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環球點滴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英國新首相卡麥隆43歲 兩世紀來最年輕
 瀏覽47,115|回應389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王麗娟/綜合報導】 2010.05.13 03:43 am

英國人十二日一覺醒來,發現國家邁入聯合政府的新時代。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合組政府,為二戰以來英國第一個聯合政府,四十三歲的保守黨黨魁卡麥隆就任首相,是一百九十八年來最年輕的英相。

一八一二年,四十二歲的利物浦伯爵詹金森(Robert Banks Jenkinson)出任英國首相,比卡麥隆小一歲。

卡麥隆任命同為四十三歲的自民黨領袖克雷格為副首相、卅八歲的保守黨議員歐斯本為財政大臣,新政府形象年輕,令人耳目一新。卡麥隆是女王一九五二年登基後第十二任首相,英國的第五十三任首相。

五月六日英國國會大選後,三黨不過半,政壇陷入僵局,十一日才出現轉折。自民黨決定與保守黨合作,促使工黨首相布朗十一日晚宣布辭去黨魁,未來還將辭去國會議員。布朗隨後赴白金漢宮向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遞辭呈,辭去首相,結束工黨一九九七年來的十三年執政。

九十分鐘後,晚間九時左右,卡麥隆乘坐一輛銀色積架轎車抵達唐寧街十號,和懷孕五個月的妻子珊曼莎牽手走進首相府。收斂起勝選的喜悅,卡麥隆一臉正經發表演說,表示已接受女王任命為相,奉命組閣。

卡麥隆說,巨額赤字、社會問題、急需改革的政治制度,是新聯合政府面對的難題,他將和克雷格捐棄一黨之私,謀求國家利益。

在選後以關鍵第三黨崛起的自民黨黨魁克雷格說,聯合政府不僅是新政府,更是新風格的政府。除了克雷格,自民黨另有四人會入閣。

卡麥隆宣布的第一批閣員名單,包括海格出任外交大臣、福克斯出任國防大臣。

美國總統歐巴馬隨即打電話向卡麥隆道賀,邀請他七月訪美。中國總理溫家寶也致電卡麥隆,期許雙方建立良好工作關係。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沙克吉也致電道賀。

保守黨於國會大選中獲得三百零六席,自民黨五十七席,兩黨共三百六十三席,取得國會六百五十席過半席次,為英國七十年來首個聯合政府,雙方能否長久合作,有待觀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972870
 回應文章 頁/共3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英國瓦解? 蘇格蘭獨立公投2014舉行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2.10.16 04:06 am  
 
英國首相卡麥隆(右)與蘇格蘭首席大臣沙蒙德15日於愛丁堡簽署協議,同意蘇格蘭於2014年秋季就蘇格蘭獨立舉行公投。
(法新社)

英國首相卡麥隆15日在愛丁堡與蘇格蘭首席大臣沙蒙德共同簽署一項協議,允許蘇格蘭2014年舉行獨立公投。這項協議對卡麥隆和沙蒙德都是豪賭,公投結果只會有一個贏家。

英國首相府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兩位領導人已經簽署(蘇格蘭獨立公投)協議。」蘇格蘭獨立公投可能導致已有300年歷史的英國瓦解,留下英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

沙蒙德表示,他與卡麥隆共同簽署的這項「愛丁堡協議」意味「公投」在蘇格蘭「籌備、施行」,卡麥隆則表示,維繫英國於不墜是他的最高優先。

卡麥隆堅決反對蘇格蘭脫離英國,與沙蒙德共同批准該方案後,未來2年將與沙蒙德進行針鋒相對的宣傳戰。根據方案,蘇格蘭將於2014年的最後1季舉行獨立公投。

沙蒙德所屬贊成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去年5月取得蘇格蘭議會的多數席次,此後積極推動獨立公投。他在會晤卡麥隆之前表示:「這項協議將使蘇格蘭朝獨立邁出一大步,並使我們得以建設更公平繁榮的蘇格蘭。我熱切期待能夠為2014年的獨立公投過關貢獻一己之力。」蘇格蘭民族黨極力推動2014年年底舉行獨立公投,使它得以從容說服蘇格蘭選民接受獨立構想, 英國政府也將賦予蘇格蘭議會籌辦合法公投的有限權力。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這項協議將督促英國與蘇格蘭政府攜手合作,以維護蘇格蘭人民的最大利益。

