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苦日子還很漫長
 瀏覽1,018|回應10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一杯飲料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23 03:55 am 
 
本報與台灣金融研訓院於上周五共同舉辦「金融海嘯何時了」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參加。本日社論將對當前金融海嘯及經濟大衰退何時了,提出我們的看法。

我們要指出兩點:一是最近一月來,國內外出現的各項指標與先前略有不同;過去幾個月所有指標一面倒的負向,不得不讓人對前景悲觀;但最近有些指標與訊息已有轉變,不再全面是負向,也有些轉好的訊息。因此有人認為已露出「曙光」。但關鍵在於此等指標的穩健性及其力度有無能力帶動相關指標提升。二是金融海嘯造成的實體經濟衰退,與一般的經濟衰退不同;早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國際貨幣基金(IMF)即提出研究報告指出:凡是跟隨金融危機而來的經濟下滑或衰退,其對經濟成長損傷的程度及衰退的時間,較沒有金融危機時高出一倍;尤其危機來自銀行部門的問題,受害情況更嚴重,經濟衰退時間平均高達兩年。而此波金融海嘯其廣度及深度,是70年來所未見;目前雖逐漸退潮,但其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更是方興未艾,何時落底並復甦,沒人敢肯定,不能掉以輕心。

先就美國而言,已有數項指標轉正:一是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兩周前降到1月以來最低;二是密西根消費者信心指數轉向上升,消費支出意外增加;三是股價指數已自3月9日的12年低點彈升29%;四是富國、花旗及美國銀行第一季轉虧為盈。但這些指標有的是政府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所造成,在實質經濟沒有起色下,不僅缺乏穩定性,而且可能形成另一波金融泡沫;如本周一美國銀行公布第一季財報,除轉虧為盈外,也透露盈餘大部分來自一次性所得,表示不能持續,更嚴重的是壞帳暴增41%,而且可能再惡化,因此引發股市暴跌。至於消費意外上升,在失業人口及失業率持續竄升及房貸壓力下,都意味著消費支出成長難以為繼;企業投資在設備利用率還在低檔盤旋下,也難以大幅上升,這些都表現在美國領先指標連續九個月下滑,而3月下滑幅度超過預期。故歐巴馬總統經濟顧問伏克爾日前表示:美國經濟下滑速度雖減緩,但經濟復甦將是漫漫長路;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更警告,民眾仍需有心理準備,目前經濟仍面臨大衰退的風險。

繼就我們最大的出口對象中國大陸來看;上周發表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6.1%,顯示去年10月推動擴大內需以來,已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不僅超出意料之外,也跌破全球透視專家的眼鏡,他們4月14日公布的最新預測,大陸今年全年經濟成長才5.9%。我們了解大陸過去多年能有兩位數經濟成長,出口擴展是關鍵所在。但大陸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中,消費增長貢獻4.3個百分點,投資貢獻2.0個百分點,而出口是大幅衰退19.7%,更何況還有2,000萬以上失業勞工返鄉的壓力,對消費還能有這樣大的拉力?怎能不令人質疑!

今年國際經濟除美中(G2)外,日本及歐洲更慘;全球透視預測,日本今年經濟負成長6.7%,歐洲負3.9%,全球負成長2.5%。

再看台灣;財經首長已看到兩隻燕子來臨,但其中股市上升,前文已指出多是資金行情,不僅不夠穩健,且有泡沫危機。至於出口是否能成為燕子,我們還在懷疑。3月出口雖較2月增加22億美元,但其年衰退率仍高達35.7%,那能是燕子?目前各方預測今年前三季台灣經濟都是負成長,第四季可轉為正成長,但其理由是去年第四季經濟基礎較低的結果;即使明年各季都是正成長,也是同樣理由。因此,明年的GDP規模可能還趕不上三年前的水準;所以大家還有漫長的苦日子要忍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00928
 回應文章
景氣回升了,實體呢?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7.02 02:21 am 
 
上周正當學者專家針對當前景氣復甦型態熱烈討論之際,行政院經建會公布5月景氣概況,其中景氣領先指標6個月平滑年變動率,自上月的-4.3%,轉為3.5%,上升7.8個百分點,強化大家對景氣復甦的信心。不過景氣領先指標變動的轉正,是否代表景氣已觸底、收縮期結束,有待斟酌。

經建會發表的景氣概況,包含景氣領先指標、景氣同時指標及景氣對策信號三項。景氣領先指標的變動,顯示對未來三至六個月景氣上升或下降的預期。而測量景氣上升或下降的谷底及高峰,經建會則另以實質GDP、工業生產指數、實質製造業銷售值、批發零售和餐飲業營業額指數及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等五項指標,綜合而成的基準循環數列來判定。其中除實質GDP外,其餘四項均納入景氣同時指標及景氣對策信號中,為主要構成項目。因此,後二者的變動與景氣循環變化比較接近,代表真正景氣變化的程度較高。

以景氣對策信號為例,5月出現連續九個月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在構成的九項指標中,除貨幣總計數M1b是黃紅燈代表景氣轉熱外,其餘八項均陷入藍燈,有四項衰退程度尚在惡化,其中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及批發、零售和餐飲業營業額指數的持續下降,即是上述基準循環數列的構成分子。由於景氣自谷底回升係事後判定,故爾當前景氣是否回升,尚在未定之天。

