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有關媒體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聞線上付費平台 500家媒體共襄盛舉
 瀏覽872|回應3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8.15 03:22 am 
 
由三名美國資深媒體主管創辦的新聞線上公司(Journalism Online)表示,目前已有超過500家媒體願意共襄盛舉,打算透過該公司的付費系統,賺取網路財。此平台訂今年秋天上線,訂戶可透過一個帳號,訂閱需要的內容。

新聞線上在聲明中表示,已和176家日報、330家非日報和「全球主要新聞網站」,簽署成為其夥伴的意向書。參與者不全在美國,也有來自歐洲和美洲其他地方。

該公司並指出,這些報刊雜誌網站每日的全球造訪人數,都超過9,000萬。其付費平台訂秋天上線,訂戶只要透過一個帳號付費,就可前往相關網站享受內容。

參與的發行者或出版商,將自行決定經營方式和收費標準。提供內容的方式很多,視訂戶的需求而定。有些訂戶只訂一種出版品,有人可能想買一整套內容。

報章出版業正面臨廣告收入銳減、發行量下降、讀者轉向免費線上新聞的困境。新聞集團(News Corp.)旗下的美國華爾街日報,已針對部分網路內容收費,董事長梅鐸(Rupert Murdoch)並宣告,旗下的新聞網站將在明年6月前全數改為收費制。該集團旗下還有英國泰晤士報、紐約郵報、太陽報及澳洲人報等媒體。紐約時報也在考慮收費。

新聞線上創辦人、華爾街日報前發行人柯維茲(Gorgon Crovitz)表示,他們碰到的每個出版人,都在思考如何從網路獲取營收,這在策略上是一大轉變。

照新聞線上目前的規劃,媒體業者初期每年可望從每位訂戶身上賺取50至100美元營收。預估造訪人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會成為訂戶,對網站的整體瀏覽頁次和廣告影響不大。每月有100萬人造訪的網站,大約能增加500萬到1,000萬美元營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71080
 回應文章
網站剽竊匯整新聞 要付費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9.10.10 04:07 am 
 
以後上網瀏覽新聞,可能得付費。國際媒體大亨梅鐸、美聯社執行長柯里9日不約而同主張對網路新聞收費,要求Google、雅虎等提供線上新聞的搜尋引擎、網站等使用者付費。

柯里本周稍早在香港演講時提過,美聯社考慮對線上新聞讀者提供付費的獨家限時閱讀新聞,閱讀時間也許設定為半小時。

美聯社計畫實施「新聞註冊」制度,以追蹤其線上新聞內容,揪出未獲授權的濫用者。此制將在6星期內給9家報社,以及美聯社和梅鐸旗下新聞集團合設的一家運動資訊統計社試用。

梅鐸和柯里是在首屆世界媒體峰會開幕式上提出收費主張。會議9日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由全球9家知名媒體共同發起,除美聯社和梅鐸的新聞集團,還包括路透、英國廣播公司(BBC)、俄國塔斯社、日本共同社、南韓聯合通訊社、美國時代華納集團、Google等80國170多家媒體,被喻為「媒體的奧林匹克」。

柯里說,讀者想看突發新聞往往先選維基百科、YouTube和Facebook等熱門網站,而非傳統新聞網站,「耗費人力、經濟成本致力蒐集公眾利益新聞者,將和未加支持卻從中牟利者脫鉤,我們不再容忍這種情況」。

梅鐸也說,「匯整者和剽竊者把我們的新聞內容納為己用,很快就得付出代價」。

他警告與會媒體,若不掌握當前的內容付費運動,則「內容創造者將會是最終的埋單者,而勝利的是竊盜癖」。

美聯社等媒體認為,其報導、照片和影片等新聞內容遭熱門網站等未獲授權者使用,使他們損失多達數千萬美元的潛在廣告收入。

梅鐸向來大力主張線上新聞收費,他旗下的華爾街日報實施付費訂閱制,用戶超過100萬人,是媒體界線上內容收費的最成功範例。

再過一兩個月,該報也將開始對智慧型手機等行動通訊裝置收看新聞,實施一星期收費2美元的訂閱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646423
梅鐸「反了」 挺資訊收費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編譯/潘淑婷】 2009.09.07 03:32 am  
 
媒體廣告急遽萎縮,新聞公司營運連帶受影響,執行長梅鐸為提振營收近來一反過去新聞免費主張,開始倡導資訊要收費。
(美聯社)

曾經支持線上新聞免費的澳洲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最近一反傳統「資訊免費」論調,一再高喊資訊要付費。由於他的新聞公司(News Corporation)旗下媒體事業群規模龐大,幾番付費談話在業界掀起波瀾,也引發讀者不小反彈聲浪。

梅鐸在8月上旬新聞公司的財報視訊會議說:「維持優質新聞所費不貲,若新聞業免費提供內容,等於扼殺優良報導的能力。電子革命打通許多新的廉價新聞通路,但這不代表內容製作就免費,我們打算在旗下所有新聞網站上開始收費。」

