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0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傳說中的「北戴河會議」,其實已經完成基本任務。此時輿論造勢已轟然而起,而輿論造勢的核心議題,被確定為全面總結、大力宣傳中共16大以來10年經驗和成就,而這10年,也可簡稱為胡溫主政的10年。對這10年到底應該怎麼看、怎麼說,相信在中共18大前的一個多月時間中,相當值得討論。
所謂「北戴河會議」已完成基本任務,意思是說中共18大基礎工程已完成。這意味著,從中共18大的會期,到18大政治報告主體框架,再到未來中央委員會構成名單,大致過關,剩下的就是中共18大最核心議題,中央最高領導層構成,還在最後「反覆磋商」中。
在這種背景下,輿論造勢為胡溫10年作總結和評價,自在情理之中,也有中共政治先例可依。當年鄧小平退下,曾有過一番類似的總結,那是總結1978年到1989年11年的經驗;再往後,是總結1989年到2002年間,江澤民主政13年的經驗。這次要總結,不好說是胡錦濤10年,而是從中共16大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總理,分掌政經的10年。
說到胡溫10年,不能不感嘆歲月如梭。10年前胡溫登台,中國內外一派熱情,民間一時喊出「胡溫新政」之說。10年後的今天,「新政」變成「舊政」,要總結和交班,希望胡溫10年能得到肯定,能以不同表述,寫進中共18大政治報告及中共18大上修改後的中共黨章,更希望今天總結的胡溫10年,能得到未來的「習李體制」的傳承。對胡溫而言,當是無可厚非。
按目前中共核心層希望,總結胡溫10年,以一個核心,兩條主線。一個核心,是以胡錦濤和他任總書記的中共最高領導層最大的政治結晶「科學發展觀」,來總結其從提出到指導工作的偉大貢獻、成功實踐;兩條主線,則是在「科學發展」下一條政治脈動、一條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肢體強壯。
平心而論,胡溫10年,是中國呈現崛起大勢的10年,也是中國辦大事的10年。在這10年中,以大勢而論,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上升到世界第二,人人都知中國人富起來了,甚至歷經半世紀烽煙的台海,也浮現出全新和平相處框架。與之同時,以大事而論,除歷史性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國際性活動,中國還度過SARS之疫、大地震之災,乃至國際金融危機衝擊。
於此,對胡溫主政10年,作出全面總結是有必要,其中包括總結其主政以來的成功經驗,也就是坊間說的評功擺好,自有不少話可說。在這方面,中共領導層對文宣機構,已有部署,主要官方媒體,也已展開大面積宣傳。
雖說評功擺好不為過,但在評功擺好之外,還有不少事情當做,即在成功經驗應當總結之外,挫折和教訓也應認真梳理。這是因為,中共18大是執政黨人事大更替的大會,而這次更替,不只是一般的換屆,還有代際交替味道。逢10當變,代際交替之際,不僅要回首過去,更要面向未來。開步新的10年,除傳承過去10年的經驗,更應汲取過去10年教訓,才能走出新路。
胡溫10年,值得總結的經驗有許多,值得梳理的教訓也不少。如以胡錦濤主持的政治發展領域,及溫家寶主導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分而論之,可能更加清晰。
以胡錦濤主持的政治發展領域來看,官方意見最核心的,是堅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但其守成有餘,拓展不足,至少有三條教訓必說,包括政治體制改革,說是穩妥推進,實則10年滯步不前;因政改不力,導致體制性腐敗加劇,且既高層化又普遍化,更深入司法領域;因政改不力,還導致利益集團坐大,官民矛盾加劇,所謂「群體性事件」,10年迭發。
以溫家寶主導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而論,雖有力抗金融危機,又能體恤民哀,但壟斷勢力之強化,行政權力之擴張,市場經濟變形,貧富差距拉大,令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已臨中等收入陷阱又近階段性高牆。這些教訓,不梳理怎能有更好的明天?
【2012-08-10/泰國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