沙蒙德表示,人口500萬的蘇格蘭應該有權制訂它的外交、經濟及國防政策。他並表示有意保留英鎊,同時繼續奉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蘇格蘭政府目前只擁有醫療、教育等領域的自主權力及個別的司法體系。蘇格蘭獨立另外還涉及如何與英國分配北海石油收入的課題。

預料卡麥隆所屬執政黨保守黨與執政盟黨自由民主黨、在野的工黨將聯手呼籲蘇格蘭選民否決獨立公投案。日前公布的一項TNS-BMRB民調結果顯示,多達53%的蘇格蘭選民反對獨立,贊成者僅28%。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80927
騎馬沾醜聞 英相再陷風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布魯塞爾2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2.03.03 07:43 am 
 
英國首相卡麥隆今天承認,蘇格蘭警場將警馬借給「世界新聞報」前任總編輯布魯克斯時,他騎過這匹馬。卡麥隆希望藉由坦承不諱,平息這個國內小風暴。

蘇格蘭警場(Scotland Yard)本週透露,他們之前出借一匹退休警馬給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她曾是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與「太陽報」(The Sun )總編輯,也一度是這兩個小報老闆梅鐸(Rupert Murdoch)重要的幕僚。

一般認為,這項消息證實英國媒體與警方的關係通常很好。

世界新聞報之前爆發電話竊聽醜聞,由各方公正人士組成的小組展開調查,並檢討媒體與警方的關係。這起醜聞導致梅鐸決定於去年7月關閉世界新聞報。

卡麥隆(David Cameron)與布魯克斯的賽馬教練先生是在伊頓公學(Eton)的老同學,也捲入這場警馬風波,媒體笑稱這是「馬門案」(horsegate)醜聞。

卡麥隆在歐洲聯盟比利時高峰會告訴記者,為了最近數日出現「他與這匹馬的照片」令人困惑,他表示道歉。

卡麥隆在記者會:「我認識布魯克斯的先生查理.布魯克斯(Charlie Brooks)有30年了。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選區的街坊,我們住的地方只隔數哩。」

他說:「(2010年5月)選舉後,我們就沒再一起騎過馬。選舉前,沒錯,我確實曾與他一起騎馬。他有很多匹馬,式的,其中一匹是警馬蕾莎(Raisa)。」

卡麥隆說:「得知蕾莎已經去世,我很遺憾。我想自己應該或許決定說,我想自己近期應該不會再回到馬鞍上。」

對於一個希望淡化自己富裕與特權背景的領袖而言,卡麥隆與富豪朋友一起騎馬的照片令人感到不舒服,至少在他領導的政府希望大幅刪減公共支出的時候,實在不妥。

布魯克斯於2008至2010年向警方借來蕾莎,2010年轉由某位警官飼養。蕾莎之後因為自然原因死亡。

即使布魯克斯去年因為涉嫌竊聽案與賄賂警方,在被捕前不久即辭去新聞國際(News International)執行長職務,梅鐸一直替這位得意門徒辯護。

身為媒體大亨的梅鐸2月29日在推特上發文說:「布魯克斯救了一匹老馬,免得牠被送進屠宰場。他們現在卻抱怨這樣的好事。」

布魯克斯一直否認犯罪,且沒有遭到刑事控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96054
阻英國解體 卡麥隆:全力留住蘇格蘭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 2012.02.17 03:10 am 
 
英國首相卡麥隆與蘇格蘭首席大臣薩孟德16日在愛丁堡就蘇格蘭獨立公投一事舉行會談。卡麥隆說, 如果蘇格蘭留在英國,將更安全且富有,而他將「全心全意」防止英國解體。

薩孟德希望在2014年9月舉行獨立公投,且在2016年5月的蘇格蘭議會選舉時完全脫離英國。民調顯示目前只有三分之一蘇格蘭人贊成獨立,因此卡麥隆強力要求公投早一點舉行。

薩孟德說,公投細節的談判已有所進展。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我們雙方已同意就蘇格蘭獨立一事舉行公投,現在正就公投的部分基本規則尋求共識。」

蘇格蘭和英格蘭在1707年合組大不列顛,但蘇格蘭在1997的一項投票後,取得高度自治,他們在愛丁堡設蘇格蘭議會,其職權包括教育、衛生及司法,且可對所得稅做小幅度修改,倫敦方面則仍擁有國防、能源及外交等職權。

