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其實你不懂網友的心
 瀏覽1,034|回應8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7.23 02:39 pm 
 
繼馬總統「治國周記」被網友挑出毛病之後,呂秀蓮的「天天上網不上進」之說,也被轟得滿頭包。兩個重量級的政治人物,努力試著在網路世界上和年輕人「溝通」,結果徒然證明了自己LKK的程度。網友們同聲一嘆: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政治人物企圖打進網路世界,藍綠天王都有先例,早被輿論譏諷過「裝年輕」。裝年輕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這些老謀深算的政治人物想要跟上潮流,但一來心態不對,二來姿態不對。

「心態」不對的地方是:心裡有選票,眼裡無網友。這出發點一旦不純正,就導致「姿態」也出了問題。像馬英九和呂秀蓮,雖然顏色不同、個性不同、歷練不同,但說穿了都是自認精英的人物,搞不清楚「網路世界無貴賤」的規則,下意識地,那種「作之君作之師」的氣味和身段就跑出來了。馬英九努力表現親民,呂秀蓮不忘諄諄教誨,網友可不吃這一套的。

網路世界很無情,虛擬卻不虛偽。此話怎講?任何人可以選擇以虛擬的身分進入,但一旦進入,就要按那個虛擬角色真實演出。而政治人物進網路多是為了行銷而去的,沒有虛擬角色可演,且習慣了老式的政治推銷手法,堆著微笑說些場面話,忠孝節義憂國憂民一類的,誰理你呀!難怪噗友發飆,「我們本來就是不上進的人」,以這種「真實」對應「關心國家大事」的夸夸其言,讓呂秀蓮無法接招。

政治免不了虛矯的手段,甚至免不了欺詐的性質,現實世界裡用道貌岸然的外衣裹一裹也就算了,大家心知肚明仍行禮如儀。當年的扁長之爭,最近的馬、吳的國民黨主席之爭,無論如何都維持著表面的「和氣」。可這一套在網路世界是行不通的。馬總統正經八百報告「治國」,結果製作時間穿梆,加倍地顯得不誠懇。網友回答「送你部時光穿梭機吧」,也正是「戳破你虛偽」的典型反應。

政治人物要追趕趨勢,要開拓選票,都算是「天職」,但先要弄清楚網路世界規則。網友的心其實不難懂,簡單說吧,非誠勿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40460
 回應文章
觀念平台-噗浪與政治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8-12 中國時報 【紀大偉】

     「噗浪」(www.plurk.com)是一種網路社交網站,讓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縣市,甚至不分身體狀況(如,許多身心殘障者也可以玩)交新朋友、跟老朋友保持聯絡的場所。獨居的人(如,許多身心殘障者被迫獨居,不方便出門)在噗浪跟遠地朋友互動,就比較不孤單。噗浪在別的國家未必流行,在台灣卻非常火熱(如,美國人愛玩的網路社交網站,還是FACEBOOK)。它的處境類似BBS:在別國不一定紅,但在台灣卻持久不衰。不同的網路空間在不同的國家各有不同發展,是好事,表示這個世界並沒有被「同質化、規格化」得太嚴重。

     既然噗浪在台灣紅了,就有人想利用這個空間追求名利。演藝界人士上噗浪造勢,已經越來越常見;如果作家在噗浪上召開讀友會,也不會讓人意外。畢竟,人一有機會就追求名利,無可厚非。這樣做也不犯法,也不會防礙到其他「噗友」(即,「噗浪」的使用者)。於是,政治人物也紛紛玩噗浪了。

     已經有人問,「政治人物玩噗浪,會不會給政治人物加分?」(或,會不會變成台灣的歐巴馬?)我覺得這個問題出於政治人物(以及周邊人士)的自戀。我更在乎的問題是,「政治人物玩噗浪,會不會給人民加分?」如果噗浪上的歌星面對的是歌迷,作家面對的是讀者,那政治人物面對的,應該是上網的一般人民─難不成,政治人物只是要面對他們自己而已?

