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四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破冰者陳長文 揭金門協議秘辛
 瀏覽2,167|回應5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台北9日電】 2010.09.09 10:36 pm 
 
1990年9月,兩岸紅十字會簽署金門協議,開啟兩岸分治後的復談契機,當年負責簽署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時隔20年後,首度透露當時政府高層拍板定案的決策過程。

1990年9月12日,兩岸紅十字會代表在金門簽署「金門協議」,處理偷渡客遣返的問題,由當年擔任紅十字會秘書長陳長文與大陸紅十字會秘書長韓長林代表雙方簽字。

金門協議走過20個年頭,作為兩岸隔絕40年之後首個以兩岸為主體簽下的協議,具有「破冰」的歷史意義。身為破冰者的陳長文下了註腳,「這是人道超越政治藩籬的價值體現」。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預計在9月下旬出版「金門協議20年」一書,陳長文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提前披露書中記載的當時談判祕辛。

在那個年代,政府正準備在1991年上半年設立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以民間機構形式避開政治敏感,處理兩岸交流事務。但沒想到,前1年發生多起大陸偷渡客在原船遭悶死及溺死的事件,引發國際關注,使大陸偷渡客遣返議題成為台灣的燙手山芋,提前發酵。

首度公開提及談判秘辛,陳長文娓娓道來,「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國防部長陳履安打電話和我討論,希望由紅十字會出面與大陸洽談如何解決偷渡客的遣返問題」。

一個巴掌拍不響,台北急迫,也需要北京點頭,才能上談判桌。陳長文解析對方想法,「面對經國先生的『三不』(即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北京的『三通』(即通商、通郵、通航)無施展空間,現在有場合、有機會可以談,更有好的原因—那就是「人道」,北京為何不把握?」

兩岸簽協議挑動敏感神經,拍板定案仍須經過高層應允。陳長文還原歷史現場,點出5人決策核心,包括前總統李登輝、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前行政院副院長兼大陸工作會報召集人施啟揚、前研考會主委兼大陸工作會報執行秘書馬英九以及陳履安。

「長文,為什麼不請他們來金門?」電話另一端提出這樣建議的是郝柏村。陳長文憶起,當時他差點脫口而出「您確定嗎?」但還是問了句「可以嗎」?郝柏村回說,「沒什麼不可以」。

「沒想到當我們把這個建議告知對方時,對方竟然很快地回復,並且同意在金門進行協商」,陳長文說。

陳長文解讀,對當過國防部長、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並親身歷經八二三砲戰的郝柏村來講,金門是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在金門談,就是保密、安全考量下最好的選擇。

把金門協議的談判團隊一字排開,台灣方面是陳長文擔任主談人,國防部中將鄧定秩負責後勤支援,其他還有紅十字會副秘書長常松茂、組長謝世偉與徐祖安。

大陸方面的主談人是韓長林、台辦系統的樂美真、大陸紅十字會總會代表張希林、大陸福建紅十字會代表計克良與何鐘生。

對於台灣派出的陣容,陳長文透露,對岸一開始對具軍方背景的鄧定秩存有戒心,「但我可以肯定的說,鄧將軍沒有扮演『監軍』的角色」。

敲定了團隊名單,上了談判桌,雙方對協議本身沒有太多意見,卻對「名稱」發生過爭執。是否為北京設的政治框架?但陳長文認為,「意識形態的政治干擾並沒有真正出現」。

對岸堅持要自稱中國紅十字會、要我方接受「中國台灣」紅十字會,陳長文則搬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回應。陳長文說,「這種爭執很無聊,我告訴他們,如果因此而妨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因小失大」,所以只不過幾分鐘,爭論就結束了,雙方達成「海峽兩岸紅十字會組織」的表述共識。

求同存異的精神也體現在這項協議中。在紀年部份,雙方都寫不下對方習慣的用法,在未徵得各自政府的同意下,「韓長林在文本上寫一九九0年,我寫七十九年,雙方就互換協議再簽,我們就這樣決定了遣返的協議內容」,陳長文說。

回顧談判過程,陳長文還想起一段小插曲,那時還處在動員戡亂時期,金門仍為戰地,「有位民進黨立委曾一狀告到地檢署,告我叛亂」,現在看起來雖然有點突兀,但也凸顯當時兩岸接觸所遭到的壓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65996
 回應文章
不服廢止紅十字專法 立委聲請釋憲大法官不受理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服廢止紅十字專法 立委聲請釋憲大法官不受理

2021-12-24 22:52 紅十字會
司法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2016年7月12日通過廢止施行超過60年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同年月27日蔡英文總統正式公布廢止,紅十字會回歸「人民團體法」規範;立委林德福等38人和紅十字會總會長王清峰皆聲請釋憲,大法官今決議不受理。

