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勞保健保年金社福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60萬人需長照 多少家庭身心煎熬
 瀏覽36,270|回應227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劉惠敏、魏忻忻】 2009.05.29 06:47 am  
 
長期照顧老年、失能者,須付出極大的體力及意志力,猶如全家投入一場上坡路的奮戰。
設計影像/侯永全攝影
 
七十五歲的馬媽媽(左)長期照顧兩個多重障礙女兒四十多年,沒有假日、出不了遠門,更不敢生病,深怕女兒乏人照料。
記者周永受/攝影

「起來走走好嗎?」七十五歲的馬媽媽彎下腰,試著幫五十歲的女兒阿珍穿鞋。阿珍是極重度殘障者,她四十七歲的妹妹阿蘭也是。五坪大的房子裡,母女三人老的照顧殘的,靠著老人年金和貧戶補助金,支撐著過日子。

七旬母 顧女兒50年

七十多公斤的阿珍不良於行,「我完全扶不動她了。」馬媽媽近來連菜籃都提不起來了。她申請每周兩到三次的居家照顧服務,由居服員幫阿珍洗澡;妹妹阿蘭總是整天盯著電視看連續劇,阿蘭轉眼也年近中年,她的尿失禁讓老媽媽忙著「善後」。

馬家一老二憨,全是藥罐子,馬媽媽幾乎像個專業護士,她略懂英文,買了厚厚的原文藥學詞典,為女兒幾大袋的藥丸查藥名和副作用。「這種藥吃多會心悸,我會挑一、兩顆出來。」馬媽媽從餐桌旁的置物盒裡找出藥袋,用日語腔調的英語念出藥名。

在這擁擠狹窄的空間裡,老病的母親為女兒忙進忙出,除了定期訪視的社工,沒有朋友。馬媽媽很久沒出遠門了,無止境的照顧工作,耗盡她的歲月。

馬媽媽並非特例。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穎叡表示,台灣需要長照對象約六十多萬人,其中失能老人逾廿四萬人、需他人照顧的身心障礙者約四十多萬人;但僅五萬人安置在安養中心、十六萬人聘外籍看護,四十萬人留在家中,由親人照料。

「因家人有長照需求而受影響的,應該再乘上三到四倍。」家庭照顧者總會理事長、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副教授王增勇認為,雖然失能者狀態不一,但有一個人倒下,影響的就是一整個家庭。

這些家庭照顧者,廿四小時負責失能家人,從餵食、洗澡到翻身換藥,日復一日、沒有休假,用青春和健康,換取家人生命的延續;學者形容,長期照顧像是「交換生命」的歷程。

老小都靠她 快崩潰

年近六十的阿金(化名),大半生照顧心智年齡只有五歲的獨子,最近高齡八十的婆婆骨折,行動不便,生活大小事得靠她。想起自己總是身心俱疲過日子,「連女佣都不如,女佣還有薪水和休假啊」。

阿金在極度疲累時,也曾想過「把枕頭蓋在兒子臉上,只要幾分鐘,就一了百了」,結束囚徒般的境遇。有天,她發現自己真的舉起枕頭時,她害怕到想剁掉自己的手。

有這種想法的不只有阿金,有人真的付諸行動。    

今年二月,高雄一名婦人綁住婆婆四肢,以枕頭蓋住老人臉上長達十分鐘。見婆婆還有呼吸,再用膠帶黏貼嘴鼻,然後外出半小時,返家見婆婆仍有氣息,再次以雙手對枕頭施壓十幾分鐘,直到婆婆窒息死亡。

讓悲劇停止 該靠誰

消息一傳開,震驚社會。是什麼原因,讓她殺死親人的意志如此堅決?專家認為,過去家庭可共同承擔的照護責任,現在都落在個人身上,成為難以承受的重;多年來家庭照顧者在家裡默默承受一切,期待國家機器伸出援手,幫助卻有限。

內政部九十七年統計,除了高雄縣等少數縣市外,老人福利機構供給床數多於「需求人數」,但這需求人數僅七萬,遠比粗估認為有需求的廿四萬人少。目前負擔照護工作的,多數是外勞及家人。

