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2008.12.29 03:01 am
再過兩天,就是歐元問世屆滿十年的日子。十年來,歐元在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性明顯上升,並逐步實現原始賦予的歐洲經濟統合使命,對一個新生的貨幣而言誠屬不易。不過,迎接新一輪十年的開始,歐元面對的卻是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及十年來首見的經濟衰退;區域內經濟體間的差異化日增,心結更深,即使不致陷入分裂危機,擴展腳步卻已見蹣跚,歐洲經濟整合出現新的挑戰,其不僅攸關歐洲經濟復原進度,更牽動世界經濟的發展。
歐元的誕生,是歐洲貨幣統一工程的里程碑。1999年1月1日問世時,所覆蓋的人口超過3.2億人,歐元區創始11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達6.9兆美元,足以與8.7兆美元的美國抗衡。十年後的現在,歐元家族增為15國,明年起再增一成員,GDP近12.2兆美元,仍與13.8兆美元的美國分庭抗禮,將繼續主導世界經濟的興衰。
歐元一統歐洲主要貨幣,預期效益甚多,而其消減匯率兌換、差價套利的功能,無疑產生了最廣泛的影響。十年前到歐洲經商、旅遊,首須掌握的是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等多個歐幣間的匯率關係;各幣別間的匯差、手續費及繁瑣的換算,不只增加成本、阻礙交易,而同一商品、不同國不同價的現象,亦降低了市場透明度。單一貨幣後,直接解決了這些問題,進而帶來促進貿易、投資、穩定物價等種種效果。此外,單一貨幣也降低區內各國儲備外匯以禦外侮的壓力,加上深廣的經濟規模,正是歐元區在金融海嘯中能免於外匯災難的主因。
歐元的另一大功能,則是在貨幣計價單一化後,對內促進歐洲金融市場的整合,創造一個龐大的資本市場;對外則迅速成為各國中央銀行儲備貨幣的重要選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歐元占各國外匯儲備的比率已上升至26.5%,美元則由71.5%降到64%。如今,以歐元為匯率聯繫標的經濟體有40餘個,雖還是低於美元的60個,但在以一籃子貨幣進行匯率管理的國家中,歐元已是不可或缺,意味歐元的波動將影響到他國匯率,再反映於其經濟活動上。
對一個只有十歲的貨幣而言,能夠做到價格穩定、刺激貿易投資、整合金融市場及貨幣統一等目標,且未伴隨著匯率動盪、經濟倒退、黑市崛起等後遺症,實屬不易;其發展模式將在國際金融發展史上留下可觀的一頁,值此亞元呼聲漸起之際,尤具價值。然而,這個過程並非毫無代價;以經濟成長率來看,歐元區十年來以每年2.2%的速度成長,不及美國的2.8%。也不如未加入歐元區的歐盟成員;主因之一即是在單一貨幣下,區內經濟體放棄了利率自主權,15國步伐齊一但不夠靈活的貨幣政策,傷害了各國調控經濟的能力。
此外,區域內貿易比重高,單一貨幣消除匯率風險,原屬有利;但對德、法、義等亦倚賴區域外貿易的國家而言,近年歐元的強勢削弱了他們的出口競爭力,而源頭又回到以控制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的貨幣政策。根據統計,歐元面世時的匯價是1.18美元,最低貶至0.82美元,2002年中起走升,今年衝上1.6美元的高峰,上周末收在1.4美元,十年來升值近二成。在景氣昇平時期,這尚不足以形成統合的障礙,但這一年來全球經濟情勢急轉直下,令歐元區經濟矛盾浮現。
例如區內最大經濟體德國,就不願配合歐元區的財政刺激計畫,甚至擔心須為區內成員還債;面臨資產泡沬問題的西班牙、愛爾蘭,可能期待以歐元快速大貶調整,但其他成員不能承受;政府債務規模已超過GDP的義大利,正讓以債務及赤字紀律建立可信度的歐元,面臨挑戰。此外,儘管英國出現加入歐元區的聲音,但金融海嘯造成的動盪,已令歐元區的東擴或南進都變得不可能,歐元一體化的進程顯將受阻,更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復甦增添變數。
歐元十年,創造了許多可能,改變不如預期快、幅度不如預期大,但其帶來的穩定及效率,原是經濟全球化下後所最需要的。歐元走入下一個十年,儘管路途坎坷,仍應堅守既定之路,成為穩定世界經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