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1 中國時報 【江靜玲】
美國專欄作家金斯里(Michael Kinsley)曾說:「失態(gaffe),是一個政客說實話的時候。」
過去兩周,英國首相卡麥隆出訪外國的言行,讓許多人跌破眼鏡。這個入主唐寧街首相府三個月不到的英國新首相,到底是「大嘴巴」或「直言無諱」,也引發英國朝野新爭論。
七月下旬,卡麥隆首次到美國訪問。行前,卡麥隆表示,自己無法理解,英國為什麼那麼在意與美國「特殊關係」。卡麥隆認為,所謂英美「特殊關係」,其實是英國抓著美國不放,「非要不可」的情境。卡麥隆的說辭,讓許多傳統派英國人,尤其是政界和外交界人士,感到刺耳。
孰料,人到了美國,卡麥隆更指出,英國在與美國的「特殊關係」中應接受自己是「晚輩」的角色,就像一九四○年時的英美互動一樣。
戰後出生的卡麥隆回到倫敦後承認,自己的歷史讀得有點差勁。因為一九四○年代,英相邱吉爾,花費了整年時間運作,說服華盛頓加入聯盟對抗納粹德國。英國在一九四○年代,與美國的關係,絕非「晚輩」。然卡麥隆放下身段,務實調整英美關係的作法,在大西洋兩岸獲得肯定。
美國之後,卡麥隆前往土耳其訪問。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卡麥隆先表示,以色列攻擊加薩走廊是「完全不可被接受」的行徑,並指出加薩是一座「監獄營」。卡麥隆的言辭,立即引來支持以色列保守派人士反彈,認為卡麥隆應譴責佔領加薩區域的激進團體哈馬斯才是元凶。
同樣在安卡拉,針對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一事,卡麥隆表示,他對歐盟拖延土耳其申請案,感到「十分憤怒」。卡麥隆藉此批評歐盟其他國家,全然不在意惱火德、法在內的兩大歐盟國。
短短數天內,令英國外交部捏了好幾把冷汗的卡麥隆,最後率領了一個六十三年來最浩大、份量最重的訪問團,出發前往與英國有四百年淵源的印度訪問。訪問團包括英國財相、外相和商務大臣等在內六位英國聯合內閣閣員。如此浩浩蕩蕩的出訪印度,卡麥隆說得很清楚,英國不能再依戀對印度的感性歷史情境,必須把目光望向印度的未來,英國期望和印度建立一個全新的夥伴關係。
卡麥隆印度行,是英國近年來最重要的一次國事訪問。停留印度期間,卡麥隆公開批評巴基斯坦玩兩面手法,一面跟西方國家交往,一面對外促銷恐怖主義。卡麥隆並警告,巴基斯坦不能長此下去。可以想像,巴基斯坦對英國首相在宿敵印度的土地上,公然抨擊巴國的詫異與不快。
巴基斯坦情報主管隨後取消預定於下周和巴國總統沙達瑞一起到英國訪問的行程,沙達瑞總統在內部主張杯葛訪英強大壓力下,雖未取消行程,但訪問團規模大幅縮水。巴基斯坦駐英總督說,「他(卡麥隆)才執政,不用多久,他將學會如何處理事情。」
柴契爾夫人官方傳記作者莫爾(Charles Moore)透露,柴契爾夫人回顧自己的政治生涯時,對國內政治侃侃而談,但說到國際政治時,這位英國「鐵娘子」禁不住有感而發的說,「沒有什麼職務比當英國首相更難的了!」短短一句話,道盡英國在國際舞台上,扛著歷史包伏面對現況的處境。
卡麥隆真的那麼無知,全然不懂外交禮節和政治消長嗎?從美國、土耳其到印度,卡麥隆的言論,各界評價不一。卡麥隆則堅稱,政治領袖已到了該「說實話」的時候。卡麥隆覺得此刻實話實說,是自己的責任。
卡麥隆說實話的勇氣令人佩服,但他忽略了「說實話」不僅是時間問題而已,更在於說話的地點和方式,「在那裡說」,以及「如何說」。政治領袖如果不能圓融的掌握這些政治技巧和外交藝術,輕則失態,重則損及國家利益。過去數天,英國首相再次提醒了我們這些事。(clchiangr@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