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環球點滴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國大選 歐巴馬大勝
 瀏覽59,611|回應437推薦3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玉狐狸
藍海翔
angelefly天使鷹-親愛的孩子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四日電】 2008.11.06 04:34 am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左)與女兒莎夏,四日晚間在芝加哥格蘭特公園慶祝勝選的集會上,向支持者揮手致意。
(法新社)

美國選民四日共同寫下「改變」的歷史新頁。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以懸殊的選舉人票數,擊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成為美國建國二百卅二年以來第一位黑人總統。

「在這次選舉,這項關鍵時刻,改變已降臨美國。」四十七歲的歐巴馬得票率百分之五十二,至少拿下三百四十九張選舉人票,大勝馬侃得票率百分之四十六,一百六十三張選舉人票。他在芝加哥向十二萬名支持者發表勝選演說時,偶露招牌笑容,但沉穩鎮定,毫無狂喜之情。

歐巴馬說,如果還會有人懷疑美國是否仍是個諸事皆可能之地,不知建國先賢之夢是否存在當世,甚或質疑美國民主的力量,「今晚就是你們的答案。」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創下多項紀錄,除了是第一位黑人總統外,政治資歷極淺,在伊利諾州當過七年州參議員,並於2004年當選聯邦參議員。結果這位政治新秀,卻分別在民主黨總統初選擊敗強敵希拉蕊.柯林頓,並勢如破竹吃下政壇老將馬侃,成為全世界最有權力的政治人物。

歐巴馬在夏威夷出生,已逝的母親是來自堪薩斯州的白人,父親是非洲肯亞人;歐巴馬小時候曾隨母親住過印尼,後來被母親送回夏威夷,由白人外祖父母撫養,讓他得以從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法學院完成學業。

最早投票的美國東部各州,在晚間八點投票結束後就陸續開票,開票不過九十分鐘,歐巴馬已拿下極關鍵的俄亥俄州及賓州,馬侃已有吹熄燈號的準備。晚間十一點左右,歐巴馬拿下原屬共和黨囊中物維吉尼亞州後,累積的選舉人票已達220張,當時若先計入民主黨的鐵票大州加州的五十五張選舉人票,歐巴馬的票數已超過當選最低票數270票。

此時勝負已分,主要新聞台都已宣布歐巴馬當選總統,馬侃不久也致電歐巴馬承認敗選,並發表敗選談話,恭喜歐巴馬當選,並呼籲全美國團結與新總統共同克服挑戰,弭平歧見,恢復繁榮。

除總統選舉外,美國聯邦國會也進行眾議院所有眾議員及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席次改選。在歐巴馬帶領下,民主黨順利拿下兩院多數席次,將成為足以「完全執政」,擁有行政與立法優勢的強勢政府。

歐巴馬與副總統當選人拜登將在明年一月廿日宣誓就職,美國也確定換黨執政,重布政治新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89434
 回應文章 頁/共4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歐巴馬親點商務部長李察遜 華人反對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系記者劉曉莉/舊金山2日報導】 2008.12.04 03:06 am
 
李察遜
圖/美聯社
 
李文和
圖/本報資料照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定3日宣布提名新墨西哥州州長李察遜為商務部長,一項由西岸華人發起的反對該提名簽名運動,正在網上積極進行,截至2日支持者已超過4300人。

發起此簽名運動之一的柏克萊加大榮譽退休教授王靈智表示,反對李察遜出任商務部長的這項簽名運動,是由支持前洛薩拉摩斯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李文和的一群華裔共同發起,網上還有一個名為「李文和案重現」(Wen Ho Lee Revisited)YouTube短片,內有前總統柯林頓與主審法官派克向李文和道歉的內容。

王靈智教授指出,歐巴馬元月20日就任後,內閣任命公聽會立即展開,他們將會在參院的商務、科學與交通委員會中,提出反對李察遜任商務部長的簽名簿。要影響任命案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對李察遜在公聽會上道歉,十分期待。

由黃文佳(Guy Wong)草擬的請願信函中提到,在柯林頓總統時代擔任能源部長的李察遜,1999年故意將李文和博士的姓名透露給新聞媒體,指稱他是竊取核子機密給中國的間諜,令時年60歲的李文和蒙冤入獄9個月。主審法官派克在下令釋放李文和時,除了不尋常地對李文和道歉外,並斥責能源部誤導他,破壞美國的聲譽。

簽名信函中說,除了柯林頓總統外,紐約時報也公開對李文和道歉。李察遜去年底在愛阿華州民主黨總統初選辯論會上,公開承認「在處理李文和案時出了一些差錯」,但至今未像柯林頓總統與派克法官一樣,向李文和道歉。發起請願活動目的就是希望促使李察遜公開道歉,討回公道。

簽名運動發起人之一王彥邦指出,李文和案的關鍵核心不是間諜案,而在於是華人的人權受到侵害;華人應學會為自己的權利發聲。他還期望簽名運動不斷增強聲勢,並進入主流媒體視野。

王彥邦表示,李察遜不僅應向李文和道歉,更應向全體華人及亞裔道歉。華人要讓歐巴馬聽到華人的聲音,顯示華人不再沉默,不會坐視第二個李文和出現;同時也要顯示,無論是誰,侵害華人權益就要付出代價。

