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民怨沒有排行榜,政績豈有速成班?
 瀏覽916|回應7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9.11.27 03:04 am 
 
從倡議「庶民經濟」到票選「十大民怨」,閣揆吳敦義展現了他接近民意、體貼庶民的一面。但他要求以「票選」方式來排列民怨,並聲稱將編列五千億元「旗艦計畫」來消除民怨,卻有商榷餘地。

主政者有心消除民怨,值得給予肯定,至少這不是一個假議題;比起「正名制憲」、「入聯公投」等,都是更具體、真切、攸關民生的事。台灣能擺脫空泛的政治爭議,回歸民生基本面,這是正向的發展。問題在,如果政府官員竟似不知民眾有何怨怒,而要用「票選」來決定優先次序,恐怕也不知不覺落入了另一種民粹的窠臼。

票選民怨的源起是,吳敦義提出「庶民經濟」概念後,經建會相應制定了兩百多項的行動方案及子計畫;吳揆認為其內容鋪天蓋地、包山包海,「面面俱到,等於面面不到」,因而要求各部會擬訂最讓民眾感到「驚艷」的方案,才能收到耳目一新的效果。亦即,吳揆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即時打響、擦亮內閣招牌的大動作。但弔詭之處也在這裡:治國若想要用三招兩式就讓民眾一新耳目,天下有這麼簡單的事嗎?

現代社會資訊如此發達,政府每日收到的陳情、街上進行的示威抗議、網路部落格上各式的批評和建議,皆已多到難以勝數,政府能說不知道民怨在哪裡嗎?事實上,只要各部會做個統計,與各級民代稍微交換意見,乃至上網用谷歌搜尋,都有足夠資料可資參佐,怎麼會用到「票選」這種手法呢?

吳內閣也許會說,施政有先後,列出十大民怨,執行上更能分出輕重緩急的優先次序。這種想法,不能說錯,卻必須注意其誤導效果。第一,倘若在兩岸關係、人民的信心與光榮感,及經濟治理等大格局上沒有成績,反而將原本在日常行政中應當解決的民怨變成政治主題,恐將捨本逐末。第二,看「候選民怨」項目中,「薪水不漲」及「汽油漲價」也是選項,吳內閣如何救治此類民怨?第三,票選的形式,本身即可能產生偏離及過濾效果,主動隔離掉許多更弱勢民眾的聲音。第四,當政府要求各部門傾力解決排行榜上的民怨,極可能對其他例常行政業務造成排擠,反而在新的空窗地帶滋生新民怨。

檢視近日見諸媒體的民意,各界反映最多的民怨,許多其實都是小事。諸如,黃線臨時停車被拖吊、行政機關踢皮球、警察執法兩套標準,以及都市計畫太過苛擾等;這些,和吳揆準備以五千億元旗艦計畫消民怨的構想,似乎大相逕庭。很顯然,民眾的不滿主要集中在政府的不便民和執法不公,日復一日便形成了積怨;要消除這部分的民怨,並不需要花大錢,只要制度稍作調整或執行態度稍加改善即可。深一層看,人民更大的怨懟其實是,明明大家都看見的問題或不公不義的現象,政府卻裝聾作啞,諸如:經濟不見起色、社會士氣低沉、扁案贓款至今追不回分文、詐騙電話擾民多年警方卻束手無策、台灣環境土地長期遭到汙染卻抓不到元兇……。這些問題,也許未必會登上十大民怨排行榜,但誰能說它不是纏繞在每個人心頭的頑固怨結?