許多家庭付不起外勞或安養中心費用。顏媽媽剛送走臥病五年的丈夫,現在照顧失智七年的母親,並幫兒子帶小孩。她不只一次想過,如果母親失智症狀更嚴重,她再也無力照顧,是不是帶著母親一起走?別把重擔留給兒女。

讓人民安心 盼社福

有能力去安養中心,長輩也不一定同意。小周父親中風,臥床不起,媽媽年紀大了,他和太太又要上班,和媽媽商量,把爸爸送去安養中心。但周媽媽反對,她說,在安養中心也是躺著,「要躺不如在家裡躺,幹嘛花錢去那裡躺?」

申請外勞,是許多人不得已的選擇,但條件嚴苛,過程更是艱難險阻。王增勇坦言,「外勞已是長照體系一部分。」

許多家庭需要全天候協助照顧的人力,這是一天僅四小時的喘息服務無法替代的。

馬媽媽背影沉重,重殘的姊妹倆是老媽媽此生沉重的負擔,年紀漸大,這擔子愈來愈拖不動了。長期照護保險即將開辦,但真能讓她卸下一輩子的負荷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57773
 回應文章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長期照護保險 「40歲以上」納保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6.01 02:55 am
  
劉內閣積極推動,引發民間團體質疑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已輪廓初現,經建會規畫將在民國一百年開辦,擬採日本模式,採單一被保險人方式,將納保年齡訂在四十歲以上,同時不限年齡、將先天失能者、植物人納入保險範圍。

政務委員蔡勳雄、薛承泰日前聽取經建會所提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規畫方案,經建會建議以四十歲以上為適用對象,保險給付則以「服務給付」為主、「現金給付」為輔,行政院長劉兆玄將在六月中旬做政策性裁示,預計年底送立院審議。

經建會建議成立長期照護保險局承辦這項納保業務。未來的衛生暨福利部將下轄全民健保局、長期照護保險局、國民年金局。

經建會規畫方案,認為全民強制納保費率雖可訂得較低,但多數年輕人普遍沒危機意識,繳健保費已是負擔,再繳老人長照保費的意願不高,才建議以四十歲以上年齡為對象,經濟基礎較厚實,也較有需求,但每月繳費較高。

經建會規畫,將建立照顧管理與需求評估機制,於發生失能事故後,依失能程度給予給付。保險給付項目以居家照護、社區照護及機構照護等「服務給付」為主,發放「照顧津貼」的現金給付為輔;給付額度則依極重度、重度、中度及輕度等不同失能程度,給予不同給付標準。
 
長照40歲以上納保 學者:所有人應納保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6.01 02:55 am 
 
長期照護保險應該全民納保,還是四十歲再加保?經建會傾向比照日本,將長保納保年齡訂在四十歲以上,但學者認為,基於風險分擔原則,應該所有人都納保。

根據經建會前向行政院提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規劃案,初步規畫擬仿日本模式。衛生署護理暨健康照護處副處長蔡淑鳳說,負責規畫長照保險學者模擬多種方案,待向行政院長劉兆玄報告後,才會定調;至於大家關心的保費,要再精算,可以確定的是,會比照健保,收入愈高,繳得愈多。

據了解,負責長照規畫的學者一直傾向全民納保、全民繳費,只要是健保被保險人,都要納保,而非等老了、失能了再加入。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也曾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長照對象確定為全民。但外界也擔心,年輕人危機意識感低,且幼童跟青少年的保費都是父母繳,孩子都快養不起了,那來錢繳保費。

未來制度設計雖會以本勞為主,但不會排除外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62760
納入健保?長期照護 再窮也要做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陳文卿/環保技術服務業(新竹市)】 2009.05.31 03:17 am 
 
聯合報卅日有關「長期照護」的深入報導,讓人讀來心有戚戚焉。

常常在公園裡看到許多外勞,推著看護輪椅聚在一塊聊天。輪椅上的老人,有的插著鼻胃管,有的表情呆滯,既未曾開口說話,彼此之間也完全沒有互動,只是任由外勞推到那裡就到那裡。