請願信網址:http://www.petitiononline.com/GovBillR/petition.html
 
5大原因 李察遜不適任商務部長
 
【世界日報╱記者劉曉莉舊金山2日報導】 2008.12.03 08:10 pm 
 
一封由學術界與民權界人士2日聯署、致總統當選人歐巴馬與交接小組的公開信,列出了歐巴馬不應任命李察遜為商務部長的5大原因。該信函將透過電郵,請歐巴馬任命的白宮內閣秘書長盧沛寧(Chris Lu)轉交給新任總統。

公開信列出歐巴馬不應任命李察遜為商務部長的5大原因是:一、李察遜至今未承認他剝奪了李文和審訊應有的權利。二、李察遜從未承認他加重了大眾疑慮:「華裔美國人對美國不忠誠」所扮演的角色。三、李察遜至今未承認他在參與控告李文和過程中所犯的過失。四、李察遜至今未承認當時他的作為加深了歧視亞裔美國人是可以被接受的。五、儘管法官譴責能源部的過失,李察遜仍然堅持己見。5大原因之下,條列了更詳細的內容。

公開信說,李察遜至今未對李文和與連帶受傷害的華裔美國人道歉,他應該承認自己所犯的過失。在李察遜道歉之前,所有的美國人都應該反對他被任命,因為做為一名閣員,必須要有優質性格、能力與良好的判斷能力。在李察遜道歉之前,反對他任商務部長的運動會持續下去。

公開信還說,他們不代表李文和或他的律師寫這封信,而李文和家人也說明,李文和現在僅想過平靜的生活,不過他們認為,李察遜造成李文和與其家人受到不公義的對待,應該做口頭道歉。

聯署的8位人士是:前教育廳長謝國器、柏克萊加大榮譽退休教授王靈智、「李文和辯護基金會」共同創始人王彥邦、前新墨西哥李文和辯護委員會主席蘇利文(Bill Sullivan)、灣區民主黨大會黨代表胡靖宇、德勤(Deloitte LLP)中國業務部門特別顧問顧屏山、太空工程師與主管郝伯(Chris Hoeber)、李文和網站創辦人李玉清。
 
李文和案 不容遺忘
 
【世界日報╱記者劉曉莉舊金山2日報導】 2008.12.03 08:12 pm 
 
8年過去了,喧騰一時的李文和事件雖然落幕,但此事件在美國近代史亞裔民權發展過程中,是一頁不容遺忘的歷史篇章。

1999年3月,李文和因涉嫌向中國或台灣洩露核機密而被新墨西哥州洛薩拉摩斯國家實驗室解僱,並受到聯邦調查局的調查。1999年12月11日,他被控59項罪名,被手銬腳鐐單獨監禁278天,2000年9月13日,調查機構承認沒有找到他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李文和最後以承認一項「不當下載文件」罪名獲法官開釋。

與李文和合寫「我的國家告了我」(My Country Versus Me)的謝漢蘭曾說,李文和有博士學位和穩定的工作,居住在一個好的社區,孩子在名校讀書,他從未想參與政治,以為只要做個奉公守法的美國公民,就可以平安無事地生活,但「他不惹麻煩,麻煩卻找上他」。

2002年1月,李文和接受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電視專訪,時年61歲的他在節目中潸然淚下,他堅稱自己從未進行間諜活動。他說,關於「非法」下載文件,實驗室中其他科學家「也在做同樣的事」,他猜想自己所以成為調查目標,大概是因為自己是「黃面孔」。他說,一個像他這樣的中國人,不論多聰明和努力,恐怕永遠都不會被美國社會接受,亞洲人在美國永遠是外國人。

李文和案雖然已塵封多年,但有關的討論在學術界、民權界或出版界等並未中止。聖荷西水星報記者史托博與「Albuquerque Journal」科學類作者郝夫曼合著的「便利的間諜」(A Convenient Spy)繼精裝本後,去年8月平裝版繼續出版,李文和的自傳「我的國家告了我」有聲書與中文版也陸續發行,另外相關的英文著作「Code Name Kindred Spirit: Inside the Chinese Nuclear Espionage Scandal」也從另類的角度來檢視該案。

李文和在美國各大媒體等未審先判下,受到很大傷害。他於2006年3月向聯邦政府及媒體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並達成和解協議,最後獲得聯邦政府賠償89萬5000元訴訟費用。同時他還獲得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ABC新聞網以及美聯社等媒體賠償75萬元隱私權損失費。

出生於台灣的李文和,1964年赴美深造,時年24歲,1970年獲得德州農工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學位,1978年進入洛薩拉摩斯國家實驗室工作,是一名流體動力學專家。他在自傳中透露,在發生被懷疑是核間諜後,他很後悔當初來美國的決定。聯邦調查局幹員曾威脅要處決他,想在他受盡折磨後逼他自殺。

已屆七旬的李文和現住在加州沙加緬度首府,過著隱居的生活,曾為他到處奔走辯護的女兒李純宜,也簽名響應了反李察遜被任命為商務部長的行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30221
希拉蕊誓言 化解全球危機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2.02 03:09 pm  
 
美國準總統歐巴馬公布國家安全團隊,記者會結束後,和國務卿人選希拉蕊勾肩搭背離開。
美聯社

美國新任國務卿提名人希拉蕊.柯林頓1日誓言,要使美國成為推動正面改變的新力量,她說,她若擔任國務卿,將與全世界合作化解全球危機。

希拉蕊在獲得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提名後,於芝加哥的記者會中說,「美國人民不僅要求國內要有新方向,也要求重新努力,以恢復美國作為正面改變力量的世界地位」。