就實體面而言,出口是台灣經濟成長的原動力,主管機關雖強調5月出口是半年來新高,但衰退率仍然高達31.4%;而5月出口之所以創半年來新高,完全是對中國大陸出口逐月大幅上升所致,對大陸以外地區的出口,仍然停滯不前,尤其對歐美的出口,還較1及3月都衰退。至於對大陸出口能否持續大幅增加,祇要看近月來大陸觀光客來台人數的急速萎縮,即可了解缺乏穩定性。另方面由於新台幣的升值,致使以新台幣計的5月出口,還低於3月。顯示台灣出口還在谷底震盪。

出口大幅衰退,工業生產亦隨之萎縮,降幅雖有減緩,但5月工業生產仍呈兩位數(-18.3%)的負成長。同時,亦反映在就業上,今年五個月來淨裁員達11.3萬人,但失業人口才增加8.4萬人,比前者少;而且同時期15歲以上具有勞動力人口增加9.4萬人,全部進入了非勞動力人口,才使失業率未超過6%。顯然實質失業問題比失業率所表現的更嚴重。

再就內需來看,全球經濟的大衰退,尤其進口的大幅萎縮,嚴重傷害台灣的出口。因出口是台灣經濟的命脈,首當其衝的是國內投資意願大幅萎縮;尤因近年來民間投資過度集中在出口的高科技產業,在出口萎縮、設備利用率大幅下滑的壓力下,許多投資計畫不是暫停就是延後進行。僅就今年首五個月,資本設備進口銳減44.2%,即可看出端倪。其次是民間消費,雖政府於年初發放消費券挹注,但在企業紛紛裁員、失業率不斷上升、非勞動力不尋常攀高等勞動情勢顯著惡化情況下,加以平均薪資及所得的下降,大幅約制人民消費能力與意願。

至於政府公共支出,由於前任政府不務正業,政府投資年年萎縮,使其占GDP的比率,自1999年的5.5%,去年已降至3.76%,在整體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大幅降低。即使新政府使出全力,追加預算、特別預算,讓今年政府投資大幅增加,所能產生的作用仍極有限。

顯然,真正的景氣回升尚未出現,經濟復甦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當前的寬鬆貨幣政策與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雖將持續,但力有未逮,要力轉乾坤,尚需另謀對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08530
欣見綠芽冒出 但別高興太早
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一杯飲料

2009-06-27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國內景氣自第二季以來逐漸緩步止跌,電子業急單效應下,工廠產能大幅提升,原本休無薪假的員工紛紛回公司上班,資金行情引發台股大漲,讓人以為景氣已經復甦。不過,世界銀行近日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顯示經濟復甦力道微弱,未來,失業率持續上揚,貧窮人口也跟著增加,執政者還真不能掉以輕心。

     今年第二季以來,由於電子業訂單回流,台股大漲一波,復甦的綠芽接連冒出來,景氣大有回春之勢。面板大廠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在股東會指出,產能利用率大舉回升,下半年的問題是如何消化訂單了。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以「希臘悲劇」三部曲形容這次金融海嘯的衝擊,第一幕「金融風暴」已過,目前處於第二幕「經濟蕭條」,失業人數仍在增加中,第三幕「經濟復甦」大約在第四季上演。對於半導體景氣前景,張忠謀認為最壞的階段已經過去,市場將呈L型復甦。

     世界銀行廿二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由三月預估的負一.七%調降為負二.九%。世銀同時調降美、日、歐元區的經濟成長率,最新預測分別為負三%、負六.八%、負四.五%。全球最亮眼的二個經濟體是中國與印度,世銀調高中國經濟成長率至七.二%,印度為五.九%。值得注意的是,世銀預測台灣為負成長八.五%,遠比主計處預估的負四.二五%來得更悲觀。

     許多開發中國家極為依賴外資帶來活水,世銀預估,今年開發中國家資本淨流入將大幅萎縮,由二○○七年高峰一兆二千億美元縮減為三千六百億美元;此外,全球復甦力道微弱,企業新增投資需求不明顯,銀行體系壞帳增加,阻礙了銀行增加放款能力,而失業率高漲,房價持續下跌產生的「負財富效應」,將進一步拖累經濟的復甦。

     從各項經濟指標來看,國內景氣的確有回春跡象。不過,經建會昨日公布的五月景氣燈號,連續九個月呈衰退的藍燈,顯示景氣復甦力道薄弱;央行總裁彭淮南預估,國內景氣要兩年後才可能恢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至於各界最關切的失業率,五月攀升至五.八二%,遠高於亞洲其他小龍如香港、新加坡與南韓,預料七、八月畢業生出爐,失業率將一舉突破六%。

     隨著失業人口增加,貧富差距也將擴大,最苦的是金字塔底層窮人。依財稅資料中心最新統計,自一九九八至二○○七年間,所得最高五%與最低五%差距,由三十三倍飆升至六十二倍,相當驚人。回顧過去這十年間,經濟幾乎年年有成長,但成長的果實並未雨露均霑。如今碰到金融大海嘯,經濟出現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失業人口大幅增加,預期未來幾年所得分配惡化的情勢會更嚴重。

     在縮小貧富差距方面,政府主要透過社會福利以及租稅手段,進行所得重分配。遺憾的是,馬政府上任後以提出多項減稅方案,例如調降遺產稅,富人受惠最大,不但削弱租稅的所得重分配功能,甚至擴大了貧富差距。

     在社會福利方面,政府已編列大筆預算擴大提供低收入戶、近貧族的相關補助,我們希望這些補助確實到位,不要淪為漂亮的口號,不要再出現宣導不足、電腦篩選找不到窮人的糗事。在救失業方面,教育部編列預算補助企業僱用大學畢業生,原本立意良好,不料二、三個月以來執行率卻出奇的低,怕是在搶救失業率看不到太大成效。

