果此人的居住地是在毒品集散地白沙瓦一帶,目的地是廣州,且行李簡單、旅費較少,那就有很大的嫌疑,「可能他這一趟就是把毒品送到廣州,然後坐飛機就走。」
「騾子」要順利通過邊境,如今並非易事。
以毒養恐 截獲鋼筆手槍
在邊境,毒品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邊境線上的人們都熟悉一個詞,叫「以毒養恐」--毒品、槍枝,往往相伴而生。
在巴基斯坦,有執照就可以持有槍枝。從紅其拉甫出境,到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首府吉爾吉特有270公里的路程。這裡就有許多家槍店。就算沒有執照,黑市上槍枝也很容易購買。另一鄰國阿富汗,槍枝更是唾手可得。
紅其拉甫邊檢站曾查獲多起中國旅客攜帶槍枝入境的案子。除了攜帶常規的手槍、子彈之外,還有旅客曾帶過間諜使用的鋼筆式手槍。這種手槍看起來是一支鋼筆模樣,只能裝一發子彈,常用來自殺或暗殺。
近年,隨著X光機的普及,帶槍入境基本成了不太可能的事情。只要掃描出有零件像槍的形狀,肉眼一眼就看出來。「你就算是把槍吞進去,我們也能找出來。」
地處南疆,反恐一線,紅其拉甫需要注意檢查的另一重要物品就是涉恐的音像製品。梁永飛表示,邊檢站查獲的音像製品,一般都是在國外製作,被人試圖帶入疆內傳播。
邊境另一活躍因素是邊民。即往來兩國販運貨物的游商。他們長期往返中巴之間,買賣生活必需品,賺取差價。
雪山下…塔吉克人的寧靜小城
無論邊境多少暗湧變幻,雪山下的塔縣,仍然是個安寧的小縣城。邊防官兵們都說,塔縣是整個喀什治安最好的縣,公安局好幾年都沒有抓過一個塔吉克人,而這要感謝他們謙和、善良的天性。
塔縣人口不過四萬,大部分都是塔吉克族,大街上男子都是戴圓形高統帽、穿皮靴,女子都圍紗巾、穿裙子。黑褐頭髮,薄唇高鼻,他們的面容是歐洲人種的特徵。
塔縣人以畜牧業為主,過著半遊牧半定居的生活。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矗立在塔縣北部,莊嚴溫柔。千百年來,塔吉克人就生活下這山腳下,稱自己為雪山的子民。
他們的另一圖騰是鷹。在塔縣縣城的廣場上,立起了一座鷹的雕像。據當地人介紹,他們將鷹視為百禽之首,是忠誠、仁慈和勇敢的象徵,而塔吉克人是鷹的傳人。
在大街上,塔吉克人相遇時會互相行禮。兩個男子相見,先是握手,然後同時舉起握著的手互吻對方的手背。不同輩分的人見面,長輩親吻小輩的額頭,小輩親吻長輩的手心。
當地為他們建起了明黃色的新平房,但搬家之後,他們依然遵從塔吉克牧民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在新房子外面,用石塊和草皮堆砌圍牆,糊上黃泥,築成院落,為牛羊圈一塊棲息之地。
新房與小汽車,柴草堆與青稞囊,正代表著現代化的變化與西崑崙的山水,它們互不打擾,和諧共存,千百年來猶如是。(中國新聞組整理)
紅其拉甫邊檢站,塔吉克族姑娘亞斯曼是官兵中的一員,她正在接受驗槍的考核。(取材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