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調查統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貧窮家庭近11萬戶 史上新高
 瀏覽2,541|回應10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若有所思

2010-08-15 01:19 工商時報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內政部甫完成的統計指出,今年第2季國內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再創紀錄,升至10.8萬戶,戶內的人數升逾26萬人,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顯示這一波景氣復甦未能有效紓緩貧窮問題,國內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情況,值得密切注意。

 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人口有多少?內政部指出,今年第2季底有26.3萬人,不但比10年前大幅增加了10萬人,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萬人,國內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人口數也繼續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行政院主計處將在本周四召開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公布去年國內貧富差距的情況,內政部官員認為,雖然貧富差距的調查資料還沒有出來,但由貧窮線以下家庭逐季增加的情況看來,國內貧富差距仍在持續擴大。

 這位官員表示,台灣這些年由於產業結構的變化,非但失業家庭逐年增加,由於「非典型就業」快速成長,導致「工作貧窮」人口也愈來愈多,內政部這項統計證實了國內的貧窮問題仍然嚴重,不容忽視。

 內政部統計指出,今年第2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共有10.8萬戶,非但比10年前大幅增加4.1萬戶,也比去年金融海嘯期間增加了近1萬戶。在貧窮線以下的3款貧窮家庭中,以第3款增加最快,這一款的家庭成員雖有工作能力,但收入偏低,內政部官員表示:「目前第3款家庭數達8萬戶,多是因為失業或只能謀得非典型工作機會,收入過低,才落至貧窮線以下。」

 內政部官員表示,雖然今年以來國內景氣已經復甦,但是經濟成長的效果大多反映在富有家庭的收入上,多數民眾還是苦哈哈的,經濟成長的果實無法讓多數人共享,是造成今年以來貧窮線以下人口持續升高的原因。

 隨著景氣復甦,企業不是都在加薪?何以第2季貧窮家庭還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萬戶?內政部官員表示,真正有加薪的勞工恐怕很少,所謂加薪很可能是在金融海嘯前減薪2成,現在加回5%,事實上還是比以前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18580
 回應文章
逾11萬戶貧窮線下 歷史新高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3-06 工商時報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內政部甫完成的統計指出,99年台灣經濟成長雖逾10%,但99年底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卻首度升逾11萬戶,戶內人口也升至27萬3千人,兩者皆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國內貧富差距問題持續擴大。

     內政部官員表示,新修訂的社會救助法今年7月才實施,因此去年底這項統計還是適用原貧窮線的定義,在同一定義下的低收入家庭增加,這顯示國內確實有愈來愈多的家庭落難以脫貧。

     依這份甫完成的統計,去年底(第4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計有11萬2千戶,比前一季增加2千多戶,而這些低收入家庭內的人口總計有27萬3千多人,也比前一季多了7千多人,兩者都創下歷年新高。

     依內政部歷年統計,90年底台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不到7萬戶,97年初政黨輪替時升至9萬戶,99年底升逾11萬戶,落居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呈快速增加。

     內政部官員表示,造成貧窮線以下家庭快速增加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近年全職的就業機會逐為派遣人力取代,導致許多就業者的薪資持續下滑,其二是近年政府放寬審核標準,使更多人被認定為低收入戶而獲得補助。但總的來說,這項數據顯示國內貧富不均的問題日趨嚴重。

     這位官員表示,台灣去年的經濟雖然成長率雖超過10%,但是經濟底層的家庭大概分配不到,這也是為什麼去年經濟高成長而低收入家庭仍持續增加的原因。他強調,工作貧窮雖是大環境使然,但政府有責任改善就業環境,以讓這些人的貧窮問題早日獲得改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53320
社論-正視台灣200萬人月收入不及2萬元的困境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2-18 工商時報 【本報訊】

     近年台灣經濟成長的果實難以為眾人分享,這已不是新聞,但令人驚訝的是,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完成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如今台灣每月收入不到2萬元的「有酬就業者」已高達138萬人,比金融海嘯前多出了24萬人。這些民眾的所得水準與基本工資相差無幾,一人生活,已屬艱辛,若要養家,更是談何容易。

