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有關媒體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短評─馬政府不要公視了嗎
 瀏覽20,617|回應119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2-03 中國時報 【中時小社論】

     沒有犯什麼大錯的公視,今年預算竟然被藍委凍結到現在,只能勉強發出員工薪水。府院高層則始終不吭聲,以為閉上眼睛就可以裝作沒這回事。馬政府不要公視了嗎?府院高層應該說清楚、講明白,不要再打馬虎眼了。

     公視節目品質、經營績效見仁見智,但是,公視預算可是法律明訂的,不能任憑立委主觀好惡予以凍結剝奪。無奈的是,公視今年九億元預算從去年十二月遭藍委凍結一半至今,已嚴重影響公視正常運作。

     過去一年,外界並無印象公視曾犯下大錯。公視內部雖傳出管理階層與工會嚴重不和,但這是公視的家務事,不應該影響法定預算依法過關。藍委長期凍結預算,只會被認為藉此施壓,影響公視走向。

     匪夷所思的是,對於藍委長期凍結公視預算,府院高層至今竟然不置一詞,好像公視存不存在都沒關係。媒體圈甚至傳出藍軍高層欲藉此「讓前朝提名經立法院通過的董監事知難而退」說法,如果這項陰謀論是真的,藍軍高層只想把手伸進公視,視公視法任期保障於無物的心態實在可議。

     社會對於公視的期待,是超越藍綠,以公益為依歸,但馬政府目前的曖昧態度,卻只會讓外界認為府院高層放任藍委干預公視運作,而這正是公視最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29066
 回應文章 頁/共1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觀念平台─讓公視獨立於藍綠之外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1-01 中國時報 【李丁讚】

     在藍綠對峙的社會氛圍下,公視自然很容易被貼上藍綠的標籤。民進黨執政時,當時的政府官員對於公視也頗有微詞。像公視有關大陸配偶、紅衫軍、蚊子館、蘇花公路、中國發展的報導等,在在引起民進黨政府不滿或不愉快;當時他們認為公視是「藍的」,因為她在揭露真相、監督政府。但是,揭露真相、監督政府不正是媒體的天職嗎?

     今天國民黨執政,公視還是一秉過去的立場,揭露真相、監督政府,同樣引發國民黨政府不滿,甚至還想用政治力干預媒體運作。國民黨立委林益世就提案,公共電視動支經費預算須經行政院主管機關核准。林益世並沒有具體指出公視綠在何處,也許是因為在陳雲林訪台期間,公視報導國家機器壓制遊行群眾的暴行,或是對其他施政不當的分析與揭露等,這些不利於政府的報導,其實頂多只是不挺政府──「不藍」,但是看在深藍的眼中,就變成是「綠的」。對待公視,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邏輯完全一致。但公視其實沒變。

     台灣是一個藍綠兩分的世界,不是藍的,就是綠的,好像很難讓「不藍不綠」者有生存的空間。自己心中有顏色,總會把別人也看成是有顏色的。因此,藍的把「不藍的」必然看成是「綠的」,而綠的把「不綠的」必然看成是「藍的」。「不藍不綠」總難免被分別貼上藍綠標籤的命運。可是,我們不是要求媒體要「不藍不綠」,要客觀公正嗎?公視總是被貼上藍綠的標籤,其實是政客們自己戴上了有色眼鏡所造成,不是公視本身的問題。

     除了有色眼鏡外,「短視」也是另一個問題。政客們之所以不滿意公視,大抵是從當下執政者的角度來看。如果從「長時段」的觀點來看的話,我們馬上會發現,公視其實很公正,對任何執政者都不放過,而且,以同樣尺度對待不同的執政者。政客們罵公視,其實是因為他/她們沒有看到公視以前的作為。

     這是為什麼西方政治力對公共電視的監督都是採取「長時段」的視角。英國BBC每十到十五年,才向女王提出報告一次,由女王組「獨立委員會」進行評估。BBC雖然每年也必須向國會報告,但這是年度結束後的報告,國會也只能做建議,與林委員的事前審查截然不同。