政府治理軌道能回歸以人民為先,出發點值得肯定。但要治民怨,其實不必花大錢,更不能只看排行榜,而是該先「治心」:各級政府官員、所有公務人員都該先拿出服務的精神,認真面對人民的問題,那才是消除民怨的終極法門。政績很難速成,民怨需等量對待;否則,吳內閣若真的列出一個五千億的「治民怨預算」,那麼這個動作掀起的爭議恐將引發另一個新的民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706590
 回應文章
最大民怨是朝野領袖未能共建國家願景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9.12.05 02:46 am 
 
經濟有「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之分,政治也可有「微觀政治」與「宏觀政治」之別。吳內閣關注「十大民怨」,這屬於「微觀政治」;「宏觀政治」的課題,則在國家的願景及國民的光榮感如何建立,這或許才是中華民國當前真正的問題所在。

一個國家的生存發展,必須奠基在國民之間有共同的願景,亦即抱持共同的希望與追求;並進而建立國民的自尊自信,亦即建立國民的使命感與光榮感。當一個國家的國民有了這種願景與光榮感,其餘庶政皆屬行政治理的層次,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唯若行政治理太差,當然可能衝擊到願景與光榮感;但反過來說,假使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願景與使命感,僅憑行政治理的成就也難以維持一個沒有共同希望與追求的社會,遑論若再加上行政治理也出了問題。

美國小布希政府捲入伊拉克戰爭及引發全球金融海嘯,這不止是「微觀政治」行政治理的錯誤,而是立國精神與國民光榮感的重傷;相對而言,中國近年來建立「和平崛起」的態勢,這也不只是行政治理的層次,而是「宏觀政治」國家願景及國民光榮感的領域。相對而言,宏觀政治有可能協助解決「微觀政治」的難題,但若「宏觀政治」出現重大問題,卻不易僅憑行政治理來補救。

回顧過去六十年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發展願景,大致可分作三個階段:前二十年的國家主願景是「反共保台」,當年經濟貧弱、政治不民主,但藉威權體制的操作,社會的默契與共識皆相當明確;到了七○年至八○年這中間二十年,國家主願景是「經濟奇蹟」與「民主轉型」,在此階段朝野上下的政經願景皆甚明朗,即使常見軼軌脫序,但社會的自尊自信卻相對提升,多數國人皆相信台灣可以過得了那個難關;及至最近這二十年,政治議題拉高到國家認同的層次,竟造成了國家願景的重創,經歷二十年的衝擊激盪,如今大概多數國人已經感知台獨已無可能,但中華民國也已被撕扯穿戳得千瘡百孔,國家的希望與願景何在?國民的自信與使命感、光榮感又將從何而來?

陳水扁起家的經典標語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兩句空話,各自解讀;但這兩句話卻是製造願景與光榮感的高效能機器。不過,無論「夢」是台獨,或「希望」是民主,如今皆已受到重創甚至幻滅。然而,若以此次選舉中民進黨主打的ECFA爭議為例,其實仍是一個改版的「傾中賣台論」;因為ECFA不但是一個行政治理層次的問題,也牽涉到國家認同定位的問題。問題在於:台獨已經幻滅,但民進黨仍不容你走「中華民國」的路;一味反對ECFA,但民進黨也拿不出替代方案。ECFA不是一個特例,如今台灣陷於「愛台灣/不愛台灣」「南部/北部」「外省人/本省人」「農業縣市/非農業縣市」的撕裂之中,在在皆是因國家願景與國家認同或國家大戰略、總路線的嚴重歧異所致,也因此影響了行政治理的效能,且非行政治理所能補救。

因此,馬政府及吳內閣的治理策略,若只是將問題看作切分成一塊一塊的「民怨」,這將陷於「微觀政治」的盲點。倘若不能從「宏觀政治」著眼,在國家願景與國家大戰略上建立起引領風潮的地位,必將始終被民怨所包圍,難以締創大開大闔的局面。

行政院的十五個民怨排行榜選項中,大的有房價太高,小的有狗屎未清;無論巨細,這皆是將國家政治切分成一塊塊,見樹不見林。其實,面對中國崛起、美國地位變化及台灣撕裂,當前最大的民怨(或亦可稱作「民憂」)應是:朝野領袖(在野黨當然也應負責)不能共建國家的希望與願景,而使國民的自尊、自信及使命感、光榮感不斷流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718400
十大民怨唯一寇難除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12.03 03:58 am 
 
