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 2009.01.21 03:11 am
政府發放消費券帶動消費熱潮,對於是否發放第二次消費券,馬英九總統昨接受台視專訪時語帶保留說,「這是特效藥不是維他命,不可能經常發」,振興經濟主力仍在擴大公共建設。
行政院前晚傳出研議二次消費券的可行性,但府方態度低調,強調「目前言之過早」。
馬總統昨受訪時提到,拚經濟有不同藥方,消費券有短期刺激景氣效果,長期仍靠擴大內需與外銷,「(特效藥)是否要一直吃,要看效果再決定」,這說法也為發放二次消費券保留迴旋空間。
總統解釋,政府原先設計消費券可增加GDP百分之零點六四,但消費券發放才幾天,三、四月再來評估成效比較可靠。總統昨接見國策顧問時,也呼籲以現金搭配消費券使用,餐飲、服務百貨業就能穩住。
至於失業率可能攀升,馬總統承諾「會先控制在百分之四點五以下」。他說,勞委會提出包括減少三萬名外勞與擴大就業計畫,預計今年至少七萬個工作機會,愛台十二項建設也能創造二十萬個工作機會。
總統強調,擴大就業計畫是特效藥,長期仍得靠擴大內需來帶動,政府提出多項擴大就業方案,就是為了穩住民心。
【記者賴昭穎、孫中英/台北報導】銀行業者昨天估計,消費券兌領金額至少已達兩億元,其中台灣銀行最多,兩天下來商家向台銀的兌領額度八千二百多萬元。
台銀主管說,預計春節假期結束後,才是商家請款高峰期。
台銀主管表示,首日受理的兌換筆數五百卅三件、金額一千八百多萬元;但昨天爆增為一千一百七十六筆、六千二百零八萬多元,顯示民眾持消費券花錢的情形很熱烈。總計兩天下來,共有一千七百零九筆向台銀兌換現金。
一銀主管認為,這一兩天兌領的量不算多,有的店家可能把消費券用來付貨款,這些消費券都還在市面上流通,暫時不會到銀行兌領。台銀主管則說,兌領消費券的大戶是量販店、百貨公司這些大戶,預料春節後才會到銀行兌領,到時候兌領金額將會爆增。
大陸學台灣 也發消費券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 2009.01.21 03:11 am
台灣發放消費券,民眾和商家笑迎春節,大陸部分城市爭而效法,推出各式各樣的消費券,刺激當地經濟。
杭州近日發出相當於四億七千萬台幣的消費券,給當地低收入族群和老人小孩,長沙和成都也發放近億台幣消費券,讓低收入戶過好年。
大陸各城市發放消費券,對象不一,大部分城市針對低收入戶,部分城市則發給沒有收入的老人、小孩等特定對象,所以杭州和成都稱「消費券」,長沙則稱「慰問券」或「代金券」,部分地區稱「領物券」等。
眾多城市中,杭州市最大方。昨天,杭州廿七萬中小學生,人人都領到一百元消費券,每個人都十分興奮。杭州中策職高商務英語班一年級學生沈杭奇表示,要用消費券買禮物給母親和外婆,也替自己買幾本課外書。
此外,杭州市政府還發放特別種類的消費券,把消費券政策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杭州市政府打算向全市失業勞工發放「教育培訓券」,總額達四億九千萬台幣;同時也向大陸其他城市來杭州旅遊的遊客發的「旅遊消費券」,總額台幣一億九千六百萬。
大他地區和城市如成都、長沙等地,也發放消費券,幫助低收入者過寒冬。成都市政府對三十多萬名低收入民眾,每人發放台幣四百九十元的消費券;長沙市則發給低收入戶每戶近台幣三千元的消費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