她誓言,經過布希總統8年主政後,她將「再度走向全世界」;並承諾,她將為「這項職務、你們的政府以及我的國家盡一切力量」。

歐巴馬說,任命希拉蕊為國務卿已「向朋友和敵人表示,我認真致力於革新美國的外交,並恢復我們的對外結盟關係」。

希拉蕊之夫、前總統柯林頓讚揚歐巴馬這項選擇,柯林頓發表聲明說,「她是協助恢復美國海外形象、終止伊拉克戰爭、促進和平與強化我國安全的適當人選」。
 
輔佐歐巴馬 希拉蕊:刺激、冒險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 2008.12.03 03:04 am 

歐洲圖片新聞社 

1998年6月25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與夫人希拉蕊抵達訪問中國大陸的第一站西安。柯林頓夫婦甫下空軍一號,千挑百選的中方女司儀英語漂亮流利,但她在歡迎兩位蒞臨時竟脫口而出:「總統先生與總統女士!」(Mr. and Mrs. President)。

司儀應該說「總統先生與柯林頓夫人(Mr. President and Mrs.Clinton)」她的無心之失,替一向強勢的第一夫人希拉蕊,平添總統的冠冕。聽在隨團採訪的華府媒體記者耳裡,不免為這神來一筆,會心一笑。

前嫌盡棄? 總之非花瓶

十年後,成為紐約州聯邦參議員的希拉蕊,在民主黨總統初選起跑前聲勢奪人,最後卻敗給政治資歷無法與她相提並論的黑人參議員歐巴馬,歐巴馬並在上月初順利當選美國總統。

希拉蕊終究圓不了「總統女士」大夢,但歐巴馬尋求黨內大和解,不計初選嫌隙,決邀希拉蕊出任國務卿。

對希拉蕊而言,「總統女士」雖成了泡影,出任內閣首輔的國務卿,總比坐在資淺參議員的位置強得多。未來希拉蕊將常聽人稱她「國務卿女士」,她也會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實質擘畫人與執行者,絕非當年第一夫人陪襯「總統先生」的花瓶角色可比。

儘管初選時廝殺慘烈,但在公布國安團隊的記者會上,歐巴馬卻對希拉蕊充滿溢美之辭;深信她將領導國務院,與他一起處理中東與北韓等國際棘手的問題。

希拉蕊在記者會上一開始就表明,一旦獲國會通過出任國務卿,就會為新政府和國家「獻出一切」。她並自豪加入歐巴馬團隊,猶如一趟「困難但刺激的冒險」。

歐希重外交 重建美形象

為了與擅行「單邊主義」的布希政府區隔,歐巴馬與希拉蕊非常重視外交,要重建美國在國際盟友間的形象。但記者會上最受質疑的,仍是歐巴馬與希拉蕊揮之不去的競爭關係及未來兩人如何共處的問題。

歐巴馬面對媒體記者頻舉實例,在他與希拉蕊的關係上大作文章時,一方面避重就輕,調侃「問這個媒體才覺得有趣」,另一方面倒也乾脆,先說自己本來就願意與有個性和有意見的人共事,表明他的白宮「歡迎激烈辯論」。

但歐巴馬強調當總統的是他,他才是總其責的老大。此外,他並引用前總統杜魯門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桌上著名的「責任到此為止」牌示,說明加入歐巴馬團隊的人馬,必定對他的想法有信心與共識。

沒有一位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會用開玩笑或權謀的心態挑選國務卿,但總統與國務卿的互動,如果一開始就沒有充分的授權與彼此信任,立刻就會成為政府運作的危機根源。

欺主或不合 終會遭撤換

現任總統布希第一任國務卿鮑爾,本是眾口鑠金的最佳人選,最後卻因政見不合,得不到布希信任,甚至得透過層層安排,才得見總統一面。加上鮑爾與國防部長倫斯斐等鷹派官員權鬥,終於黯然退場。

雷根剛當選總統時,挑選軍人出身的海格擔任國務卿。當時海格急於與中國發展關係,硬讓反共的雷根同意與中國訂下八一七公報。沒想到後來雷根遇刺,猴急的海格竟不顧憲法體制先跳出來說:「現在是我當家!」不久後當然被雷根撤換。

鮑爾與海格殷鑑不遠。鴿派的鮑爾闖入布希的鷹派迷陣,一直打不進核心,強勢的海格趁勢意圖欺主,最終落得賓主兩厭的結局。

儘管歐巴馬肯定希拉蕊的能力與識見,也表明他歡迎異見,但這不保證他與希拉蕊就能心無芥蒂地共謀國是,也沒有人敢斷言歐、希兩人過去的嫌隙,就此船過水無痕。

因此,歐巴馬讓前北約指揮官瓊斯將軍擔任國家安全顧問,並派首席國安事務心腹蘇珊.萊斯出任聯合國大使,這個布局頗有深意。

視雙方互動 歐布好活棋

一方面,歐巴馬面對競選期間許下16個月內自伊拉克與阿富汗撤軍的競選政見,不得不借重現任國防部長蓋茲。但這只是過渡的人事安排,歐巴馬和民主黨不會讓蓋茲久留。瓊斯的軍事專業,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擔任橋樑,甚至過渡承接的角色。