     事實上,今天台灣每月收入不及2萬元者還不止這138萬人。因為上述的138萬人只是就業者中「有酬就業者」的部分,而就業者除了包括僱主、受僱者、自營作業者這三類「有酬就業者」外,還有為數可觀的「無酬家屬工作者」,估計台灣目前無酬家屬這類就業者,仍有60萬人。

     當前台灣月收入不到2萬元的就業人口到底有多少?除了138萬個「有酬就業者」之外,得再加上近60萬個「無酬家屬工作者」,因為他們在家幫忙,沒有拿任何薪水,莫說2萬元,也許父母只給幾千元的零用錢而已。兩者加總後可以發現,如今台灣月收入不及2萬元的就業人口,已將近200萬人之眾。

     我們無意誇大台灣中產階級陷入貧窮的問題,但事實卻不容我們輕忽。也許有人會質疑上述的數據,認為200萬人是高估的數據,為了解答這個疑惑,我們可以再看另一份經常為政府高層引用的「家庭收支調查」。這份報告同樣指出,98年所得收入者年所得未達24萬元者(即月所得低於2萬元)已高達220萬人。雖然所得收入者與就業者的定義有些出入,但這兩份報告卻同時指明一件事,那就是如今台灣就業者中月收入不及2萬元的人口,大約就在200萬人左右。

     這項數字其實在提醒我們,台灣工作貧窮(working poor)的問題日趨嚴重。同樣工作一個月,有人收入豐厚,但卻有200萬人只能拿到如此微薄的所得,貧富差距之嚴重,已不容執政當局雲淡風輕地看待,不著邊際地漫談。試想200萬人月收入不到2萬元,這項數據還不夠令人震撼嗎?有多少家庭悲劇正在這項數據下醞釀發生?若行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真正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還能坐視經濟成長的果實全歸贏者圈的少數人享有嗎?

     報載今年前3季台中海關進口了1萬2千多輛高級房車,較上年同期成長近一倍,平均每輛車的價格是200萬元。這告訴我們,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逼近10%並非憑空臆測,只是成長果實歸少數人享有罷了。而所得分配之所以如此失衡,以致貧者益貧、富者益富,政府未能量能課稅,善盡租稅的正義,難辭其咎。

     這些年租稅對所得重分配產生了多大的改善效果?我們從歷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可以發現,98年政府的稅收只讓五等分位高低所得差距縮小0.13倍,創下近6年最低。按理說,政府的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及土增稅皆採累進稅制,本身已具改善貧富差距的機制,但近年來這些累進稅的精神,已被各種為促進投資、避免資金外流等冠冕堂皇理由而採行的減免稅措施抵消殆盡,這也就難怪如今賦稅對於改善所得差距的力量會如此微弱。

     行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已經運作了近四個月,至今仍在紙上談兵。所以提不出具體對策,不是心中沒有腹案,而是主事者沒有做歷史抉擇的勇氣與擔當。要說改善所得分配的策略,早在民國90年的經發會、95年的經續會、98年的賦改會,分別提出的研究報告已是汗牛充棟了。但在選舉考量下,這些年不論藍、綠陣營都是勇於減稅,怯於加稅。在如此扭曲的稅制下,台灣所得差距豈有不擴大之理?

