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3 中國時報 【沈雲驄】
反ECFA,蔡英文不該老拿「惡化貧富差距」當理由。
一來,像ECFA這樣的貿易協定,圖的是市場,要的是商機,從來就不是為了改善貧富差距。北美洲的NAFTA不是,香港的CEPA更不是。
二來,從亞洲到美洲,哪個國家跟哪國家簽貿易協定,這些國家的貧富差距大多早在簽署之前,就沒好到哪去。換言之,簽了就算會惡化,不簽,也不代表貧富差距就會理所當然地縮小。
更重要的是,硬把ECFA跟貧富差距掛鉤,不但簡化了貧富差距惡化背後複雜的原因,也無法正確督促執政者認真面對當前貧富差距惡化的嚴肅問題。
別的不說,這幾個月來馬英九與吳敦義為了推銷ECFA,開口閉口,也都把貧富差距的改善,寄望於ECFA上了。吳敦義說,簽了以後,「更有競爭力」的台灣產業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失業的窮人有錢賺」,也會「創造更多稅收,好讓稅收加大後的政府,可以增加社會福利」,所以,簽ECFA「會改善當前狀況」。馬英九也說,將來政府會「透過租稅、社會福利等手段,讓弱勢受到照顧」,「這才是正辦,」他說。
當然不是。失業的窮人,當然需要工作,但豈是只靠ECFA,就能「改善當前狀況」?弱勢者當然要照顧,但光是透過租稅與社會福利來照顧弱勢者,也絕非改善貧富差距的「正辦」。
因為,貧富差距是個高度複雜的現象。就像病毒般,不斷從富有的西方國家往新興國家蔓延而來。有錢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起飛中的金磚國家們,乃至於一窮二白的非洲大陸,全都在這股陰影中無法脫身。
在這股全球性的貧富差距陰影下,最有錢的族群,財富不斷向上累積,在整體所得中的佔比不斷擴大。十年前,美國最有錢的一%人口的所得佔總體所得的比率只有個位數,而現在,已經將近兩成;今天,全世界每年所創造的所得當中,最高的五%人口,就攫走了三分之一;最低的五%,只佔了很抱歉的○.二%。
淪落到這步田地,剛剛丟了政權的英國前首相布朗口中「不負責任的政府」,難辭其咎。半世紀來,這些政府們一股腦的投入經濟成長的競賽,只顧著創造美麗的總體數據,卻無視於總體之下、富與貧之間,收入差距不斷惡化的現象。
這些政府不斷告訴人民,只要國家的經濟好起來,不管富人窮人,大家都有好處。這話沒錯,研究的確顯示一個國家總體經濟改善,會拉抬人民平均所得,即便是窮人。但問題是,借用經濟學家Carol Graham的話,人民關心的不只是自己的收入,更關心跟別人比較之下的相對所得。
而無論是較先進的美國,或是此刻才起飛中的印度,政府們卻眼睜睜看著經濟成長所創造的成果,一再被最高所得族群攫走了大半。在這種情況下,貧與富的差距豈能不拉大?
如今該要求政府做的,當然很多。例如,特別針對中低收入者,或是中產家庭中較弱勢者(如單親家庭),提供更高品質的教育。越是窮鄉下,越要花錢與心思。全球化的年代對人才的需求應該更多,而不是更少。誰敢說這些受到良好教育的窮孩子,將來能為自己、家人與地方,帶來多少繁榮?
其次,鼓勵個人與企業創新與創業,用好的產品與服務來賺全世界的錢,並且更合理地分配利潤。另外,下定決心,透過對資本利得課稅等手段,抑制金融市場的不當炒作,炒亂了財富分配,更炒亂了人心。貧富差距權威、加州大學經濟學家薩伊茲就發現,金融市場是富人財富累積、也是惡化貧富差距的主要元兇之一。半世紀來,股市暴起的速度遠遠超過經濟成長,懂得在其中賺錢的最有錢一%人口,更加呼風喚雨;而實力有限的中產階級與窮人,不是跟著進入市場中賺少賠多,就是在旁焦慮著自己有限的家庭所得。
ECFA之外,請嚴肅面對貧富差距,幫助人民消除這樣的焦慮吧。(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