聲請指出,廢止紅十字會法使紅十字會徹底喪失救護制度功能,損害公益,影響紅十字會與國際間體系長久以來建立的災害防救合作關係,有違憲法外交宗旨精神、憲法慣例及憲法上制度性保障。

另專法具實現搶救生命、博愛服務的正當公益目的,且特別履行戰時救護傷兵等特殊公益,立法院草率認為無存在必要,廢止專法有違憲法平等原則,也牴觸憲法保障生存權;立法院廢止專法,使紅十字會成為一般人民團體,造成從事國內外人道救援工作陷於困境,並恐造成多數紅十字會團體並存,為免遭受不可回復的損害,請求暫時不要廢止專法。

大法官認為,聲請意旨難看出已具體指摘究竟有何牴觸憲法的疑義,聲請不符司法院大法官審理事件法規定,決議不受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51612
陳長文:兩岸協商 應提升至官方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台北—北京連線報導】 2010.09.12 03:43 am
  
今天是兩岸紅十字會在金門簽署「金門協議」廿周年,當年簽署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長陳長文認為,現在是紅十字會卸去「見證遣返」角色的時候,也建議兩岸的協商,下一步應考慮提升到官方機構層次。

陳長文表示,兩岸關係在這廿年中,從開放大陸探親的起點,曾經一度降至冰點,到目前逐漸回溫,不管兩岸關係如何起伏、轉折,金門協議都實實在在的被執行,它的歷史意義,過程彌足珍貴。

時空變遷,兩岸被遣返人員從過去的偷渡客逐漸變成刑事犯與刑事嫌疑犯,加上兩岸司法互助協議已在去年四月簽署,陳長文認為,紅十字會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現在是卸去「見證遣返」角色的時候,該退場就可以下台一鞠躬。

陳長文並認為,兩岸事務的協商,下一步應考慮把海基會、海協會的模式,提升到官方機構層次,讓一套人馬、兩塊招牌的權宜情況,換回正常軌道。

在北京的樂美真則指出,兩岸都很重視「金門協議」,並一同遵守其內容,證明兩岸中國人的事,只要坐下來談,沒有談不成的事。他強調,多少年來,一直很想重回金門走一趟,看看當年住過的仁愛新村,和遊覽過的金門風光。

已退休的張希林則表示,在「金門協議」前後,與台灣紅十會聯繫十分頻繁,與台灣紅十會正、副秘書長都已成為好友,雖然常松茂已去世,但他很想再和當年的談判夥伴,一同回到金門協議的簽署地點走走看看。

據悉,大陸紅十會也將在今年於福建舉辦相關紀念活動,紀念「金門協議」簽署廿周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68755
馬總統看金門協議 求同存異之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台北報導】 2010.09.12 03:43 am

兩岸金門協議今滿廿年,馬英九總統(左)在最新治國週記中,邀請當年參與協議的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右)對話,陳長文並透露諸多祕辛。
中央社

兩岸簽訂「金門協議」今天屆滿廿年。馬英九總統本周的「治國週記」,特別與當年的主談人、現任紅十字會總會長陳長文對談。陳長文回憶,當時行政院長郝柏村擇定金門為會談地點,他還不敢相信,後來覺得這「真是一個睿智的決定」。

本周治國週記的主題是「金門協議廿年,求同存異創雙贏」。馬總統開宗明義地說,請來當年參與協議的「男主角」,就是為了還原簽訂的場景、內容和後續影響。當時馬總統是研考會主委兼行政院大陸工作小組會報的執行秘書,也是主角。

郝揆睿智 決定在戰地談

「金門協議」是自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處理兩岸事務所簽署的第一個協議,開啟兩岸事務制度化處理的先河,也是目前兩岸執行最久的協議。

陳長文回憶,當時兩岸剛開放探親不久,政府對大陸偷渡客採「原船遣返」,結果發生兩次重大事故,造成幾十個人死亡;而政府並沒有和大陸接觸的管道,只好由紅十字會扮演和大陸方面溝通的角色。

在馬總統引導下,陳長文也透露當年談判決策的祕辛。陳長文說,當台灣紅十字會向大陸紅十字會談到對話意願,對方「二話不說」就同意了;陳長文問郝柏村「究竟在哪裡談」,沒想到郝柏村說:「為什麼不到金門來?」

金門戰場 變成和平廣場

陳長文對郝柏村的答案很意外,因為當時動員戡亂還沒終止,金門又是戰地,且大陸紅十字會的成員大多都是共產黨員,在金門又是和共產黨員接觸,「這是何等危險的事情,涉及叛亂!」所以,他還向郝柏村確認:「是真的嗎?」郝柏村則回答:「為什麼不可以?」就此敲定地點。