吳敦義院長為顯示其關心民瘼的赤忱,要行政院研考會歸納出15項民怨,舉辦「十大民怨」網路票選。民怨排行榜出爐,依次為1.都會地區房價過高;2.電話及網路詐騙氾濫;3.求職不易及失業問題;4.民生物價過高;5.毒品充斥;6.交通違規開單拖吊過嚴;7.幼兒托育不安全;8.公共場所廁所不乾淨;9.食品衛生把關不嚴;10.占用騎樓、道路或單位。

我們不憚煩地詳列這個榜單,一方面固在顯示,這一個15選十的方式並不周延,掛一漏萬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則要逐一說明,這十大民怨要化解多易如反掌,只看為與不為。

就掛一漏萬而言,一開始由研考會指定15項供人票選,其斧鑿的痕跡即過於明顯。顯然不在其列者,即使人民恨之入骨也不成「民怨」;除非一開始就有一個透過網路或其他管道公開徵詢並且公正篩選的過程,這隨手拈出的15名候選者,其代表性即大有問題。站在執政者的立場,有些民怨根深柢固,根本無力乃至無心解決,名列其中,豈不是自找麻煩?有些民怨盤根錯節、病入膏肓,即使可以解決,也要曠日廢時、大動干戈,同樣避之則吉。因而最後這15名「雀屏中選」者,多半不痛不癢、無傷大雅,或輕易即可化解;則一方面透過網路票選,製造聲勢,閭巷皆知吳院長關切民怨;另一方面吳院長一出手,十大民怨皆摧枯拉朽一般煙消雲散,更能顯示吳內閣英明神武、舉世無匹,而使這一次關心民瘼大作戰,大獲全勝。

如今票選既已結束,十大寇也榜列示眾,下一步就要看如何擒妖平魔、為民除害了。其實略為掂計一下,化解後面五大民怨,簡直易如反掌。如6.交通違規開單拖吊過嚴,前者之所以創下睥睨各國的紀錄,乃是上級單位嚴格要求的直接後果;因此只要下令減少開單人員與其業績壓力,立刻迎刃而解。至於拖吊過嚴,也只是個遊戲規則公正合理與否的老問題;只要將業者的成本效益與交通秩序及流量做妥善的連接,以目前拖吊的能量而言,根本不可能普遍發生過嚴的現象;換言之,只要公平,這本不成民怨。

另外四項,不論是幼兒托育不安全,還是食品衛生把關不嚴,都是有司失職,行政院長本來責無旁貸,下定決心、嚴密督導,立可改善;而占用騎樓、道路,及公共場所廁所不乾淨則完全是執行問題,劃分權責單位重賞重罰,旦夕可除。

前四大比較麻煩些,不過除了詐騙氾濫,其餘三項有一個通性,都源自經濟低迷不振。都會地區房價除了豪宅及若干精華區域之外,近幾年來扣除物價波動,房價即使在台北市也無多大漲幅,但平均實質薪資不升反降,房價就相形過高。求職不易及失業問題更是經濟低迷必然的後果,即使景氣略有回升,由於這是落後指標,問題依然嚴峻。民生物價與他國相比,台灣並未偏高;但如南韓等國每人所得顯著上升,國人相形見絀,才是民怨的來源。因而只要帶著全民一起用心拚經濟,化解這些民怨非難事。

高掛第二名的詐騙氾濫,在國內已歷時甚久,過去常以兩岸不通為藉口而束手無策;如今雙方互動良好且同受其害,則結合兩岸軟體高手、資訊業者與偵緝幹員,組成一個有力的打擊部隊,一網成擒指日可待。真正棘手的是毒品充斥,這又與台灣的黑道橫行而且與政商勾結密切關聯;而黑道橫行為害也不僅毒品充斥而已。可是政府面對黑道除了放任姑息,從來未見有何對策,這才是民怨中最可怖、可恨的一項。如果吳內閣可輕易擺平其他九名,更全力對治囂張的黑道,令其知所收斂,單單這一項,即可額手稱慶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715421
「民怨排行榜」出爐的下一步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09.11.30 02:16 pm 
 
網路十大民怨票選結果出爐,結果並不讓人意外。位居第一名的是都會地區房價過高,第二名是電話及網路詐騙氾濫,第三名則是求職和失業問題,接下來是物價過高等。

觀看十大民怨項目,說來說去離不開「食衣住行」的庶民日常生活範圍,而且除了近年來「新興」的電話及網路詐騙之外,多半都是老問題。以第一名的房價過高來說,從二十多年前「無殼蝸牛」運動以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解決,而且近年來都會區房價繼續節節上漲,民眾收入卻沒有增加。「豪宅」一棟接一棟蓋,很多小老百姓卻連一戶平價住宅都買不起。這個民怨是選出來了,但政府要如何解決?有決心去解決嗎?

