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6 工商時報 【李書良】
最近中日兩國的互動形勢頗為不佳,原因在於近日一艘中國漁船在釣魚台島海域因衝撞日本巡邏船,導致船上包含船長在內的10多人被帶回日本。中國民眾為此群情激憤,要北京當局「硬起來」,雙方外交部門更頻頻交涉,雖然船員及船長已獲釋,但事件仍餘波盪漾,也凸顯出兩國互動關係的敏感性與脆弱性。
回過頭來看這起「撞船」事件。事發時間是本月7日上午,在釣魚台島(中國稱釣魚島)海域,1艘中國拖網漁船船頭撞上了日本海保巡邏船「與那國」號船尾。
日方海上保安廳人士表示,曾對中國漁船反覆發出停船命令並進行追蹤,但中國漁船沒有聽從,最終兩船相撞。隨後6名日本海上保安官登上中國漁船進行檢查,並以涉嫌違反「漁業法」為由將所有船員帶回日本,隨即進入司法程序。
事件發生之後,引發中國民眾的憤慨,網路上更是一片謾罵之聲。中國民眾在北京的日本大使館外舉行抗議,聲言日方若不放人道歉,將組織百船赴釣魚台島宣示主權。就連香港的保釣人士也來插一腳,準備和兩岸四地的保釣人士共謀對策。
為免事態惡化,中國外交部一方面除了緊急召見日本駐中國大使丹羽宇一郎表達不滿與抗議,同時展開救人動作;但日本部分政治人士如前橫濱市長中田宏卻也強硬表示,日本政府應考慮派自衛隊駐紮釣魚台島,以確立更進一步的實質統治。
不料,就在撞船事件還沒讓中國民眾情緒冷卻之時,最近中國以每年50萬美元租借給日本的大熊貓「龍龍」(日本名:興興),疑因神戶市立王子動物園向在非發情季節的「龍龍」進行麻醉強迫取精,造成其意外死亡。
這起大熊貓「客死他鄉」事件,猶如火上潑油,讓中國民眾激憤的表示:「不管對人或動物,日本人都太過份了。」
接連的負面事件讓過去稍見和緩的中日關係,如今重新緊繃。最明顯的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日前表示,日本在撞船事件中違反國際法和基本的國際常識,中國決定因此推遲原訂於今年9月中旬舉行的第2次中日東海油田開發雙邊會談,而這項會議原本被外界視為是中日雙方關係改善的合作契機。
中國與日本的關係向來敏感,除了長達百餘年的歷史恩怨,至今仍讓中國民眾難以忘懷,二戰後這數十年間日本的一些動作,也很容易讓民族情緒敏感的中國政府與人民批評其「忘恩」、「挑釁」。
日本人同樣也是滿腹牢騷,認為中國人老是愛提過去「小日本如何欺負中國」,卻全然刻意不提二次大戰後日本透過外交途徑給予中國的巨額資金援助,更別說改革開放後日商到中國投資對當地經濟產業的貢獻,而這其中當然也有日本人對於鄰居中國日益壯大的深層微妙心理。
而中日兩國最容易發生爭執的,莫過於歷史認知與主權利益問題,前者常因日方政治人物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教科書,以及對二次大戰中國傷害的發言(例如否定或淡化南京大屠殺),惹來中國政府與民眾的不快;後者最嚴重、也最難以解決的,就是東海釣魚台島問題。
原本東海釣魚台島僅涉及中日兩國海域主權之爭,但自該海域探勘出蘊藏豐沛的油氣資源後,問題愈顯複雜,「誰有主權誰就有開採權」,讓東海海域從此更不平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出問題。原本今年9月中旬的第2次中日東海油田開發雙邊會談,也是希望能以合作方式取代敵意,不料這次發生撞船事件,又吹皺了一池春水。
其實,最近一段時期,中日關係相對平靜,起碼沒有當年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所常有的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但是,細看兩國民間意識調查,其實兩國國民對對方國家的好感並沒有怎麼增長。
畢竟,在中共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長年宣傳教導,以及日方右翼人士對過去光榮歷史的難以忘懷,兩國間由於對歷史認知的差異與刻板偏見,充斥著互不信任的不友善因子,在有心人挑撥下,很容易擦槍走火。未來中日兩國要能彼此放下心結,共榮共存,相互合作,兩國的官方與民間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