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對外關係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中掀風暴 台灣須防災
 瀏覽60,418|回應501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鄭端耀/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兼主任】 2010.02.02 03:36 am 
 
美國歐巴馬政府於日前宣佈銷售高達六十四億美元武器裝備給台灣,這項大動作立刻引起北京憤怒。中國官方已迅速提出四項反制措施,包括暫停兩軍高層互訪、部份軍事交流、推遲戰略安全和軍控議題協商、及制裁售台武器的美國公司,同時不排除還有後續強烈的行動,看來一場美中台三角關係的風暴倏忽到來。

在這事件中,台灣其實是處於被動狀態。雖然台灣向美國申請軍購,但是何時可以獲得軍購、何種項目和價格皆由美方所主導。台北曾經企望歐巴馬政府能在上任第一年中同意軍售,以此彰顯新政府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並能銷售F十六C/D型戰機,藉此強化台灣國防的信心。不過這些期待並未實現,而且多少感到有些氣餒,然而就在台灣擔憂歐巴馬訪問中國,美中關係正朝向擴大合作之際,卻傳來華府同意軍售消息。對台北而言,確實有些意外。

從美國兩大報紐時和華郵的訊息顯示,歐巴馬政府決定軍售台灣,外交政策的意義大於台海安全。這一年以來,美中交往表面觀之看來平順友好,但是美國方面卻愈來愈感受到中方的驕態與自主性。中方不時教訓美方金融管理的疏失,歐巴馬訪問中國的行程遭受中方主導,哥本哈根會議幾乎成為中國主控的場面,而國際外交難題如伊朗和北韓核問題,北京總是拒絕任何強硬提案。簡言之,如果美國再一味地和中國妥協,歐巴馬將被北京視為病貓,因此美國有必要藉由支持對台軍售向北京傳達訊息—中國應自我節制、知所進退。

中國方面則覺得美國軍售行動不可理解、無法接受。以往兩岸關係緊張,美國軍售台灣,雖不表示接受,但是可以理解。如今兩岸關係大幅改善,而且美方也表達支持,但仍然持續軍售,此則完全無法接受,此顯示美國從未停止操作兩岸關係的意圖,如果沒有強烈的反制行動,任何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都將成為白費。

台灣小國難為,身處兩大強國之間深感左右為難,既依賴美國安全支持,又需要中國經濟利益。台北目前正在和北京協商ECFA,不免擔心軍售風暴是否會波及兩岸經貿協商的進程,而同時美中關係的趨向緊張,將使台北中間戰略面臨挑戰。過去一年半,美中台三邊關係皆處於正面狀態,此為六十年來的首次,台灣幸運地和兩大強國維持友好關係。如今軍售風暴正在吹亂這難得的格局,美國有意證明華府仍是三角關係的主導者,中國試圖力阻華府對台北的影響力,而我方則必須預做防災準備,重新調整和尋求適當的關係位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838884
 回應文章 頁/共5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放棄台灣換美中和平?美教授惹議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之音中文網 2011/03/09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鐘辰芳/華盛頓電】
美國教授格拉瑟提出「美國放棄對台安全承諾可換取美中和平」的理論,近來已在華盛頓學術界和專業團體間引發爭議。批評這個理論的人士說,美國在台灣安全上對中國的讓步只會帶來反效果,讓中國在東亞地區更為獨斷。

格拉瑟:美放棄對台承諾可降低戰爭風險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格拉瑟,在新一期3/4月號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月刊發表文章中說,美國放棄對台灣的安全承諾可以去除美中之間一個最主要的爭議焦點,美中兩國因台灣而戰的風險可以大大降低。

格拉瑟的文章出現後立即引發一些批評聲浪。

卜大年:中國將更為獨斷

美國企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卜大年(Daniel Blumenthal)、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部門主任洛曼(Walter Lohman)、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pert Hammond-Chambers)等人都發表文章,反駁格拉瑟的觀點。

卜大年上星期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網站上發表評論說,格拉瑟提出的理論實際上只會適得其反,美國一旦放棄台灣,中國在區域的姿態將會更為獨斷,亞洲國家為求自保將進一步加強自己的軍備。