     馬英九在上任前信誓旦旦,「絕不以政治力干預媒體」,今天國民黨正企圖以政治力介入媒體運作,是世界先進國家公共媒體所沒有發生過的現象,將嚴重影響台灣的國際聲譽。更可悲的是,台灣的電子媒體,本來就有相當濃厚的藍綠色彩,公視是難得的異數。一旦這個法規通過,政治力將大舉介入公視,藍色執政時固然有利於藍,但綠色執政時,又要轉綠,兩黨都不是贏家,整個台灣卻是最大的輸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83868
拉高格局看公視爭議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2-22 中國時報 【鄭同僚】

     近日台灣社會對公共電視的關注,是公視成立十年以來所少有,似乎變成一個機會,讓台灣社會重新反省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公共電視。

     最近公視課題的癥結點,主要是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把公共電視當成政府電視。他們的邏輯是,政府編預算給公視,當然有責任審查公視節目與新聞的預算細目。這種說法乍聽有理,卻隱藏大危機。民主社會中,政黨會輪替,政府會「換人做做看」,如果讓政府握有控制公共電視的機制,公共電視就很容易變成政黨的傳聲筒。沒有人能永遠執政,但控制的慾望卻永遠活在政治人物心中。公視若無法獨立超然於政府控制之外,誰執政誰就控制公共電視,惡性循環下去,公共電視將只剩游離黨性而無公共性與可信性。公視法中明文規定,「公共電視屬於國民全體,其經營應獨立自主,不受干涉」。公共電視不該是政府電視,其理在此。

     公視在台灣藍綠對峙中堅持走「獨立自主」的路,很辛苦。以今年總統大選為例,有人罵公視偏藍,有人罵公視偏綠;兩面挨轟之際,有位BBC的朋友提醒:根據英國經驗,當兩邊都罵你時表示你做對了。公視自知新聞與節目需要改善的還很多,但我們謹守的,只是所有國人共同在乎的優質視聽需求,遠遠超乎藍綠狹隘政治視野,這可由公視節目歷年來總囊括幾乎過半的大小金鐘獎獲得證明。

     公視獨立自主辛苦之二,是經費長年不足。公視不能播廣告,收入主要靠政府每年捐贈九億。比諸英國BBC一年有兩千六百億台幣,日本NHK有一千九百億台幣,韓國公視體系有四百七十六億台幣,台灣公視就算計入原、客、宏三台預算,一年仍不足廿億。由國際格局看來,台灣何其小哉!韓國電視節目外銷量與過去十年相比,增加廿倍,台灣竟是主要輸入國之一。有人主張公視要「小而美」,看看韓國,若台灣要與人競爭,不淪為他國影視文化殖民地,我們至少要追求「稍稍中而美」吧?

     政府對公廣集團徒生而未善養,讓台灣公視體系嚴重缺乏與鄰國競爭的物質條件,令人扼腕遺憾。政府應該趕快提出具國際視野與數位匯流思維的國家廣電政策,並儘速修公視法讓已具雛形的公廣集團能有更穩定的經營環境。

     最近遇到一位在對岸投資多年的台商,他語氣深重說:「面對中國,台灣很需要公視。」他說,中國發展迅速,很憂心台灣全面失去競爭優勢,還好我們有對岸不敢學也不能比的民主制度,而一個獨立自主的公共電視體制,是台灣民主制度最重要的象徵之一,一定要守。旨哉斯言。

     用兩岸或亞太競爭的高度來看公視面臨的預算凍結、政府審查與修改公視法董事人數等,都是島內自亂陣腳而於國際競爭大局毫無裨益之舉。執政者有權也有責,對公視究竟應採「包容」或「壓制」,兩者之間,格局天差地別,於民眾觀感也大異,應該不難抉擇。

     (作者為公視基金會董事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61713
媒體怪胎Vs.政治怪獸 畸形公廣深陷政治泥淖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新聞 2008/12/18 
 近來立法院國民黨鞭林益世提議,公廣集團預算須經主管機關核可始可動支,引來公廣聲明抗議決議文「嚴重破壞黨政軍退出媒體之社會共識」。細究此場爭執,背後原因仍不外乎為體制不全的「媒體怪胎」,與癥結於人的「政治怪獸」之間的角力。  
 