     然而,真正令人憂心的,是今年以來經濟衰退與諸多減稅政策,使得稅收大幅減少,再加上振興經濟擴大財政支出等因素,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未來可能進一步壓縮社會福利支出的空間,最後受苦的還是窮人。

     從過去的趨勢來看,經濟正成長的時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如今經濟衰退,窮人增加,貧富差距更加的惡化。面對這個急速惡化的趨勢,執政者不可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標榜「苦民所苦」的馬政府,當務之急恐怕是優先協助窮人翻生,不能再將施政重點泰半放在盲目的減稅上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502318
短 評-V?U?L?\?
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一杯飲料

2009-05-26 中國時報 【本報訊】

     金融海嘯把全球衝得七葷八素,陷在景氣谷底的人,都希望經濟早日復甦。眼尖的人說看到了曙光,但到底是海市蜃樓還是綠洲在望,恐怕還需要一點時間驗證。

     按照景氣周期定律,漲久就會跌,衰久就會轉運;許多樂觀的人期盼「V」形的復甦,暗自認為這次就像得了急病,只要藥方有效順利康復,就能又回到之前的生龍活虎,讓這半年多來的資產損失倒帶消失。

     但這恐怕樂觀了點,金融業傷筋折骨,汽車業奄奄一息,各國房價慘跌、失業飆升、消費不振,整個經濟運作失血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受傷極深。要恢復,恐怕只會是「U」形的緩慢爬升,而底部會持續多久,誰也不敢說。

     但即使景氣開始回春,也不見得每人都能感到暖意。這波被裁員的人很多是中壯族群。年紀大的人在就業市場格外弱勢,即使經濟復甦,他們未必就能否極泰來。對這群人而言,將來的走勢可能是「L」形,從此在谷底跌跌撞撞。

     更糟的狀況,則是一路往下的「\」,處境愈來愈困難。

     現在許多救失業的政策,都著眼於短期拉抬失業率。有些人撐過景氣冰河期就能大展身手,有些卻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即使經濟復甦,還是有不少人會需要社會福利網的救助,政府必須及早規畫因應對策,不要以為景氣回春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52760
社論-經濟景氣明天會更好?
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一杯飲料

2009-05-25 工商時報 【本報訊】

     主計處日昨發佈今年第一季國民所得相關資料後,引起各界熱烈的討論。由於第一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創了歷史新低,達到負10.24%,讓許多原先對第一季經濟成長存有樂觀預期的學者專家以及股市分析師們跌破眼鏡,紛紛提出各種說明及新的預測。其實我們對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原本就不必過度樂觀,因為樂觀派的學者專家以及股市分析師們所提出的各項有利因素,例如大陸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山寨經濟」等措施,對國內相關廠商、產業雖然開始產生一些正面貢獻,例如無薪假人數減少、廠商設備利用率提高;然而,這些效果反映到工業產值及經濟成長,都會有一段時間落差,因此第一季經濟成長年增率沒轉好,甚至更為惡化,其實不須太過在意或憂慮。

     目前各界比較有共識的樂觀預期,應是今年第四季及明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年增率應該轉為正數,而且是相當大的正數(主計處預測今年第四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將高達5.2%);然而,今年第四季及明年第一季這兩季經濟成長年增率為正數,若只因為比較基期的數據偏低所致,則此種比較並沒有太大實質意義,只是數字魔術而已。我們應該先討論各種數據背後所代表的經濟內涵,這樣對於經濟真相的發掘,才能產生具有實質意義的討論與預測。

     首先,我們要探討造成今年第一季經經濟成長年增率偏低的真正原因。我們很遺憾地看到主計處把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大幅衰退歸咎於出口年增率大幅下跌36.65%(以新台幣計價則跌幅為32.28%),似乎有意讓社會各界以為第一季經濟大衰退係源自國外因素,這實在是個似是而非的論點,我們可以從相關的數據看出其中偏差之所在。依照主計處資料顯示,構成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各種項目包括:出口、進口、民間投資、存貨增加、政府投資、公營事業投資、政府消費、民間消費等。其中出口與進口的差額,就是俗稱貿易順差的國外淨需求,今年第一季雖然出跌幅為32.28%),然而進口年增率衰退幅度更大,達負47.12%,就貿易出超而言,對經濟成長反倒帶來正的貢獻。即使加計服務貿易並扣除物價因素,國外淨需求減少對經濟成長的負貢獻也僅有負2.52個百分點,在整個經濟成長率負10.24%中占不到四分之一。

     其實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大幅衰退10.24%,其中7.72個百分點的負貢獻是來自國內總需求的嚴重衰退。在今年第一季,民間資本設備的進口投資大幅減少43.55%(以新台幣計價則跌幅為39.44%),加上房市推案保守,以致以新台幣計價的民間投資負成長高達41%;民間消費在第一季之跌幅也高達1.41%,超過全年民間消費負成長的預估數。第一季若無政府發放消費券挹注,民間消費之跌幅應不只如此。所以,整體民間部門總需求的減少,才是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大幅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反地,政府投資方面,因擴大公共投資方案積極進行,以及北高捷運工程執行順利(甚至超過預定進度),因而大幅成長13.29%;政府消費也因預算積極執行,成長3.68%。雖然公營事業投資由於景氣不佳以致負成長26.13%,但我們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在今年第一季積極拚經濟的決心與表現;若沒有政府投資與政府消費的正成長支出,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年增率絕對不止負10.24%而已。政府部門在反經濟循環方面,不只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確實發揮了政府應有的功能。