再從比較小的來說,位居第六名的是交通違規拖吊過嚴。是民眾都無守法觀念,要反對交通違規拖吊嗎?還是違規拖吊看似正義凜然,卻常常柿子挑軟的吃,容易拖吊的地方不斷拖吊,有些地方的違規(例如大飯店前的黑頭車並排)卻永遠沒有人去取締?這個民怨不難解決,只需要一點小小的決心和執法公平。

再說到佔用騎樓、道路或車位,也是幾十年的老問題。台灣的騎樓設計,讓民眾可以躲避日曬雨淋,本來是很有特色的建築設計,可是現在卻成了民怨,因為走在騎樓必須東閃西躲。這類問題長久以來被政府視為小事,整頓起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如今竟然也會擠入前十名,可見官員確實不知民之所苦。

十大民怨是票選出來了,看看得票數,高居第一名的房價過高,也不過才不到四千票。雖然說,會上網投票的是經常使用網路的人口,不見得具有全面代表性,可是台灣的網路人口這麼多,卻只有這區區數目的人上網票選,這說明了什麼?是民眾不認同這個網路票選活動?還是民眾不相信票選民怨有用?不相信政府有決心解決民怨?

怨不在大小,積小怨就會成大怨。官員看到這些票選民怨名單,不知道心中做何感想?吳院長和內閣官員拿到這份「民怨排行榜」的下一步動作是什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712299
詐騙、房貴、失業、物價高 最顧人怨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12.01 06:27 am 
 
行政院研考會主委朱景鵬昨天向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報告蒐集十大民怨的結果,發現電話及網路詐騙、都會區房價過高、求職不易及失業問題、民生物價過高等四項,都高居各蒐集管道的前四名,顯然是全民共通的大怨。

研考會找十大民怨的管道,分別是電話民調、網路票選、參考人民訴願、陳情、各部會進行業務檢討、地方政府的反映及媒體的最新反映等。朱立倫指示研考會,一周內完成資料解讀,結合其他蒐集民怨管道,提出行政院版的「十大民怨」。

除前四大外,毒品充斥問題列電話民調第七名、網路民調五名;網路民調將食品衛生把關不嚴列第九名,電話民調則列第五名。研考會副主委宋餘俠指出,這兩項民怨也有可能列入十大排名。

除了蒐集民怨,行政院也將全力消除民怨,朱立倫今天主持「庶民生活改善行動方案」,由各部會提出三到五項重點改善方案,整合成庶民生活改善行動方案的「旗艦方案」,目的就是解決民怨。

據透露,內政部已向行政院提出改善民怨的重點施政,分別是反詐騙行動方案、無障礙空間改善行動方案及保護婦幼安全行動方案。

「庶民生活改善行動方案」主要分三大面向,即經濟繁榮、生活安定、環境改善,朱立倫今天請各部會出「點子」,研議如何繁榮經濟。

【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詐騙集團已成全民公敵,法務部將嚴審詐騙集團成員假釋案。法務部官員指出,詐騙集團詐騙兩、三千萬元,判刑不到兩年,等於服刑一個月可抵百萬元,若讓他們服刑一半就假釋「就太超過了」。

法務部察覺詐騙集團的犯罪經濟效益後,最近在審核詐騙集團成員的假釋案時,都要求先釐清有多少被害人、詐騙金額,一駁再駁;即使詐騙集團成員符合聲請假釋的消極資格,法務部仍不輕易核准,已有人被駁回超過三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712195
聯合筆記/政府別當民怨製造機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林河名】 2009.11.29 03:33 am 
 