【文/汪仁玠】

安危他日終須仗!原本就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公廣集團預算案,終於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通過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的提議後,掀起一陣狂風暴雨。第二天,公視基金會立刻刊登報紙廣告發表強硬聲明,指摘主決議「嚴重破壞黨政軍退出媒體之社會共識」。

林益世的提議,要求公廣集團旗下的公視、原民、客家、宏觀四家電視台,執行九十八年度預算時,必須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其實牴觸了《公共電視法》第十五條(公視基金會年度預算及決算由董事會審核)、第三十條(公視基金會之年度計畫及收支預算,由總經理編製後,報請董事會審議)。

集合化公廣集團 朝野逐鹿主戰場

但是難道祇有公視會生氣,其他三家電視台卻寧可逆來順受?其實說穿了,這根本就是一場「媒體怪胎vs.政治怪獸」的大戰。

媒體怪胎,具現了「體制」上的危機;政治怪獸,則凸顯了「人」的癥結。

就體制的觀點而論,公廣集團根本就是個虛有其表、貌合神離的怪胎。儘管在二○○六年一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明定政府應將持有公共無線電視事業股分,附負擔捐贈給公視基金會,並將客家、原民、宏觀三台節目的製播,交由公視基金會辦理,甚至支持公廣集團在南部設台。

但實際執行的狀況是,公視與華視在整併的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矛盾,連新聞平台「合署辦公,分頭指揮」的計畫,也因為理念與價值不同、薪資及福利差異、人事紛爭和傾軋:::等因素,前途困阻重重。

另外,客家、原民、宏觀三台乍看是併入了公廣集團,但真正的「老闆」依舊分別是客委會、原民會及僑委會。公視總經理馮賢賢表示,公視對這三個頻道的經營權,還是得「做做樣子」跟其他商業電視台一起「競標」。這樣的模式,其實也違反了政府採購法的精神。

換言之,公廣與其說是「集團化」,毋寧看成祇是「集合化」罷了。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現象,又不能不歸因於公廣集團雖有董事長及董事會,卻並未宏觀而具體地扮演起決策核心的角色。在美式商業電視掛帥的台灣,標榜歐陸公共服務的公廣集團高層,就像是一群走在華爾街的英國紳士,顯得不知所措。

再從人的角度來看,由於電視已經成為當今最主流的強勢媒體,因此五二○之後,旗下擁有五個頻道的公廣集團,自然成為朝野在媒體區塊逐鹿的主戰場。

從林益世堅持「公視拿國家的錢,應該要受政府監督」、「立法院若不能監督政府捐助的預算,要立法院何用?」而拒不撤案,以及民進黨副黨鞭管碧玲指控國民黨用「斷糧」、「鎖喉」、「換腦袋」三個手段掐死公視,民進黨不可能接受,甚至不惜玉石俱焚,就已經可以嗅出濃濃的政治味道。

一位原本有意扮演魯仲連的藍營立委,形容這場風暴為「二加一個女人的戰爭」。

公視預算之爭,其實早從去年十二月的綠色執政時期便已開戰。當時之所以凍結四億五千萬元預算,主要是衝著新聞局長謝志偉、並非公視總經理馮賢賢而來。今年政黨輪替之後,教育委員會在五月底排定審查多個部會預算解凍案時,公視預算並未能如願解凍。...

【全文未完,請見新新聞周報第1137】
 
該是面對公視問題的時候了
 
‧新新聞 2008/12/18 
 平心而論,立委要求公視預算動支都要逐項送新聞局審核,確有違反公視法之嫌;而公視領導階層的選任本就飽受質疑,遇到立委強勢監督,祇會唱公共媒體精神的高調,不思以「溝通」與「績效」來讓預算過關,形勢當然越搞越僵。  
 