葉望輝:提出理論者對美中事務外行


前美國副總統辦公室亞洲事務顧問葉望輝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事實上,美國外交界40年來就一直有類似的論調,認為台灣是美中關係的一個障礙,只不過現在是由一個不懂台灣,甚至也不懂美中關係的學者提出而已。

葉望輝說:「過去40年來,美國外交界對這個問題一直有辯論和相關文章,認為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是美中戰略合作的一個障礙,現在我們又看到提出這個論調的,是一個對台灣內部情勢,甚至對美中關係的政策細節似乎都沒有完全理解的一個國際關係教授。」

葉:美不會放棄台灣

葉望輝說,自小布希總統第2任到歐巴馬總統上任,美國就一直採取討好中國的政策,但是一點效果也沒有,此時任何嚴肅的政治人物,都不會有放棄台灣的想法。

葉望輝說:「歐巴馬政府已非常、非常努力採取討好中國的作法,但是沒有什麼成果可以展示,他們有一月間的國事訪問,它來了也過去了,但是在華盛頓並沒有產生多少具有實質影響的進展,所以我總覺得此時此刻,他們不會認為開始討論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會有什麼好處。」

格拉瑟:美可重新思考對台承諾

面對批評聲浪,教授政治學、國際事務以及衝突管理的格拉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只是從避免衝突和戰爭的角度,拋出這個理論讓大家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討論和思考。

格拉瑟說:「這種理論可以從正反兩面來看。如果你認為中國有無止盡的目的,任何在台灣議題上的讓步只會養大中國對外擴張的胃口,那麼就有理由說美國應該加強對台灣以及其他區域國家的承諾。我在這篇文章裏提出的論點是說,如果你不認為中國像前述這樣,它的目標並非無止盡而是有限度的,那麼就有理由相信,美國減少對台灣的承諾可以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承認非中國問題專家

格拉瑟承認,他沒有去過台灣,不是一個中國事務專家,對兩岸關係也不甚清楚,文章刊登後有人批評他不負責任,也有人說他不關心台灣的民主,提出這種理論可能對台灣造成不可收拾的結果。

但是他說,大家都不反對的一個事實,就是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的確有引發戰爭的風險。

未主張美應該放棄台灣

格拉瑟再一次表明,他的文章並沒有主張美國「應該」放棄台灣,只是希望大家能夠誠懇的討論,在國際情勢改變的情況下,美國是否應該重新思考對台灣的安全承諾。

格拉瑟說:「大多數國家不會冒著大規模戰爭的風險來保護其他國家,美國最為特別的是,它不但一直這麼做並且還在這麼做。不過美國必須思考,在局勢改變的情形下,這麼做是否符合它的利益。我只是誠實且誠懇的提出這個問題,認為它應該被重新分析。我的文章並沒有說,我們應該撤回,或我們絕對應該不要遵守對台灣的承諾,而是說,在局勢演變之下美國應該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洛曼:格拉瑟理論罔顧美戰略利益

傳統基金會的洛曼,上個星期則是接連發表2篇評論,指稱歐巴馬政府必須趕緊採取行動加強美台關係,否則格拉瑟這種放棄台灣的言論一旦成為主流,對台灣安全和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利益都是一大警訊。

洛曼說,美台關係凍結讓中國有機可乘,幾年來中國擴充軍備的腳步未曾停歇,台海軍力已經朝中國傾斜。

韓儒伯:台若失守將影響日、韓安全

美台商業協會的韓儒伯星期一也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認為格拉瑟的理論說,只要美國願意讓中國併吞台灣,美中之間發生戰爭的風險就會大為降低,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他說,以戰略地理位置來說,台灣是第一島鏈防禦的重要聯結,一旦失守,日本、南韓將會重新修正他們的安全防衛態勢,甚至日本都有可能發展核武。

籲美加強與台關係

韓儒伯和洛曼、葉望輝及卜大年等人都對歐巴馬政府發出呼籲,迅速採取行動來加強美台關係及美國對台安全承諾。

他們認為,包括出售台灣F-16C/D戰機、邀請台灣總統馬英九到檀香山出席11月由美國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派遣閣員和高級官員訪台,簽署美台司法引渡協定,以及將台灣納入美國的免簽證計劃內等,都是適時且可行的作法。