     持平而論,台灣今天貧富差距之所以擴大有兩大原因:第一是全球化經濟的力量使然,第二是賦稅制度失去昔日量能課稅的功能。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政府自然不可能阻止企業赴海外投資,但政府必須健全法制保障勞工的基本權益,以放緩工作貧窮的速度,此外更應透過租稅的力量進行所得重分配。須知,一旦賦稅沒有善盡導正市場分配的功能,以今天全球化的趨勢估計,不消幾年,台灣的貧富差距將如脫韁野馬,瀕臨失控。

     老子曾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改善所得分配的哲學盡在其中;但他接著又說:「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看到這兩句話不禁令人感慨,近十年政府所做的幾乎都是「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事。我們深盼政府大員們午夜夢迴時,能多想想這200萬個工作者及其家庭的處境,在天道與人道之間,儘速做個抉擇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344929
第3季貧窮線下家庭 創新高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2-12 工商時報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內政部昨日指出,受到「非典型就業」漸增的影響,今年第3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首度升逾11萬戶,戶內人口更高達26萬人,兩者皆創下歷年新高紀錄。

     內政部官員表示,第3季的貧窮線仍是舊制下的定義(新制明年7月才實施),因此本次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再度升高,主要是因為國內打零工、非典型就業愈來愈多,使得落到貧窮線以下的家庭較第2季續增2千戶。

     除了受到「非典型就業」愈來愈多的影響,內政部官員表示,這段時間地方政府在認定低收入家庭時較為寬鬆,應該也是本季落在貧窮線以下家庭增多的另一個原因,但總體而言,國內全職的工作日減,非典工作日增應是重要原因,因為非典型工作的薪資非常低,不到全職的一半。

     依據內政部的統計,96年底台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首度升逾9萬戶,98年底超過10萬戶,99年第3季又升逾11萬戶,落到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呈快速增加之勢,而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在這段期間也由22萬人增至26萬多人。

     內政部官員表示,台灣目前的勞動市場出現許多中老年失業後,再就業的情況,這些人只能從事臨時性工作,隨著「非典型就業」增加,低收入家庭也將會持續增加,貧富差距也將繼續擴大,若沒有大作為恐怕是沒有辦法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327691
低收入戶數人數 雙新高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李順德】 2010.12.06 02:44 am 
 
內政部完成的調查報告發現,今年第三季低收入戶首度達十一萬五十五戶,低收入戶人數為二十六萬七千七百一十七人,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內政部解釋說,主因在於修法和門檻放寬。內政部社會司長黃碧霞表示,低收入戶增加原因,包括自然增加、修法效應及放寬審查家庭不動產的門檻限額等因素,其中以修法效應及審查門檻放寬為主要原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312581
短 評-民主危機到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8-2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根據本報昨日頭版新聞報導,台灣的貧富差距十一年來持續惡化,最頂端和最底層的平均所得,相差達六十六倍,已創下歷史新高。顯然政府的責任無比艱鉅,挑戰之嚴峻也不在話下。

     儘管行政院長吳敦義隨即在院會中回應,表明政府有很大責任要積極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甚至直言經濟發展成果應由全民共享,才符合社會公益。然而,除了指示副院長成立專案小組深入研議之外,外界還看不見解決問題的對策。

     其實,就在吳揆說明政府立場之際,行政院亦通過一百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明年預估將舉債近四千三百億元,累計總債務雖未達四成的法定上限,但同樣也是歷史新高。

     兩則新聞的先後發布,說明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政府年年舉債搞建設、搞經濟,民間的貧富問題卻差很大,距離「均富社會」的實現,已漸行漸遠。這也印證了行政院研考會曾發布的一項與「社會公平正義」有關的民意調查,根據該報告,國人認為財富分配愈趨不平均的比率,遠高於財富分配平均的比率。

     知名的法國政治經濟學者索爾孟表示,一個國家的民主化程度是決定該國經濟發展是否持久的關鍵因素,越民主越有可能達到均富社會;反之,越威權,財富越可能集中在少數菁英份子之手。

     台灣早已不是威權國家,但國人卻咸認近年來財富分配愈來愈不平均,這個貧富差距日益惡化的現象,無疑是台灣民主發展的危機與警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27348
調整產業結構 課徵資本利得 人民享成果 黃金10年才有意義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調整產業結構 課徵資本利得 人民享成果 黃金10年才有意義
2010-08-19 中國時報 【謝錦芳/新聞分析】

