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3 中國時報 【潘國樑】
這次南部水災的主要原因在於瞬間暴雨,其規模遠遠超過工程的設計標準;但也由於這次水災,我國的國土規畫、土地利用、土地管理、防災應變、公共工程等面向的深層問題一一浮現。
台灣每遇到規模較大的天災時就災變頻傳,除了地形、地質、氣象、水文等自然條件之先天不良外,在人為因素方面,筆者特別歸納以下幾項:
一、不能地盡其利,不知趨吉避凶。土地如人,有其個性(特性);我們必須視其特性的不同而因地制宜,這樣才能地盡其利。新的國土規畫應該根據土地特性及潛在災害,在環境可容受的永續發展前提下,考慮分成保留、保育、利用、及整復等四大使用別。至於可利用的土地則應考慮地形地質、可用資源、使用速率、及環境衝擊等四個面向,進行土地分區。
而凶地不居,古人早有警訓。台灣主要的凶地有河流的凹岸、懸崖下、崩塌地、土石流堆積扇、活動斷層、地層下陷區、易淹水區等。作者曾從衛星影像上找出四百個以上的聚落位居土石流的堆積扇上;其中曾經發生災害的就有屏東好茶村、新竹土場、台東嘉蘭等。此次知本溫泉的金帥飯店則是受到河流凹岸的側蝕及淘空才會倒塌。
二、基本資料不完整,不知環境已惡化。基本資料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防災及國土規畫的成敗,一般的必備資料有遙測影像、地形圖、地質圖、環境地質圖、土壤圖、水系圖、交通圖、土地利用圖等。基本資料的蒐集是要靠政府的長期支助,而且基本資料是動態的,隨著時間在改變,所以需要定期的更新與補充。
數十年來經濟繁榮,土地利用面積擴大,加上山坡地的開發,使台灣的環境已經發生質變;最顯著的是鋪面面積增多,地面逕流增加,水土流失嚴重,使得水庫壽命減短,洪峰到來的時間提前。從宏觀來看,暖化影響全球氣候,乾旱與颱風的次數及規模越來越大。如果我們還習慣於過去的老觀念,則國之將亡,絕非聳人聽聞。
三、官員墨守成規,民眾不知守法。由於政治風氣不佳,以致公務員養成多做多錯的怠惰心理,一切只要依循舊規舊例行事,即可明哲保身。我國的法規不可謂不完備,但是國人守法的觀念不足,喜歡走在法律邊緣。例如法規明明規定百分之三十以上陡度的山坡地不能開發,但是開發者卻先將邊坡削到百分之三十以下,以獲得更多的可建地。殊不知這一動將影響鄰近地區的安全。
此外,在救災防災上,政府的橫向聯繫一向非常鬆弛,這是本位主義的作祟。如果還爭功諉過,互相抵制,那就更為不堪。我國的災害防救委員會及災害應變中心的編制,都是由機關內的二級單位派員兼任,且為任務編組,而非專責單位,所以運作起來每每發生很多問題,執行成效不彰。未來似可考慮改採專責機構的設計,以能夠發揮功能最為重要。
行政院的災害防救委員會,其主任委員由副院長兼任;而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則更是在發生重大災害時才成立,屬於臨時編組;其指揮官則由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召集人(行政院院長)任命。從此次災害,我們只看到馬總統及劉院長親上火線指揮。如果為了安撫民心及鼓勵士氣,還情有可原;如果上第一線親自指揮,那則就壞了體制,搶了真正指揮官的角色。
我們要的不是英雄主義的即興式指揮,我們要的是健全、運作正常、能夠發揮功效的防災體系。針對此次風災,舉凡國土規畫、建築管理、治山防洪、交通網絡、天災預測及預報、防救災體系、及國軍的角色等,都有值得改進的地方。筆者建議行政院研考會宜趁此做全面的檢討。
(作者為美國愛荷華大學地質博士,成功大學土木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