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明賢、朱婉寧/台北報導】 2009.02.24 02:53 am
圖/聯合報提供
政府推動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CECA)引發在野黨強力反彈,總統馬英九決親上火線,將密集透過電視專訪與記者會說明;府方強調,此一協定類似FTA(自由貿易協定),只談經濟、不談政治,沒有賣台或矮化疑慮。
據指出,為避免「CECA」造成混淆與政治爭議,總統府和行政院已決議不再使用CECA;中文名稱仍稱「綜合經濟合作協定」。
據透露,決策高層將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視為「中長期經貿大政策」,除兩岸經貿正常化,更要藉大陸當跳板,跨入東協經貿體系,高層形容「台灣已面臨生死存亡關頭」;對於推動時程,府方保留彈性迴旋空間,發言人王郁琦說「沒有具體時間表」,據悉決策系統已擬定腹案,最遲必須在二○一二年前簽署。
高層強調,「南韓是台灣最大競爭對手,台灣若晚南韓加入東協體系,那就玩完了」!大陸明年將加入東協體系,日韓也將於二○一二年納入,台灣若被排除在外,屆時將引爆產業出走、帶動大規模失業潮,「拖愈久,對台灣愈不利」;高層也透露,包括新加坡也表達「兩岸先尋求經濟突破,FTA可以水到渠成」。
有關名稱部分,高層不諱言,對岸至今不願意與我簽FTA,我方更絕無可能接受CEPA(更緊密經貿夥伴安排),WTO模式是可能的選項,但實際名稱仍待磋商。
經濟部國貿局長黃志鵬昨天也說,部分人士認為CECA與大陸與香港簽訂的CEPA很像,有矮化台灣主權之嫌,因此擬做調整;原則上直接用「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的中文名稱;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上午出席工商協進會早餐會報時,也改以FTA來稱呼。
黃志鵬說,名稱可以再協商,但兩岸主要洽商的方式,還是類似東協與中國大陸簽訂的方式,先訂一個框架協議,初期會先談「早期免稅承諾」,對部分最急迫的項目先相互免稅;談判原則為「得到多、給得少」,優先篩選中國對我課稅高、但我方出口利益大的項目,如機械、石化;部分農產品也會要求大陸降低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