在這樣一個場景,我每次看了都覺得很辛酸,因為即使是星期假日,也很少有子女跟在旁邊,似乎花錢請了外勞來照顧老人家,自己的責任就了了。儘管這些老人們有許多可能曾經叱吒風雲,或曾經有過顯赫的職位,但此時似乎比一個外勞更卑微。

長期照護是一個邁向高齡化社會後,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今天有決策權力的人,實在應該將這個問題提升為優先施政項目;不能忘記老人是明日之我,而自己是昨日之他。每個人除了會老,也有可能罹患難以痊癒的頑疾,政府要能讓「老有所終」,以及「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建議將長期照護納入健保,這比漫無目的的發老人年金有意義得多。其中會有很多複雜的技術面問題要考慮,但重要的是政府的決心,一定要有「即使財政再困難也應該要做」的想法,而不是因為困難重重就打退堂鼓,畢竟這是你我每個人切身的大問題。大家年輕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為求容光煥發,保健強身無微不至,為什麼不能多花一些心思來未雨綢繆,維持老來的生活與尊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61187
長照 難不成也靠外勞撐?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張耀懋、鄭朝陽、梁玉芳】 2009.05.31 02:41 am 
 
日本第卅六屆的國際輔具展上,各式高科技福祉車、協助照護機器人吸引十多萬人參觀,期待科技終能讓老者、殘者自立,恢復人的尊嚴。參觀後的台灣社福工作者自嘲:「台灣最厲害,都不用這些,我們有個萬能輔具,叫做『外勞』。」

老人福利聯盟吳玉琴感嘆,便宜又好用的外勞讓政府怠惰,讓人民不再要求,「外勞取代了所有的福利服務」;但長期照護保險就要開辦,「服務量能不足、繳了保費卻買不到服務」成了最高聲的質疑,總不能長照保險也靠「萬能輔具」吧?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反對長照保險將雇用外勞納入給付。他反問:先撇開照護品質不談,不是說國內失業率節節高嗎?政府不思考如何培植本土照護大軍,政策間接排擠本國勞工、引進外勞,「不是跟本國勞工作對嗎?」

前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吳淑瓊說,研究發現,外勞照護的老人,就醫率遠高於一般老人,到底是外勞更細心,一有病就就醫?還是因為各種隔閡,導致老人須常就醫?原因尚待細究,不過,這個結果是推動長期照護時需正視的問題。

對外勞可能納入長照保險給付,林萬億十分不解,「健保體系中,密醫可以申請給付嗎?」他抨擊,台灣的居家服務員都是經一定訓練認證,才可接案,請領給付;為何未經本國一定訓練程序的外籍看護工卻可以請領現金補貼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60997
廉價、無休… 十多萬家庭靠外勞盡孝道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程嘉文、張耀懋、梁玉芳】 2009.05.31 02:41 am  
 
很多家庭希望雇用外勞監護工,照顧家有臥床和行動不便的老人;為了通過嚴苛的巴氏量表評分,不惜付錢賄賂醫師出具不實證明。原因在於雇用外勞監護工的費用,只及雇用台灣看護的三分之一,可節省許多開銷。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林錫銘攝影

不論是台灣頭的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還是台灣尾的屏東中山公園,或是哪個鄉鎮不知名的小公園裡,天氣好的日子,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來自印尼、越南的女孩家,推著插著鼻胃管、半閉著眼的台灣阿公、阿嬤,在樹蔭下、花叢旁排排坐。

女孩用家鄉話聊著,交換剛看完的小說,傳簡訊給今天缺席的同鄉;病著的老人多半沈默。她們是老人家屬請來的「外籍看護」,跨海成為台灣約十六萬七千個家庭失能老人的照顧者;再精確點說,她們是台灣人「孝道外包」的代理者。