     我們有一些理由可以預期第二季的經濟表現將會比第一季來得更好,因為導致第一季大幅衰退的民間部門總需求減少幅度,在第二季應該有較為顯著的減緩。首先,在民間投資方面,延續第一季的大陸「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山寨經濟」對相關產業的正面效果將更顯著,民間資本設備投資年增率的減幅可望因而縮減;民間消費年增率則因三月以來股市資金行情的「財富效果」,可望不再為負值。並且因為股市增溫,房市推案可望較第一季熱絡,對民間投資的改善可望再增加一些助力。至於在政府部門的需求方面,行政院長劉兆玄在520之前到各縣市驗收地方政府公共工程的發包率、執行率,給各地方政府帶來一些壓力,應有助於公共投資的成長。因此,只要對歐美出口減緩的幅度不更惡化,國外淨需求的負貢獻與第一季相當,則整個第二季的經濟負成長幅度將比第一季改善。如果股市在基本面這樣差的情況下,都可以因資金面而有「無『基』之彈」,說經濟實質面明天會更好,應該更不是無稽之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50782
跌會愁,漲也憂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5.25 03:53 am 
 
無畏主計處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負4.25%的利空,台股上周五仍以上漲收市,呈現一周連漲五天的強勢。這樣的結果,想必讓前周提出「股市上漲不等於經濟成長」預警的行政院長劉兆玄暫時鬆一口氣,但是他心中的憂慮並未解除,各項經濟政策面臨的挑戰,更將因實體成長與市場腳步的不一致而更顯艱鉅。

今年台股指數上漲46.7%,在主要國際股市中名列前茅,主要是由三大因素帶動。其中,由農曆年後發動的第一波漲勢,被視為資金狂潮簇擁而起的「無基之彈」;第二波漲勢源於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甚至優先化的加速推進,從遠傳電信宣布與中國移動合作、三次江陳會達成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到北京政府於海峽論壇正面回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都添加兩岸和平紅利的想像空間;第三波則是在多項經濟指標出現觸底徵兆後,押寶於未來的景氣復甦。

基本上,股市投資人的預期都走在現實的前面;一如去年9月金融海嘯後的悲觀,如今的樂觀情緒不只面臨上述因素可持續性及可實現性的考驗,更將引發新的複雜變數,若處理不慎,其不只會將投資人的期望轉為失望,導致股市的劇幅波動,還可能打亂復甦的步伐。

首先,以實體經濟表現而言,近期指標顯現的多是觸底訊號,而非復甦訊號,只能說不會再壞了,但對於復甦之期,卻是言人人殊,其不僅是因為各個指標回升的持續性不足,而且是好壞參半。例如外銷訂單,雖然已從谷底回升,卻不是穩定回升;又如零售狀況,儘管有消費券加持,也還是沒有回到成長軌道;再如就業市場,失業率微幅下降,但就業機會並未明顯增加。此外,對於「復甦」的定義,各方也非一致;除由經建會等景氣信號編製機關做事後認定外,從最寬的經濟成長率逐季回升(即使仍是負數)、出現正數,到更嚴格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或就業機會回到衰退前水準,都可解釋為復甦之象。

因此,現在情況就像所有景氣衰退循環末期,經濟指標多是憂喜交織,意味著台灣正處於景氣轉折點上,千萬不能因台股高漲而誤判景氣已步上復甦之路,失去警戒之心,甚至中斷應有的政策及努力。

對於兩岸關係,投資者投射於股市的樂觀期待,可能帶來相互拉扯的力量。其一是提供政府借力使力的工具,讓各項兩岸鬆綁政策的推動更容易;但也可能讓政府的兩岸政策易為市場不定的情緒所挾持,訂下迎合股市偏好而非總經利益的政策,留予反對鬆綁者更多的話柄。因此,台股對兩岸和平紅利的想像空間愈大,其實帶給政府的壓力也愈大;因為兩岸間長期矛盾的歷史證明,這絕不是一條平坦的路,快慢間的拿捏,正是當前政府一大考驗。

至於台股「無基之彈」依恃的資金流入,迄今未見止歇之跡;尤其在美元近期走貶、避險功能降低、全球資金重新尋找利基市場的趨勢下,名目利率相對較高的台灣等亞洲市場再獲青睞,並推升了資產價格。對投資人或政府而言,資產價格的上升總是受到歡迎的,但過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資產就會形成新的泡沫;就像各國中央銀行為因應2001年科技泡沫爆破而大舉降息釋金,卻種下2008年金融海嘯的因子一樣,目前各個市場從大宗物資、原物料到金融商品,也正被各國央行放出的鉅額低利資金所淹沒,使易放難收的貨幣政策面臨逆轉的壓力;但在景氣復甦跡象尚未明朗前,這顯然是個棘手的決策。因此,台股下跌固然令人不喜,但漲幅超前於經濟成長,一樣讓人憂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50424
社論-國際經濟復甦的可能型態
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一杯飲料

2009-05-16 工商時報 【本報訊】

     近月來無論美國、大陸、歐洲乃至於日本,經濟指標均普遍止跌回穩,甚至從極低檔小幅回升,各國財金決策官員也紛紛發表對景氣「審慎樂觀」的看法,普遍認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甚至強調必須注通貨膨脹的風險。在此同時,國際股市也展現出一波強勁的反彈,台股的表現更是不落人後。景氣既然有衰退,也就必有復甦;復甦的模式不同,對經濟與股市的影響也自然大不相同;有機會,當然也就有風險。