     台灣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十一年來沒有減緩的跡象。政府稅收大減且債台高築,大大限縮了擴張社福支出的能力;與此同時,財政部不斷為富人減稅,更加助長貧富差距的擴大。展望未來,馬政府全力拚經濟之際,也必須讓社會最底層老百姓分享到成長的果實,這樣的「黃金十年」才有意義。

     政治人物經常把「全球化」掛在嘴巴上,總認為在全球化衝擊下,貧富差距一定會擴大;但是話又說回來,難道窮人註定一輩子無法翻身?政府束手無策?政府全力發展經濟,為大企業開發各種工業區、科學園區,貧無立錐之地的農民還必須配合讓出土地,這樣不是讓窮者愈窮?

     看看歐美已開發國家,北歐呈現較均富的社會,亞洲的日本、南韓的貧富差距情形也比台灣低。從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來分析,這些國家的吉尼係數均比台灣來得低,顯然,政府的政策也是縮小貧富差距的關鍵因素。

     面對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政府能做什麼呢?首先是從問題的根源著手,調整失衡的產業結構,提升服務業的競爭力,拉高部分服務業偏低的薪資水準;其次是從社會福利與租稅兩方面進行補救。

     檢視近年來政府在社福與租稅兩方面所做的努力,其實非常有限,以二○○八年為例,政府移轉收支縮減最高與最低所得差距倍數為一.六九倍,其中租稅對縮小貧富差距的效果微乎其微,只有○.一六倍。

     種種跡象顯示,台灣嚴重失衡的產業結構,已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地步,否則,即使景氣大好,貧富差距仍然會進一步擴大。在租稅改革方面,造成最大不公平的是資本利得免稅,成為富人最大的致富來源,賦改會先前建議課徵資本利得稅,這項改革如果無法遲遲無法落實,台灣的貧富差距也很難有改善的一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25372
社論-不宜樂觀解讀國內的貧窮現象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8-19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台灣貧富差距惡化的速度,令人怵目驚心。把全國五四六萬多個綜合所得申報戶分為二十等分,二○○八年位於金字塔頂端五%的平均所得為四五○萬餘元,位於最底層五%的平均所得只有六萬八千餘元,兩者相差六十六倍,再創歷史新高。萬華區街友林伯伯,面對貧富問題表示,過一天算一天。(高政全攝)
 
     本報日前報導國內貧窮家庭近11萬戶創歷史新高,內政部社會司本週一發布新聞表示:「造成低收入戶數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尤以政府修法效應及審查門檻放寬為其最主要原因,低收入戶的增加不一定是貧窮現象的惡化,而應正面解讀為政府福利效益擴大的具體表現。」

     內政部這番說詞,實在令人瞠目結舌。如果落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增多,都可以解釋成政府德澤四海,那麼物價上揚也可以解讀為商家獲利增加,海外生產比提高則可視為全球佈局的一大勝利,房價飆漲同樣可以看作國內景氣欣欣向榮,甚至連貧富差距擴大都可以視為自由化的典範。但這樣的解讀有意義嗎?

     零售市場漲價,商家自然可以多賺一些,但相較於商家的獲利,其所可能造成的通膨壓力豈能等閒視之?海外生產比提高,雖意味著企業善於運用海外資源而獲利,但這同時也代表國內就業機會流失,豈能不令人憂慮?而房價飆漲,建商固然日進斗金,但民眾的權益被置於何地?至於貧富差距擴大雖是自由化的結果,惟其所帶來的社會成本,極為可懼。

     政府官員們在解讀經濟指標時,絕不能盲目的樂觀,一味朝好的角度解釋,這樣的解讀勢將使得決策高層難以洞察真相,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今年第2季落在貧窮線以下家庭升至10.8萬戶,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萬戶,無論怎麼說,都是一項嚴重的警訊,但內政部卻以民國94年及97年社會救助法修法放寬審核標準加以解釋,進而認為這不一定是貧窮現象的惡化。但試想,審核標準放寬的時間既是在97年初,這代表自97~99年的審核標準是相同的,是以近三年低收入家庭及人口的快速增加,豈能解讀為修法效應所致?。

