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周報 2010/09/17
最近日本產經新聞的一篇專文指出,美國為避免中國把周邊海域內海化,正積極與日本、韓國、東南亞及印度等國加強關係以包圍中國。
【作者/許忠信 (成功大學法律系所教授)】
在1996 年台海危機時,日本派遣一艘海上自衛隊艦艇去中國飛彈試射區附近,為其海空交通安全警戒。 (翻攝自維基百科)
最近日本產經新聞的一篇專文指出,美國為避免中國把周邊海域內海化,正積極與日本、韓國、東南亞及印度等國加強關係以包圍中國。
該文指出,台灣為該包圍網的中間樞紐,若該樞紐被中國突破,則中國可自由進出太平洋,屆時美日將無法阻止中國對外擴張,而不幸地在今年6月底中台簽署 ECFA 時,中國即開始積極推動與台灣政治對話。該文顯示日本已經了解到ECFA 將使日本軟性圍堵中國的外交政策在台灣產生破洞。
因此,日本不能繼續仰賴美國,而應自強並加強與台灣的關係。
日美合作 圍堵共產陣營
二戰以後,日本對中國的戰略屬於美國圍堵共產陣營策略的一環,因此在1972 年以前皆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然而,一則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中日兩敗俱傷的慘痛經驗,另則因為日本自信有能力把中國自莫斯科拉回來走日本式經濟現代化道路,日本政府一直認為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方符合日本利益,並努力以經濟及技術合作等方法引導中國經濟、外交及國防政策朝向有利於日本的方向前進。日本在1969 年尼克森-佐藤宣言中明白承認台灣安全對日本安全極其重要。聯合聲明中指出「維持台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是日本安全的極重大因素」,所謂「日本周邊區域所可能發生並對日本和平安全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包括威脅台灣和平與安全的事件。
然而,一則因為中國在走上市場經濟道路後以民族主義取代馬克斯列寧主義以填補思想教育的空洞,而使日本開始對中國的動機起戒心,另則因為90 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潰決,日本對其本身影響中國的能力喪失信心。再加上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速度使日本更為釣魚台爭執憂心,日本開始調整其中國政策,逐步趨向以多邊及雙邊安全防衛體系來圍堵中國此一新興強國,東京接受美日戰區飛彈防禦系統即為一例。2005 年,日美外交-國防部長的2+2 會談公報,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日美共同利益,更加彰顯日美合作維護東亞區域安全的政策。回顧以往15 年,大體上日本仍繼續與中國交流,但加強防衛,強化對「周邊有事」的回應能力。1996 年台海危機後,美日兩國在該年4 月發表柯林頓-橋本安保聯合宣言(重申美日安保條約),加強兩國的軍事結盟關係。同年日本調整對俄國政策,刻意擱置日俄北方四島主權爭議與俄國進行和解,企圖以俄制衡中國。在交流政策方面,日本除與中國進行雙邊經貿交流外,並支持中國加入多邊國際經濟組織,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因為日本認為在此類經濟組織中其有較多經驗與籌碼可與中國斡旋。
馬政府親中 日本憂心
鼓吹民族主義的中國若橫行於台灣海峽與南海,則日本海空運輸命脈將岌岌可危。因此,日本於1995 年初逐漸對其南海海運線表示憂心,並在同年7、8 月中斷對中國經援以表示日本對中國進行地下核子試爆的抗議。在1996 年3 月台海危機時,日本首相公開要求中國自制,並派遣一艘海上自衛隊艦艇去中國飛彈試射區附近,以為保障其海空交通安全的警戒措施。有鑑於此次台海危機,美日兩國在同年4 月發表柯林頓-橋本龍太郎安保聯合宣言聲稱:「雙方領導人同意有必要促進雙方政策協調,包括研究如何互相合作以處理日本周邊區域所可能發生並對日本和平安全有重大影響的事件」。此一宣言發表後,日本國會即通過許多「周邊有事」法案,雖然說不是「針對」任何一個國家,但有識之士皆心照不宣。在外交上,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本來預定在1998 年夏季訪日,然而因為日本不願發表類似美國柯林頓總統在上海所發表的「新三不」政策,江澤民主席遂取消東京一行。由此可見,日本也敢對中國政府說「不」。
最近,美國與中國因為匯率與智慧財產權爭執而衝突時起,美國的中國策漸漸轉向對中國的軟性圍堵政策。隨著馬政府的親中仇日態度愈趨明顯,而日本年輕一代政治精英漸漸進入決策圈取代戰後政治領袖,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將越趨務實。
馬政府上台後一面倒傾中,其簽訂ECFA 將使中國漸漸掌控台灣,使許多日本人非常憂心。難怪今年8 月底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高原明生與若林正丈等教授在拜會馬英九時對ECFA 將減損台灣人民的台灣認同與台灣意識的問題特別提出關切。
【完整內容請見《玉山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