     未來的復甦究竟會是V型、U型、W型,或L型?得先探討衰退的成因。此番經濟衰退,源自於美國的房市泡沫,並延伸到歐洲;接著透過所謂金融創新的運作,造成金融泡沫;最後,又出現一波短暫而劇烈的原物料泡沫。只要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泡沬」,便足以引發經濟衰退,更何況「三大泡沫」依次破滅,且彼此間又相互糾結。因此衰退的嚴重程度,自屬不言可喻,經濟學界普遍認為僅有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恐慌」差堪比擬。由於全球財富存量嚴重縮水,使消費能力重創,即便是內需增強的中國大陸,也受到出口萎縮的拖累,因此全球經濟根本不大可能出現V型復甦。

     然而反過來看,全球經濟也不可能出現L型長期停滯。畢竟仍有不少國家遭到金融海嘯打擊的程度並不嚴重,而且原本就擁有相當高的儲蓄,例如亞洲各國;或是本身即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得以緩和出口不振的衝擊,例如大陸、印度與巴西等。靠著這些新興市場長期的經濟發展潛力,以及工業國家的療傷止痛,全球經濟終究可以擺脫衰退的泥淖。

     可能的復甦型態,則是U型或W型。U型復甦模式的特點,在於經濟必須經歷一段相當長的修復期。簡言之,就是「欠債要還清,虧損要補平」。家庭要增加儲蓄,企業須撙節成本。政府的金融紓困措施,或是擴張財政支出,只能提供安全網的作用。只有當家庭淨負債大幅降低,企業淨獲利明顯增加之後,消費與投資活動才會穩定回升,而此時經濟才會展開穩健的復甦。這是可能出現的復甦模式之一,也是最有利、最健康的模式。

     最壞的情況,則是呈現W型,而且是連續的W型。之所以會出現此種型態,原因在於政府不甘於忍受U型復甦的煎熬,而不切實際或不自量力地寄望於創造V型反轉的奇蹟,以追求政治上的利益。或是民眾被股市、房市回升的幻象所矇蔽,誤以為經濟將在短期內復甦,而恢復原來的消費習慣。於是政府過度擴張支出及赤字,而家庭亦不思增加儲蓄以減少負債,其中更可能再度引發暫時性的通貨膨脹,以及創造出股市與房市的「新泡沫」。而隨著「泡沫」的破滅,終將導致經濟陷入二次、三次衰退。

     回過頭來看當前的情況。全球股市從三月初的低檔強勁反彈,連慘遭二度腰斬的國際油價與其他原物料商品價格也蠢蠢欲動,一時間醞釀出一片全球經濟已告觸底,復甦已然在望的氛圍。然而事實上由於美國與歐洲的經濟體質受到重創,政府又負債沈重,因此消費能力難以在短期內恢復。新興市場的經濟規模雖相對擴大,但對歐、美市場的依賴程度仍高,因此擴大內需最多只能自保,而無法帶動全球經濟復甦。既然歐美經濟仍在療傷止痛,股市難以大幅回升,而國際熱錢為了彌補去年的虧損,或尋找新的獲利來源,於是便大舉進軍新興市場,鼓動錢潮以締造所謂的資金行情,再度吹起股市的「泡沫」,並大肆掠奪新興市場的累積財富之後揚長而去,使新與市場因儲蓄流失而陷入更嚴重的衰退。

     相對於其他國家,當前台灣經濟處境其實相當有利。全球金融海嘯對台灣造成的財富損失相對較小,台灣的儲蓄仍高,而更重要的則是兩岸情勢的和緩。海峽兩岸加強經濟交流的真正利基,在於雙方廠商藉由合作來進一步深耕大陸的內需市場。大陸的家電下鄉,以及山寨產品的風行,的確為台灣廠商帶來商機,而且未來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包括金融、製造以及公共工程等領域。然而這些實質的「利多」,必須藉由長期的努力方能實現;至於將有多少陸資登台買股、買樓等「題材」,卻有可能促使台灣股市在短期間加速形成泡沫,而使國際熱錢有機可乘。呷緊,弄破碗!國際經濟不可能出現V型復甦,而台灣股市要更上層樓,也需要時間來落實兩岸間的「和平紅利」。股市漲得愈快,則跌得愈深。如何規避短線的風險,並享受長多的果實?國內投資人已身經百戰,自當了然於胸,實不待贅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34165
社論-未完全回春 投資人宜居高思危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5-15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全球股市最近幾周連連反彈,台股在外資簇擁下更是激情演出,今年以來漲幅近四成,投資人露出難得的笑容,百貨公司與餐廳人潮也多了起來。不過,由於各界對景氣是否真的復甦仍有疑慮,台股飆得越高,投資人心中更加忐忑不安,此時大膽搶進的投資人真該居高思危了。

     首先觀察金融海嘯引爆點美國。最近各項經濟指標逐漸好轉,美國股市逐步反彈,以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為例,自三月以來呈V型反彈趨勢,那斯達克指數更是連九周收紅,投資人洋溢一片樂觀氣氛,幾乎忘了金融風暴的存在。然而,景氣真的這麼快恢復了嗎?