【文/編輯檯】

公視承載了許多國民的期待,十年來成果雖然有限,但是從黨政軍干預媒體的歷史中走來,僅管過程顛簸,畢竟還在往公共媒體的目標辛苦攀爬。過去公視運作被質疑的問題不少,許多人也都因為公共媒體建立不易,在愛護而不忍苛責的心情下,對其內部問題盡量包容寬待。但是,一場立法委員與公視之間的白熱化對抗,卻讓國人不得不正視公共媒體所面臨的困境。

公視的問題預算遭到立法院凍結,起因是前任新聞局長謝志偉操作公視董事會組成過程過於粗糙而起,當時新聞局的做法連一向支持綠營的媒體監督組織都公開批評,本刊亦曾進行深入報導。而在新聞局的強力運作下,這屆公視董事會先天不足,組成過程爭議不斷,埋下了日後與立法院衝突的火藥。

其實這些衝突原可化解,祇是公視仗著公視法「獨立運作」的精神做靠山,而立委則緊抓監督預算的職權不放手,雙方僵持近一年,最後終於演出這場難看的戲碼。

平心而論,立委要求公視預算動支都要逐項送新聞局審核,確有違反公視法之嫌;而公視領導階層的選任本就飽受質疑,遇到立委強勢監督,祇會唱公共媒體精神的高調,不思以「溝通」與「績效」來讓預算過關,形勢當然越搞越僵。外界也理解,公視有法律保障,立法院再怎麼搞,也搞不掉公視的負責人,即便政治傾向各異,祇要能放下身段費心溝通,都不致於扯破臉弄成這般雙方都難看的下場。

這場公視與立法院之間的對抗未來要如何收場,現在還看不出端倪。公視沉?的解決非朝夕可以完成,難道未來幾年還要繼續這麼纏鬥下去嗎?雙方拿著法條對罵,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關鍵還是在人的身上。本期封面故事詳細分析事件的成因,盡力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而理性的思考方向。

陳水扁解除羈押,各方都質疑合議庭的決定,特偵組亦準備提出另案聲押。外界都在注意陳水扁是否會重施故技全台取暖,以幾位民進黨人士的發言觀之,政治形勢已不同於前,陳水扁面臨黨內政治上的排擠與司法的難題,要再刮起一陣旋風的難度已然昇高。民進黨派系力量的重組與明年縣市長提名之爭,陳水扁依然具有影響力,對黨主席蔡英文而言,這將是明年縣市長選戰一個難以預料的變數。

各黨一向對網路選舉策略與效應不敢掉以輕心,歐巴馬網路動員成功經驗給朝野政黨相當大的震撼,同時他們也積極布署明年選舉的網路動員戰略,預料將會打出一場別開生面的選戰,選民們可以拭目以待。

【詳細內文,請見新新聞周報第1137】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56992
藍委批:公視龍頭是綠打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8.12.19 02:22 am 
 
針對公視高層刊登廣告指控立院政治力介入公視,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天反擊,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在記者會點名公視董事長鄭同僚與總經理馮賢賢是綠色打手,想繼續把持公視,國民黨團要求這些綠色黑手退出公視。

林益世質疑公視高層阻擋立院了解公視基金會預算,讓人懷疑有貪汙、交代不清的問題,他說,今年度尚未解凍的四億五千萬元補助款,在立院了解預算使用情形前不會放行,並將請審計部調查公視補助款運用。

出席的公視工會常務理事謝啟明表示,公視今年五月曾做過一次公司管理階層的評鑑,總經理馮賢賢倒數第二名。公視員工網站已有大批批判公視董事長鄭同僚與馮賢賢的留言,還指公視領導高層是極權帝后統治。。

洪秀柱表示公視以「公視之友會」名義預估花了上百萬元廣告費批立法院,但公視之友會募款給公視基金會絕不是讓公視刊登這種廣告,她要求追究這筆廣告文宣費如何報銷。
 
公視董座月領23萬…沒人管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 2008.12.19 02:22 am
  
馬蕭向民間企業喊話效法良心企業不裁員,卻對政府捐助基金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財團法人之董事長坐領高薪的現象坐視不管。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完成的評估報告,在五十九個財團法人,董事長年薪超二百萬元的多達廿五人,比率超過四成。

日前登報痛批國民黨立院黨團凍結公視預算的公共電視,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公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鄭同僚的月薪廿三萬八千四百卅六元。