另一方面,有了柯林頓總統把歐布萊特從駐聯合國大使調升為國務卿的前例,未來萊斯在聯合國養望之餘,也可能視歐巴馬與希拉蕊的互動,隨時成為歐巴馬外交布局的一只活棋。

除希拉蕊任國務卿,目前幾已內定由柯林頓政府的副國家安全顧問史坦柏格出任副國務卿。史坦柏格在1996年台海危機後,與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數度在紐約會談,民主黨下台後,曾多次訪台,熟悉兩岸事務。

史坦柏格與前國防部亞太事務副助理部長坎伯,在初選時都加入希拉蕊陣營,但後來也支持歐巴馬。至於與兩岸關係有關如國務院亞太助卿等職務,還得等歐巴馬內閣人選拍板後,接下來的人事布局,才會更明朗,但那恐怕已是明年4月左右的事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28719
美兩岸政策 將回歸戰略模糊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2.02 03:07 pm 
 
中央社1日發自華盛頓的專電指出,觀察過去希拉蕊的發言,未來華府對美中貿易關係的立場可能趨硬,但對台灣海峽兩岸議題則將回歸戰略模糊。

中央社報導,希拉蕊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初選期間,曾嚴詞批評總統布希執政七年多,面對崛起的中國束手無策:美國1/3 的貿易逆差來自中國;布希的政策使得中國手中握有大量的美國債券,成為美國的莊家;中國的鋼鐵出口到美國,使美國的就業機會轉移到中國;市場上出售的滿是含毒的中國海鮮和玩具。

她表示,如果她當選總統,這些狀況都將改變,因為她知道怎樣對付中國。

現在,希拉蕊沒有當上總統,而要改當國務卿。雖然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不是國務卿的主管業務,但涉及兩國關係的政策,她仍有一定的發言權。

這位前第一夫人還表示,她在國會曾共同領銜提出法案,要求行政當局採取積極的措施,阻止中國操縱匯率、改善貿易逆差、提高進口檢查標準、及因應中國購買美國債券的問題。

至於希拉蕊對台灣的立場,在民主黨初選期間,倫敦「金融時報」曾引述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史文的話說,希拉蕊兩年前曾告訴他:「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永遠不會為了台灣去打仗。」

希拉蕊陣營發言人隨即澄清,指史文的說法未「精確反映」希拉蕊的立場。發言人說,希拉蕊「一向明確而一貫支持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就是對於美國如何因應中國與台灣之間的軍事衝突,保持戰略模糊。」

戰略模糊是1979年以來歷任美國總統奉行的兩岸政策。直到布希總統上任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公開宣稱,如果中國無故攻擊台灣,美國將盡全力協助台灣自衛;但如果台灣宣佈獨立或挑釁北京,則違背美國「一個中國」政策,台灣將不能指望美國幫忙。美國的兩岸政策從此轉趨「戰略明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28684
希拉蕊 獲提名美國務卿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2.02 02:41 am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一日在芝加哥記者會上正式提名競選對手希拉蕊‧柯林頓(右)為國務卿。
(法新社)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一日正式宣布國家安全團隊人選,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獲提名出任國務卿,現任國防部長蓋茲留任,正式確認外交國防兩大部會負責人。

希拉蕊人事案其實早已確認,只待歐巴馬宣布。她未來將如何處理中美關係,成為注目焦點,有一派認為,希拉蕊將「夫唱婦隨」,前總統柯林頓的對華政策,將對她有很大影響。

總統初選時,希拉蕊曾攻擊歐巴馬的中國政策,但一般認為她上任後,會與歐巴馬一致。

柯林頓總統當年競選時,也曾在諸多議題上強硬批評中國,但當選後,柯林頓夫婦在中國人心目中也成為有為且友善的美國領導人。

歐巴馬一日宣布的內閣人事,還包括華府律師霍爾德出任司法部長、亞利桑納州長珍妮特‧納波利塔諾掌國土安全部,歐巴馬競選外交政策顧問蘇珊‧萊斯將擔任駐聯合國大使,退役陸戰隊將軍瓊斯擔任國家安全顧問。

紐約時報報導,這支團隊顯示歐巴馬將展開巨大的外交政策實驗,未來的軍事開支中會拿出一大筆錢,擴建美國外交團隊和援外工程,最終目的是防止衝突和輔助敗落的國家,重建美國援助其他國家並與它們對話的「柔性大國」(soft power)形象。

希拉蕊任國務卿 歐巴馬有風險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2.01 03:09 pm 
 
受到林肯總統在內閣中建立「對手團隊」的啟發,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今天提名前對手希拉蕊‧柯林頓出任國務卿,此舉冒著一定的風險;而希拉蕊本人也面對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恐怖主義威脅、恢復美國聲望及引進外交新時代的巨大挑戰。

歐巴馬欽佩希拉蕊的勤奮工作,並相信前第一夫人希拉蕊的明星之勢,將增強他改進美國在全球地位的努力。歐巴馬也希望像林肯一樣,組合強勢人才進行有活力的辯論,以導致健全的決策。