行政院正在蒐集「十大民怨」,從紛至沓來的反映,可整理出一個共同點:不能苦民所苦、將心比心的施政思維,就是最大的民怨來源。

立法院日前審查「行政執行法」修正草案第十七條,主要是許多民眾陳情,守法的繼承人繳納遺產稅後,卻因為其他兄弟姊妹遲未繳納,使得全部繼承人都遭限制出境。立委以「稅奴比卡奴更可憐」主張修法,法務部及行政執行署卻持反對立場。

為了稅賦公平,政府機關對欠稅達一定金額者以限制住居來達到強制繳稅目的,只要合於比例原則,民眾也會支持。但對於遺產稅,個人所能負責的,僅有屬於個人繼承的部分,強令一個人要為其他繼承人的欠稅負責,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政府機關喜歡強調「依法行政」,卻常常忽略情、理。其實,財政部早在民國八十六年就有函釋:遺產稅繼承人已按其應繼分繳納遺產稅款、罰款者,得免再對欠稅人為限制出境之處分,算是為已繳稅的繼承人解套。但法務部及行政執行署一再搬出民法及大法官,強調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全體公同共有人」,不能僅因部分人繳清,就可解除出境限制。

行政執行署當然可以自有一套法律見解,但政府機關之間不該自相矛盾。而且,若把稅捐機關比喻成「債主」,行政執行署不過是「討債小弟」,債主都不打算窮追猛打了,小弟卻硬要求所有人都完稅才解除出境管制,未免橫生枝節,徒惹民怨。

官方的僵固思維,逼得立委忍無可忍,不分朝野聯手修法。政府該有的教訓是:在廣蒐民怨之餘,別忘了充滿本位主義及法匠思維的官僚文化,才是最大的「民怨製造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709609
民怨民調的經濟分析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11.29 03:33 am 
 
吳內閣說政府極為重視民怨,特別規劃了民意調查與網路票選活動,要選出當前的十大民怨。這項政策再次暴露政府決策草率甚至缺乏常識的問題。民怨的大小本難衡量,更難用民怨調查來排定優先順序,而我國當前亟須處理的民怨又何只十個。

民怨不分大小,只要該解決又能解決,政府都該努力解決。所以重點在於努力發掘民怨,而不是像選美一樣選出「十大」而只解決這十大民怨。如果因為能力和資源有限,無法同時解決所有的民怨,必須找出優先的項目,票選也不是適當的方法。

在資源有限時要選擇優先順序,須依成本效益而定;優先選擇每單位效益之成本較低的項目進行,才可以得到最大的總效益。而民調和網路票選不但完全忽略解決這些民怨的成本,甚至也無法代表解決這些民怨所能得到的效益;票選十大民怨只是譁眾取寵而已。

有些事情雖常有民怨,卻是為了國家利益不得不做的事;例如政府總須課稅,交通違規總須處罰。政府總不能因為人民不喜歡接到稅單和交通罰單,就減稅和不取締交通違規。所以把每件事情的各項利弊一併考慮,民意支持或埋怨的比例就不再能代表這些事情效益的高低。

就算沒有其他利弊,支持或反對人數的多寡也仍不代表效益的大小。有些事情很多人都有一點點不滿,但也不是那麼在意。另外有些事情只有少數人受害,但他們都氣得想造反,甚至可能活不下去。民調的結果很可能以為前一類雞毛蒜皮的事是重大民怨,而實際上政府卻更該重視後一類少數人生死交關的問題。

即使政府盤算的效益不是全民利益而是選票,也應知道很多人不滿的小問題並不會一一在選票上表現出來,所以優先解決民調排名在前面的民怨,也不見得能吸到較多選票。

至於解決民怨所需的成本,在民調或票選時更不會被考慮。例如人民對交通不便和到處有狗大便的問題都很不高興;解決前一個問題的成本卻可能是後一問題的好幾百倍;那政府難道因為交通問題在民調上多得到幾票,就要先解決交通問題再解決狗大便的問題嗎?

