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9.10.05 04:20 am
政府預計最快從民國100年課徵能源及環境稅,根據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的規畫,初估課稅後,第10年新增稅收約4,000億元,賦改會並擬在十年內釋出逾3,000億元減稅與社會福利補貼的優惠機制,能源稅收將還原由全民共享,將用來補貼低收入戶和大眾運輸,整併貨物稅、印花稅等用途。
行政院賦改會最快將於本月中旬召開會議,進行能源及環境稅的期末報告,這是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首次以賦改會召集人的身分主持賦改會。
為減少開徵能源稅的阻力,賦改會對新增稅收的用途也訂出優先順序,將分十年逐年補貼。首先是補助低收入戶因此額外增加的電價和油價,並對於市區公車每人每段票補貼10元;其次為整併貨物稅、印花稅和娛樂稅;最後則是作為日後稅制改革所需。
估計,在開徵第一年,低收入戶的油、電價補貼,每戶可領取金額將逾千元,第十年補助總額約達30億元,形同常態性對低收入戶發放「消費券」。
行政院賦改會即將完成能源及環境稅制研究報告,在產業界疑慮深、政府擔心過高稅額將造成經濟衝擊之下,能源及環境稅制規劃已朝縮小規模、及明確訂定雙重紅利機制進行,原本開徵後十年總稅收逾8,000億元的規模,將縮減為約4,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