但一些分析家說,歐巴馬此舉也可能是自找麻煩,因為希拉蕊仍保持她在黨內的基本支持群眾,也可能未完全放棄當總統的野心。

一些專家指出,前總統老布希與其國務卿貝克的良好關係是健全外交政策團隊的典範,而現任總統布希與其第一任國務卿鮑爾的關係較疏遠,這削弱了鮑爾在國外的能力,並使權力轉移至副總統錢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傅利曼說:「當外國領袖與貝克說話時,他們知道他們是在向老布希總統說話;他們知道老布希會在國內的對手前,和就外國政府的老謀深算,為貝克辯護。希拉蕊雖然對歐巴馬盡力支持和助選,但她與歐巴馬並不親密,這可能使一些外國領袖懷疑喜萊莉是否真的代表歐巴馬發言。」

雖然希拉蕊作為第一位美國女總統的夢已破碎,但作為國務卿,她仍有機會在世界歷史留名,這位活力充沛的前第一夫人將面對海外巨大的挑戰,包括持續進行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因孟買被攻擊再度被關注的恐怖主義威脅,但她最大的任務可能是恢復美國受損的聲望,和引進一個歐巴瑪承諾的美國外交新時代。

希拉蕊在擔任第一夫人期間在海外建立的形象,和前總統柯林頓至今仍受到全球的歡迎,使她已獲得海外巨大的支持,歐盟外交政策首長索拉納說,希拉蕊被提名為國務卿廣被海外接受,她是1位強人和適當的人選,能幹、經驗豐富、又知名,海外大多數人都支持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27317
歐巴馬經濟團隊 攻守兼具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1.25 03:06 pm 
 
美國準總統歐巴馬為他的經濟團隊,選了一位防守先生和一位出擊先生,也就是由蓋特納出任財政部長,桑莫斯出任白宮經濟會議主席。

這兩個選擇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雙人團隊,來處理全球金融危機。蓋特納擔任財政部長將可能扮演防守的角色,推行7000 億美元紓困計畫未完成的部分,以及援助個別金融機構的決策。桑莫斯則將是新政府振興方案的建築師,方案包括金額達數千億美元的創造就業和基礎設施支出計畫。

蓋特納已深入參與現任財政部長寶森和布希政府的紓困工作,上周也密切參與對花旗銀行紓困的談判。雖然他的事業生涯主要是擔任政府職位,而非民間工作,但他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角色,使他處於經濟下滑的前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執行公開市場操作、買賣財政部債券,讓他目睹今年秋季投資人湧向較安全的財政部債券所顯示的金融市場恐慌。

桑莫斯曾在柯林頓政府擔任財政部長,用預算盈餘還清美國國債,因而聲名卓著,當時是美國自1920年代以來,首次沒有國債。桑莫斯在白宮擔任幕僚,而非內閣部長,將使他免於國會參院的認可聽證程序。桑莫斯2005年還在哈佛大學校長任內時,曾發表女性數理能力先天上不如男性的言論,引起婦女團體抗議,如果他的職位需要參院認可,上述言論可能被再度拿出來做文章。這也可能是歐巴馬未讓桑莫斯擔任商務部長的考量。

桑莫斯是幹練的經濟學家,也是前任財政部長魯賓的支持者,選擇桑莫斯代表歐巴馬團隊的強烈中間路線傾向。桑莫斯很早就積極支持以刺激經濟來驅除衰退,顯示歐巴馬團隊可能著重於政府對市場的積極干預。

史坦福財務集團首席政治策士瓦里爾說:「桑莫斯將是預算政策的幕後權力,這是一個很好的分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18870
歐巴馬團隊 亞裔精英耀眼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世界日報╱要聞組綜合23日電】 2008.11.24 07:57 pm  
 
華裔盧沛寧
(本報檔案照)

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正在積極籌組新政府,由交接團隊分組就各個聯邦機構,逐一清理交接工作。從歐巴馬公布的交接團隊名單來看,包括一些亞裔在內的少數族裔,其中有幾位是前總統柯林頓政府的華裔官員,除盧沛寧已經被發表為白宮內閣秘書長外,還有幾位華裔在不同部會參與不同層次的交接工作。

負責交接商務部中小企業署的劉珍珠(Ginger Lew)曾任柯林頓總統任內的中小企業署副署長,更早曾是卡特總統時代負責東亞事務的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她目前是「美國捷克企業基金」(Czech Slovak American Enterprise Fund)總裁。

Barbara Chow領導重要的白宮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交接工作。她曾任柯林頓總統的特別助理兼國會聯絡官,主管教育、勞工及社會福利等業務。早年畢業自柏克萊加大的Barbara Chow曾任白宮預算局副局長,目前在Hewlett基金會擔任主任。外界認為在歐巴馬任內初期有關內政與立法事務,將極為倚重她。

參與司法部交接工作的還有曾任柯林頓總統司法部主管民權事務助理部長的李亮疇(Bill Lan Lee)、參與經濟與國際貿易組的有Jacqueline Wong與Cecilia Mo、教育與勞工組的有Goodwin Liu。

未來實際與歐巴馬天天見面商討國政的核心團隊,將包括盧沛寧、崔京玉、夏蘇娜及饒思等華、韓、印、日等4位亞裔精英:

盧沛寧 與歐有革命情感

歐巴馬當選後,盧沛寧立刻被任命為白宮交接小組執行總管,日前,盧沛寧又被任命為白宮內閣秘書長,捷報連連,讓華人振奮。僅42歲的盧沛寧是如何躍升為新政府內職位最高的華人?