民怨的解決成本和達成目標的高度也有關;若花1億可以降低對某個問題的民怨10%,要再降10%的所需的成本即可能遠高於1億,更進一步降低10%的成本又會更高。這種報酬遞減的經濟原理表示,政府不該選擇十大民怨完全加以解決,而是更大部分的民怨都要設法降低,卻多半不必要完全解決。每個問題要解決到什麼程度,應依所需的成本及所獲得的效益來決定;若再花1億對某項民怨的效益已低於花在其他用途的效益,就應該改弦更張。

既然民調或票選無法呈現解決民怨的成本和效益,自亦不宜藉此選擇該優先解決的民怨。政府應該多用全體成員的能力仔細研判相關的成本效益而做出決定,而非將選擇的責任推給民調。

倒是有些民怨,其解決成本小到微不足道,如果民調中排名不低,就該優先解決;例如換掉飽受批評的政務官,改掉朝令夕改、政出多門、缺乏協調、黑箱作業、空泛口號、推卸責任,以及不說實話等習氣,都不需要什麼成本,只需領導人的魄力和時間。因此政府不妨認真做一個民調,問問那些人該優先換掉?那些習氣該大力革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709599
楊照:最大的民怨…政府竟然不能警覺民怨!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楊照】 2009.11.27 03:04 am
 
楊照
 
短短一天之內,《蘋果日報》的「動新聞」就惹起了多少風波!而最大的轉折,是政府的態度,從前一天幾個機關不約而同表示「無法可管」,到後一天紛紛改口,都找到了應該管的理由和可以管的條文,開始管了起來。

原本就定好的條文,當然不可能在一天之中突然就改變了,真正改變的,是政府機關的態度,而促使改變的,是社會的強烈反應,換用正在流行的話語說,「民怨」爆發讓政府不得不挺起腰桿來正對問題。

政策急轉彎 標準在哪裡

從好的一面看,我們可以肯定:政府的反應還算快,馬上體察到這件事不是講講「無法可管」就能推託過去的,能夠在一天當中趕緊轉彎。然而,這樣急轉彎的過程,卻也有讓人看了實在不能不擔心的地方。

第一項擔心,政府施政管理,難道就是看民意風頭隨時調整改變的嗎?民意不重視,或者沒注意到,政府就可以不理不管嗎?除了社會觀感反應之外,政府沒有自己先想好先訂好的價值與標準嗎?

連帶的第二項擔心:這樣因應民情民怨而來的轉彎處理,能有多好的準備?前一天都還說「無法可管」,那麼顯然後一天弄出來的辦法,一定是拼湊急就章的。拼湊急就章的辦法,真的能足夠解決問題嗎?像這樣牽涉到媒體的事件,如果辦法不足以遏阻明顯違背新聞專業紀律的作法,很容易就反而幫這種羶色腥做宣傳,擴大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拼湊急就章的辦法,設想不周全,還很容易帶來其他後遺症,尤其是踩踏在敏感的言論自由界線上,更是危險。

反應慢半拍 民怨無法擋

還有第三項值得擔心的:壹傳媒要做新聞動畫,動畫的內容會怎麼走,早已不是新聞,為什麼我們的政府相關單位在頗長的時間中,都沒有任何警覺?沒有哪個單位預想過這種「改寫」血腥色情社會新聞的動畫內容出籠時,會挑戰到哪些法律條文的規範嗎?更不可思議的,沒有哪個單位預想過這樣的內容會引發社會上什麼樣的反應嗎?

民怨不只針對「動新聞」的內容,更是針對政府的反應來的。吳敦義院長指示要蒐集民怨,優先解決「十大民怨」,吳院長卻沒有認知到:如此指示,本身就已經彰顯了民怨,可能是最大的民怨所在酖酖政府跟民間具體生活感受、價值的脫節。那麼大的政府,那麼多層級的研考部門,卻都無法隨時機動有效掌握民怨,還得要勞煩院長把民怨當做施政重點來考察、來處理。

人民最怨的是:為什麼我們沒有一個能夠預見問題,不必等我們抱怨等我們罵才手忙腳亂動起來的政府呢?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70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