     儘管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日前在國會作證時都表示對美國經濟前景樂觀,如果金融不再出大差錯,他預期美國今年稍後可望恢復正成長。不過,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則不敢這麼樂觀,他提醒投資人別高興得太早,因為,美國的工業產出創下十年新低,現在只能說經濟下滑的步調減緩了;此外,他認為最近銀行公布的業績好得令人意外,投資人也應注意銀行的壞帳增加了。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與克魯曼持類似觀點,認為目前判斷景氣最壞的情況已過去,實在言之過早;各國政府如以短期的股市回溫而沾沾自喜,忽略了在適當時機採取適當措施,反而阻礙經濟復甦的力道,這是最糟糕的情況。

     再看看台灣,五二○前夕,政府在兩岸政策方面推出一系列利多,引發這一波資金狂潮。金管會首先在四月底宣布將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經濟部接著將開放陸資來台直接投資,第一階段包括製造業、服務業與公共工程等三大類共九十九項,預計六月實施。儘管金管會主委陳?強調,兩岸尚未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之前,陸資還不能正式投資台股,不過,外資早就提前大軍壓境,在十個交易日內買超台股一千三百多億元。許多原先不看好台股的外資,如今紛紛調高台股目標價,有的喊七千點,有的甚至喊到萬點。

     在資金行情推波助瀾下,台股驚驚漲,近期七個交易日就大漲一千點。證交所統計,四月底台股平均本益比達四十.一八倍,創近十年新高,其中金融保險類股本益比更達三百倍以上,在這個世紀金融大海嘯肆虐後,台股竟創如此驚人紀錄,不得不令人?把冷汗。試問,台灣的景氣有好到這個地步嗎?果然,外資翻臉如翻書,周二迅速反手賣超獲利了結,台股重挫二百多,同樣昨在美股拖累再度重挫一百二十點。在這波資金狂潮下,先跑的外資賺翻了,不少在高點進場的散戶則住進套房。

     雖然股市是經濟的櫥窗,面對台股連番激情演出,即使最樂觀的投資人也必須弄清楚,台灣的經濟基本面可以支撐這樣的股價嗎?如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言,一切還要看美國復甦的情況,目前還不足以判定台灣經濟已經復甦。投資人要明白,雖然近期有些經濟指標出現回穩跡象,但距離去年同期都還有一段距離。

     首先,財政部公布的四月進出口統計,並沒有明顯好轉。四月的出口值比去年同期衰退三成四,也比三月減少七億多美元;四月進口值則比去年同期衰退四成一。其次,工業生產、外銷訂單均未恢復去年同期的水準。經濟部公布的三月工業生產值比去年同期衰退二六%,三月外銷訂單比上月增加二七%,但仍比去年同期衰退二四%。

     此外,近來外資大舉湧入,導致新台幣匯率強勁升值,如果金管會又祭出減稅措施吸引更多外資、台資進駐,預期新台幣匯率將面臨另一波升值壓力,這對於疲弱的出口也造成壓力。

     面對這波台股的噴出行情,行政院長劉兆玄已明確告訴投資人「股市漲,不代表經濟回春」,因為從現實面看,經濟情勢仍然嚴峻。其實,根據一九三○年代大蕭條時的經驗,美股曾四度反彈達二成以上,但最後又跌回原點。所以,投資人如果不能記取過去的教訓,不看基本面就急忙進場,最好能確定自己屆時也跑得夠快,否則也只有再次住進套房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32357
社論-資金行情是一把兩刃劍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5-10 工商時報 【本報訊】

     五月的第一週股市異常熱絡,單週5個營業日的成交金額破兆而達1兆614億元,這5個營業日股價指數大漲591.30點;若加上4月30日的漲幅378.51點,則6個營業日大漲將近1000點達969.81點。許多投資人甚至分析師都為此歡欣鼓舞,認為一個新的牛市已經啟動。當然,也有許多學者、專家認為這一波的行情只是熊市反彈。

     這一波的行情有許多值得進一步觀察之處。首先,我們觀察今年以來股價的變化:元月份裡15個營業日中僅8個營業日上漲,股價較去年12月底跌了343.25點;從二月開始,20個營業日裡已經有14個營業日股價上漲,二月底的指數4557.15較元月底的指數4247.97上漲三百餘點;從三月開始22個營業日裡有16個營業日股價上漲,三月底的指數5210.84則較2月底的指數大漲600餘點;四月份也是22個營業日裡有16個營業日股價上漲,但四月底的指數5992.574則較三月底的指數大漲700餘點;五月迄今只有5個營業日,股價每日都漲,五個營業日就漲了591.30點。從上述股價的變動我們可以看出,股市真正好轉是從三月份開始。

     對於這樣的變化,我們要探討其中的原因與影響。首先,我們觀察外資淨匯入的概況。根據金管會證期局的統計,外資自3月起由淨匯出轉為淨匯入14.49億美元(約新台幣497.6億元),4月份淨匯入則更大幅倍增至28.7億美元(約新台幣967億元),五月份迄今的淨匯入情況雖然尚未獲悉,但從外資在股市的動向,應可推斷仍是大舉匯入。關於外資在股市的動向,可以說是與外資淨匯入的走勢同步:從三月份開始外資在股市就翻空為多,由二月份賣超149.7億元轉為三月份買超133.7億元,四月份的買超更大舉破1000億而達1037.4億元,到了五月更是瘋狂,才5個營業日的買超就高達758.3億元。這種加速買超的氣勢,自然帶動股市行情的上揚。所以說,這一波的股市飆漲是資金行情應不為過。

