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東京27日電】 2011.06.27 09:00 am
巨龍崛起專題--日本篇(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日本人看到首相又要下台的新聞,內心是麻痺的,但看到中國大陸「踩樓團」來東京高級的港區大買樓房的新聞,尤其聽到:「隨便看看,只買了3棟吧」! 讓日本人很受傷。
日本人民戰後從廢墟站起,「日本第一」曾是傲人的口號,連美國都不得不承認、學習。但現在大陸企業收購日本知名企業、富裕的大陸企業家到東京銀座大買珠寶、名牌,拿出一百萬日圓現鈔,面不改色,日本人雖然賺了錢,內心卻有說不出的矛盾。
日本經濟從1990年起被稱為「失去的10年」,加上後來的10年,被稱為「空白的20年」。壞消息不只於此,今年6月5日,世界銀行公佈世界經濟展望指出,受到311東日本大地震影響,預估日本2011年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降為0.1%,近乎零成長。
桃太郎真的一蹶不振了嗎? 許多日本企業認為,日本經濟還是很有厚實底力的!
日本一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深尾京司說,「日本經濟有很大的潛力,中國的GDP成長率超過日本,那是很自然的,因為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而中國的人均所得僅有日本的1/10。」
深尾點出: 「日本需要有一套成長戰略,將焦點鎖定在外商對日本的直接投資、後起之秀的日本企業及新創業者,而要推動這些,就需要有一股強而有力的政治領導力。」
日本最喜歡舉國一致,311大地震後,外界都認為震災將重創日本經濟,但包括汽車業、半導體業在內,反而愈挫愈勇,就是明證。
舉例來說,生產汽車的本田公司預估今年秋天以後,將比去年增加生產2成多。半導體產業大廠RENESAS公司主管甚至認為,「復原的速度驚人,實在超乎想像」。
反觀中國大陸,經濟榮景下也不是沒有隱憂的。
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所主席研究員柯隆分析,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還會持續成長,年平均GDP估計9.5%到10%,成長率還是全球第1。但對中國經濟來說,解決「不穩定的成長」才是重要的課題。
他還說,中國面臨通貨膨脹、房市泡沫化等嚴峻挑戰,至今還無法找到對策因應。
出生於中國山東、留學日本的經營分析師宋文洲接受日本媒體專訪就說:「中國永遠成不了先進國,超過10億人口的話,不能稱為國家。」因為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無法突然做很多事,中國的貧富懸殊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宋文洲也點出日本的問題: 自尊心太強,擁有高度技術和製造技術,但製造不出開發中國家所需求的商品。就像日本把iPhone手機蓋拆開來看裡面零件,都會取笑,因為日本研發過更高檔的產品,但賣不出,只能孤芳自賞。
中日都有各自的問題,但面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與市場,日本無法視而不見。
日產汽車公司在亞洲的獲利達1711億日圓,約為日本國內獲利的2.2倍,在中國的銷售良好。資生堂公司估計,因為公司化妝品在中國、俄羅斯等國的營業額將成長,2011會計年度海外獲利可達300億日圓左右,比前一年度約增2成。
小松(Komatsu)機械及日立建機公司預估海外營業額比例逾8成。主要是在世界最大的建設機械市場中國及積極開發資源的印尼等市場,營業額大增。
最近中國大陸、南韓就希望和日本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TA),三國締結FTA的話,GDP合計佔有全球約2成。民間機構曾估算,如果成形,有助於日本GDP提升0.3個百分點。
5月22日,中日韓3國領袖在東京舉行高峰會期間,中國總理溫家寶與南韓總統李明博都表明投資日本的意願。
另一方面,美國希望拉攏日本加入以美國為首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這可能為了抗衡中國崛起。這讓日本陷入兩難。
日本財經界也有聲浪認為,中國的領導班子明年將替換,現在的態度或政策是否生變,不得而知。南韓的對日貿易逆差逾2兆日圓(約台幣7145億元),產業界與農業改革問題,讓日本對是否加入FTA裹足不前。
中日長久來有糾纏不清的歷史情結,不管是釣魚台主權、油田爭霸,甚至是誰把誰擠下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寶座。但不可諱言,兩國也都面臨政治與經濟挑戰,未來有沒有可能攜手合作,共創經濟雙贏,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