談起盧沛寧與歐巴馬的淵源,真正建立兩人的革命情感,要從盧沛寧2005年起加入歐巴馬的參院辦公室開始。盧沛寧對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日報」表示,他的職務就是處理歐巴馬「提出的每個法案、投下的每張票、進行的每場演講、和他每天如何度過每一分鐘」。

盧沛寧說:「這是在參院相當有趣的工作,但也是極為艱難的工作,因為你必須在短時間內清楚所有在參院發生中的事情…這可是會讓你犧牲好幾年壽命的工作。」也因為盧沛寧的拚命精神,讓他在極短時間內就被提拔為歐巴馬參院辦公室的幕僚長。

當歐巴馬宣布競選總統時,盧沛寧並未隨之加入競選團隊,而繼續堅守在參院的工作。盧沛寧說:「就算歐巴馬在競選總統,他知道他還是要做好參議員的工作。」

盧沛寧的敬業態度讓他的論文指導教授波洛(Tony Broh)至今仍讚不絕口:「他非常有條理、非常聰明,而且十分清楚他在做些什麼。」

這也是歐巴馬一路提拔盧沛寧的原因,而盧沛寧在擔任要職後仍不忘表示:「我的職責所在,就是確保每件事情都準時上軌道。」

崔京玉 經歷完整受重視

在歐巴馬交接團隊核心中的韓裔崔京玉,曾是前副總統高爾的核心幕僚,又擔任柯林頓總統時的白宮經濟諮詢委員會幕僚長。她的先生歐爾(Robert Orr)曾是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郝爾布魯克的副手。目前負責白宮經濟委員會的交接工作。

40歲的崔京玉在紐約長大,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同時獲得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BA學位,1988年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得主,前往西德研習東西德的女權主義文學。在親眼目睹前蘇聯1989年解體和柏林圍牆倒塌後,她說:「我看到東德人為尋找自由而豁出性命爬過柏林圍牆的情景,讓我明白政治可以為人類的權利和機會,發揮某種作用。」

崔京玉1991年至1995年擔任「華爾街日報」駐德國特派員,1996年以「白宮學者」身分擔任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席特別助理,30歲擔任前副總統高爾的國內政策顧問及白宮經濟諮詢委員會幕僚長,2000年被「華盛頓人」月刊選入「值得關注動向的100人」。

她在進入歐巴馬交接團隊前,在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負責中小企業貸款。

朝鮮日報報導,崔京玉是因過去的白宮行政經驗、擔任記者的經濟見識和國際業務能力,及在金融界工作的經歷受到重視。

夏蘇娜 印裔社區有異議

印度長大、美國求學的夏蘇娜(Sonal Shah)將成為打造歐巴馬新政府高科技政策的靈魂人物,但她也受到美國境內左派印度裔的攻擊。

夏蘇娜原是網路巨擘Google全球發展團隊領軍人物,日前才從Google被借將到白宮交接小組,在20日被任命為政策工作團隊(Policy Working Group)科技小組三巨頭之一。歐巴馬的網站上說,該職位將「發展提案與計畫以供歐巴馬、白登的新政府採取行動」。以歐巴馬政府將來要重用網路與選民保持聯繫,可以想見她未來的重要性。

夏蘇娜現年40歲,專攻經濟,資歷豐富完整,在2007年加入Google前,她擔任高盛的副總裁、歐巴馬幕後智庫「美國進步中心」 (American Progress Center) 副主席、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主任、聯邦財政部參與波士尼亞、科索伏、亞洲金融風暴的作業,後來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區域辦公室主任(1995-2002),也短暫借調到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任職(1998-1999)。

因為夏蘇娜的出生地被認為是恐怖分子所在地,所以「印度時報」連日來不斷攻擊她的出身,牽扯她與印度教激進派的來往,並批評歐巴馬忽略世俗派印度裔觀感,而拔擢她的行為是不智的。

饒思 參院老將受歐倚重

日裔的饒思(Pete Rouse)16日被任命為總統高級顧問,先前已被任命為白宮交接小組的共同主席。

61歲的饒思在1971年即已進入參院服務,歐巴馬十分倚重饒思的經驗,歐巴馬曾公開說:「饒思有辦法看清各項決策的細節,並且找出其中的重大意涵。因為他已經在這領域非常久,所以他能比許多人更快找到問題和陷阱所在。」

饒思被喻為民主黨最有影響力的國會助理,因為他曾任參院多數黨領袖戴紹(Thomas Daschle)的幕僚長,戴紹已被內定為聯邦衛生暨福利部長。當初,也是在饒思引薦下,歐巴馬才得以與參院大老見面,並探尋競選總統的可能性,最終在大老的支持下,促成歐巴馬參選總統。歐巴馬說:「饒思對華府的熟悉程度,使他的判斷能力成為我所相信的對象之一。」

饒思的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美國白人,所以他對種族議題也特別敏感熟悉,屢屢為歐巴馬的種族相關議案提出建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18862
科技人文觀》布希玩過頭 玩完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粟四維(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中心主任)】 2008.11.19 02:40 am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是民主黨的勝利,但也是共和黨操弄政治、玩完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選舉不能代表民主。美國民主的精髓在於言論多元,可以說是建立在「沒有意識形態主導」的潛規則上。但布希政府打破這種默契,以意識形態操弄選舉,而背後的目的,如同克魯曼所言,是為了個人利益。

