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藥還是毒藥?川普簽了這個法 害台灣連斷3國
2019-09-25 08:00:00聯合報 記者
陳熙文/報導
蔡政府外交傾美政策明顯,強調台美友好,卻依然面臨斷交危機,常常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值聯合國舉行第74屆聯合國大會,美國總統川普於9月23日主持於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全球呼籲保護宗教自由」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我國駐紐約辦事處處長徐儷文也受邀出席,成為自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我國正式代表首度公開出席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正式會議。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台灣國際外交處境之艱難,相信國人、不分朝野政黨都非常重視,台灣如何在國際上有更多空間,是要努力的地方,在蔡英文總統的努力下,台美關係不但非常穩定,且大有進展。
美國總統川普23日主持於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全球呼籲保護宗教自由」活動,我駐紐約辦事處處長徐儷文(後排右1)獲邀出席。 圖/取自聯合國網站影片
接連兩友邦與台灣斷交之後,這項突破對我國不無有激勵、鼓舞的作用,然而蔡政府在外交上的傾美政策明顯,強調台美友好,卻依然面臨斷交危機,常常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川普與蔡通電 面子十足斷交開始
回顧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初當選,即在12月與蔡英文總統通電,成爲37年來,美國準總統和中華民國總統首次直接對話的先例,也打破過往美國總統忠實奉行三公報的原則(上海公報、建交公報、817公報)。
美國媒體報導,川普過渡團隊發表聲明表示,「當選總統川普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談話,蔡英文對川普表示了祝賀。」聲明表示:「在兩人的談話中,他們談到美國與台灣之間,在經濟、政治和安全關係上有著密切聯繫。」川普也對蔡英文在今年早些時候成為中華民國總統表達祝賀。
當下,蔡政府志得意滿。據了解,此舉一方面當然是外交部協調有功,另一方面也是川普團隊尚不了解中美關係的地雷。
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初當選,即在12月與蔡英文總統通電話。 圖/總統府提供
後來國內有報導指出,美國白宮顧問白邦瑞表示,當初川普接這通電話是一個「錯誤」,並指出,川普爾後處理兩岸關係展現克制,同意接受他的建議,不再接蔡英文總統的電話。
蔡政府藉由川普團隊的「菜」,成功創造話題,塑造出台美關係的重大突破,不過這樣破壞默契,也引來中國大陸的反彈,推翻馬政府時代堅持的「活路外交」,重現「烽火外交」的態勢。我非洲友邦聖多美普林西比亦在當月選擇與台灣斷交,斷交與這通電話顯然有因果關係,北京試圖發洩他的不滿,斷交風暴已經在這裡吹起。
時任外交部長李大維表示,聖國政府因財務缺口過大,罔顧兩國近20年邦誼,試圖遊走兩岸,對聖國政府輕率而不友好的決定和行徑,他深表遺憾和譴責。然而我國友邦多為小國,為國家謀取最大利益,大玩兩手政策已非新聞。過去兩岸政策穩固,只要對岸不點頭,小國亦不能輕舉妄動,但蔡政府重塑美中台三角平衡,也為我國外交情勢點起一把火。
●美簽挺台法案 多是雷聲大雨點小
其實,馬政府傾中,蔡政府傾美,兩者都是一種外交策略,在三方中間謀求台灣出路。不過蔡政府親美策略雖然成功,但乍看光鮮亮麗,卻經常是表面功夫。
例如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12月正式簽署「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 根據此法,美國準備讓軍售台灣「正常化」,同時明文規定每隔180天,必須針對台灣面臨的安全威脅、台美雙方的軍事合作現狀提出相關報告。
另外,美國「國會意見」中也列入兩項不具強制力的措施,包括了美方邀請台灣參與於美國舉辦的多國空軍聯合軍演(紅旗軍演),以及美艦停靠台灣港口。
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12月正式簽署「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 (路透)
雖然看似美台隸屬同一陣線,但「不具強制力」則表明了其措施為宣示性質。這也是爲什麼,台灣至今尚未受邀與美國進行聯合軍演,也沒有真正的美國軍艦停靠台灣(除了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科學研究船湯瑪斯號曾停靠高雄港)。