立法院「政府捐助基金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九十八年評估報告」出爐,報告對部分財團法人董事長、總經理或院長等重酬庸及領雙薪等提出批判。

在政治酬庸部分,報告指出,包括台灣機電工程服務社董事長、前基隆市副市長陳重光(月薪十九萬三千九百九十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前高雄市議會議長黃啟川(月薪十七萬九千五百廿元)、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前民進黨社會發展部主任謝明達(月薪十七萬元)。

在兼領月退俸及享十八趴優惠存款利率部分,報告指出,國土規畫及不動產資訊中心董事長月薪五萬六千九百廿二元、兼領月退俸九萬三千零七十八元;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董事長月薪十萬元、兼領月退俸六萬三千二百廿一元;榮民榮眷基金會秘書長月薪六萬三千三百卅元、兼領月退俸十萬三千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54760
重建公視監督體制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2-17 中國時報 【魏玓、劉昌德】

     上周立院國民黨團黨鞭林益世立委提案,要求公共電視動支經費需經行政主管機關核可,聲稱此舉是要「監督公視」。此一提案等於是將公視改造成政府電視,違反普世公共媒體的建立精神與運作原則,除了國民黨意圖藉著這些過程上下其手,外界很難想像其他的答案,也引發公視及觀眾和民間團體的強烈抗議。

     林委員提案表面上仗的是一個理由:公視應該被監督。當然!誰曰不宜?正如同民主社會裡面所有被賦予權利的公共建制,包括立法院在內,都應該有某種接受監督的機制,公視以公共預算行公共之事,又哪有不該被妥善監督的道理?問題是,林委員的提案卻給了一個謬誤的答案。行政機關經由預算箝制進行直接控制、或者國會中各政黨對預算進行政治審查,都只會掐死公共電視。

     那麼,究竟怎樣的監督是合宜的?

     首先,我們得確認公視的建制性質,才能合宜地談監督。公共媒體建制是當代民主國家的一個特殊設計,其目的是創造一個不為國家或私人企業所控制的公共平台,達成包括提供所有公民高品質內容服務、呈現社會和文化多樣性、以及促進政治民主等任務。因此,它既不是行政機關的一部份,不受立院直接監督;也不是私人媒體企業,所以不歸特定行政機關轄管。為了保障公共媒體的獨立自主,監督的原則和建制相對複雜,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說明。

     第一個面向是整體管制架構。在此一架構中,首先,除了在法律上賦予公共媒體特殊地位、明訂義務與責任之外,還需建立一套評量其內容是否履行責任的標準,包括基本普及率、及提供新聞資訊或弱勢族群服務之節目比例等相關規定。

     再者,更需要設置一套監督建制,用以評估公共廣電機構的整體表現。雖然各國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最重要的共同原則是:以事後報告和長期評估為原則,並分散監督主體,避免單一機關主控公視。以英國BBC為例,董事會為自我管制主體,傳播主管機關可提供政策建議但不介入運作;BBC董事會每年向國會提供年度報告,接受國會批評和建議;最後每隔十到十五年女王會任命獨立委員會,定期重新檢討BBC的預算和任務,等於是對BBC最關鍵的考核。

     第二個面向是內部稽核和組織民主。除了前述董事會作為民眾代表,負責在內部從制高位置監督公視的運作和成果,公視在營運層次尚須訂定節目製作準則、設置財務稽核單位,以及透過組織民主精神,讓公視員工適當參與決策和檢討機制;而且以上相關資訊都應向社會以及相關機關公開。

     第三個面向是公民社會的參與和監督。公視負責的主要對象,其實是全體公民,但是因為公民社會缺乏跟政府、國會相應的組織和權力,需要法令設計以及公視主動建立管道來讓公民學習和參與,例如設立直接向董事會負責的閱聽人諮詢委員會,以及其他各種節目反應調查機制。