【2011/03/08 美國之音中文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57429
兩岸關係發展 司徒文:一個成功的故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王光慈/台北報導】 2011.03.09 02:48 am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昨天以「一個成功的故事」形容近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認為台灣軟實力已成為非常強大的力量;透過強有力的民主和自由的媒體,台灣就是中華文化和中國傳統價值提升的明證。

司徒文並強調,海基會與海協會持續互動所建立的互信,已創造了一種有利台灣拓展參與國際社會的環境,讓台灣有信心與中國大陸有用地交往,「增加互信正是兩岸關係近年來改進的最重要成就。」

司徒文在海基會廿週年學術研討會致詞說,兩岸從二○○八年至今已簽署十五個協議,涵蓋食品安全、醫療合作與知識產權,最重要的是ECFA,這些協議有助於兩岸人民彼此了解,也為兩岸增加交流和互動。

他指出,台灣用民主和自由的媒體證明,傳統中華文化和價值在現代社會也能獲得提升、而非弱化,「我相信有相當多的大陸民眾也明白這點」。

「大家可以今天批評馬總統、明天批評蔡主席」,司徒文說,大陸民眾發現,台灣社會不需要龐大警力,就可以維持和平、繁榮和秩序,政府提供一流的醫療保險和教育服務,公民可以透過選舉表達心聲;艱困的歷史雖讓兩岸發展無法一蹴可幾,但「可期待未來會有更大成就」。

司徒文說,美國不會因兩岸關係改善而緊張,或覺得被排除在外,兩岸發展符合人民的意願,也是美國一直堅持的原則和立場;兩岸關係的改善,不但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東亞區域穩定,與中東和朝鮮半島的情勢相較,穩定和平的台灣海峽堪稱「上帝恩賜」(godsend)。

司徒文強調,美國對兩岸關係的改善發揮重要但間接的作用,美國對台灣的友誼和台美經貿的互動,及一貫提供台灣安全環境的原則,讓台灣與大陸交流互動時有信心與力量,也大大減低兩岸糾結歷史造成的緊張。

司徒文開玩笑地說,兩岸關係越來越密切,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多的大陸觀光客來台,因為他最喜歡去的故宮,現在每天都人山人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56934
大陸科技紮根 美國覺醒… 台灣該反省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新竹市)】 2011.02.16 02:56 am
  
最近美國歐巴馬總統在國情咨文中特別強調,大陸在科技上的飛躍發展,他將目前的情況和當年俄國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相比,美國必須急起直追。我們注意的往往是大陸在高速鐵路、半導體工業、通訊工業上的成就,其實重要的是,大陸之所以有這些成就,絕非偶然,他們是的的確確做了往下紮根的工作。如果沒有這些往下紮根的苦功,我們是不必恐懼的。

要看大陸往下紮根的工作,不妨看看科技研究方面的出版,我並不太熟悉大陸的出版品,可是我發現:機械工業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科學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這些出版社都出版相當多討論實用性科技的書籍。

因為我是學電機的,我曾經在服預備軍官役時,對雷達很有興趣,所以我稍微看了一下這些出版社所出版關於雷達的書籍,我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我的感覺:「他們做的研究的確是在往下紮根。」為什麼呢?因為科技發展不能只看別人做出來什麼,而是要將別人到底如何做的,弄得一清二楚。

我現在舉一些例子:

有一本書討論雷達的環境和電波傳播的特性,這兩者有密切的關係,而電磁波傳播的時候,會因為地球以及太空的環境而有所不同。比方說,電磁波碰到樹林的話,它的傳播就會有各種的問題,在海上傳播有更複雜的問題。

這本書長達四百多頁,將各種傳播的問題都討論得非常徹底,和這一本書有關的就是電磁環境的基礎,當然這本書是寫給內行人看的,但是也算是深入淺出,尤其有關於天線的原理,更是講得很清楚。我覺得大陸顯然很重視電磁學,而遺憾的是,在我們國家重視電磁學的教授和專家已經不多了。

和電磁學有關的一個大學問是電磁脈衝,大陸也有有關電磁脈衝的書,詳細介紹電磁脈衝的原理。有關雷達的,我至少還找到兩本有趣的書,一本是超視距雷達技術,所謂超視距乃是因為地球表面是有弧度的,所以不能看得非常遠,如果雷達訊號的傳送距離要很遠,這種超視距的雷達就變得非常重要。另一本書是有關於精密雷達追蹤的原理,這本書中也有追蹤所用的線路圖。

