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社論-我們不要貪腐的政府,更不要錯誤的政策
 瀏覽712|回應1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5-12 工商時報 【本報訊】

     馬總統上任將近一年,在野黨站在反對的立場,不但舉辦一連串檢視馬政府施政績效的會議,更打算在5月17日當天發動南北街頭遊行,表達對馬內閣施政的不滿。相對地,馬政府為了替自己辯護,除了透過行政力量加緊控管施政進度之外,馬總統與劉院長更不斷親上媒體,接受訪問,嘗試直接與民眾溝通,推銷政府年來的施政成績。日前,在一場採訪中,馬總統感慨夫人周美青及家人為他犧牲甚多,包括須辭卸原有的任職;馬總統特別強調,如此做的原因,全係為了獲取民眾對他清廉的信賴。我們對馬總統以身作則的用心與堅持表示高度肯定,因為民眾對貪污腐化的厭惡,早已忍無可忍。但是,除了不要貪腐的政府之外,我們更不要的是錯誤的政策。

     馬總統一上台便面對金融海嘯危機,雖然這是一項世界性的經濟問題,但卻也正好對馬總統的財經專業執政能力,形成最嚴酷的挑戰。大體上言,馬總統的政策主軸是:對外,致力兩岸關係的改善與開放,創造商機;對內,推動愛台12項基礎建設,擴大內需。對於前者,這一年多來透過兩岸高層人員的互訪以及江陳三度會談等作為,已初步顯現些許成效;對於後者,則是頒布振興經濟方案以及通過98年度1,500億元特別預算,希冀能夠穩住台灣經濟發展的基本盤。這些政策的對錯或許可以有更深入的討論,但是,前者有在野黨刻意不斷地掣肘與提醒,而後者則因是國家長期建設的基礎工程,本即當積極進行。是故,我們對於馬政府在做這些政策決定時的制衡性與周延性,並不會有太多的擔心。迄今為止,最令我們質疑的政策其實是租稅減免。

     馬政府偏好採用租稅減免的程度已遠超過歷代前朝,不但為因應短期問題的減免稅多如牛毛,例如擴大製造業及其相關技術服務業的5年免稅、原油及大眾物資等關稅免徵,以及鼓勵購車的貨物稅減徵補貼等;更有許多影響長期制度的降稅措施,例如遺產及贈與稅率降為10%,營所稅稅率降為20%,以及綜所稅最低三級距稅率各降1%等。馬總統競選時承諾要成立「賦改會」,為國家的長久稅制重新建構一個符合公平效率的環境,可惜去年成立後,行政院只把它定位成「會議」的性質,並沒有專責性的功能,故迄今效果不彰。其間,還發生過學者委員對角色不清的質疑,以及民間稅改團體對政府態度偏頗的抗議與退出等事件,凡此皆對賦改會的形象造成重大的傷害。減免稅優惠本來就是各方利益團體覬覦貪圖的大餅,成立賦改會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學者專家的參與及牽制,用專業的態度與討論來降低政治利害的不當干擾。如今賦改會由於內鬨而功能受損,幾已淪為行政院的橡皮圖章,無怪乎琳瑯滿目的減免稅措施於焉趁機不斷地竄出。馬政府已是台灣歷代政府中,減免稅優惠用得最浮濫的代表者。

     租稅本即「必要之惡」,政府用其做為討好選民的工具,似甚有利,但稍一不慎則後果常難以收拾。最近行政院各部會仍在爭相提出各種減免稅的需求,即為其顯例,包括交通部為航運業護航硬要實施噸位稅,體委會因棒運蒙羞趁機提出包山包海的減免稅項目,文建會為振興文藝活動而想出個人支出抵稅措施;尤有甚者,金管會以發展資產管理中心為由,更獅子大開口地為海外資金爭取多重的免稅待遇。馬政府為搶救經濟,已不斷地增加支出,擴大舉債,如今再加上大量浮濫的實施減稅,財政赤字的壓力已達到空前緊張的地步。前不久,國際信評機構調降我國信評等級為負向,已顯現出我國財政步入危機的端倪。財政部日昨公布了今年前4月稅收較去年同期減少713億元,預算達成率只有18.8%,創下史上最低紀錄,更印證了財政惡化的嚴重程度。