     最後,我們必須指出,要討論公共媒體功能和任務,「監督」並非是最好概念,而應是「確保」。僅僅聚焦監督,只能說是謬誤地看到硬幣的反面。硬幣的正面是,必須提供公視足夠資源,特別是穩定經費使其得以妥善運作。要確保公共媒體發揮應有的積極功能,保障跟監督同樣重要,保障與監督並行,才是認真看待公共媒體之道。(魏玓為交大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劉昌德為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二人皆為媒改社執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51165
在朝當思在野時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2-14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俗話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照這個標準,執政的國民黨實在算不上是君子!為了公廣集團的年編預算,國民黨立院黨團從去年尚未執政開始,就和公共電視台槓到現在;最近,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九十八年度公廣集團旗下各電視台的預算,卻做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附帶決議,除了擴大董事席次,還要求未來各電視台必須提報節目製播企畫和細目等,經主管機關核可後始得動支,等於要對公廣旗下媒體進行節目的「事前審」,國民黨此舉不但是走回頭路,還是走回兩蔣時代的回頭路,不能等閒視之。

     在台灣這個藍綠立場對立難消的變態社會,要搞任何「公共」事務都是困難的,唯其困難,更要珍惜。公共電視自成立以來就是波折重重,朝野都自認公正卻又都想干預公視;誰當家,就希望公視是政府的政策宣傳工具。尤其是扁政府八年,不擇手段地把政治的手伸進媒體,從威脅到利誘簡直讓人深惡痛絕。但是,公共電視台和扁政府時代成立的原民、客家等電視台到底做了多少不符合新聞專業的事呢?除了節目收視率還是沒辦法和講究重口味的有線頻道相提並論,以至營收有限,還得靠政府每年編列巨額預算支應外,有偏差到嚴重違反所謂「公共利益」或不符「媒體中立」的具體事實嗎?

     馬政府就任以來,從政府部門到事業單位,人事陸續更迭,即使外界仍有酬庸之譏,但多少還符合任期原則,任期屆滿該換則換,誰也沒話說。公廣集團董事長去年才更迭,遑論依照公視法的規定,其董事名單由行政院推荐之後,還得送立法院,由立法院依政黨比例推派的評審委員通過;換言之,凡有藍綠色彩過重者,根本通不過立法院的評選,這一屆董事會的組成就是這麼來的,立法院既已經同意通過董事長,何須又要以附帶決議的方式,干預公廣集團的正常運作呢?難不成重新執政半年,國民黨就忘了,曾經完全同意且欣然接受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社會共識?

     國民黨已經完全執政,在國會擁有最大多數席次,反對黨連基本的委員會提案權都有問題,國民黨還有什麼可怕的?媒體監督政府是天職,只要行得正、所談合乎公共利益,不能因為他是公廣集團就禁止他做媒體應為之事。執政者手握權力、資源,格外要自我警惕,否則就會步上扁政府的後塵,徒然惹人厭恨。偏偏,最近國民黨立院黨團的作為,實在讓人不敢恭維,除了審查公視預算,硬帶上一筆附帶決議外,還放任個別立委闖關,硬把選舉訴訟二審定讞改為三審定讞的提案排進院會,準備進行三讀,嚴重違反社會觀感。

     選舉訴訟遷延時日早為社會詬病,過去總是官司打完任期也已屆滿,官司定讞與懲戒作用完全無關。當選無效訴訟二審定讞基本上符合社會要求,選不對的人,在最短時限內可有改變機會,何況三審都是法律審、書面審,僅就二審引用法令是否有誤進行審查,而非事實審查,以選舉訴訟二審定讞並不為過;國民黨立委在提案文中指,無法接受「法官虛偽正義感」的速審速決,卻忽略了,社會大眾也無法接受「民代無視正義」的故意拖延。這個修正條文從國民黨立委提出就引發爭議,國民黨一方面指會多聽社會意見,另方面卻又一路闖關大搞兩面手法,這是堂堂正正最大執政黨所應為之事嗎?