最令我大吃一驚的是,大陸居然有人對先進國家的儀器(如示波器)也做了徹底的分析研究,並且也寫了書。

我一直提倡往下紮根的重要性,我也一直希望我們的國家社會能重視科技的發展,美國總統已經正式地提醒美國人要再度投資在科技發展上,可是我們必須知道,如果我們不能徹底地知道先進國家已有的技術,而成天高唱創新,我們是不可能有好的成就的。大陸的這些出版品充分顯示他們在做往下紮根的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徹底,我們不能不反省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11662
名家-為何坎貝爾籲兩岸增進互信?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08 旺報 【陳一新】

     美國亞太助卿坎貝爾日前指出,台海兩岸之間任何增進互信之舉,美國都予支持。這是歐胡會後,美國國務院高階主管首次對兩岸進一步諮商表示看法。由於他只提美國對台海兩岸增進互信的支持,卻未提出美國表示支持的作法,因而台北顯然會擔憂北京對華府有所施壓。

     坎貝爾並未提美方作法

     坎貝爾表示,兩岸之間的各種接觸、各項諮商的步驟與進度,完全由兩岸決定,美國並無特定立場,並說兩岸之間各種改善關係與增進互信之舉,美國都表支持。以往國務院官員鼓勵兩岸對話或談判時,都會提出美方的作法,但他這次顯然沒有這樣做。

     近年以來,美國官員在為對台軍售辯解時總是用「增加台灣領導人與對岸談判的信心」作為最重要理由。例如,亞太副卿施大為2010年3月18日在國會聽證會指出:「美國不做兩岸調人,也不會施加壓力逼台北上談判桌。雖然華府不是兩岸爭端的直接參與者,但是美國的安全利益在盡量創造一個有利於和平與非強制性解決兩岸問題的環境。」

     從胡錦濤國是訪問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的演說以及歐巴馬總統的公開談話來看,這次美方在2011年1月19日《聯合聲明》中有關台海兩岸的措辭,都比2009年11月17日《聯合聲明》與記者會好得多。至少,美方沒有同意中方將涉及台灣領土與主權的「核心利益」文字放進《聯合聲明》。胡錦濤訪美前,希拉蕊就確認美國遵循《台灣關係法》的立場;胡錦濤訪問期間,歐巴馬總統也公開點出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應負的責任。這也是為什麼坎貝爾說美方在《聯合聲明》中有關台海的措辭,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坎貝爾指出,這次歐胡《聯合聲明》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歡迎《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和兩岸之間經濟關係的萌芽,美方認為那是增加互信的重要舉措。他說,兩岸之間任何增進互信的舉措,不僅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也符合所有相關各方的最佳利益。

     兩岸深層矛盾浮出水面

     坎貝爾將ECFA視為兩岸增加互信的重要舉措,顯然具有鼓勵兩岸進一步進行各項諮商的作用。事實上,早在2009年9月24日,美國副國務卿史坦柏格就在一場演講中表示,美國樂見兩岸談判信心建立措施,認為此舉有助兩岸乃至亞太地區進一步穩定。然而,2010年10月初,我國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訪問華府時表示,台灣面臨的安全威脅不降反增,顯示兩岸深層矛盾已逐漸浮出水面。楊副部長的談話不啻明示,只要兩岸深層矛盾繼續存在,台灣就不可能與大陸展開經貿與文化以外的各項諮商。

     尤有甚者,在兩岸之間正增進互信之際,北京的強烈企圖心未嘗稍戢,反而在這次歐胡會前置談判過程中進一步要求與美國簽署「第四公報」,將涉及台灣領土與主權的核心利益文字納入公報,來規範中美關係。據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在台北的說法,美方之所以拒絕,一是美國時時以台灣為念,二是時候未到。如果還有第3個原因的話,可能就是雙方條件還無法談攏。可見,胡溫密室會談之後,兩岸之間的互信可能未升反降。這也是為什麼坎貝爾呼籲兩岸增進互信的主因。

     (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93683
中要求美 不准台取得飛彈防禦技術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2日電】 2011.02.04 08:08 am 
 