陳長文覺得,選在金門是個非常睿智的決定。馬總統也回應說,這樣一個建議,就把金門的屬性做了「歷史性的轉變」,從古寧頭、八二三砲戰的「殺戮戰場」,在金門協議後一步步變成「和平廣場」。

互稱紅會 民國西元並用

陳長文坦言,當時也遇到兩個技術問題,一個是如何稱呼對方,一個是紀元,當時前者的問題「比今天更嚴重」,最後決定都說「兩岸紅十字會組織」;紀元部分甚至還談到是否用「天干地支」,最後決定則是我們用「民國」,大陸用「西元」,讓問題迎刃而解。

擱置爭議 存異重要示範

陳長文認為,這個做法和馬總統現在「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做法一樣,所以事半功倍。馬總統也稱許,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重要的示範」,甚至兩岸簽署ECFA,兩岸很多用語不同,就各用各的,只要涵義相同,就包裹一次解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68753
金門協議20周年 馬肯定為九二共識濫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林琮盛、李木隆/台北、金門連線報導】 2010.09.11 03:59 am

金門協議20周年,當年簽署金門協議的兩岸紅十字會代表,21日將舊地重遊。圖為民國79年9月12日簽署金門協議當天會議實況。
圖/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資料照片

金門協議即將屆滿廿年,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近日將出版「金門協議20年」一書,馬英九總統在書中寫序肯定金門協議為「九二共識」的濫觴;而兩岸經濟協議( ECFA)比金門協議模式的擱置爭議更顯成熟。

廿年前的九月十一日,大陸五名官員和紅十字會人員搭乘漁船,「秘密」抵達金門簽定「金門協議」;兩岸當年參與協定的紅十字會人員,今年的廿一日將重回當時簽訂協議的「仁愛新莊」豎立紀念碑,紀念「金門協議」開啟兩岸接觸先河。

金門縣志記載,一九九○年九月十一日,大陸國台辦交流局副局長樂美真、紅十字會秘書長韓長林等五人搭漁船抵金門,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秘書長陳長文在仁愛新莊進行二天協商,就遣返刑事犯、打擊犯罪達成共識後簽署「金門協議」,是兩岸首次就特定問題的合作。

紀念「金門協議」廿年,當年參與簽署協議的兩岸紅十字會人員陳長文、韓長林等八十人,廿一日上午將重回「仁愛新莊」舊地重遊。金門縣紅十字會表示,雙方決定在仁愛新莊門口豎立一塊紀念碑,至於是否共同植「和平樹」,仍待協調。

軍方以往鮮少對外提及在金門協議中角色,這一次卻透過「青年日報」大幅報導,訪問當時主其事的閣揆郝柏村、紅十字會秘書長陳長文,以及當時的金防部司令李禎林。

李禎林指出,一九九○年八月一日接任金防部,月底接獲國防部密令,表示兩岸將在金門會談,一切行政支援都由金防部負責。當時的副總長執行官陳堅高上將還親自致電指示細節,強調兩岸會談非同小可,「務必力求隱密」。

會談為避免官方色彩,因此不宜使用軍政機關辦公室,但當時金門還實施禁建,也不開放觀光,根本沒有旅館或合適會議場地。擔任金西防務的一二七師師長高華柱提議,金寧鄉的仁愛山莊原本是縣府新建的國宅,但因無人入住而閒置,正好符合交通方便、環境單純隱密的原則。地點確定後,金防部就對整個行程,進行多次沙盤推演。

九月十一日,大陸代表搭乘懸掛紅十字旗幟的民船,駛抵雙方事先約定的金廈中線水域,與我方懸掛紅十字旗幟的漁船會合,並指引其登岸,金門守軍在一旁嚴密警戒監視。十二日,雙方協商結束,我方紅十字會人員透過管道,通知對方派原船前來接人,流程依照預訂計畫。直到九月十九日,雙方紅十字會才同時公布,已經達成遣返協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67426
金門協議20年 見證兩岸顛簸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台北9日電】 2010.09.09 10:36 pm 
 
歷史充滿弔詭和意外。兩岸分治後40年,雙方首次商談的地點,竟然是曾經砲聲隆隆的金門。當時簽署的「金門協議」,走過20個年頭,見證兩岸互動的顛簸,意義卻歷久而彌新。

推開宜蘭靖廬大門,隔著鐵欄杆的房間裡,等待遣返的大陸偷渡客不再人滿為患,那個每逢三節就擠滿抱著專線電話、訴說著南腔北調家鄉話的廣場已不復見,而這只不過是4、5年前的情景。