     我想問,政治人物使用噗浪的「初衷」─我知道「初衷」這個詞很天真,可是「不忘初衷」正是許多無名英雄不計名利,改善網路世界的動力。有兩個可能的初衷:﹝一﹞像一般噗友一樣,交朋友;﹝二﹞像歌星一樣,累積人氣,然後用人氣去換利益。

     政治人物考量的是﹝一﹞嗎?政治人物日夜繁忙,要如何跟一般民眾交朋友?又,什麼是「朋友」?(這個問題看似幼稚,卻是社會學、倫理學的重要課題。)在網路上互道早安就算是朋友嗎?還是要分享心事之後才算朋友?

     或者,政治人物的初衷是﹝二﹞走偶像明星的路線。可是,這樣對廣大民眾來說有何意義?我們能不能以民為本呢?

     在政治人物忙著玩噗浪造勢之餘,出現了另一種「噗浪政治」:不是讓政治人物面對民眾(或,讓政治人物自戀),而是讓台灣各地的民眾面對民眾。在風雨摧殘台灣的時候,民眾利用噗浪「即時」報告災情、求助,或捐出人力物力─這種民眾的網路(電腦網路,畢竟是人民的網路),「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這才是「交朋友」(倫理學中的friendship),卻和累積人氣無關。

     政治人物忙得沒時間跟噗友交朋友的時候,民眾已經繞開政治人物和主流媒體,和其他的民眾交朋友、救難去了。

     (作者為美國康州大學外文系駐校助理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66971
政治行銷之外…噗浪再深化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趙哲聖/倫敦城市大學社會系博士候選人(英國倫敦)】 2009.08.03 02:49 am 
 
馬總統據說也要玩噗浪了。但從之前呂秀蓮與蘇貞昌,對微型社交網路溝通模式的不同解讀,都反映了這項新科技的進步面,卻也忽略了它的社會文化發展面向。

噗浪這類的網路溝通平台,具有簡易快捷的特性,它具備傳統網路社交功能,但因為加入者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性,是一種相同議題的網絡結合,因此,這樣的溝通平台對使用者來說,可以有不同使用目的,有些人把它當成網路讀書會、網路議題討論會,或是網路交友八卦聊天的場所。

呂秀蓮調侃噗浪噗友只會問好沒內容,政治人物應該多讀書比較重要,蘇貞昌反駁說網路即是生活化溝通,不是廢話。他們都只講對了一半。

微型網絡需要綁在網路系統中,數位化時代誕生的數位世代,網路早已經融入他們的生活文化中,就像他們的父母用電話或寫信與人問好。這些數位世代只是用網路這個平台與人問好哈拉,媒介換成了電腦模式,但是實質內容未變,因此,蘇貞昌強調噗浪即是一種溝通,這是對的。

網路世代早已經習慣黏在電腦前讀書,他們用維基百科、Google與Youtube查資料、讀電子檔案的書,讀書的形式改變,但是內容還是文字與圖片的組合,只是不同於傳統書本紙張的概念,因此,某種程度,呂秀蓮過於簡化讀書(紙張)的含意。

政治人物在傳統大眾傳播體系下,多為單向式傳播,我們被動接受這些政治人物所拋出的議題。噗浪把政治人物與粉絲的距離拉近,但是,呂秀蓮點出這項新媒體技術的溝通上,應該要更有內容,倒是講了真話。難道政治人物除了只在網路上問好(如同在市場與人拜票握手問好一般),不能引導噗友進入更有意義的話題或是觀念?假若真有,政治人物真的能像數位世代的網友長期黏在網路世界嗎?

若政治人物只自滿於熟悉操作一下這類新興溝通平台,而認為自己已進入網路世界,或者,他們只在意與大家問好閒聊,卻喪失這項新媒體的積極溝通意義,那不就太可惜了嗎?政治人物只是另外開闢一塊政治行銷的通路罷了。

噗浪議題持續,只希望政治人物對網路溝通的瞭解,從外行的看皮毛,到內行的懂門道,並提升溝通質量。類似新的網路溝通語言與模式層出不窮,噗浪能否深化成大家都受益的溝通模式,值得深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53847
政治人物噗浪須知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8.02 01:49 pm 
 
