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林建甫、彭錦鵬】 2009.09.08 03:18 am
總統府昨天傍晚宣布由吳敦義接任新任行政院長、桃園縣長朱立倫接任行政院副院長,這是現今國民黨內最佳的黃金組合,相信能夠帶領台灣正確的向前行。
這一年來,雖然劉內閣審慎得宜地應對了全球性金融風暴,穩定台灣的大局;整體團隊的專業知識、能力相當也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然而院長和部會首長默契不夠、號令不行,因此一年多來特別倚重政務委員所組成的政務會議;水災以來部會協調不夠,其來有自。相對的,新的閣揆跟副座都是由基層的選舉出身,當過地方父母官,政績卓越,熟悉地方及中央組織運作,相信不會再有劉內閣的溝通問題。
對於過去團隊另一個大的問題,也就是一般批評的內閣閣員學歷普遍都是博士,由學界出身,不食人間煙火,與現實脫節;整個團隊,同質性高,又缺乏多元與政治歷練的常任文官。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因為如此用人比較容易建立政治權威,不會有反對的意見;二是馬劉對於用人的選擇有其固定的邏輯,比較注重「形象」,相對缺乏對於候選人才在改革、務實、既有經驗與成就方面的考核。
因此,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於新的執政團隊,閣員要如何挑選?我們要誠摯呼籲,吳團隊務必拋開廣被國人詬病的「競選連任」「自我感覺良好」的考慮。應從如何開創未來三年執政成績的角度,運用科學分析、數量管理的方法遴選幹才。
攬才的考慮因素,從總體上而言,需要考慮到性別、族群、年齡、專業的衡平性和代表性。對於特定職位的人選考慮還必須審慎考量個人的專業能力、品德操守、政治忠誠度(對於國家、執政黨)、利益衝突、輔選貢獻等等因素。
篩選的門檻是,政務人才必須具有預見問題、解決問題、解釋問題、說服國會和民眾的能力。預見、解決問題是一個有能力的幹才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但是現在是一個 WEB 3.0 的時代,強調的就是互動。正面的去面對問題,不躲不閃,解釋清楚,不但要說服國會,也要說服民眾,這樣政府的施政才能政通人和。
具體而言,就擔任主管的部會首長職位而言,基本上要考慮的因素就會包括:職位的專業性和專業要求、與其他部會的溝通協調能力、個人的意願和能力、能否不計較付出與薪酬的多寡、政治的敏感度要求、與新聞媒體互動的頻率、職位要求的口頭表達能力、職位要求的改革性或保守性、職位要求的經驗歷練等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還包括是立刻上手,不容許有「學習」的心態。
候選人才是否廉節或者具有身分(國籍)困擾,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其實在任命之前,如果在個人背景查核方面,預先做好系統性的準備工作,這種狀況應該能夠大幅降低。在負面因素查核方面,可以參考歐巴馬總統在篩選政治任命人員所使用的63道問題,分別從專業背景、言論紀錄、私人關係、財務資料、納稅記錄、司法記錄等方面詳細具體的考察。
傳統上政務人員不需要專業,可以完全依賴文官體系推動政務的時代已經完全成為歷史。政務官職位在目前的法制條件、待遇條件上,對於真正的人才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想要成功延攬能幹的政務人員,絕對需要跳脫既有框架,以完成使命的可能性及社會大眾的接受度,反推尋找才能夠不負所託。
另外,與政務人員表現息息相關的是政府效能與執行力。政府部門組織疊床架屋,權責不明,公務人員因循苟且,沒有擔當,我們極需政府儘快組織再造與建立公務人員正確的考核制度。這包括改革文官晉用與升遷評選,晉用上改變考試院長久以來高普考筆試舉才,無意義的圈點評選閱卷,大量增加性向測驗與口試。升遷考核上,改以責任績效與對媒體、社會的表現來衡量。
最後,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化、資訊科技化所帶來對於公共政策的挑戰,是快速、密集、複雜的。我們建議新內閣儘速擬定21世紀的施政藍圖,讓人民感動,讓人民能有所寄託,讓世界刮目相看。
(作者是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與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