這一切的起點是在20年前的9月12日,兩岸紅十字會代表坐在金門談判桌前,簽下「金門協議」文本。這紙金門協議,是兩岸彼此求同存異的結果,更是大環境變遷下推波助瀾所促成。

1987年,當時的總統蔣經國宣布「開放大陸探親」,思鄉情切的老兵們帶著電視機與金飾,前仆後繼的奔回大陸,讓隔絕近40年的大陸人驚覺到台灣經濟是如此發達,激起冒險渡台的淘金潮。

排山倒海的偷渡潮,讓在海上執勤的國軍官兵疲於奔命,但海上攔截與原船遣返的對應模式,卻製造了不少悲劇。1990年7月22日,原船遣返的漁船內悶死了25名大陸偷渡客,兩岸相互指摘對方不人道的作為;同年8月13日又發生21人因船隻老舊而使偷渡客溺死的悲劇,引發國際關注。

這兩起事故迫使台灣方面必須拿開「三不(即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政策框架,在人命關天的基礎下,轉為主動向對岸拋出協商要求。

對北京而言,兩岸統一是神聖使命,他們對台喊出「三通(即通商、通郵、通航)」做為統戰口號,有機會藉此議題接觸,何樂而不為?另一方面,大批人民蜂擁「私渡」到敵對的海峽彼岸,讓北京顏上無光,使得中南海高層很快就答應台灣要求。

為了要快速啟動談判,紅十字會成為唯一選項。台灣主談人、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長陳長文說,當時海基會還沒有成立,紅十字會因為承辦大陸探親服務而與對岸紅會建立了聯繫管道,於是整件事就在前國防部長陳履安一通電話後,決定由紅會上桌。

值得注意的是,簽署地點選在當初還是戰地的金門,陳長文透露,這是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的建議,由事後一切會商進行順利看來,讓人體會到郝柏村深謀遠慮。

不論如何,儘管金門協議兩岸雙方對若干用字遣詞有所爭議,但如陳長文所說金門協議是「人道超越政治藩籬的價值體現」。金門協議簽署後,大陸偷渡客的遣返,不但符合了人道的立場,也相對的更為便利、安全。

據內政部入出國移民署統計,自1987年至2010年8月6日止,台灣遣返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的人數達5萬680人。

金門協議走過20載,儘管年年都執行,但從遣返人數的消長,也見證兩岸情勢的波動。核心官員解讀,在1990年至1994年的前5年,平均每年遣返人數超過4000人,但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訪美,大陸對台採取「文攻武嚇」,接回偷渡客的人數驟降,一下從1994年的4710人減到1995年的1427人。

民進黨執政時期,拖延遣返作業成為大陸杯葛工具。陸委會2004年9月曾公開批評,大陸以遣返的海峽號船隻歲修故障為藉口,半年未執行遣返作業,這是將單純的遣返問題泛政治化,使遣返速度來不及應付緝獲收容速度,各地靖廬人滿為患,最高峰時有2000人等待遣返。

金門協議的執行,台灣從最高峰每年遣返超過4000名大陸偷渡客,到根據移民署最新統計,截至今年8月6日為止,各地收容所等待遣返的大陸偷渡客只有45人,中間的巨大落差,也正反映出20年來兩岸環境的急遽轉變。

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起飛,家戶收入大幅改善,偷渡客逐漸減少,過去警巡為了抓大陸偷渡客疲於奔命,甚至發展出以會不會唱中華民國國歌,辨識是否為大陸偷渡客的畫面,逐漸成為絕響。

一晃眼20年過去,這段時間兩岸關係顛簸,但終究已實現三通直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完成簽署,大陸文化部長蔡武來台灣與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會面。兩岸的協商交流已從經貿逐漸拓展到文化等其他領域,未來的政治談判,似乎也不再是遙不可及。

這些進展看在曾任海基會首位秘書長的陳長文眼裡,心中充滿感慨,「倘若過去2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也可以跟金門協議一樣,擱置爭議、異中求同、同中存異,可以從非常務實、對人民最大利益的角度來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那可以減少非常多不必要的社會成本與資源」。

回到20年前的金門協議兩岸紅會商談場景。當時具有官方身分的對岸主談者之一、大陸紅會理事樂美真在書中回憶,當時協議大功告成之後,他和陳長文私下談及兩岸關係,他最感興趣的是直航問題。

如果時光倒轉,相信陳長文和樂美真當時都沒能料到兩岸直航竟要耗費近20年才能實現,而未來20年的兩岸關係又是如何呢?一紙金門協議或許不能給出答案,卻指引出了若干方向,值得此刻的兩岸人民深深探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