據報導,由於綠營天王相繼加入噗網,且成功營造人氣,藍營政治人物也躍躍欲試。國民黨中央有意教一級主管上線噗浪,連馬英九總統也對成為噗浪客感興趣。

政治人物想趕噗浪流行潮,多半是想藉噗網聚人氣。既然想搭噗網列車,就得記住一個至高準則:千萬別想操弄網民;反之,須以謙虛、學習的態度,去跟網民互動,否則,就很可能不斷遭到網民戲弄與嘲諷。

網路共和國有一特性,想加入者不可不知。這是一個多點對話、各為中心的平台。管你在世間是天王天后,上了網,網民自有另一套評價哲學。若搞不清楚這點,還以為自己的人氣便可無往不利,那必然會遭到網民吐槽。網路從開始流行的那一天起,便展現了自由、開放、不愛被干預被指導的特性。現實社會中的既得利益者,即便想透過網路加分,效果往往不佳,理由就在於,網路族群天生具反骨性,天生不愛被說教。美國歐巴馬總統在競選期間能聚集超人氣,網路幫了他大忙,然而一旦入主白宮,網路平台固然繼續幫他以第一手管道直接了解民心,但比起他打天下時,效果必定打折扣。沒辦法,這是網路天性自由、生性反骨的必然邏輯。

另外,網路的特性,也比較適合個性活潑、興趣多元的網民,在上面發展人氣。某種程度上,綠營的蘇貞昌、謝長廷,玩噗浪玩得高興,而呂秀蓮卻潑冷水,結果被喝倒采,多少反映了他們之間的個性差異。藍營人士要搭噗浪列車,在心態上必須認清網路的特質,同時更要提醒自己,是不是適合或願意改變自己,以融入網路共和國的文化。

噗浪也罷,facebook也好,都是網路文化繼續深化的新現象。不管是基於網路科技的自身發展,或網路商機無限的催化,它都是不可能停下腳步的數位文明。政治人物不想自外於這趨勢,願意迎頭趕上,是件好事,但別忘了,一但上網噗浪,你就是噗友一位而已。網路的世界自有其邏輯,放鬆玩耍,輕鬆交友,乃是王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53829
藍主管惡補 馬也要噗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 2009.08.02 04:59 am 
 
綠營天王瘋噗浪(Plurk),國民黨決定積極迎頭趕上。青年團網路部執行長陳江彬透露,「馬主席也要噗了」。他表示,馬英九總統九月接任黨主席後,國民黨計畫要幫黨主席架設噗浪,與網友噗個夠。

被譏為百年老店的國民黨也開始改造大變身,六月初中央工作會報上,陳江彬曾開課教授一級黨務主管噗浪功能。網路部目前的作法是先協助黨內一級主管架設部落格,進而推廣到噗浪等微型網誌,但首要任務是先教會一級主管的秘書。
 
前噗後繼 長昌網聚拚人氣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2009.08.02 04:03 am  
 
Game On「遊戲時代」在高雄科工館展出不同電玩,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左)昨天邀「信封理財達人」歐東信家人一起尬電玩。
(中央社)

兩位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蘇貞昌拚得兇。繼蘇貞昌「噗友會」之後,謝長廷也決定舉辦。

蘇貞昌七月中舉辦「電火球」噗友會,謝長廷也躍躍欲試。上周五謝噗說:「要辦噗友會嗎?擔心參加的人太少,辦不起來,聽聽大家的意見好了。贊成的噗友喊一聲(達到六百位以上就來籌備囉)!」

結果,短短三個小時就突破六百位噗友回應,樂得謝長廷馬上回噗:「贊成辦噗友會的數量一天就超爆,我們開始籌備!」而蘇貞昌在台北辦了噗友會之後,日前又透過「噗友民調」,決定下次在高雄舉辦網聚。

比較特別的是,有位「九把菜」噗友在蘇貞昌的部落格留言,希望募款讓紙風車劇團到台中縣沙鹿鎮演出,蘇貞昌深受感動,馬上噗說:「從現在開始到八月四日晚上十點,每增加一個噗友,就多捐十元給沙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52547
輕薄短小 十萬台客瘋噗浪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2009.08.02 02:57 am 
 
