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李宇欣/綜合報導】 2010.12.01 04:12 am
日本對農產品質量要求嚴苛,讓大陸銷往日本的香菇瞬間下降六成,浙江慶元縣食用菌管理局局長張世炎指出,日本的管制已經超出必要保護人民健康的需求,是一種國際的貿易壁壘。
第一財經報導,日本抬高技術檢查標準,只是「商業行為」,而不是為了民眾健康的著想,並且日本大肆宣揚大陸製的品質有問題、黑心貨和仿冒貨滿天飛,讓日本消費者誤以為大陸產品是有毒、有害的。
宣傳的結果是大陸出口的乾香菇在日本每公斤賣1,000多日圓(約新台幣362元),但日本自產的從每公斤3,000日圓(約新台幣1,087元)漲到現在的5,000至6,000日圓(約新台幣1,812至2,174元),這是圖利自家人的作法。
大陸食用菌協會副會長兼大山合集團董事長毛傳福指出,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香菇生產國,也是第一大香菇出口國,日本是大陸香菇的主要出口目的國,2009年大陸香菇產量為340萬噸左右,產值約人民幣350億元(約新台幣1,599億元),但近年來日本對食品進口安全標準日益嚴苛,導致大陸對日本的出口量持續減少。
浙江慶元縣被稱為「香菇之鄉」,每年產量約6,000多噸,張世炎指出,自從日本在2006年實施進口食品「肯定列表制度」後,嚴格按照制度執行進口檢查,舉例來說,光農藥殘留的指標一項,香菇等農產品不得超過每公斤0.01毫克,達到標準實在「強人所難」,過去縣產的香菇有50%都銷往日本去,大約是3,000至4,000噸,現在別說50%了,連20%都不到,只有1,000多噸。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讓大陸香菇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增,而且制度中有600多個子項目指標,每個都在「掐大陸的脖子」,毛傳福指出,一項指標檢驗費用就人民幣500元(約新台幣2,285元),如果檢測五個指標的話,「大家要怎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