在美國,有些議題是不能碰的,如黑白、貧富甚至城鄉。因此直接操弄這些議題絕對不是高明的政治騙術。但像墮胎這種議題,卻可以迂迴地激發潛在選民的力量。直接地說,就是激發基督教的危機意識,使得布希的勝選與否成了聖戰。2004年大選,凱瑞隱晦不明的猶太人身分,加上將墮胎議題推上高峰,讓布希陣營成功地見縫插針,贏得選戰。

恐怖分子與布希的關係曖昧不清,早就為人揭露。有人甚至以為911事件是布希與賓拉登唱的雙簧。此是否為事實,當下已無須討論,但911成功地激起美國的愛國主義,讓布希成為「美國之子」,卻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的民主是沒有意識形態的民主,因此它的一個可貴之處,就是身為美國公民有權利不愛國。但在布希操弄下,美國民主曾經賦予的基本權利、曾經讓無數移民嚮往的自由空氣,甚至成了道德的負擔。

在布希操弄八年之後,多數老百姓終於覺醒了。不僅歐巴馬當選,美國參眾兩院也成了民主黨的天下。共和黨真的玩完了。

其實,美國歷史上操弄政治的政客比比皆是。胡佛擔任聯邦調查局局長48年,幾乎等於是地下總統,甚至和甘迺迪的死亡有關,靠的就是暗地操弄政治以及其他政客。此外,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羅斯福是操弄政治的高手。他運用權術與口才讓美國捲入二次大戰,背後圖的不僅是解救歐亞盟邦,而是龐大的政商利益。

但是胡佛、羅斯福都能全身而退,甚至享受死後殊榮,可歸因於他們的操弄維持低調,而且絕不碰觸意識形態。

布希甚至是共和黨的厄運還沒結束。他和恩隆以及其他無數的政商勾結關係,都有可能讓他面對司法。他是否會鋃鐺入獄,就看美國如何定義官商勾結。

布希的失敗讓美國的民主又回歸到起點。這個起點銜接著傳統為美國人所信奉的民主價值,也就是在真正、成熟的民主社會裡,愛不愛國、愛不愛鄉、墮不墮胎,根本都是假議題。真正的議題是民主政府如何將國家帶離危機、帶向繁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08418
與美國平起平坐 歐盟向歐巴馬提外交建言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柏林十六日專電】 2008.11.16 10:05 pm 
 
為了因應美國由歐巴馬主政後全球的新局勢,在現任輪值主席法國總統沙柯吉的主導下,歐盟二十七國聯名向歐巴馬提出外交建言,希望與美國平起平坐,合力解決國際爭端。

德國「明鏡週刊」報導,歐洲聯盟在即將交給歐巴馬幕僚的一份文件中指出,「世界秩序已經改變,歐洲希望與美國肩並肩,扮演稱職的角色」。

歐盟在文件中表達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意願,「我們應該合作而不是相互對抗,美國與歐洲必須而且能夠相輔相成,一起承擔責任」。

報導指出,這份文件包括聯合國與八大工業國集團的改革,中東、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爭端,以及對俄羅斯關係等要點。

在中東問題部份,歐盟期待與美國一同加強與敘利亞的對話,同時「立即在伊拉克重新行動」。

在與俄羅斯的交往方面,歐盟認為應該擴大合作,少批評俄國在喬治亞的作為,警告美國「孤立俄羅斯不是選項」。

歐盟還向歐巴馬表達加強參與海外軍事行動的意願,「介入時在法律或技術上遇到困難,不能當成不行動的藉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05120
從隔離到白宮 黑人解放竟全功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1/12 
【歐洲日報綜合報導】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另譯「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是美國民權運動的一部分,最早可溯至非洲黑人當年被引進美國,在南方當農奴,獲林肯總統解放,卻無法獲得實質的平等權利開始,通常聚焦在1950年代興起,直至1970年代,以一連串非暴力抗議行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民權的群眾運動。

解放宣言後 地位仍低

理論上,林肯總統在1863年的解放宣言中,已經讓美國黑人獲得自由;但實際上,黑人因為窮困及教育程度較低,經濟上仍仰賴白人,地位仍與內戰前相去不遠。

1896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普萊西訴弗格森案」判決,確立對黑人採行「隔離但平等」措施的合法性時,對南方黑人人權是一項嚴重的打擊,最高法院判決中有關「隔離」的部份被執行得十分徹底,但「平等」的部份則完全不然。

教育平權 平等第一聲

1954年5月17日,亦即聯邦最高法院做出公立學校種族隔離規定未提供黑人學生公平的教育違憲判決的58年後終於被推翻,而一連串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也從此正式展開。全美有色人種促進會(NAACP)委任律師馬歇爾後來則成為聯邦最高法院首位黑人大法官。

全面罷乘 推倒「藩籬」

1955年12月1日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NAACP 成員帕克斯女士(Rosa Parks)不照規定坐在公車上有色人種區且拒絕離座因而被捕,黑人市民以全面罷乘來反對公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帶頭者是後來成為黑人民權運動靈魂人物的金恩博士。經過一年長期抗爭,終於迫使蒙哥馬利市的巴士取消種族隔離措施。這次的罷乘公車運動雖然成效有限,未能達成全面性廢除種族隔離措施,但對全美各地的黑人卻起了鼓舞作用,並啟發他們的靈感,開始一波波爭取民權的運動。

金恩的夢 迫國會修法

1963年8月,金恩博士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前廣場發表他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這次集會產生的輿論壓力,終於迫使國會在翌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這是美國民權運動史的關鍵事件,也是民權運動的高峰,金恩博士也因此獲頒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等人,但他(編按:麥爾坎‧X)隨即於1965年2月21日遭激進人士槍殺。