     股價飆漲使股市投資人財富增加。根據經濟學有關消費理論的「財富效果」,投資人的財富增加後,會提高其消費,而使社會之總需求增加,從而促使廠商增加生產也增加勞力雇用,降低失業率,並進而因更多人得到工作,使社會之總所得提高,促使社會之總需求再增加。如此產生良性循環,將使經濟景氣復甦及早來臨。以上這段敘述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理論,也使許多人認為目前股市即使只是資金行情,也有其值得擁抱之處。

     然而我們認為資金行情即使能發揮上述功能,也是一把兩刃之劍。首先,我們認為此波資金行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全球利率水準普遍偏低,游資過剩所致。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漲多跌少,是因為全球景氣仍然低迷,資金擁有者不敢從事長期實質性直接投資,從而進行財務性投機操作,導致股價易漲難跌。台灣股票市場更因投資標的相對較少,易於炒作,加上各種炒作題材豐富,如兩岸關係增溫、陸客來台觀光、中國大陸家電下鄉、山寨經濟、兩岸金融MOU、開放陸資來台等,不勝枚舉,因而飆漲幅度居全球之冠。前述題材,有些已經實際發生,但對總體經濟貢獻有限(例如陸客來台觀光);有些則根本尚未發生,想像空間大於未來實質可能效益(例如兩岸金融MOU)。根據證交所發佈資料,四月份全體上市公司股價之本益比高達41.81倍,相較於三月底的13.89倍,飆升幅度幾乎達200%。因此,我們要提醒股市投資人,經過此波資金行情的洗禮,台股股價不但不再偏低,而是偏高,尤其短短一個月內這樣狂飆,更值得投資人警惕。許多類股的本益比已經超過70倍,其中金融保險類的本益比更高達367.51倍,雖然部分原因是由於該產業去年受到金融海嘯衝擊最大,以致獲利偏低,然而超過300倍的本益比,再怎麼說也難免泡沫化之憂。

     另外,我們看到主計處發佈的各項經濟實質面統計數據,包括三月份失業率達5.81%、第一季工業生產年增率為負32.5%、外銷訂單年增率為負29.7%、第一季出口總值減幅達36.6%、進口總值減幅達47.2%,即使是四月份的出口總值減幅也仍達34.3%、進口總值減幅還高達41.2%。在整個實質面尚未明顯改善之際,我們更加憂慮由於熱錢的大舉匯入,使新台幣對美元的匯價,自3月初將近35元台幣對1美元,升至將近33元台幣對1美元,一個多月內新台幣漲幅約達5.7%。以台灣經濟實質面的成長而言,若新台幣幣值偏高,勢將使前述外銷訂單、工業生產、出口總值、就業機會等各層面都更加惡化。股市資金行情的「財富效果」能扭轉乾坤嗎?我們深感懷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25933
產業洗牌與瘋股市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5.09 04:09 am 
 
近來國際間產業最大的新聞,無非是目前排名全球第九的義大利車廠飛雅特(FIAT),4日公布了一項將改寫全球汽車產業版圖的世紀大計:宣布收購通用汽車(GM)歐洲分公司所擁有歐寶(OPEL)和紳寶(SAAB)等品牌,並將旗下汽車核心事業分拆出來,和克萊斯勒(CHRYSLER)、歐寶汽車合併,打造一個全新的汽車巨擘,最快今年夏天公開上市。此一整併案,若得以實現,將使得飛雅特、歐寶及克萊斯勒集團一舉躍居全球僅次於豐田集團的第二大汽車集團。

說實話,倘若不是金融海嘯,飛雅特要成為全球主要車廠領導者的機會微乎其微;但在美國汽車廠通用及克萊斯勒相繼出現問題後,給了飛雅特機會,而克萊斯勒雖是美國汽車廠,美國政府卻半強迫要求其與飛雅特合併。為何如此?因為若非如此,歐美車廠將無法重生面對未來包括中國大陸及印度車廠的興起。

無獨有偶地,6日保時捷(Porsche)也宣布將以4周的時間,與德國福斯集團(Volkswagen)合併成為VW-Porsche集團。而受金融海嘯衝擊較輕微的美國Ford,也將重新調整生產線,其美國工廠將減少大型休旅車的生產,而轉攻歐系Focus、Fiesta與電動車款。

看到其他國家產業重整,正如火如荼展開,反觀國內,關心的只在是否有急單效應?股市為何漲不停?雖然去年底因為半導體及液晶面板的兩兆產業受傷嚴重,政府也曾高喊台灣產業改造與轉型,但結果呢?除了成立一家備受爭議的半導體TMC外,台灣產業幾乎沒有什麼重組與改造。

回想1997年金融風暴時,產業受創最深的韓國企業,在政府強勢介入下,各集團不斷地拆解重組,並引進外資改善體質。今天我們看到了韓國三星、現代等企業,不僅可以安然度過此次不景氣,甚至逆向擴大市占率,都與當年產業重組與改造有關。而今天,台灣產業及出口受創程度較其他國家嚴重許多,照理,無論從必要性或時機點來看,都應該有許多國內外整併案出現才是;但在股市漲昏頭的情形下,產業的重整似乎成了多此一舉。

在不景氣下,股市上漲雖然振奮人心,但過度及不合理的拉抬,卻將衍生出不良的後遺症。首先,在不斷地擴張信用下,我們卻看不到相對應實質投資增加;4月份的資本財進口相對於去年同期衰退幅度,甚至擴大到五成以上。也就是說,現在幾乎是有史以來最寬鬆的金融環境,但資金並沒有引導至實質的投資及生產事業,而大部分游資一股腦兒灌注到股市裡;這樣的背離,將可能再次埋下泡沫化的種子。