     國民黨在野八年,理應生聚教訓,深切體會民之好惡,那有執政才半年不到,就故習重犯?不要忘了,國民黨能拿回執政權,靠的不只是立委們批綠鬥扁,靠的是國民黨還有一個正派形象不變的馬英九。馬英九的正派為國民黨撐起了一片天,但是,這片天光靠馬英九個人是撐不了多久的,國民黨得要向社會大眾證明:國民黨就是正派的黨,不搞私利私怨的黨;否則,民意如風,今日來明日去,上得了台就下得了台。國民黨得行由正道,至少不要讓自己下台太早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45376
我見我思─黨政軍退出媒體了嗎?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2-14 中國時報 【莊佩璋】

     國民黨立委認為公視太綠,拚命想把人塞進公視董事會;此外,怕公視「搞怪」,還掐住脖子,要求公視預算需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始能動支。

     公視,還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民進黨執政時,綠營怪它太藍,公視對大陸配偶、樂生療養院、高鐵、蘇花高、蚊子館、紅衫軍…等議題的處理,綠營府、院、黨都非常感冒。綠營始終認為「台灣的媒體結構,根本就是深藍的,新聞工作者全是黨國遺孽;政黨一輪替,就故意唱衰台灣」。

     扁政府時,綠營政客當做「自己人」的新聞工作者,十根手指頭可以數完;而絕大部分的公視董監事可還不夠格當「自己人」。

     當時的公視總經理胡元輝私下就常自嘲為「門神」,「門開著,外人看他在裡面;門一關,他其實也是外人」。

     儘管對媒體結構不滿,但民進黨政府卻莫可奈何。因為稍微「整頓」一下TVBS、東森,馬上鬧成國際新聞;即使想「改善」公視結構,也因藍軍掌控國會,董藍事需經國會審議通過,而難以下手。

     就在這種綠掌行政、藍控立法的恐怖平衡下,「公」視名符其實,成為台灣少有既公正又客觀的電視台。雖然綠的批、藍的罵,「門神」還是僥倖地沒被劈掉當柴燒。

     遺憾的是,國民黨「完全執政」後,形勢完全失衡。就如同陳水扁說「任內絕不會關任何一家電視台」,並不代表民進黨尊重新聞自由;馬總統宣示「絕不以政治力干預媒體」,也不保證國民黨會容忍公視成為「自走砲」。對執政黨而言,「公正」,其實就是不友善,不出手教訓一番,豈不辜負「完全執政」。

     福克蘭戰爭時,BBC據實報導戰事不利的新聞,惹毛了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痛批BBC「不愛國」。沒想到BBC比她還「鐵」,竟公開聲明「對媒體而言,真相比愛國更重要」。當然,對英國人而言,BBC絕對比政府更重要,懾於民意,霸氣如鐵娘子,也始終不敢動BBC一根汗毛。

     當初,我們照BBC的形狀,塑造公視。如今,國民黨似乎想毀掉公視精神,讓以前的「老三台」借屍還魂。黨政軍退出媒體,看來又是春夢一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45364
環境任務大不同 公視法早該修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社成員(台北市)】 2008.12.12 03:15 am
  
十日是世界人權(含傳播權)宣言發佈六十周年,但作為公共溝通平台的公視要對社會發言,居然也得由其後援會以商業行為才能完整表達。而其聲明所要求的目標,只不過是現在已經並不理想的營運狀態,不要再被壓制與掣肘:要求立法院放行已遭扣押將近一年的四點五億預算;籲請立法院不能要求原民會、客委會與僑委會在依法委辦之外,再對前三個頻道的營運,遂行日常指揮。

公視成立十年、公廣集團創設兩年多,首度對立法院的公開大規模對話內容,竟然是任何民主國家都無須多言的基本認知:公共媒體需要政治力介入才能創設,對,但是政治力不能對其日常營運及節目指東道西,政治力只能在一段期間內,慎選專業能力無礙的經營團隊一次,然後必須充分授權,委由專業經營。

在公視團隊是否最優秀的問題之外,還有更大、更迫切、更重要的格局需要官員與民代盡心盡力,這就是華視工會研議的《公共廣播電視法》。公視法施行十年,從單純的公視一個頻道,如今已經拓展至五個類比與若干數位頻道,經費來源及任務也都大有變化,早就不是原法所能完整涵蓋與導引;若要前瞻與整合其他存在已經許多年的政府電台,使民眾得到較多、較有效的音像視聽服務,更是必須發動修法乃至於創制新的法律。