卡麥隆和薩孟德對公投日期、選票上內容及16、17歲民眾是否有權投票,都還有歧見。

卡麥隆堅信,如果蘇格蘭留在英國,「將更安全且更富有」。薩孟德則堅稱,獨立後的蘇格蘭將更繁榮,且更能善用能源。

卡麥隆還說,蘇格蘭獨立並不是政策、策略或精打細算的問題,而是「攸關頭腦和心靈」的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9290
英女王在位一甲子 神秘卻超人氣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倫敦特稿】 2012.02.04 08:47 am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6日將屆滿在任60週年,成為英國史上繼維多利亞女王後,第2位慶祝在位一甲子的君主,她過人的魅力與戮力從公的投入,使她深受愛戴,人氣無人能及。

1952年伊麗莎白二世因為父親喬治六世病逝,匆匆結束海外行程趕返英國接任,當時年僅26歲,60年來,歷經家庭與世界的重大變化,女王從未接受媒體訪問,她的私領域彷彿是個謎,令自傳作家只得輾轉從她的親友或僕役口中拼湊完書。

排名第2順位的王位繼承人威廉王子最近接受訪問時說,女王很重視個人隱私,並不在乎成為名人,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能擁有個人空間,讓思緒沉澱後再出發。

他坦承,「女王對於公私領域的劃分不是很明確,她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她對此並沒有一個藍圖」。

英國王宮首席歷史專家伍斯萊(Lucy Worsley)告訴中央社記者,伊麗莎白二世目前極受人民愛戴與歡迎,「主要原因是民眾認為女王工作十分賣力,對她的官方任務也非常投入,為了扮演好女王的角色,她犧牲很多,因此獲得極高的尊敬」。

談到女王任內的重要成就,伍斯萊說,「能在位長達60年而不墜,本身就是項重大的成就」,這期間王室發生許多事,女王總能挽回王室的聲望,面對大英帝國結束被大英國協取而代之,她經歷國際情勢的重大變化,影響力也擴及全球。

伊麗莎白二世與親王菲立普堅貞的愛情與穩固的婚姻關係,也備受外界讚譽。伊麗莎白二世13歲時愛上英俊瀟灑的表哥菲立普,1947年11月20日兩人在西敏寺的婚禮,為飽受戰爭摧殘的英國民眾,帶來難得的喜悅,舉國為之歡騰。

64年來女王與夫婿鶼鰈情深,幾乎形影不離,攜手參加各式慶典,出國訪問。她的孫子哈利王子說,高齡90歲的菲立普親王是支撐女王執行各項公務及共度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伴侶。

但是他們的4名子女,除了幼子愛德華王子,其它的婚姻都以離婚收場,王儲查爾斯王子和卡蜜拉多年的婚外情,對王室形象打擊甚巨,兩人最後修成正果,但查爾斯接任王位的適任性始終被民眾質疑,有人甚至建議直接跳過查爾斯由威廉王子擔任國王,威廉本人已表示「礙難照辦」。

伍斯萊因工作關係曾親身接觸到女王,記者問她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她說,「我的印象就是,哇!我見到了活生生的傳奇人物,那種經驗很特別」。

她說,英國歷史上不少國王及女王因人格弱點或能力不足遭人批評,但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人格與舉止總是合宜優雅,十分難得。

「更驚人的是,不論發生什麼事,女王仍戮力從公」,「你以為她做了那麼久會感到疲累或無趣,責任十分重大,但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她的工作,就這樣一甲子持續不斷做下去,很了不起」。

英國不是世界上唯一有王室的國家,但卻最受矚目。伍斯萊指出,「有王室看起來似乎是反民主的做法,但它的重要性是將國家整合在一起,不論政治或經濟如何變化,王室一直繼續存在,未來也不會改變」。

她分析,「英國王室有一種其它國家王室所沒有的魅力,彷彿是超級巨星,一舉一動,不論是他們的穿著、飲食或活動,都受到高度矚目」。王室更是吸引海外訪客的重要原因,舉凡歷史悠久的王宮、馬車和活動等,都十分受歡迎。

從就任時的首相邱吉爾,到現在第12任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女王的真知灼見都令歷任首相折服。