維基解密網站2日公布美國駐北京大使館2008年6月13日發出的一封電文,其中提到中國明確要求美國不能讓台灣取得飛彈防禦相關技術,因為「很難清楚畫分防禦性與攻擊性飛彈技術」,這將是北京「必須對抗」的事項。

當年6月4日美國國務院主管武器管制的代理次卿胡德(John Rood),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飛舉行工作午餐,討論核武政策議題。

胡德表明,發展戰略飛彈防禦系統是美國嚇阻政策的一部分,超過24個國家擁有或正在發展彈道飛彈,飛彈防禦為美國增加一層保護。他強調,飛彈防禦系統對其他國家不構成威脅,因為遭受飛彈攻擊時才會動用。

負責戰略武器業務的美方官員戴維森(Rich Davison)進一步說明,全球飛彈技術持續擴散,北韓等原本得引進飛彈技術的國家搖身變為技術輸出國,伊朗企圖提升彈道飛彈射程;面對這些威脅,美國不可能單靠外交途徑因應,未來幾年美國計畫在國內及波蘭部署54具飛彈攔截器。

何亞飛表示,中國雖不反對飛彈防禦系統,但認為將嚴重影響全球戰略穩定,破壞全球戰略平衡。他提出中方三項關切,首先,美國擁有全球最強的攻擊武力,若再搭配最先進的飛彈防禦系統,將享有極大的優勢,削弱其他國家的嚇阻能力。

其次,美國與日本進行飛彈防禦合作,部署在日本的飛彈防禦雷達掃描範圍將涵蓋全中國,「中國有限的核武將受影響」。何亞飛說,飛彈防禦系統削弱中國的嚇阻能力,將「逼迫中國重新思考核武戰略」。再者,飛彈防禦技術若擴散到台灣,將影響中國的國家安全,因為無法清楚畫劃分防禦性及攻擊性技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90139
美東亞助卿:兩岸強化互信 美都支持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04 中國時報 【劉屏/華盛頓三日電】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二日指出,台海兩岸之間任何增進互信之舉,美國都予支持。他說,兩岸各項諮商的步驟、進度,完全由兩岸決定,美國並無特定立場。

     坎貝爾在華府外籍記者中心舉行簡報會。有人問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後,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在台北說,北京方面曾建議與美國簽署第四公報,但遭美方拒絕云云。對於這個說法,坎貝爾表示「不便評論薄瑞光先生在台灣的發言」。他接著表示,這次美國總統歐巴馬與胡錦濤發表的文件是聯合聲明,「我們認為其中有關台海的措辭是非常明確、非常正面的,我們歡迎台海關係的正面發展」。

     坎貝爾表示,美方在聯合聲明中有關台海的措辭,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說,胡錦濤到訪之前,國務卿希拉蕊的演說,及胡到訪期間,歐巴馬總統的公開談話,均「不但提到三個公報,也談到《台灣關係法》」。

     坎貝爾表示,兩岸之間的各種接觸,「何為適當步驟、何為適當時機,由兩岸討論,美國沒有特別看法」。他說,這次歐胡聯合聲明「極為重要的一點是歡迎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和兩岸之間經濟關係的萌芽,我們認為那是增加互信的重要舉措」。

     坎貝爾指出,兩岸之間各種改善關係之舉,「簡單一句:美國支持」。他說,兩岸之間任何增進互信之舉措,不僅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也符合所有相關各方的最佳利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86516
國際專欄-三角關係中的台灣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01 中國時報 【郭崇倫】

     任何雙邊關係,都會影響第三國。有時雙邊關係本身,重要到可以忽略這些影響;但有時卻要注意,影響的反作用力,會對外交成果產生負面作用。在國際政治中,大國往往不在乎;小國卻要小心翼翼。

     台灣是小國;不同的三邊關係,也讓台灣外交政策的運用,呈現著多重面向。

     其一是,雖然兩岸關係這麼熱絡,中國竟然還要與美國搞「第四公報」;台灣赫然發現,即使兩岸關係發展至今,自己仍然是受害者。

     一年前歐巴馬訪問北京,發表聯合聲明;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來台北解釋,把聲明中的「核心利益」輕描淡寫,認為不適用台灣只適用西藏。台灣雖感到傷害,但也只有姑妄聽之。

