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陶煥昌/台北報導】 2008.12.01 03:06 pm
台北市貓空纜車因T16號塔柱裸露、下方邊坡坍方,市政府委託四大技師公會所做的地質鑑定報告昨天出爐,建議優先考量遷移。莊瑞雄等4名市議員上午再次前往會勘,新工處人員坦承,高層不決定,他們「也沒辦法」。
莊瑞雄等認為市府對遷移搭座猶疑不決,萬一地震來襲,釀成重大傷亡更不得了,是否該研議逐步拆除塔柱。但到場會勘的工務科搶修工務所主任吳錦堂竟脫口而出說,等地震時再說,令議員們痛批簡直是草菅人命,心態可議。
議員們更稱,塔柱安全問題,已涉及工安層面,他們呼籲勞工局長蘇盈貴該即時發動勞安檢查,讓貓纜的問題無所遁形。
他們還透露,貓纜T16塔座的選址和興建,箇中問題重重,交通局聲稱僅做初步規畫,未做細部評估,興建工程的新工處卻推諉,照交通局指定地點按圖施工,議員們直指,塔座根本沒做地質鑽勘,選址有嚴重弊端。
議員們說,本周三見真章,將邀集交通局、新工處、捷運局等人員對質,追查出選址弊端,不再讓相關單位各說各話,一旦查有弊情,將移由檢調機關查辦到底。
莊瑞雄又指出,四大公會鑑定,在貓纜塔柱坍方處鑽孔9處探勘,其中在T16號塔柱旁50公分處的BH-2鑽探資料,得到的RQD值 (岩心品質鑑定率)顯示當地地質極差,當初的地質資料可能作假,也許根本沒做鑽探。選定該處設置塔柱,潛在危險早可預期,而新工處辯稱,曾在塔柱旁70公尺處鑽勘過,這就好像在新竹鑽勘地質、卻把捷運蓋在台北一樣,簡直在講「艋舺(台語,胡說八道)」。
遷移? 「技術上不可能做到」
【聯合報╱記者詹三源/台北報導】 2008.12.01 02:38 am
台北市廣受遊客喜愛的貓空纜車,因T16號塔柱邊坡坍方,基樁土石流失。台北市政府委託的四大技師公會地質鑑定初步報告昨天出爐,認為應優先考量遷移。
本報資料照片
貓纜T16號塔柱經四大公會鑑定建議優先考量遷移,綠營議員更指名前市府選址過程疑有弊端;台北市前新工處長、現任台北縣工務局長李四川頗不以為然。他強調,T16號塔柱位置是當初選址時「不可替代」的立柱點,如現在決定遷移,「地形及技術上也不可能做得到」,也無處可遷。
當初監造的台灣世曦公司人員也指出,當初因塔柱所在地的土地未徵收,地主不同意鑽探,但在距離不到七十公尺處,的確鑽探顯示地質良好,RQD值只是檢測指標之一;且即使地質不佳,施工時做好地質改良及柱體打入岩盤夠深,也不會有問題。他說,「貓纜塔柱至今沒有位移,也是邊坡坍方的受害者,怎變成加害者?」
前鑑定團隊發言人李咸亨也表示,四大公會的鑑定並未排除現地補強的選項,他認為遷移塔柱,牽動的層面太廣,包括整個路線的變更及貓纜T16號塔柱一旦要遷移,周邊幾根塔柱也要被牽動遷移,未來系統能否重新運作都是問題,且經費至少二、三億,要比現地補強多太多;如就地補強,「工程技術是可以克服的」。
李四川表示,貓纜興建之初,市府交通局即委託地質鑽探,做了卅四處可立柱點的鑽孔探測,統包商春原營造得標後,再從卅四處選擇廿五處立柱,其中T16號的位置即是不可取代的點。
他解釋,這塔柱位置前後都是險坡危崖,如果要遷移地點立柱,可能要設在山谷處,塔柱長度更要長達八、九十公尺,基樁深度又要多深?現有技術根本不可行,就算台北市府現在決定要遷移塔柱,也無處可遷。
李四川說,他尊重四大公會的鑑定結論,但他不能認同非得遷移塔柱才能求得安全的說法,「難道一棟房子損壞,就一定要拆嗎?」平心而論,他還是認為台北市府的救災延誤,才讓T16號塔柱的掏空狀況惡化,但不論如何,現地補強的成本效益,「一定比遷移重建的費用要便宜許多」。
他也指出,如要從經濟效益看,遷移塔柱不僅經費更多,光是都市計畫變更、公告作業,可能就要一年以上時間,等到遷移工程完工,貓纜復駛恐怕是兩年後的事了,這樣符合經濟效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