前首相布萊爾說,在與女王每週例行性的會面,女王總是用心傾聽,精確掌握民眾對政治議題的看法,傳統上原本是首相對女王的簡報,卻成為兩人真誠的意見交換。

他說,「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對危機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見解,她總是提出坦誠、公開和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卡麥隆則表示,女王見多識廣,對時事的掌握十分精準,「她問一些很深入的好問題,讓你對事情有更深的思考,在深層思考後,也對擔憂的事情找到了答案」。

在公開場合裡,女王總是不顧安全人員的規勸,和民眾親切問候,閒話家常,不時妙語如珠搏感情,甚至走入群眾。她說,「我必須被民眾看見,才能被信服」,展現她的領導風範。

慶祝女王登基60年的活動將於6月初熱烈展開,包括音樂會、遊河及盛會,都令英國民眾滿心期待,冀望歡樂的慶祝活動,讓他們暫時忘卻經濟蕭條不振的痛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2805
為獨立 英蘇動了火 北愛打圓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1-14 14:59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郭希誠】

    英格蘭和蘇格蘭為了蘇格蘭獨立公投都動了火氣。北愛爾蘭隔岸觀火,還消遣了雙方一番。

    昨天,蘇格蘭領導人薩門跟英國副首相柯雷格為了獨立事件吵了起來。薩門指控英國威脅蘇格蘭。他在愛爾蘭電台上說,大國總是要欺負小國。

    兩個人後來在愛爾首都見面的時候,柯雷格叫薩門別急。北愛領導人麥金尼則跟雙方喊話說,歡迎英格蘭和蘇格蘭到北愛首府「貝爾發斯特」舉行和平談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74914
不公平!倫敦貧富差距273倍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台北8日電】 2011.10.08 03:23 pm 
 
英國倫敦前10%最有錢的人,財富是最貧窮10%市民的273倍。英國金融業支付員工高薪,是擴大貧富差距的主因。「全球中央」雜誌報導,貧富分配不均已成為許多國家政府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根據「全球中央」雜誌10月號報導,無論是先進國家如英國、美國、歐洲,還是開發中的中國大陸、印度、菲律賓,都面對貧富懸殊造成社會不安的隱憂。

和其他工業國家相比,英國貧富差距的情況最為嚴重,2007年到2008年,英國的收入不平等創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紀錄。貧富不均造成階級分化,今年8月倫敦暴動期間,許多打劫者搶的都是平常買不起的手機、電子用品和球鞋等,就是藉此滿足進入社會中上階層的虛榮心。

儘管貧富不均的現象各國都有,但程度不一。富人的奢華也許都很類似,窮人的苦況中卻還是看得出不同社會和文化的差別。根據專題報導內容,當美國的窮人因為只吃得起便宜的速食漢堡而不健康肥胖時,中國大陸的窮人窮得連開刀後的頭蓋骨都沒錢縫回去;當英國青少年就算住在垃圾堆也要想辦法弄到黑莓機,菲律賓小孩只求在受汙染河川中撈些垃圾資源回收。

從2010年底開始的「茉莉花革命」到現在美國「占領華爾街」的抗議運動,都和要求政府改善貧富不均及青年失業率有關。「全球中央」雜誌引述中研院學者林宗弘的看法,表示貧富差距過大會使犯罪率、貧窮人的自殺率變高,以及政治不穩定。不管是中國大陸、中東國家、被地震這最後一根稻草壓垮的海地、或從前的拉丁美洲,都是貧富不均威脅國家安定的例子。

至於台灣,所得分配惡化主因是地價飛漲和員工分紅配股,解決之道則是稅制改革和社會福利政策必須雙管齊下。

「全球中央」雜誌以討論國際事務為主,1年12期訂價1280元,學生訂閱特價998元,有意訂閱者請來信至cnw896@gmail.com,或於上班日來電(02)25051180#896。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25660
聯合筆記/都怪黑莓機?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戴定國】 2011.08.21 02:57 am 
 
倫敦騷亂被歸咎於滋事青年透過推特、臉書串連,尤其是難以追蹤的黑莓機。首相卡麥隆說,將來發生騷亂時,考慮阻止滋事者使用這些社交網絡。

年初,北非茉莉花革命中,社交網站和手機被專制國家封殺,當時卡麥隆極力抨擊,聲稱:「我們要保持網絡信息的自由流動,不論對內容的態度是什麼。」卡麥隆的雙重標準,惹來英國民眾批評,也招來中東國家嘲諷。