     一年後,薄瑞光又來了,私下透露,中國有求於美國,而美國不想簽聲明,所以什麼「公報」名稱,或者「核心利益」,都在美國堅持下作廢。言下之意,美國也是為了台灣利益。

     其實,這不值得高興。美國人為了自己利益時,是不大會顧及第三者的。要不然一年前歐巴馬訪問北京有求於中國時,也不會搞出聯合聲明來;倒是另外一方的中國,雖然對台政策越來越熱絡,但是「謀我之心」,並未消除,竟然背著台灣,搞這樣的小動作。

     如果美中台的三邊關係,三方真是平等的,美國與中國在簽訂關於台灣的協議前,都會讓台灣知道。如果沒有,或有所隱瞞,就可以看到對方與台灣關係的親疏遠近。很遺憾的,這次胡錦濤訪問華府卻顯現,其實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是要比中國與台灣的關係要更親近些。

     我們也許不能要求陳雲林在事後來台,簡報胡歐會究竟談了什麼;但,至少可讓北京事先承諾沒有傷害台北利益。否則兩岸間的交往,不是當面講一套,背後又搞一套?

     其二,台灣向美國軍購,雖是台灣關係法與雙邊關係所規範,中國卻仍然強烈抗議,而且未來依然會因為台美間的這個問題,引發美中間的緊張。

     由於二○一○年年初,歐巴馬宣布對台軍售,過去一年來,中國憤而與美國切斷軍事交流。後來逐步恢復,一直到胡錦濤訪問前,才恢復到最高層級─國防部長的訪問。近日殲二○試飛,明年購自烏克蘭的航母瓦良格號,將要改造試航,兩岸軍力越來越不對稱。有鑒於中國軍力不斷增進,台灣亟需更新的武器系統,美國對台軍售也從來不鬆口;可以想見,軍售未來持續會是問題。

     老實說,台灣武力並不足以與中國相抗衡,但台灣的防衛力量卻是政治自信的重要憑藉,也是力抗待援的防衛承諾。沒這樣的自我防衛承諾,美國不會馳援,而沒有自衛力量,兩岸談判就形同城下之盟。

     對於美中之間的軍售爭議,台灣雖然是當事人,但並不適宜表示意見;要賣什麼武器,無論台灣提出什麼清單,最後總是美國當局的決定。同樣的,撤除對台軍事威脅,大陸主動可以做,無須台灣以軍售來做交換。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台灣當然應當關切,但能做的不多,無須自作多情,憑空作態。

     其三,中國積極向台灣方面表示,要在南海問題上共同合作開發,但卻引發東南亞各國的疑懼。這個三角關係中,東南亞各國反而是被影響的一方。

     南中國海主權爭議,隨著中國力量上升,其他聲稱擁有主權的東南亞四國,擔憂之餘,開始希望引進美國力量來平衡。這是今年六月越南東協區域論壇上,中國與美國為首的東南亞國家爭議的原因。

     台灣也是南海主權的聲稱六國之一,又擁有最大島嶼,原本應是各方爭取合作的對象。可是由於中國的強烈反對,使得台灣無法參予各種相關對話。

     可是現在,情況似乎有所轉變。大陸方面再三積極爭取,與台灣兩岸共同開發南海;而東南亞各國反倒擔心,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會與大陸越走越近,甚至包括南海的開發合作。在這個情況下,反而會替台灣進入南海對話開闢契機。

     此刻,這個問題非常敏感。過去在釣魚台問題上,馬政府已經明確表示,這是中華民國主權,不會與大陸合作;據說我們國安高層正在審慎評估,南海主權問題,是否同樣表態。

     其實在外交上,本來就是虛虛實實的。如果我們一口回絕大陸的提議,未必讓美國與東南亞諸國完全釋疑;但是如果真的與中國在低層次事務上合作,只要並不排斥與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合作,也許反而更能彰顯台灣的存在。怎樣拿捏,是外交藝術。不過話說回來,評估外交三角關係,本來就很微妙困難。(chenlungkuo@yahoo.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80570
劉屏專欄-美中過招 台灣要自強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1-27 中國時報 【劉屏】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共同會見記者。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上周對美國進行國是訪問。大國過招,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不但有短兵相接的場面,更有著眼於未來的長遠理念。看著一場又一場的高峰對話,總不免想到:在這樣一個愈來愈不平衡的台、美、中三邊關係中,台灣的長遠規畫是什麼?