長照保險制度 是否排「外」

在日復一日的看護工作中,這數十分鐘的小憩,是女孩們壓力的出口。

這正是台灣喊了廿年要發展「長期照顧體系」後的現況,「俗擱大碗、便宜又好用」的外勞大軍,支撐起長期照顧的主力;長照保險如何處理外勞、如何兼顧服務又培植本土照護人力,更是未來長照保險成敗的關鍵。

外勞決定社福 政策畸形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副教授王增勇指出,因為缺乏足夠的長照支持系統,人民一直被迫在市場上尋找廉價、可負擔的家庭照顧服務,包括早期的未立案安養中心,及現在的外籍監護工,都是人民最常購買的「照顧替代服務商品」。

長照體系發育不良,自從一九九二年政府開放外勞,市場愈來愈大,終至今日台灣倚賴外勞的長照畸形;「更衍生國家照顧政策『表面由社會福利行政制定,實質則由外勞政策決定』的矛盾現象」,王增勇如此形容。

印尼Amy來了 全家解脫

陳榮福廿五歲那年,開刀矯治小兒麻痺帶來的嚴重脊椎側彎,卻因術後感染導致肺功能大損,從此隨時都要含著氧氣管。過去廿多年靠母親照顧,但母親日漸老邁,四年前看護Amy來到陳家,全家人才由照護困境中解脫。

陳榮福和Amy的感情很好,「等於我多了一個女兒,我媽多了一個孫女」。他常和Amy結伴爭取身障者權利的活動,也一起參加印尼姊妹聯誼、甚至去PUB喝酒,「她陪我出去玩,或是我陪她出去玩」。

魏國明服兵役時受傷癱瘓,終生只能坐在輪椅上。他也鼓勵印尼看護Irene多和同鄉交朋友,魏國明說:「真的要學壞,不讓她出門也會學壞。」

不適用勞基法 沒得「喘息」

Amy與Irene只是國內十八萬名家事外勞中的兩個例子:她們來台替十幾萬個家庭承擔照顧重責,但是至今她們不適用勞基法,雇主也不能享用「喘息服務」,她們在台灣的每一天幾乎都必須工作。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秘書長顧玉玲指出,國內民眾大量聘請外勞擔任看護,其實也是不得已,「本國勞工當然在語言溝通等方面比較方便,工作表現一定更好;問題是一個外勞每月都要兩萬元以上的開銷,很多重症病患家庭已經付得很辛苦,本國看護的薪水是兩三倍,有幾個家庭請得起?」

顧玉玲強調,不少老人或身心障礙人士是獨居狀態,靠外勞才能讓他們繼續活下去。即使是有家人同住的家庭,外勞也大量分攤了家人在體力和情緒上的負擔。

社福外勞互斥 為難雇主

目前國內長照十年的發展計畫中,若聘了外籍看護,本國的居服員等長照人力會立即退出,等於是政府的福利與外勞服務互斥。

顧玉玲批評此舉根本是「逼雇主對外勞不人道」:很多雇主對外勞不能放假其實也不忍心,但是迫於現實也沒辦法,比如說,要定時抽痰的老人,若無替手,外勞等於是臥床者的生命依靠。

顧玉玲質疑:「現在的喘息服務,政府都強調資源不足,所以不能讓外勞放假;那麼過幾年就要推動全面長照保險,規模比喘息服務大太多,政府真的已經準備好了,還是又拿外勞當補充品?」

至於未來長照保險該不該排除外勞?顧玉玲表示,外勞人權團體對此沒有任何意見,人權團體關心的是,外勞得到的待遇是不是符合人道?

政府統一雇用 輸出勞力

「最好不管本勞、外勞,都由政府雇用、再輸送服務給人民。」顧玉玲說。王增勇也贊成,長照服務的提供,不應分膚色與國籍。

長期照護規劃小組成員暨亞洲大學副校長楊志良說,台灣既然已有高達十餘萬的外籍看護工,新制度不可能將他們排除在外或漠視聘外勞的家庭,未來長照保險當然應將外勞納入保險體系。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說,現在談外勞要如何納入長照保險還太早,長照規模、費率等都未定案;不過,長照保險包括現金與實務給付,就可以現金補助的方式,貼補聘外勞的家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60994
照顧津貼5千 限制一大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台北報導】 2009.05.30 02:41 am 
 