更糟的是,極度寬鬆的信用擴張,將使得資源的錯置及產業篩選機制失靈,前一陣子許多岌岌可危,到現在仍然虧損累累的企業,一轉眼,卻成為可能轉虧為盈的轉機股,但我們卻完全看不到這些企業有任何的轉型與重組。在不景氣的時候,不太可能去期待企業大規模地增加投資,但卻希望企業間無論是透過拆解或重組,而面對未來新一輪的挑戰。飛雅特股價的上漲,可不是因為燕子來了,或是什麼急單效應;而是它把握住這個時間點,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未來發展規劃與願景。

可以預想,未來這些經過重組及改造的企業,當全球實質面景氣真正來臨時,也正是其整併效益發酵的時間,而我們的產業卻只能在舊有的產能及發展模式裡打轉。而股市終究得反應基本面;當其他國家股市開始反映產業基本面及競爭力的改造提升時,我們才驚覺,所謂「無基之彈」成了「無稽之談」,白白浪費了30年來產業重整的最佳良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24357
蝴蝶春夢?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5.08 03:42 am
  
莊子最發人深省的一個故事是,他夢為蝴蝶翩翩飛舞,忽然夢醒,卻不知是蝴蝶夢為莊子?還是莊子夢為蝴蝶?從去年9月金融海嘯肆虐以來,全世界都在凝目蒐尋春燕的蹤影,經濟受到重創的台灣,猶如大旱之望雲霓。近兩周來,股價忽然一飛沖天,彷彿一群彩蝶,漫空飛舞、遮雲蔽日,讓久被套牢的股民高興得闔不攏嘴,經濟蕭條的愁雲慘霧,也驟然驅除,當然對馬政府的施政,也抽不出空再抱怨。只是春夢從來最易醒,這一場美麗的蝴蝶夢可會忽然間消失無蹤?夢醒的台灣,可還一樣興高采烈、手舞足蹈?

台股單從4月到5月的頭一周,累計上漲1,300點,漲幅25%;自年初開始計算,更大漲43%,甚至超越大陸股市,全球最猛。通常股市是經濟的先行指標,這樣強勁的股市,應該也預告台灣經濟將有成群春燕飛來。但是否如此,關鍵端在股價飛漲的動力為何。

股價飛漲,如果是投資高手已窺出景氣好轉的端倪,預見百業谷底翻身,未來將一日好似一日,因而搶著先鞭,爭購後勢看好的投資標的;則股市騰揚,後面跟隨而來的,就是經濟復甦、景氣繁榮。

然而環顧各國,深陷衰退泥淖者比比皆是,台灣情況更不樂觀;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估今年台灣的成長率為負7.5%,排名倒數第二,僅略優於新加坡的負10%。原因即在於我們賴以為命脈的出口,今年第一季大幅衰退30%上下,民間投資亦不樂觀,政府努力推出各項建設計畫,即使大幅縮短前置作業期,仍然遠水救不了近火。而展望以後幾季,全球出口市場難見明顯好轉;而且台灣出口不振的禍源在對岸打擊加工出口業的愚行,歐美各國情勢好轉也救不了我們。

然而台灣股市何以勇冠三軍?政府開放陸資的消息讓許多人認定,這一定是陸資大舉來台推升了股價。但仔細探究,陸資來台之說言之過早;是外資尤其是台資回流,讓台灣錢淹腳目,國內銀行、股民手中鈔票滿溢,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股票,才使股價猛升。

過去十餘年從台灣外流的資金估計逾10兆,只要回流一小部分在股市中興風作浪,規模只有2,000多億的台灣股市就會澎湃洶湧,漪歟其盛。政府在各界強力鼓吹下,大降遺贈稅的效果,應該尚未充分顯現;因此這波台資回流可能又與對岸砍殺加工出口業生存空間有關。多年來挾巨資深耕發展的許多台商廢然而去,眼看好景恐不再來,只好倦鳥歸巢。由於滯外資金實在太多,回流潮也會逐漸升高,為已經氾濫的資金添注更多活水;則股價走揚,恐怕不是短時間可能中止,甚至「520魔咒」都無以撼動。股價大漲、股民大樂,可是台灣的好事?恐怕不然!股市繁榮固然能讓無數股民解套,甚至自覺財富大增,對整體消費支出略有助益;但相對於出口衰退的大窟窿,這只是杯水車薪;尤其對大多數無閒錢投入股市追逐股價漲跌者,幾乎分享不到任何喜悅。

然而台灣錢淹腳目,直接的後果將是百物騰貴,在所得尚難改善之前,先見到嚴重的通貨膨脹,這會使痛苦指數驟然升高到難以忍受的地步。何況不止台灣,金融海嘯的恐懼令各國央行競相放鬆貨幣與信用,全球錢也淹腳目,為經濟復甦的時刻埋下可怖的不定時炸彈。由於除東北亞之外,各國並非大陸「騰籠換鳥」政策的直接受害者,因而其經濟復甦的腳步一定早於台灣。屆時我們空有一個繁榮的股市,經濟仍然衰退、失業依然走高、所得不見起色,卻陷入轟然爆發的油價、糧價、資源價格暴漲造成的通膨火海之中,翩然飛舞的蝴蝶,誰又有心情賞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4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