社交網路普及難以扭轉。這次騷亂中,警方也透過推特發布信息,又將滋事者相片放上臉書,呼籲民眾提供線索。一些政治人物利用社交網路,發信息穩定民心,也贏得讚譽。

社交網路是惡魔,還是天使?網路工具本質其實是中性的。英國暴動,不能怪罪社交媒體,而是政治、社會文化出了問題。網路並沒有創造什麼新問題,不同地區的人們透過網路組織起來,追求的是更透明、更公平的生活。

英國一名男子被槍擊身亡,標普調低美國債信評等,英國發生騷亂。這些事看似沒有關聯,但折射出英美等國內部的脆弱與矛盾,反映的是經濟層面問題。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英國經濟重創,大幅削減公共開支,導致民眾福利減少;經濟低迷也使得青年工作機會匱乏,民間不滿情緒持續累積。英國暴民不少是失業的年輕人,但也有不少富家子弟,經濟和文化問題才是導致事件的深層因素。年輕暴民不承認自己的行為是犯罪,宣稱只是在對抗現有體制。暴動呈現的是他們的失望。

經濟低迷之根不除,文化教養無法提升,社會穩定之象難現。封鎖推特、臉書、乃至黑莓機,無法解決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696439
英首相趕暴民手段 讓民主國尷尬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商業周刊 2011/08/19 
 這次的暴動導火線,起源於英國警方射殺了一名有毒販嫌疑的黑人,他的親友聚眾抗議,事件遂一發不可收拾。然而,之後上街劫掠的不乏白人,因此很難說是族群摩擦。  
 
【文/李光真】

八月六日到十日,從倫敦北部貧民區點燃的一場暴動,讓半個英格蘭陷入火光沖天、燒打掠劫的恐慌中。事後清點,這場暴動共造成六人死亡,186名警察受傷,超過一百間房子(包括數棟著名的地標古蹟)焚燬,損失超過兩億英鎊。

「別替他們找藉口!」這是目前群情激憤的英國社會的共識。

沒錯,這些暴民或許貧窮失業,或許年輕無知,但是,一邊嬉鬧一邊縱火;一邊假意扶持傷者,一邊順手劫掠;衝進自小熟識的社區商店亂砸亂搶;在警方筆錄時毫不在乎的誇示195英鎊的帽T「戰利品」……,凡是看過這些畫面的人,都會同意英國首相卡麥隆說的,「這是犯罪行為,就這麼簡單!」

英國的失業率,在金融海嘯前長期維持在五%的低水準,但近兩年快速上升(目前為7.7%),尤其是16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更高達20.4%,失業青年有100萬人之多。但對照歐洲,西班牙失業率21%、法國9.7%,連芬蘭都超過8%,英國的狀況並不太糟,第二季0.2%的GDP成長率也算持平。

警力不足,表現軟弱,這是迄今共識度最高的原因。

這次的暴動導火線,起源於英國警方射殺了一名有毒販嫌疑的黑人,他的親友聚眾抗議,事件遂一發不可收拾。然而,之後上街劫掠的不乏白人,因此很難說是族群摩擦。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歷史學者David Starkey在接受訪問時,痛責一種帶有「暴力、毀滅、虛無、幫派」特質的黑人文化滲透蔓延,「讓白人變成了黑人。」儘管他強調「這和膚色無關,而是文化,」仍引發激烈爭議。

但如果說「黑人文化」正在腐蝕英國,真正原因是許多白人已經像黑人一樣落入社會底層,永難翻身。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最新報告,英國和義大利、美國一樣,被列入階級流動最困難的國家,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年輕人陷入深深的挫折感和被害者情結中,只能靠著毒品和暴力紓解。

為了扶助弱勢,英國政府「從搖籃到墳墓」的補貼,反倒造成另一種福利依賴症,剝奪了年輕人奮發的動力。

19歲的暴民詹姆士就是一個例子:父母離異,父親吸毒早死,他住在由政府補貼的社會住宅中,每兩週領取125英鎊的失業津貼,他不太識字,也不想找工作。但他把自己的挫敗怪罪到政府頭上:「這就是他們要的吧,他們給的錢,只夠我吃飯和看電視!」

事發第三天,卡麥隆表示考慮關閉社群網站推特,並要求RIM公司提供黑莓機的通聯紀錄以供蒐證,這種和埃及專制總統穆巴拉克一樣的反應,讓民主世界尷尬不已,伊斯蘭教世界則是大肆恥笑。

而「把暴民家庭趕出社區」的懲罰手段(已有數區開始實施)更令人震驚,畢竟全英國有六分之一人口住在由政府補貼的社會住宅中,悍然將暴民「掃地出門」,或許可以達到所謂切斷犯罪鏈的效果,但這上千個家庭將何去何從?靠卡麥隆一句「他們早該想到後果!」能解決問題嗎?