「照顧失能家人,也該是有給職。」前民進黨立法委員王榮璋指出,在老人福利法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中早就已經明訂,應該發給照顧老人及失能者的家屬照顧津貼,正視照顧者的社會貢獻。
 
聯合報/提供

但是,目前政府只針對老人開辦「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只有中低收入失能老人的家人每月領得到五千元的照顧津貼。

就因為限制太嚴,開辦六年以來,全台灣每年只造福七千至八千人次的照顧者,比起全台灣約五十萬名的家庭照顧者數量,簡直杯水車薪;而且,大部分的家庭照顧者都不知道有這項福利。

王榮璋指出,以去年為例,全台灣的發放人次為六千五百一十九人次,發放金額為三千一百七十六萬元,初估發放人數僅有六百廿人而已;還曾經有縣市一年只有兩、三人申請。他認為,原因就是縣市政府要自籌預算,於是限縮發放條件,還很怕民眾知道,並且設下條件:領了照顧津貼,就不能享有任何照顧服務或補助,「這等於是懲罰孝順的人」。

目前規畫中的長照保險計畫發放照顧者津貼,若是保險給付性質,未來就不能限制領取者的收入條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59360
愛的勞務誰扛? 八成名字叫「女人」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2009.05.30 02:41 am

老年人口愈來愈多,長期照護需求也愈迫切。在台灣家庭,這些「愛的照護」多由老婆、媳婦、女兒負責,女人孤單扛起照顧家人的重責,其間的辛苦與貢獻,卻往往被社會忽視。
圖/本報資料照片

住在桃園的上班族吳文敏記得,婆婆中風那天,一踏入家門,先生就對她說:「你要不要辭職,我媽中風了。」吳文敏回憶,聽到這句話,她真覺得委屈,因為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照顧生病的婆婆,當然是媳婦的責任;就算是親生兒子,「孝道是由妻子代行的」。
吳文敏說,她和丈夫一樣有工作,她寧願撙節支出請看護,「算是買分自由」,「我不想變成另一個累到崩潰、悶死婆婆的『驚世惡媳』。」

今年年初,高雄一名婦人綁住癱瘓的婆婆,再用枕頭悶死老人家,情節驚人卻讓承受「長期照護」壓力的照顧者感同身受。接來母親讓妻子照顧的丈夫說「不忍苛責」,但妻子的照顧重擔又豈是命定?

交給女兒、老婆、媳婦…

當家人倒下,立即接手照護重任的,幾乎是家中女性,不論有沒有血緣。研究指出,全台灣的家庭照顧者中,女性照顧者就占了七到八成;「照顧者女性化」現象十分普遍。甚至,「二分之一的女性照顧者是沒有其他親友可以替手的。」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穎叡感嘆:「長期照顧是非常、非常孤獨的事。」

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台灣由親人照顧的失能老人大約有十八萬人,加上由親人照顧的四十餘萬身心障礙者,台灣的家庭照顧者至少有六十萬人之多;家庭照顧者平均得照顧失能家人六年半;四分之一的照顧者甚至守在病榻十年以上。

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吳玉琴指出,在台灣,男女婚配常是男大於女,台灣女性的平均餘命是八十二歲,男性只有七十六歲,老病都早於老妻;老男人失能,大半是老妻照顧;當老女人也失能了,照顧者就是媳婦。

失去工作、青春、快樂…

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呂寶靜研究指出,家庭照顧是「愛的勞務」,女性照顧者除了承擔體力負荷與壓力、經歷情緒感受的煎熬外,還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經濟上的依賴和老年的貧窮」。

薛小姐原本是百貨公司的「櫃姐」,但母親中風後,她辭職回家當母親的專職看護。但孝順不能當飯吃,她只能靠著積蓄和手足偶爾的接濟過日子。九年過去,她的青春流逝,母親去年撒手人寰,錯過婚姻的薛小姐發現自己一無所有,除了「低收入戶」的資格,好讓她每個月領五千元津貼過日子。