     內政部又說,近年貧窮家庭會增加,是因為貧窮線的界定標準之一的「最低生活費」逐年提高所致。事實上,近五年不論是台灣省、台北市或高雄市的最低生活費調整幅度不大。以台灣省而言,近三年根本沒調升,而台北市反而由96年的14,881元調降至14,614元;至於高雄市,近四年也僅由10,780元微調至11,309元。由此看來,硬把這些年來貧窮家庭的增加扯上最低生活費的調升,實在太過牽強!

     內政部最後還以界定貧窮線的另一標準「不動產限額」在99年放寬,據此認為此一放寬,擴大了低收入戶適用的範圍。我們不知道這一放寬到底使得多少家庭從貧窮線以外,落至貧窮線以內,但從歷年資料可以瞭解,在沒有放寬「不動產限額」之前,台灣的貧窮家庭早已呈現逐年上升,並且10年間增加了4萬戶。持平而論,所增加的4萬戶確有小部分是來自內政部所說的放寬門檻等修法效應,但恐怕有更大的比例是來自經濟結構的變化。內政部忽略了經濟層面的影響,而以社會福利的角度進行正面解讀,如此豈不讓政府失去了一次徹底反省產業政策、教育政策,勞工政策的機會?

     其實,有關貧窮家庭增加、貧富差距擴大的情況,不只是顯現在內政部的低收入家庭統計上,包括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財稅資料中心的稅檔資料,皆顯示相關類似訊息。例如依家庭收支調查,家庭所得總額一年不滿20萬元的戶數,已由95年的10.0萬戶增加到97年的10.4萬戶。若依五等分位觀察,所得最低的第一等分位家庭於86年的可支配所得還有31萬元,97年已降至30萬元,12年來不增反減;而在未經政府移轉收支前五等分位的所得差距,於97年已升至7.7倍,比86年的6.2倍明顯擴大。看看這些資料,政府主管官員還能理直氣壯說:低收入戶的增加不是貧窮現象的惡化嗎?還好意思說:低收入戶增加是福利效益擴大的具體表現嗎?

     觀察台灣這些年的經濟結構,可以發現台灣的貧窮問題正逐漸惡化,貧富差距日趨嚴重。根據97年低收入戶生活狀況調查結果,這些落在貧窮線以下家庭人口近7成是國中以下學歷,只有6%具有大學學歷;進一步觀察,他們並非無工可作,但卻有5成是從事非典型工作。看看他們的學歷及工作環境,就可以知道,若政府不提出社福之外的對策,這些家庭註定是要落在貧窮的循環裡。更令人憂心的是,隨著台灣社會非典型僱用的快速成長,工作貧窮問題勢將更趨嚴重。此時此刻,內政部發布新聞樂觀解讀台灣貧窮的現象,實非所宜。

     我們認為,一個只會正面解讀數字,不會反向思考的文官文化,乃是造成政府施政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這個文化必須儘早革除,否則談什麼黃金十年、國際招商,終究只是海市蜃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25350
景氣好轉,窮人卻變多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8.16 02:05 pm 
 
數字會說話,數字也會讓人困惑。雖然各種經濟數據顯示,全球景氣已經慢慢從金融海嘯中復甦,我國經濟成長也趨好轉,但實際的情況是:台灣的窮人變多了!