梅鐸秉著一貫的自信表示,「我相信我們一但成功,其他同業將起而效尤。」據英國衛報報導,新聞公司將先在周日泰晤士報試驗,成立獨立網站並引入付費方案。

消費者付費的想法不算新穎,在梅鐸之前,已有不少新聞機構將賺錢腦筋動到網路讀者身上。例如紐約一家日報The Daily Gazette就在8月初改成付費。紐約時報也曾推出付費內容TimesSelect,兩年前放棄經營,不過近來似乎又改變心意,在網站上嘗試不同的經營模式。波士頓環球報發言人也表示該報「正朝消費者付費模式方向發展」。

撇開付費機制在執行上的風險不談,從梅鐸幾次重大聲明皆淪於空談的歷史看來,很難判斷他這次有多認真,因為這可能只是他企圖把外界注意力從新聞公司黯淡財報上轉移開的作法。該公司調整後的第四季營利下滑逾30%。

新聞公司旗下的報業第四季營利比去年同期減少1.67億美元。梅鐸因而將苗頭指向消費者,「我們希望能藉由電子報內容的收費創造公司營收」。

梅鐸高分貝喊話要收費,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兩年前他買下華爾街日報後,第一個指令就是要改變該報的付費網站。他在2007年11月對股東們說:「我們正在研究要使之免費,如此一來,讀者將不止100萬人,全球各地至少增加到1,000萬至1,500萬人。」梅鐸最後擱置這項計畫,使得而該報的付費模式成了今日電子新聞業的先驅。

電子新聞向來不是新聞公司的經營重點。的確,華爾街日報、倫敦泰晤士報和周日泰晤士報都有很棒的網頁介面;但紐約時報的網站卻糟到似乎故意要讓讀者回頭翻報紙。

新聞公司雖積極和電視台結盟,旗下福斯新聞台的網站比起其他電視台同業,卻相當不具吸引力。

這也許是因為梅鐸沒有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待新聞網站。Newser.com老闆、梅鐸傳記《擁有新聞的人:梅鐸的秘密世界》作者沃爾夫不久前在網誌上提到,直到一年前梅鐸未曾自行上網過。

付費是否可行也許取決於機制的設計。付費方案小有所成的金融時報未來可能採納類似iTune的做法,讓讀者購買單篇新聞。華爾街日報則開放如導言等部分內容,並針對全文觀看來收費。

這兩家報紙在搜尋網頁上皆享有高曝光率,也許也因此吸引讀者點擊觀看。

但對梅鐸和新聞產業而言,若看到華爾街日報或金融時報的成功案例,就依樣推出付費內容,是非常危險的事。這些報紙內容包含豐富有用的數據、新聞訊息通知以及專門性報導,對需要即時商業資訊的讀者來說,相當有價值。

更大的問題在於,消費者不願花半毛錢在其他新聞內容上。研究公司Pali Research媒體分析師格林菲德說:「消費者的期待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你不再能單靠廣告收益來支撐新聞事業。」 (取材自紐約時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602978
新聞公司組聯盟 推付費新聞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09.08.22 03:21 am
 
新聞公司計劃聯合出版業者,向線上及手持裝置的新聞讀者收費,為日益下滑的營收開闢財源。
(彭博資訊)

面臨讀者流失及廣告營收下降等困境的新聞公司(News Corp.),最近幾周密集和出版同業會商,積極推動成立一個聯合集團,提供新聞內容給線上或手持裝置用戶,並收取費用。

新聞公司旗下的華爾街日報(WSJ)線上版,號稱擁有逾100萬名付費訂戶,網閱收費的成功經驗使該公司在業界頗具號召力。據了解,新聞公司數位長米勒(Jonathan Miller)已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赫斯特集團(Hearst),以及洛杉磯時報發行商論壇公司(Tribune)等大型新聞出版業者展開密集會商。

前專欄作家及新媒體顧問莫特說:「除非新聞提供者能聯合行動,開始為內容收費,否則個別出擊必然慘敗。」

新聞公司的提議,是出版業者的最新嚐試,希望向網路讀者收費,以彌補紙本版刊物及線上營收的大幅衰退。資深媒體主管布里爾今春創辦新聞線上公司(Journalism Online),也計劃透過該公司付費系統,為網閱收費。該公司最近宣布,已有逾500家報紙加入。

根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積極和新聞主管會面,並提供類似管道的還有博德書店(Borders)及網路雜貨零售商Webvan 的創辦人博德(Louis Borders)。

分析師並不看好任何網閱收費,也不認為個別專欄的小額收費可以累積成新聞出版業者的重要新闢財源。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等專業財經刊物會成功,是因為他們提供交易員賺錢必需的即時珍貴資訊。

Benchmark公司媒體分析師艾托瑞諾說:「很可能只是小錢。對大公司來說是涓水滴流。」但莫特表示,新聞集團若能讓讀者上線註冊一次,就可使用所有新聞網站,並追蹤彼此閱讀的新聞事件,可能會有效果。經過交叉比對地理及人口資料,匿名的讀者資訊可能對想鎖定特定消費者的廣告業者具有價值。

在網站或手持裝置上提供付費數位新聞的概念,從今年4月美聯社(AP)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開年會起,獲得業界廣大迴響。美聯社董事長辛格頓(William Dean Singleton)說:「不能再坐視他人以誤導的法理剽竊我們的作品,我們憤怒至極,無法再忍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8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