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特派記者藍孝威/北京報導】 2008.12.31 04:16 am
明天是中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卅周年,中共中央今天上午十點,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胡錦濤將以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三重身分親自與會,發表對台重要談話。
中央電視台昨晚七點新聞聯播,特地播出此訊息,今天上午,央視一套、四套將進行現場實況轉播。
一九七九年元旦,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中共首次提出放棄以武力方式解放台灣,改以「和平統一」作為對台政策主要訴求;並建議兩岸直接三通及四流(學術、文化、體育、科技等領域交流)。今年,兩岸開展大三通架構、四流的交流也頻繁,胡錦濤今天是否會發表中共最新對台政策,尤其是台灣參與世衛大會議題,值得關注。
「告台灣同胞書」的重點是:
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唯一合法的政府。中共領導人已表示決心,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
‧寄希望於一千七百萬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台灣當局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台灣獨立,這就是兩岸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中共政府已命令共軍即日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砲擊。
‧希望雙方盡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工藝觀摩。
‧兩岸相互間完全應當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這是相互的需要,對任何一方都有利而無害。
兩岸30年風雲》八二三砲戰 彈雨50萬發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 2008.12.31 03:59 am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點卅分,共軍向金門發動猛烈砲擊,短短兩個小時,四萬多發砲彈落在金門。這是一九四九年以來,台海第二次大規模軍事對抗,即八二三砲戰,專家又叫「第二次台海危機」,中共稱「金門砲擊」。
八月廿三日到十月五日,共軍向金門射擊五十萬發砲彈,國軍死守金門,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其後我陸軍獲得八吋口徑榴彈砲,開始反擊廈門共軍。
八二三砲戰發生後,美國有意藉此讓國軍自外島撤軍,被蔣介石拒絕。中共領導人毛澤東也意識到,即使共軍順利占領大陸沿海島嶼,台灣在地緣上將更脫離大陸,兩岸的「跨峽而治」,可能導致台灣獨立局面。因而,毛澤東改變原有策略,以「單打雙不打」策略,陸續砲擊金門。依中共史家的說法,毛澤東砲擊金門是「意在警美」,是具高度政治意義。
八二三砲戰後,台灣海峽形勢正式進入冷戰的軍事對峙局面,直到一九七九年中共與美國正式建交,台美「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終止,中共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停止砲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同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結束共軍歷時二十一年的砲擊金門。
兩岸30年風雲》非正式政治對話 悄然啟動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專題報導】 2008.12.31 09:03 am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曾經,兩岸隔海相望,咫尺天涯,跨越那彎淺淺海峽,是詩人筆下的歸鄉夢。今年十一月,兩岸簽署海運、空運、郵政協議,完成歷史性大三通,兩岸關係邁入全新階段。
明天是中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卅周年,象徵兩岸關係進入「冷和」階段。
「告台灣同胞書」後,八一年九月,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發表「關於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的「葉九條」;八三年,鄧小平的「鄧六條」闡述「一國兩制」構想。不管是「葉九條」或「鄧六條」,「一國兩制」至今對台灣民眾沒有吸引力。
七九到八七年台灣開放赴大陸探親前,兩岸隔海相望,老死不往來;八七年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正式揭開兩岸各項民間交流序幕。
九一年,海基、海協兩會先後成立,兩岸進入協商時代;然而,缺乏互信,中共囿於「一個中國」政治圖騰,九五、九六年台海危機,兩會協商中斷,兩岸關係跌入谷底;兩千年的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更不僅「政治冷」,經濟交流也慢。
馬政府上台,推動兩岸經貿大鬆綁,積極重啟兩會協商,兩岸擱置政治爭議,著眼「雙贏」,以務實態度解決經貿問題和大三通。
台北、北京對政治議題各有堅持,台北二次江陳會,北京默認兩岸分治、「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對北京而言,已屬不易;接下來,明年兩會協商經貿議題,特別是台灣參與世衛大會,象徵兩岸非正式政治對話已悄悄啟動。
從歷史高度盱衡兩岸時局,處於新紀元起點,展望未來,以史為鏡,唯有在「和平、和談、和解」的基礎上,兩岸關係才能健康地朝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