從去年以來,台股指數走出泥沼,房市熱絡到不行,豪宅一棟接一棟推出,還有勞中央銀行祭出「打房措施」;新聞也報導,頂級消費的精品店和米其林星級餐廳在台拓展據點。如果不是有關「貧窮家庭」的調查數據出爐,這一切都讓人誤以為,經濟復甦的美好時光已經來臨。

但事實上,今年第二季國內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數創下紀錄,升高至10.8萬戶,不但比10年前高,甚至比去年金融海嘯時期還高。這就說明了,貧窮的主因已經不是繫於經濟景氣,而是產業結構。這一點雖非新論,但是寄望經濟景氣復甦以減緩貧窮問題的想法,顯然是站不住腳了。同樣地,即使ECFA是台灣經濟的「維他命」,也無法保證貧窮問題會因此而趨緩,甚至還可能持續擴大。

過去談到貧窮,失業是主因,馬政府的633政見也以降低失業率為重點目標之一。但現在「工作貧窮」已經是另一個更值得注意的現象。由於「非典型勞動」不斷擴大,雇主將工作切割為按鐘點計酬的部分工時制,或者採取勞力派遣方式,使得弱勢者雖有工作,卻處於低收入狀態。而為了增加收入,有更多人尋找兼職工作,又讓雇主更有機會將工作切割,形成惡性循環。

越來越M型化的社會裡,經濟成長的果實大部分落在有錢人口袋裡了。面對此一情勢,吳揆強調「庶民經濟」,也說要增加對弱勢者的社會福利照顧。這固然是勢在必行,但如果產業政策不能配合調整,貧窮家庭和人口會不斷增加,政府的社會安全負擔也將加重。

政府現在走回強調「開發」的經濟路線,但如何避免劫貧濟富,使貧窮家庭能夠脫貧,一般中低收入者不要淪為貧窮人口,是政府在拚經濟同時,必須長遠規畫和注意之處。經濟發展不能只看GDP,不能只看平均數。貧窮家庭的相關數據,恐怕更值得關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21649
內政部:貧戶增加主因門檻放寬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2010.08.16 10:22 pm 
 
內政部今天表示,造成低收入戶數及人口增加原因很多,其中以修法效應及審查門檻放寬為最主要原因;低收入戶增加不一定是貧窮現象的惡化。

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止低收入戶計10萬7970戶、26萬3925人,分別較去年同期的9萬8359戶、23萬7780人,增加了9.77%、11%。低收入戶占總戶數比率為1.37%、低收入戶人口占總人口數比率為1.14%,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0.1及0.11個百分點。

內政部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造成低收入戶數及人口增加原因很多,包括自然增加、修法效應以及放寬審查家庭不動產門檻限額等,其中以修法效應及審查門檻放寬為最主要原因,兩者加起來約有近萬戶。

內政部說,低收入戶的最低生活費隨平均消費支出調整,以台灣省為例,今年最低生活費新台幣9829元,較民國89年最低生活費7598元提高了29%,形成低收入戶自然成長趨勢。

修法效應方面,內政部表示,94年及97年社會救助法部分條文大幅度修正,包括放寬家庭應計算人口範圍、排除部分家庭不動產計算範圍、調整原住民工作收入核算方式等。且各地方政府可根據社會救助法規,從寬認定審核標準,讓民眾較易通過審查獲得救助。

內政部說,被救助人口增加的原因不一定是貧窮現象惡化,可進一步正面解讀為政府承擔照顧弱勢責任與福利效益擴大的具體表現。

內政部於今年起放寬家庭不動產限額的審查門檻,將台灣省、台北縣及高雄市實施多年的依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價格計算的低收入戶不動產限額由每戶260萬元調整至300萬元,台北市也從500萬元調整為550萬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21648
誰在貧窮線以下?
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若有所思

2010-08-15 01:19 工商時報 于國欽

  要窮到什麼地步才會落在貧窮線以下?各國政府通常會以家庭的財產及所得水準來加以界定,而這些臨界點構成的標準即稱為貧窮線,只有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才能獲得政府的生活津貼、就學補助等。

 我國貧窮線係取決於家庭收入、動產及不動產3項指標,每個地區的貧窮線略有差異,以99年台北市為例,貧窮線標準為:戶內人均收入低於14,614元(最低生活費),每人存款低於15萬元,每戶不動產低於550萬元,3者皆符,才會被列為貧窮線以下的家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18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