噗浪創辦人之一的雲惟彬說,最近幾次他拜訪台灣,接到各種「噗友會」邀約,熱烈程度,讓他十分驚訝。

噗浪是來自加拿大的微網誌服務,前年十一月正式上線,目前擁有廿幾種語言界面,去年噗浪在台灣、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迅速竄起,目前全球會員數超過一百萬人,在台灣就超過十萬人,每天瀏覽噗浪人次達六十多萬人。

最近不少政治人物將噗浪當成發聲舞台,每日書寫最新動態,「噗友會」更想盡辦法拉雲惟彬站台造勢。

雲惟彬是馬來西亞華僑,本來對台灣政治生態完全不了解,幾次台灣行後,開始能分辨政治人物色彩,所以只要有藍有綠,他一律謝絕參加。

雲惟彬說,噗浪、推特是新型態溝通媒介,只要透過一百四十個字以內話語,就能立即告知親朋好友「我在喝咖啡」、「今天不想工作」、「老闆好討厭」等生活點滴,朋友們也能隨時回應,形成緊密聯繫網路。

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恒也是微網誌重度使用者,他說,過去部落客認真寫文章,洋洋灑灑寫上千字。微網誌「輕薄短小」特性,簡單字句就能表達,不需長篇大論,符合現代人有話就說、有想法就分享的快節奏步調。

台灣微軟線上服務事業群行銷經理鍾婉珍認為,微網誌較有隱密性,通常噗友會僅開放給好友,或鎖定好友團體討論,形成更自我的社群網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52542
學者:台灣政治人物 停留在「聽我講」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7-25 中國時報 【黃哲斌、何榮幸/台北報導】

     台灣政壇瘋網路,輔大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認為,檯面上政治人物無論是玩噗浪、推特,或是藉由網路平台發聲,「都只是想宣傳想法,或談些生活瑣事」。他建議,這些新工具並不適合單向文宣,卻是聆聽草根聲音、真誠對話的絕佳管道,也是探求民意、政治判斷的最佳溫度計。

     本身是網路重度使用者的陳順孝表示,台灣政治人物的最大問題是「從不相信群眾智慧」,即使在網路上,還是希望「大家聽我講」。然而,網路是雙向對話、形成自發組織的場域,「真誠、參與感」才是網路政治的先決要件。

     陳順孝強調,許多政治人物拚命想學歐巴馬,卻忽略了「歐巴馬本來就是黑莓機、推特的重度使用者」,因此,他能以網路人的思考模式,去決定選戰或治國策略;傳統政治人物若只學到皮毛,很難讓人覺得有新意。

     陳順孝期待,國內政壇若能藉由噗浪或推特,與網路社群高度互動,假以時日或許能改變思維,理解「網路讀者不再只是一群受眾,而是具有群眾智慧的社群」,或許更能打開腦袋,讓網路意見成為自己政治判斷的基礎。

     陳順孝舉例,從我投綠黨、搶救樂生、野草莓學運到最近的反對農村再生條例運動,台灣的網路社群已浮現逐漸成熟的政治潛能,政治人物若能傾聽這些力量,與他們真誠互動,才可能真正理解網路政治世代。

     曾深入研究歐巴馬網路策略的部落客徐子涵表示,網路社群將影響下一世代的政治與選舉形態。他舉例,Facebook有兩億五千萬名會員,相當於全球第八大經濟體的人口,卻只需要九百名員工,就能建構起龐大的資訊及人際網絡。

     即使如此,徐子涵提醒,不同科技工具的功能各有局限,Facebook、Twitter、Plurk、YouTube、簡訊、部落格,有的適合當媒體,有的適合經營社群,必須小心區隔,作好風險控管,才不會有錯誤的想像與期待。

     徐子涵認為,歐巴馬陣營約已開發七、八成的網路動員力;相形之下,台灣政治人物不管是治國周記或綠營玩噗浪,「都還像是嬰兒」;他提醒,即使歐巴馬本身就是熟練的網路使用者,他仍有一群來自Google、Facebook的科技策士,不但幫他打選戰,還跟他一起進白宮,為他打理網路動員、文宣與組織事務。

     徐子涵表示,台灣政治的運作概念還停留在「樁腳」與「團隊」,缺乏網路「會員」的操作概念。他建議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是先觀察」,熟悉網路文化與科技工具後,「找一個稱職的資訊長」,許多技術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同時避免再鬧笑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42905
史瓦茲:真誠不造作 打動網路世代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7-25 中國時報 【黃哲斌、何榮幸/台北─麻州劍橋越洋專訪】

     十四歲就開發出RSS等重要網路應用的亞倫史瓦茲(Aaron Swartz),原本也要來台參加這場研討會,因故無法成行,本報仍跨海訪問了史瓦茲,從新世代角度解讀網路政治:

     問:網路世代的年輕人對於傳統政治人物的要求有何不同?

