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政諺、曹敏吉/高雄市報導】 2009.06.19 03:29 am
高雄港務局官員涉嫌與航商勾結,在貨櫃裝卸量上造假,多人被提起公訴;昨天貨櫃中心依舊車來車往,員工私下則議論紛紛。
記者謝龍田/攝影
高雄港務局為了有個貨櫃裝卸量較好看的世界排名,竟與航商掛勾虛報裝卸量;檢調人員指出,灌水至少有三年,若航商灌水灌得太離譜,港務局官員還會主動修正,是「典型共犯結構型的集體舞弊」。
檢察官劉河山指出,高雄港受制於碼頭水深、腹地不足等因素,貨櫃裝卸量最大極限是九百九十四萬TEU;港務局官員竟誇稱高雄港已是突破一千萬TEU的大港,還大肆慶祝發獎金。
「這只能騙外行人,高港實際狀況內行人都清楚。」劉河山說,每座碼頭每年裝卸量極限是四十五萬TEU;調查發現,航商為配合港務局造假,竟然申報七十萬TEU,港務局人員擔心被拆穿,主動幫忙修改。
檢調表示,官員與航商聯手舞弊,還附帶修改報表的「售後服務」,簡直把法令視如無物。
劉河山認為,高雄港貨櫃運輸量即使真的排名世界第一,也是虛名,更何況造假;花了大筆金錢,平白讓航商獲利,無助於國家利益,倒貼之外,還把納稅人蒙在鼓裡,「實在太荒唐了」。
檢調指出,高雄港單是九十六年,就發給陽明、APL、日郵、萬海、長榮等五家航商上億元貨櫃裝卸量績效獎金,業者造假的手法可分成「航商報多少,就算多少」等四大類。
其中最離譜的,是港務局原已訂有貨櫃營運量獎勵辦法,為使長榮等五家公司「增加」貨櫃量,竟重複訂定獎勵辦法,「拿國庫的錢,重複獎勵航商」。
檢調表示,港務航運是專業領域,檢察官劉河山為偵辦本案,特地買書看,上網搜尋相關論文,了解後才約談相關證人,查出內幕。
前年本報獨爆高港灌水 官員拗亂寫
【聯合報╱記者謝龍田/高雄市報導】 2009.06.19 03:29 am
高雄港貨櫃裝卸量前年即傳灌水,本報及時獨家披露,港務局高層一度反駁「亂寫」,直到去年三月檢調著手偵辦,官員才噤口。前天檢方起訴官商四十六人,並有三家航商繳回一億多元獎金,證明裝卸量涉嫌造假不是空穴來風。
大陸經濟崛起,港口貨櫃裝卸量不斷成長,高雄港貨櫃裝卸量從九十一年自世界第四掉到第五,之後一路下滑。港務局九十五年訂定為期三年的「高雄港貨櫃量成長獎勵措施」,想藉發獎金保住排名,卻演變成官商勾結灌水。
九十六年間,航運界傳出貨櫃裝卸量造假領取獎金的說法,「空櫃子載來載去還有錢賺」。本報十月間接獲檢舉信,多方求證一個多月,於十一月廿九日率先報導。
九十六年底,港務局周年慶的時候,高層及附和的航商公開反駁裝卸量灌水的報導是「亂寫」,私下則追查是那名員工爆料。有員工看不下去,向本報及檢調單位提供更多不法的內情。
九十七年元月,本報根據新資料報導貨櫃裝卸量灌水詐領獎金,港務局高層又再度否認。兩個多月之後,檢調搜索港務局及五家航商,傳喚官商五十餘人,多名涉案人坦承灌水。檢方釐清細節後,前天偵結起訴四十六人。
涉案的五家航商昨天如常作業,一家外商駐高雄港幹部說,灌水獎金都交給公司,員工沒份;但航商絕未行賄港務局官員,大家都是想配合政策,讓政府有面子,航商也賺到「裡子(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