民主開放,理性寬容,英國最受尊崇的普世價值若被摧毀,則倫敦暴動不僅是英國之痛,也是全世界的悲哀了。

【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239期;訂閱商業周刊知識庫;訂閱商業周刊電子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695478
暴動誰負責?英相與警察暗較勁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綜合外電報導】 2011.08.14 11:50 am 
 
英國上週爆發數十年來最嚴重暴力事件,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批評英警太過膽小,轉而雇用美國「超級警察」來對付街頭暴力罪犯,英國高階與低階警察今天同聲大表不滿。

英國尋找答案之際,前紐約警察局長布瑞頓(BillBratton)同意數月內訪問倫敦,建議如何對付幫派分子。

但英國資深警界人士為警方的作為辯解。8日爆發蔓延全市各區的暴動、縱火與劫掠的大規模暴亂之後,他們已經讓倫敦度過4個和平的夜晚。

代表倫敦低階警官的都會區警察聯盟(MPF)主席杜里(John Tully)批評雇用布瑞頓的決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他的話說:「雖然他過去成績耀眼,但兩國警察採取的做法不同。幫派風格不同。」

大曼徹斯特警察聯盟主席韓遜(Ian Hanson)說:「對於卡麥隆的決定有憤怒,有失望,還有某種程度的無法置信。」

他說:「警方領導階層也站出來支持手下的警官與警察局,但首相現在給一巴掌,說他希望帶進布瑞頓,解決所有維安手法上的沉痾。」

MPF的戴樂(Paul Dellar)說:「我們維護治安的方式是共識,美國警察用暴力。我們不想在自己國家用暴力。」

警察局長協會(Association of Chief PoliceOfficers)領袖奧德(Sir Hugh Orde)爵士領軍開砲,凸顯警方與卡麥隆領導的聯合政府對於誰該為倫敦部分地區與其他英國城市連續4天暴動負責,有非常大的歧見。

奧德提到洛杉磯時說:「我不確定,我是否想向一個有400個幫派的美國地區,學習幫派的知識。」63歲的布瑞頓擔任洛杉磯警察局長直到2009年卸任為止。

奧德說:「對我來說,如果轄區有400個幫派,那管理就不是很有效。仔細研究美國警方維安的風格,以及暴力的程度,他們根本與英國不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691967
英暴動/擬限社群網站 遭轟雙重標準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2日電】 2011.08.14 03:20 am 
 
中東早前爆發「飢餓革命」時,英美等西方國家對網路的資訊力量讚不絕口;現在輪到英國爆發騷亂,首相卡麥隆卻指有人在網上策畫暴力事件,甚至考慮限制使用社群網站。此雙重標準不僅惹來英國民眾批評,也招來中東國家的嘲諷。

卡麥隆在國會表示,政府正與警方、情報機關及網絡服務供應商研究,是否可以阻截暴徒使用有關的網路服務。他表示:「若有人利用社交網路從事暴力,我們就該制止。」

英國知識產權律師胡珀指,政府若立法截斷指定網絡,法例易被濫用。隱私保護組織「Big Brother Watch」也指此舉令人聯想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在示威中截斷網路。

英國內政大臣特雷莎‧梅將會晤Facebook、Twitter及黑莓機生產商的代表,討論這些公司在發生騷亂時該負的「社會責任」。黑莓機生產商RIM早於8日透過英國Twitter帳號表示,他們會「盡其所能協助當局」。

幾項民調指出,超過半數的英國人認為首相卡麥隆並未及早展現領導力,控制這場從倫敦擴散至英國其他城市的暴動。衛報民調指出,只有30%的民眾認為卡麥隆對暴動反應適當,44%的民眾不滿意卡麥隆作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691963
頁/共3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