     答:網路世代的年輕人喜歡真誠、不造作的政治人物,喜歡願意直接利用新科技與他們溝通、而非透過電視演說的政治人物,喜歡尊重新世代智慧並樂意對話的政治人物,喜歡想作出真正改變、而非重複選舉標語的政治人物。

     問:歐巴馬陣營運用網路最成功的一點是什麼?

     答:歐巴馬的網路策略最厲害之處,是讓網路支持者成為義工,並在現實世界為他打電話、家戶拜訪拉票。包括MoveOn及我自己的BoldProgressives,許多團體都努力讓網路使用者藉由行動造成改變,關鍵在於如何「結合線上工具與政治意識」。

     問:不少運動參與者也在反思「工具」與「人」之間的關係,你如何看待這些科技新工具?

     答:常有人認為,科技新工具有某種魔力。事實上,這些工具一點也不神奇,它們只是加速並簡化人們組織彼此的方法。

     問:《時代》周刊曾形容,網路新世代「不相信由上而下的訊息,寧願接收網路同儕資訊」,這對當代政治是機會或是挑戰?

     答: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現代選戰的基本方法,是由一堆專家決定哪些標語與訊息會受歡迎,然後花大錢去散布這些訊息。如果新世代能夠彼此對話,舊式的選戰方法就可能被淘汰,政治人物將被迫去滿足新生代的需求,否則他們將選出自己的代言人。

     問:台灣的政治人物紛紛投入Twitter或Plurk,你的提醒與建議為何?

     答:Twitter等工具提供政治人物與支持者直接對話的管道,也提供支持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方式;除非政治人物能夠真誠對話,並具體回應網友意見,否則這群新型組織的群眾,將離你而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42899
須先更新腦袋 才能相容對話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7-25 中國時報 【黃哲斌/特稿】

     台灣政治人物需要網路嗎?其實,他們最需要問自己:「網路能作些什麼?」

     網路可以招募義工、串連支持者、徵求創意點子、募集小額捐款,因而不必過度依賴財團、樁腳或派閥大老,這是歐巴馬勝選經驗告訴我們的事。

     網路也可以徵詢民意、溝通對話、政策試溫、讓政府組織更開放、讓人事及資訊更透明,甚至讓重大爭議政策直接訴諸民眾,藉此向利益團體或政客施壓,這是歐巴馬入主白宮至今告訴我們的事。

     歐巴馬在Facebook有六四七萬名支持者、在Twitter有一八一萬名跟隨者、在YouTube有十七點五萬名訂閱者,他們都是歐巴馬直接對話、直接動員的民意基礎,他在這些平台宣布「組織美利堅」計畫、懇求他們攜手共度金融海嘯、聽取他們對政府再造的意見,最近,他大力尋求民眾對於健保改革的支持。

     反觀台灣,政治人物若只會在噗浪說早安、你好,雖不致像呂秀蓮批評的「不求長進」,至少也是「暴殄天物」。當他們插上網路線,就必須以更網路的思維、更網路的溝通模式,面對這群主動、有機、多向的草根民意。

     還有,網路的社群特性與技術細節,也與政治溝通效果息息相關。舉例而言,馬英九總統治國週記的網頁,因為內嵌微軟的影音播放器,較適合在IE瀏覽器上播放,對Firefox、Google Chrome、蘋果Safari瀏覽器的使用者較不友善,這些約占兩三成的網友,常是重度使用者或網路意見領袖,卻因而被摒除門外。

     當政治人物進入茫茫網海,焦慮地尋求溝通,他們的腦袋就像瀏覽器版本,必須趕緊「版本更新」與「建立相容性」,才能找到正確方式,與正確的對象展開對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4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