     對於胡的六十八小時訪問,有一種說法謂胡有面子,美國有裡子。這恐怕不但低估了胡,也錯估了美國。不錯,這次有了國宴;而且胡抵美前夕與離美當天,兩國在不同場合達成了數以百億美元計的合約。但更重要的是兩位元首各自清楚表達了本國的長遠、核心利益,而且這個利益並不意味著必然衝撞對方的利益。

     美國的根本利益在於中國的民主化,中國的關鍵利益則在於美國對中國崛起之尊重。

     歐巴馬未曾使用「核心利益」一詞,但從歡迎儀式開始,核心利益的理念就一再重覆出現在他的一言一行中。其後聯合記者會的開場白、答問、聯合聲明等,也無一不提人權。國宴的美方賓客中有人權組織領袖,而國宴獻藝的爵士音樂家漢考克(Herbie Hancock),更是不久前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演奏。美國的做法無異告訴胡錦濤:你不讓劉曉波聽?沒關係,乾脆你自己來聽!

     關於人權議題,胡錦濤有備而來。不出所料,美國記者提問時,全數環繞著人權。但是儘管胡侃侃而談,但中方媒體似乎避之惟恐不及。官方通訊社最初發了一則簡訊,後來完全不見了。

     中方不喜談人權,美國卻偏要談,而且彷彿毛澤東講「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為什麼?因為美國意識到,中國崛起勢不可擋;對美國言,民主、法治的強大中國,總勝於專制、腐敗的強大中國。美國當然在意經濟,可是中共政權的正當性建築在經濟成長上,美國很清楚中方這個痛腳,認定中方必然會進一步開放內需市場,所以經濟問題不是核心。至於人權,不僅關係著社會公平與國家走向,也牽涉著區域甚至全球安全。舉例言,面對北韓議題時,一個專制的中國,或是一個民主的中國,哪個比較可能與美國站在一道?

     所以在聯合聲明中,具體議題第一個是台灣,緊接著就是人權。另一個具體例證是胡到訪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演說美中關係,用了長達五百卅七個字談人權,甚且超過急迫的北韓議題(四百五十七個字),占第一位。她更是首次當著中國駐美大使的面,要求中國釋放劉曉波、陳光誠、高智晟,其態度與上任之初不可同日而語。這個做法也與七○年代不同,當時福特總統為了避免觸怒蘇聯而迴避了流亡海外的蘇聯異議人士索忍尼辛。

     中國有人疑慮美國要圍堵中國,所以歐巴馬再三表示美國歡迎中國強大、繁榮,因為這對美國是有好處的,「可以買更多美國貨」。美國的核心利益不在於中國是否強大,而在於中國是否民主。

     相對的,美國有人疑慮中國要把美國趕出亞洲,所以胡錦濤提出「合作共處五原則」,又提出中國本身的「四不」(不進行軍備競賽,不威脅任何國家,不稱霸,不擴張),只差沒有明說「美國不必走」。因為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在於美國走不走,而在於美國是否對中國給予足夠的尊重、互利。

     至於台灣,由於沒有明確的長遠目標,所以動輒因為美、中間的風吹草動而心情起伏。美國提了《台灣關係法》,台灣就彷彿吃了定心丸,藥效到下次美、中高峰會為止。萬一被列入「核心利益」,台灣就彷彿被廢了武功,巴望美國總統趕快念經解咒。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已逾卅年,過了「而立之年」的台灣應該思考如何以長遠的規畫因應中國復興與美、中關係變化。當台獨的風險愈來愈大、兩岸經濟來往愈來愈深、兩岸政治對話終究不可逃避之際,台灣的選項是否愈來愈窄?台灣最大的利益是什麼?能不能像美國一樣,對中國強大「與有榮焉」,但同時堅持民主、法治?能不能以台灣經驗為基礎,以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催化中國的民主、法治?能不能告訴台灣人民,也告訴大陸人民:台灣不走獨立的路,所以球不在台灣這邊;台灣希望大陸民主、法治,所以球在大陸那邊?

