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2009.08.11 04:30 am
莫拉克颱風挾帶的超大雨量,出其不意地重創南台灣,屏東、高雄、南投許多地區一片汪洋,大橋沖斷,山村被土石流吞沒,上千人生死未卜。洪水尚未退去,未卜生死的人還在與死神搏鬥,流離失所的家庭驚魂未定,電視、報紙已是一片罵聲,從馬總統、劉院長、氣象主管到地方首長,皆難逃叱詈。
現在的確還不是相互斥責乃至推諉卸責的時候,先將苦難的同胞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讓他們有一安身之處,得到起碼的溫飽;這不僅是食民之祿、掌握全國資源的官員的責任,不分朝野、不論藍綠,誰都無權拿這些冤魂災民做武器攻訐異己;不分貧富、不論身分地位,每個倖免於難的人,都必須以人溺己溺的心情,伸出援手,幫助受災民眾安心過活,協助受災地區重回正軌。
以台灣人民的古道熱腸,以及半世紀來藏富於民積累的物力、財力,相信不需多少時日,救災安置工作即可初步就緒。只是受災地區如此廣袤,禍水橫流、滿目瘡痍,生財的資具徹底摧毀,要讓成千上萬的受災戶重謀生計,恐怕不是短時間可以期盼,更不是市場機制與個人努力足以奏功。
這正是公權力必須投入的著力點。由於災情慘重,復建工程繁巨,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所費必然不貲。然而近年來為了防治水患,八年編了上千億元的預算,加上四年5,000億振興經濟方案,錢絕不是問題;目前百業凋敝、失業高攀,民間多的是閒置的資源與人力,不可勝用。如我們再三強調,以公共建設提振景氣,由於前置作業曠日費時,多半緩不濟急。而救災復建,不僅急如星火,而且許多工作立可見效,乃是求之不得的振興經濟特效藥。政府高層可千萬不能膠柱鼓瑟,緊抱著大而無當的振興方案貽誤時機。
不過,災民安置剋日能辦,災區復建也數月可成,乃至不數年又可再復舊觀。問題是,我們真希望再復舊觀以至悲劇一再重演嗎?
這次超大水災,當然與超大雨量有關,一如官員所說,這樣巨大的雨量傾盆而下,任那個國家都難免成災。只是台灣更加如此;即以受災最嚴重的林邊、佳冬等為例,不需超大雨量,幾乎逢颱必淹,原因人盡皆知,就是嚴重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嚴重下陷,近30年已沉陷3公尺,比一層樓還高,再不斷升高堤防以免海水倒灌;而沿著台灣西邊到南邊海岸,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至於雨量,近年來所謂數十年一見、百年難見的降雨量不時而至,莫拉克的紀錄不需50年就可能打破;面對如此巨變的全球氣候,我們還能以50年、百年繼續搪塞、自欺?反過來,就在莫拉克來襲之前,全台正為缺水的乾旱所苦,正思忖何時停止農業用水、洗車用水。我們賴以為生的水資源,難道永遠只能在乾旱與洪澇之間擇一?
藉著這次可怖的災難,全國上下必須認真思考大地、水與人共處之道;我們必須睜開眼睛認清國人糟蹋這片大地、蠻橫對待地上與地下水的真相。要立刻停止與水爭地,應該給水的,一點不少地歸還。河川、水庫的上游每一筆濫墾濫伐,就種下土石流淹埋村莊、人畜的禍根;與河川爭奪的每一寸耕地,就讓不時而來的暴雨無處宣洩四處橫流;數十萬年積累的地下水每抽取一滴,台灣的大地就默然陸沉。不僅如此,我們應在河川近處及沿海沉陷區廣闢人工湖與滯洪池,既防枯水期之不足,復能補注地下水庫;挖出的土壤則用以填土造鎮登水平面下的家戶於湖畔美景,人才能與大地與水永續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