這些法律工程及隨之而生的研商討論,以及求同存異的工作,早在多年以前就應該著手準備與推進,前朝政府的疏懶不負責、多年來的不肯修法,不是今朝執政者推諉卸責的藉口,否則政黨輪替終將失去價值,政治也會再次失去示範於人、鼓舞與號召群眾的機會。

更何況,台灣的傳媒環境惡化多年,空有腐化的多元主張各自配合其商業算計而找到表意的管道,正需要講求共和的公共傳媒給予平衡匡正;更何況,華人社會創建公共傳媒的呼聲及籲求不絕於耳,值此兩岸交流勢將更見密切的當下,政治人物理當盡心盡力,讓台灣的經驗對於華人所關注的議題,產生正面而不是負面的參考價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42064
藍委:公視拿錢 怎可不辦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林河名、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12.11 04:22 am
  
公視前天刊登廣告抨擊立院委員會的決議讓政府介入公視運作,侵害媒體獨立自主。國民黨團昨天表示,原委會、客委會及僑委會委託公視製播節目,相關製播經費並非公視預算,立法院當然有權要求行政院部會落實預算執行。

史亞平昨天表示,新聞局對公視預算遭凍結,不僅沒袖手旁觀,還曾陪公視董事長鄭同僚到立院協調,協助爭取預算解凍。如果今年度終了,公視預算還沒法動支,新聞局將儘速與主計處研處最妥適的處理方式。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陳亭妃則聯手痛批國民黨,「伸出政治黑手,干預新聞自由」。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指出,立法院是針對僑委會、原民會與客委會編列委託公視製播節目的預算金額審查與監督,並非針對製播節目內容,但公視簡直把原民台、客家台與宏觀衛視當成公視成員,把這三個部會編列委託公視製播節目的預算,當成自己的預算,拿了錢還不甩出錢部會指定的政策宣導節目,並且反過來誣指政府介入媒體。

【記者江祥綾/台北報導】對於國民黨指出立院就算凍結公視四點五億預算,公視目前還有現餘款可供使用,昨天公視副總郭至楨表示:「公視的確是有這筆款項,但扣除人事支出,加上公視節目製作品質要求高於商業電視台,成本相對也高出許多。而且剩餘的錢是專款專用,根本不能動。」
 
史亞平:公視預算若解凍不成 申請保留
 
【中央社╱台北10日電】 2008.12.10 07:17 pm 
 
新聞局長史亞平今天表示,新聞局正與立法院協調解凍公視97年度下半年預算,如果解凍不成,新聞局將會在明年1月申請保留;如果保留不成,新聞局也可在99年度回編這筆預算。

公共電視今天在四大報刊登半版廣告,對立法院要求公視執行98年度預算時須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表達不滿;對於97年度下半年預算新台幣4.5億元遭到立法院凍結,公視在聲明中表示,曾在11月中去函要求新聞局申請年度保留,但未獲新聞局回覆。

史亞平下午接受媒體記者訪問時指出,4.5億元已在立法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和財政委員會聯席會議中解凍,並送程序委員會,但到目前為止,程序委員會尚未完成流程;新聞局會繼續與立委溝通,希望年底前能順利解凍。

至於4.5億元明年是否可以保留,她說,要等明年1月才能辦理。如果可以保留,新聞局將報請主計處同意,動支前還得再經過立法院的同意;如果無法保留,若是公視有需要,新聞局也可以在99年度回編。

史亞平表示,她曾與公廣集團董事長鄭同僚多次和立委溝通協調,新聞局也會想盡辦法,為公視員工爭取應有的權益;特別是年關將近,請公視員工不必擔心年終獎金一事。

此外,史亞平也重申,新聞局絕對尊重公視的獨立自主運作,落實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精神,從未介入公視的營運;對於公視節目的內容,新聞局以前不會審查,以後也不會這麼做。

史亞平說,公廣集團的營運效率與資源的整合有努力的空間,新聞局會盡全力協助公廣集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40206
頁/共1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