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2009/02/18
黎智英加金溥聰,這是過去台灣媒體界從沒有出現過的新組合,這一位黎智英繼《蘋果日報》、《壹週刊》之後延攬的新狗仔頭,信誓旦旦說他要打造一個不同的電視台,而在他心目中理想的狗仔,則是一○一忠狗,是監督公權力的人民忠狗。
【文/陳 免、蔣士棋】
願做狗仔頭目的心情告白
「為什麼要去《蘋果》?」金溥聰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我動作不大的話,不足以明志。」希望用行動表達自己離開政治圈的決心。
金溥聰(左)以媒體人的身分與老謝(右)對談。【攝影/聶世傑】
對照金溥聰在二○○八年三月,馬英九當選後,他馬上表態自己「不入府、不入閣」的舉動,「沒有權力魔障」,是壹傳媒總裁黎智英對金溥聰這個人的解讀。他在金溥聰如此表態的兩、三天後,就找上金溥聰。
才剛透過朋友認識金溥聰的黎智英,這時即表達願意支持他做任何事,包括如果他想學做生意,黎智英也願意買一門生意讓他去學。
二月十六日,金溥聰正式進入壹傳媒,新電視台的籌備動作已經展開,預計下個月就會開始面試新人。他提到,未來不一定只找目前在線上的記者,還會加入金融、企管、資訊等財經領域的生力軍,經過重新訓練後再正式上線。
甫任新職,金溥聰接受《今周刊》專訪,他和《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兩人都是慢跑的愛好者,兩人從跑步如何突破高原期談起,談到媒體的經營,金溥聰顯然已經調整好新的起跑姿態,只見他一會兒用「金老師」學者的身分侃侃而談媒體理念,而講到政治現況,馬英九幕僚該有的冷靜分析又時而浮現,觀點一樣犀利。
以下是謝金河訪問金溥聰的內容摘要:
關於轉換跑道》在馬身邊,我的邊際效應已經沒有了
謝金河(以下簡稱謝):我想大家都比較關切你回來以後的新工作,你的去向動見觀瞻很敏感,對你來說,人生有太多身不由己,如果能夠自由選擇離開台灣,我想你是非常快樂的;到香港人家還揣測說你是當兩岸密使;大家現在都在看你的下一步是什麼?
金溥聰(以下簡稱金):去《蘋果》其實是因為,動作不大,不足以明志。
我以前之所以在政治圈比較神祕,是因為人要有自知之明,所謂自知者強,你要知道自己的個性、特色。我是那種不善於講謊話的人,我的朋友都很清楚,要是我一尷尬,被人抓到小辮子,我會從脖子開始,一整個臉都是紅的。
所以,我做政治幕僚的時候,我必須演好角色,一旦我出來跟人家social(應酬),很容易說出幕僚不該講的話,所以我不大與人互動。
關於媒體理念》當狗仔的頭,就當我是人民的忠狗
其實我不反對《壹週刊》,它剛來的時候,我就不反對學生去《壹週刊》,因為它發揮了媒體監督裡一塊很大的角色,叫做「打破落差」,社會上太多人的形象跟實際行為之間有落差,特別是有權力的人。所以你問我狗仔的看法,我會說那是一○一忠狗,也就是當人民的忠狗。
很多朋友也問,你怎麼會到壹傳媒呢?那你要我做什麼呢?我希望接受新挑戰、開創新局啊!我看到有開創新局的大好機會啊!
這一次,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我也覺得我有機會能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在現在電視圈這麼混亂的狀況下,更有挑戰!
關於下一步》我為什麼要告訴你?
謝:像蘇俊賓就是一個例子,他原來也講不入閣,現在他打破這個承諾,到目前為止,金先生是惟一謹守諾言的人,最堅持的人,有很多機會可以重回馬團隊,但你選擇放棄,未來你是否就決意從此告別政壇?
金:我過去常講一個故事,有一次我走進一家商店,有一個人走到我旁邊,我帶著墨鏡,他問我:你是不是金先生?你把墨鏡摘下來給我看?我就回答,我是,但我為什麼要把墨鏡摘下來給你看?(笑)
你懂我意思嗎?去年也有很多人問我:你會不會回來?我說,我為什麼要告訴你我一定會回來,或一定不回來?我心中會有我對自己的生涯規畫。...