金恩之死 歧視漸消弭

1967年,金恩博士深刻體認到黑人在美國社會的飽受歧視,絕大部份是因為經濟不平等引起,經濟權才是實質、才是根本原因,公民權只是裝飾。

於是,他將公民權鬥爭轉為經濟權鬥爭,發起「窮人運動」(Poor People's Campaign)。

1968年4月4日,金恩博士在飯店陽台遭槍殺,時年僅39歲,1968年4月11日:詹森總統再簽署民權法(Civil Rights Act of 1968),禁止房屋的買賣租賃融資有任何歧視。之後黑人民權運動才漸漸的順遂。

1988年,眾院推翻雷根總統的否決,通過民權復原法(Civil Right Restoration Act),將禁止歧視的法令適用範圍擴及接受聯邦基金的私人機構。

民權法 實質保障權益

1991年11月22日,老布希總統改弦更張簽署民權法(Civil Rights Act of 1991),強化當時的民權法律保障,並讓遭到蓄意解雇者可請求償,黑人權益已經獲得實質保障。1992年4月29日:洛杉磯四名白人警察毆打黑人金恩被宣判無罪,洛城爆發數十年來首起種族暴動,直到5月4日才大致恢復平靜。

2005年6月21日:NAACP代表性人物帕克斯以92歲高齡過世。隔年1月30日,金恩博士遺孀柯瑞塔中風過世,享年78歲。她繼承丈夫遺志,推動民權運動,在美國也是深受尊敬的民權運動領袖。

如今代表非裔美人希望的歐巴馬在大選勝出,無疑顯示黑人民權運動至此已進入令人稱羨的境地。

【2008-11-08/歐洲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99658
美新局展望》承諾第一 美不可能棄守台灣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特派記者范凌嘉/華府傳真】 2008.11.12 04:23 am 
 
前言:歐巴馬當選,結束了八年的共和黨體制,美國對外政策也將改弦易轍,亞太地區將有一番新局面。在美國政黨輪替的關鍵時刻,本報特派記者實地走訪夏威夷、華府等地,訪問智庫專家、競選幕僚、行政官員以及外交人員,整理成「美國新局展望」系列報導。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正籌組新政府人事,海峽兩岸對他的台灣政策都非常關切,華府布魯金斯研究所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貝德(Jeffery A. Bader)表示,歐巴馬應該會承續布希政府的政策,兩岸關係在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已處於比較穩定的軌道上。

貝德是歐巴馬團隊的亞洲和中國事務首席顧問,但談到相關問題時不斷強調,發表的只是個人意見,不代表歐巴馬。貝德認為,目前中美關係處於很好的狀態,在貿易、金融、人權、軍事及台灣問題等五大領域,都相處得不錯。

貝德指出,台灣政府由國民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比前總統陳水扁時期穩定許多,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也訪問台灣,「中國與馬英九有相當不錯的開始(decent start)」。

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也指出,陳水扁當選後,中美有許多摩擦,美國總統布希在九一一之前表示要跟台灣站在一起,但一連串事件發生之後,又選擇與中國共同面對台海不穩定的關係。

目前在卡內基和平基金會擔任副總裁的包道格說,現在台灣選出新總統,台灣海峽出現了新的情勢,未來兩岸關係會比較穩定,「美國又會站回台灣這一邊」。

一位熟悉美方事務的消息人士指出,「歐巴馬當選,對台灣的實質影響不大,美國的一中政策不會改變」;他認為,或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較能延續布希政策,在軍售上較為支持台灣,但歐巴馬也不至於太糟,未來對台政策會趨向中間溫和,漸漸穩定下來。

這位資深人士與本報記者會談時,詳細分析美國如何看待台灣問題,他說,一般中國、台灣人預測美國的答案,會跟美國實際回答的答案很不同,兩岸會覺得美國人對於台灣問題,是把戰略利益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但對美國人來說,戰略利益卻是次要的,「美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承諾(commitment)」。

他表示,美國幾十年前就已承諾保衛台灣安全,這個承諾在台灣民主化之後,變得更加重要,美國現在已經不可能棄守台灣;至於戰略利益、亞太島鍊這類理由,對美國來說並不是放在優先順位考量,或許對日本來說,台灣的戰略利益比較重要。

資深消息人士直言,馬政府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成就兩岸和平,或許會為美國帶來些許戰略利益的損失,但對美國來說,如果這些損失能造成區域穩定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

對於兩岸未來要如何發展?消息人士說,美國樂見各種解決方案,但前提是一定要和平解決,並經台灣以民主方式同意。

他透露一段秘辛,某中國高層對美國官員痛批前總統李登輝與陳水扁的台獨路線,但美國官員不無諷刺地回應,中國總認為李登輝、陳水扁是黑魔鬼(black devil),但真正的黑魔鬼其實是故總統蔣經國,「當蔣決定把台灣自由化、民主化之後,兩岸統一就注定很難,蔣很聰明,知道這一點。」

消息人士打趣,美國或許可以接受「胡錦濤女王」方案(Hu Jintao Queen Solution),由胡錦濤扮演類似英國女王一樣的虛位元首,台灣與中國就像加拿大與英國的關係一樣,有共同的元首,但卻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國家;「不過,這些還是要台灣人民自己決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98153
頁/共4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