期待重新踏入職場的薛小姐說,過去九年最苦的不是體力付出,而是有太多的情緒無處訴說,當醫師說「你得了憂鬱症」,她才發現,已經很久沒有快樂過了。

害怕批評、眼光、罪惡感

照顧是如此勞心、勞力又不被社會重視,女性何以成為家庭照顧主力軍?學者認為,社會的「性別角色分工」意識型態已根深柢固,當女性無法善盡照顧職責時,自己會有罪惡感,也怕遭受親友、鄰居議論。

再者,目前的勞動市場中女性的平均薪資約是男性的三分之二,所以讓女性辭職,回家照顧病人是理性的選擇;但很少人想到,「照顧家人」也該是「一份工作」,照顧者只落得口袋空空,還要忍受其他成員對照顧成果的挑剔和指責。

當政府宣布,規畫中的「長照保險」初步決議要將家庭成員照顧納入保險現金給付範圍,等於是肯定「愛的勞務」為有給職,正視他們的付出。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副教授王增勇指出,新政策代表的意義是,失能者的照顧應由國家提供,家庭成員的照顧不再是基於家庭倫理責任的無酬勞動,而是受雇於政府的有酬勞動。

王增勇認為,從這個角度看,長照保險的實施不只是財務籌措安排,更是對以女性為主的家庭照顧分工傳統「提出的文化挑戰」。長久被隱形在家庭中的照顧者,「她們」的辛苦與貢獻終於被看見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59357
為申請外勞等醫師證明 讓病人受盡折騰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梁玉芳】 2009.05.29 06:47 am

當社會老人人口愈多,長期照護的需求愈迫切,照顧重擔需要政府和民間一起承擔。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一百零三歲、失智的臥床老人家要出一趟門,可真是件不容易的任務。但是,為了替百歲的林家阿公申請外籍看護,臥床的阿公非上醫院去不可。要到指定醫院,開車就要一小時,林家兄弟就怕父親坐不住,要鬧。

六十三歲的「老林」說,一生務農的父親在一百歲之前都很勇健,除了九十七歲那年突然心臟積水、送醫治療之外,「健保卡幾乎很少用」;近年,出現失智症狀,但很輕微,家裡四兄弟為父親請了台籍看護,一個月六萬多元,「就算貴,這個錢也要花」,因為台籍看護「講台語嘛也通」,才能和百歲林阿公聊天。

直到去年,林阿公認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急速退化,不認得人、也開始包尿布了;台籍看護也要退休,所以林家兄弟打算為父親申請外勞照顧,「比較年輕有力氣,抱得動老人家」。在高齡化的台灣,老人家照顧老人家,竟是常見的寫照,百歲林阿公的長子也七十三歲囉。

打聽之下,平常看診的醫院不具開立「失能診斷證明書」資格,住在台南縣的阿公必須送到台南市某醫院,院方還指定必須掛神經內科某位醫師的門診。

老林和兄弟一人開車,一人和看護撐著阿公,終於到達醫院。老林說,醫師都還沒看輪椅上的阿公一眼,劈頭就說:「你要連續看我三個月,三個月後我才會開證明。」老林當場傻眼。

「你覺得一百歲的生病老人,會有幾個三個月?」任教職的老林說,醫師漠然的態度讓他傷心,百歲父親已失能到不能走、不能說話、還要包著尿布,這需要三個月才能證明?

醫師倒也乾脆,當場要求家屬退掛。斯文的老林已經氣得說不出話來。老林的女兒林怡馨心疼一百零三歲的阿公和當場氣結的父親,她上網一查,發現失能的阿公早領有重度殘障手冊,根本就可以直接申請外勞;她打一通電話給仲介,立即搞定。

林怡馨說,阿公很幸運,遇到一位很貼心的印尼看護;不久阿公因為器官衰竭,走完一生。「如果真照醫師的指示,阿公真的沒有三個月可以等了。」

林怡馨的心聲並非個案,許多民眾不明白:每次出門都要動用救護車的插管、癱瘓病人,是不是能請醫師到宅鑑定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57777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