     馬政府如果不能從觀念上破除對減免稅的迷信與依賴,則任憑我們如何大聲疾呼,皆屬徒勞無功。我們一再強調,政府課稅有其神聖而獨立的理由,在政策決定時,不能一味狹隘地以「發展」觀點來論租稅。馬政府若能體認這些專業的忠告,便知道該如何調整其所犯的錯誤。畢竟,「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不應只是一句空話而已,而是民眾確實的心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27877
 回應文章
讓院長臉色難看的主因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5-12 中國時報 【張行道】

     報載台南縣、雲林縣的工程嚴重落後,劉院長的臉色與工程會提報的「發包率」、「執行率」數字一樣難看。其實劉院長大可以平常心看待,看看九二一地震災後的簡單重建工程花了五、六年,高鐵通車前工程延長兩年,高雄捷運的六年也變成七、八年才完工。這些受矚目的工程都延誤,縣市政府的小工程延誤何足掛念。

     台南縣颱風後斷橋久未修復,蘇縣長與工程會范主委在叩應節目互相究責。在台北中央的工程主管機關的行政院工程會,距離南部地方還「蠻遠」的,對中小工程,實在不必要求計畫送審,審查是很費時間的。工程都已是很成熟技術,若真要審查,地方自己也很容易可找到專家。要求工程執行單位送審,只會耽誤發包率。

     公家機關控制工程進度用「預算執行率」,亦即,預算花了多少的百分比。筆者幾年前與工程會主管談及工程界進度落後的問題,他說工程會很重視,要求各機關每個月上報預算執行率。我那時的感覺是,就好像小孩考試成績不好,大人說我很重視啊,每次都詢問小孩考得如何,但沒有其他作為。工程會收到數字後並未真正探究落後原因,進而要求改善方法或時限,久而久之,各機關報上進度數字只是交差。

     國內營建業的進度管理一直以來做不好,公部門未在管理方法上用心。工程並不編列進度管理經費,規範中的進度管理規定是拼湊編寫,無法據以執行,大家很有默契地視而不見。營造商得到工程後,應付地送出預定進度表,公家機關也行禮如儀的「核准」,工程進行中進度表也不更新,工程進度常處於模糊狀態,工程太多的爭議也是源於工期的不清楚。

     相對於進度管理未用心,品質管理倒是用力過頭。前述高鐵、高捷工程進度落後,很大原因來自品質監督疊床架屋,一個人做事,三、四個人查。目前三級品質制度要求大量文書作業,動不動查核,搞得廠商怨聲載道,只好表面敷衍,事倍功半。工程的三大目標中,時間、成本、品質之間本來就須權衡,繁複文書作業不但對品質提升有限,該花在進度管理的努力也被剝奪,還增加不必要成本。

     工程延誤有時是工程規畫未周延,低估工作量,或為了政績、政治考量,將時間訂得太緊,改進要看大環境有否改善。倒是一件事可開始做,即於工程進行中,公部門可要求每個月「預測」何時完成。記得約二十年前筆者在美唸博士時,一位經驗豐富的教授教導,要定時預測完工時間,否則不知何時做完。回顧國內工程,從不要求預測,常常是到完工不了時,才知道無法完工。此也是由於一種心態,有問題愈晚被知道愈好。

     營建工程進度訂定不嚴謹,執行未能堅決遵守,延誤總是有許多「不可控制」的理由。未來幾年的擴大內需建設,若還是目前這種送審、上報、核准、查核的作法,不放平常心,院長的臉色還會勝於藍。

     (作者為成功大學土木系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2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