《今周刊》635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陶冬:中國會是世界第一個復甦的地方/買中國
◎特別企畫:低價風暴襲擊全球/便宜稱王!
◎話題人物:一生不斷尋求突破 成就最佳作品/快刀手朱銘 與科學家的相遇
◎個人理財:黃金基金近三個月報酬率已達六○%/未來一季 不是高手不碰黃金
◎焦點新聞:金溥聰與老謝對談》願做狗仔頭目的心情告白/就算當狗仔,當的也是101忠狗
◎封面故事:投資篇 注意基金純度 慎選購買地點/參與中國復甦行情全攻略
◎特別企畫:麥當勞》搶先點燃低價戰火/為降價二十元 準備五年基本功
◎企業最前線:賴文典用四個執著創業成大王/機車黑手打造蜂蜜蛋糕代工王國
◎美商周精選:銀行業從中作梗 數百萬人將失去家園/美國拯救房市行動的挫敗
◎風尚:台灣國際角川總經理的私房美味/日式餐廳 滿足對家的想念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635期】
媒體與政治,金溥聰剪不斷理還亂
‧新新聞 2009/02/19
金溥聰無法擺脫「小刀」形象,更無從阻止從這種形象衍生出來的各樣傳言。然而投身壹傳媒,如果不能重新為自己打造一個誠懇且正直的新形象;如果不能抑制黎智英壞品味的霸道橫行,經營媒體,恐怕會變成另一種更難擺脫的負面陰影。
【文/楊照】
金溥聰是台灣政界的一大異類。很少有人像他那麼接近最高權力中心,更少有人像他打到那麼核心,卻又努力跟政治權力畫清界線。
和新聞界格格不入
這種異類風格,是金溥聰最重要的資產,同時卻也是他最沉重的包袱。別人沒有辦法將他納入既有的框架裡規定他該怎麼做,所以他能擁有政治人物很難享有的行動與思考自由,然而也正因此,他很難在政治與新聞圈取得理解與信任。
跑新聞、寫新聞的人都知道金溥聰「難搞」。他比當年號稱「馬更正」的馬英九,更常對媒體要求更正。幾乎任何寫到他的新聞,不管是訊息或分析,他都覺得不正確不妥當,需要跟記者「溝通」。而且他「溝通」的風格,沒有像「馬更正」那麼正式溫雅,一不小心,「溝通」就變成吵架。
金溥聰「難搞」,一部分來自於他堅持且好鬥的個性,卻也有另一部分來自他和政治、新聞體制格格不入的結構性問題。從各種角度看,長期在學院裡教新聞教傳媒理論,後來又主掌大型選舉文宣兵符,金溥聰應該是個新聞與政治的「自己人」(insider),他不是浪子、不是怪胎,所以新聞媒體和政治圈裡的人,當然會用「自己人」的邏輯道理來理解他的所作所為,進而猜測、分析他的動機、策略,然而這種猜測、分析,毫無例外就是會惹毛金溥聰。
政治圈、新聞界的人,不會輕易相信有人會自願放掉手中明明已經握到的權力,自願離開別人搶破頭都搶不到的內線優越位置。所以不管金溥聰怎麼說,別人會將他的決定解釋為「以退為進」的高明(或自以為高明)策略,還是掩飾鬥爭失敗結果的門面說辭。策略、說辭,才是正常權力場合有的現象,也是「自己人」惟有的理解方式。
金溥聰討厭人家用這種方式描述他,然而所有他表現反感的語言或作為,都祇會被想當然耳看成是策略或說辭的一部分,甚至是升級版,引來更多的懷疑。「他被劉兆玄鬥到連台灣都待不下了?」「他遠走香港一定是在對馬英九施壓,要更高的位子!」「他本來就是馬英九準備好的下一步棋!」……這些議論,永遠繞著金溥聰飛舞,不會停歇。……
【全文未完,請見新新聞周報第11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