不過台灣的定位敏感,對於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而言,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換言之,無論台灣願不願意,或者美國承不承認,任何過度的舉動都可能被中國視為挑釁的戰爭行為,這也代表美國能夠實質回饋台灣的舉措有限。美國可逞口舌之快,但未必有與中國發生實際衝突的決心,這也讓美國提供的幫忙經常是雷聲大、雨點小。
●台旅法通過後 接連斷三個邦交國
而美國聯邦參議院在2018年2月28日無異議通過「台灣旅行法」,送交白宮後,美國總統川普也很快於3月18日簽署生效,這項法案可謂是台灣關係法之後最重要的一項法案,明確授權美國政府所有層級官員,包括內閣級國家安全官員、軍官和其他行政部門官員可前往台灣與對應的人員會面,法案還要求美國國務卿在法律制定後180天內,及其後每180天向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提交報告。
但兩天後即3月20日,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藉全國人大閉幕雙雙說出重話,劃定對台紅線。習近平表示:「每寸領土都不可能分割」,李克強則強調「不允許外國勢力打台灣牌」。
習近平表示,「中國人民有堅定意志充分信心足夠能力挫敗一切分裂國家活動。每一寸領土都絕對不能也不可能從中國分割出去。」李克強則說:「因為我們同屬一個中國,就不能容忍任何台獨的企圖、主張和行徑,也不能允許外國勢力打『台灣牌』」。
這一高層級的警告顯然奏效,這一年6月美國在台協會AIT內湖新館啟用典禮,原傳出川普可能派出當時新上任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訪台出席,但最後卻只派出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瑪麗羅伊斯(Marie Royce)訪台,雷聲大雨點小。
2018年薩爾瓦多與我斷交後,天母使館特區前的薩爾瓦多國旗降下,只剩旗桿懸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而且顯然要為抗議台旅法生效而教訓台灣,到了5月,中共挖走了中美洲及非洲兩邦交國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下半年再挖走薩爾瓦多,損失慘重。
●交流協會改名 沖之鳥仍捕不了魚
台灣國力不比中國,希望在亞洲的舞台上聯日抗中,然而台日友好雖然形成默契,兩邊的利益分配卻未必搞得定。例如,日本的對台窗口「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為1972年日台斷交後「交流協會」創設以來的最大突破,這算是蔡政府的一項傲人成績單。
日本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國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可是,2016年即發生台灣漁船「東聖吉16號」在沖之島礁海域遭日本公務船扣押,被日方認為該船闖進經濟海域捕魚,要求台灣繳交600萬日圓(約170萬元台幣)保證金。至今,台日在沖之島海域的捕魚爭議尚未達成共識。國家之間,可以表面上稱兄道弟,但就算是親兄弟也要明算帳,台日友好並不代表真正的結盟。
●美對台軍售案 我們有拒絕空間嗎
美國對台灣最實質的作法就是軍售案,近期也不斷加碼,包括批准108輛M1A2T坦克、250枚「針刺」防空導彈、66架先進的F-16V戰機,以及相關設備。
但軍售本身有幾項隱憂:首先,它是明顯而十足的挑釁,勢必引來中國的報復;第二,軍售不會立刻交貨,要在數年後才可能改變現況;第三,台灣其實沒有空間拒絕相關軍售,一方面恐有損財政,另一方面也讓軍事受制於美。
科技瞬息萬變的今天,台灣未必需要大型的軍事競爭。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例,花費大筆資金建立頂尖防空和早期預警系統,近日卻被巡弋飛彈和無人機攻擊油田,毫無招架之力。
美國總統川普批准軍售台灣F-16戰機。圖為改良後F-16V。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台三角關係 不能太一廂情願
美國能夠給予台灣的空間,還是「內斂」的,例如蔡英文總統日前出訪,在紐約與友邦駐聯合國官員會面,台灣17友邦代表全數到場,表達台灣不該被國際社會拒於門外,2300萬人民應獲得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這當然是在美方的默許之下成行,但當時沒有人預料到,17友邦迄今只剩15國。
台灣在大方向上當然可以選擇親美或是親中,只要是在維持台灣主權之下,獲取最大利益,但不能對任何一方一廂情願。太過親中,台灣可能一步步喪失自主權;太過親美,則光鮮的背後,可能是空洞的承諾。斷了7個邦交國之後,再回頭看看,那些美國挺台的措施,是補藥還是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