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10.06.29 03:47 am
政府最近卯足全勁宣導ECFA,農委會、陸委會、經濟部火力全開,全力駁斥外界對ECFA的不實言論,三部會紛紛點名自由時報「編造數字、製造恐慌」。
陸委會昨天刊登全版廣告,反駁各界對ECFA的「謠言」、「不實報導」。陸委會指出,自由時報說「早損」清單首波將衝擊十五萬人就業,這是虛擬的恐慌;「真相」是台灣對大陸的降稅項目大部分都是台灣缺乏的上游產業原物料,這項項目低關稅進口到台灣,反而可降低製造業成本、提升競爭力、促進就業。
經濟部國貿局昨天也發布四大頁新聞稿,澄清自由時報對於ECFA的十二大不實言論。國貿局副局長徐純芳表示,希望民眾不要被誤導。
國貿局舉例,自由時報報導,依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簽約雙方必須在十年內,達到九成以上往來貨品的零關稅開放,我方弱勢產業與農、漁業雖未列入對方早收清單,但「保的了一時,保不了一世」,十年防線將漸瓦解。
但國貿局說明,WTO並沒硬性規定,自由貿易協定(FTA)十年內要達九成以上貨品零關稅。全世界目前所簽定的FTA例外不少,像是我國與尼加拉瓜就是規定十五年。九成貨品也非硬性規定,不到九成實例也不少。更何況弱勢與農漁業等如有必要可列入不降關稅、或零關稅的「排除項目」。
另外,上周六農委會在基隆辦的ECFA說明會上,工作人員發「揭穿十二大ECFA不實言論」文宣,其中有十點在反駁自由時報的報導,另外兩點分別指出郭正亮和林右昌的言論與事實不符,希望能改變民眾的認知,不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