     這次歐、胡會的內容,對台灣而言並沒有什麼意外。倒是聯合聲明提到「美方讚揚ECFA」,可說是意外的驚喜。其實這也正是值得台灣思考的切入點,因為台灣不走獨立路線,有助於兩岸良性互動;而台灣不自外於中國,不但使台灣的民主體制具有更大的正當性,也使大陸的民主化具有更大的希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64308
聯合筆記/薄瑞光透露的訊息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劉永祥】 2011.01.27 02:26 am 
 
胡錦濤日前訪美,美中在最後一刻才發布聯合聲明。外界原以為只是內容喬不定,聽到AIT主席薄瑞光之「爆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國要得更多,不但堅持簽署位階更高的「公報」,更要求將「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白紙黑字納入文件。

二○○九年底歐巴馬訪問北京,美中簽署的聯合聲明在緊接台灣問題的下一段,表明「尊重彼此主權及領土完整」是美中三公報的核心。雙方同意,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對美中關係穩定發展極為重要。

後來薄瑞光向我方簡報時,稱「核心利益的表述是對西藏」;但從聲明的段落安排看,中國所稱的核心利益包括台灣。隨後中方也抓住這點,要求美方遵行二○○九年的聲明內容。

這次中國要求簽署公報,目標還是針對台灣。顯示儘管過去二年多兩岸關係和緩,政府及民間交流熱絡,北京仍未放棄在國際間孤立台灣,為統一創造環境。

中國明白短期內無法改變美國政策,因此希望逐步強化限制美國對台軍售的政治框架。在外交文件中確定「核心利益」對雙方關係的指導地位,對北京是重要的進展。

中國去年犯了一個戰略錯誤,把核心利益範圍擴及南海及東海等存在領土爭議的區域,讓美方驚覺同意尊重中方核心利益的政治意涵遠超出想像。為防止中國步步進逼,去年希拉蕊宣示南海航行自由是美國國家利益,近日繼又拒絕再把「核心利益」納入兩國簽署的文件。

值得台灣關注的是,在兩岸關係全面深化之際,中國仍將台灣列為關鍵議題,企圖切斷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這次薄瑞光透露美中相關交涉內容,顯示美國對台灣的善意;只是,目前在美中台三邊互動中,台灣似僅能依賴別人的善意,未來中國再進逼,台灣能否像這次一樣有圓滿結果,很多人肯定會感到擔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61143
薄瑞光爆料 歐胡會北京想簽第四公報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 2011.01.26 02:58 am 
 
美中要簽「第四號公報」?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昨天與媒體茶敘時透露,中國大陸原本希望在「歐胡會」時,與美國簽署「公報」(communique),並納入領土、主權等「核心利益」(core interest)字眼,最後在美方堅持下才作罷。

對此,外交部官員未正面證實,但語帶玄機地說,「歐胡會」前即與美方密切溝通,明確表達台灣的關切事項,事後證明,美中發表的是「聯合聲明」非「公報」,也未納入「核心利益」,「我們很感謝美方能堅守承諾」。

美中至今已簽署三項公報,分別是一九七二年的「上海公報」、一九七八年的「美中建交公報」與一九八二年的「八一七公報」,都與台灣有關。為維護台灣利益,美國在一九七九年公布「台灣關係法」,此後「三公報一法」,成為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架構內容。

薄瑞光這次專程來台說明「歐胡會」內容。他說,「我們(美國)一直把台灣放在心中」,盡可能讓結果不致違反台灣利益;中國希望會後發布的文件能稱為「公報」,「這是一個不錯的嘗試(nice try ),但我們說不」,「核心利益」也不納入聲明,因為「那將導致一些困難和誤解」。

薄瑞光重申美國不會介入兩岸和談,和談的步調、時間和主題,由兩岸各自決定,聲明中所指的「政治」(political)領域的對話與互動,不只限與主權有關,還包括台灣的國際參與和國際空間問題,「這些都要由馬總統和台灣的政府與人民來決定」。

有關對台軍售,薄瑞光強調「這是一個不會與北京討論的議題」,美國對此有一貫的政策,根據台灣的防衛需求而定,「對台軍售我們一向是做了才說,出售F-16 C/D也是如此,美國在尋找正確的時機做一些事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55287
頁/共5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