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 2010.10.02 03:01 am
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上周在聯合國發言指出,「(中國)在深化經濟改革的同時,也要推進與搞好政治體制改革」。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聯合國宣示政治改革的必要性,也是溫家寶自八月二十日以來第五次表達同一見解。
八月二十日,溫家寶巡視深圳時說:「不僅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他接下來的話更重:「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死路一條。」
溫家寶的深圳談話發表後,電視錄影把這段關鍵談話剪掉了,也在新華社的通稿中消失,再接著北京《光明日報》一篇評論〈兩種不同性質的民主不可混淆〉,儼然直指溫家寶而來,掀起了「民主」究竟「姓資」或「姓社」的爭議;於是溫家寶被「閹割」的說法迅速爆開,並有人將溫此次的「南巡談話」與鄧小平九二年的「南巡談話」相提並論,一時「倒溫/保溫」針鋒相對,遂有〈誰來保衛溫家寶?〉之說,這是九月初香港《亞洲週刊》封面故事的標題。
每次論及溫家寶的政治見解,香港媒體都會翻登一張照片: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中,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赴廣場會見學生,由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陪同;趙紫陽透過大聲公說:「同學們,我們來得太晚了……。」
趙紫陽是不是「支持動亂,分裂黨」,溫家寶應是心裡最明白者之一。趙當時充其量只是對平息「動亂」的方策持不同看法,或不願使黨輕易放棄應然作為而採武力鎮壓。如今回顧,即使當年中共未採取趙紫陽的想法「平亂」,但天安門事件後二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卻可說仍是不出趙紫陽那類人的看法。
中共專政的問題,首先是不給民眾自由民主;但更實際及更嚴重的問題是不給黨內自由民主。毛澤東主政的近三十年中盡是如此,彭德懷、劉少奇及千萬冤錯假案皆是例證;甚至到了鄧小平主政時代,胡耀邦及趙紫陽的遭遇也別無二致。其間差異是在:毛澤東整肅異己,挾持國家,走上歧途;而鄧小平推開了胡耀邦、趙紫陽,但仍將國家扶上改革開放的軌道。這裡看出了一個道理:由於中共專政,不是民主社會,因而中央領導階層的政治覺悟與境界也就相對更關緊要。如果中央的覺悟及境界低劣,整個國家的上進提升就完全失去了憑藉。
由此以觀溫家寶的「政治體制」改革談話,縱然被譏為「光說不練」,且其所謂「政治體制改革」也只是觸及「如何統治」而根本迴避「誰來統治」的問題;但是,在中國大陸領導階層中,若能有具此思維如溫家寶者,又能在聯大場合向世界宣示,而且暫時還看不出他在中央層級有遭受鬥爭整肅的危機,這應仍可視為一種進步與提升。所以,有人呼籲保衛溫家寶。
回顧歷史,中國大陸上進提升的定向因素,一向皆由被整肅者(彭德懷、劉少奇、胡耀邦、趙紫陽、八九民運)所主導;勢須等到有一天,中國上進提升的論述體系改由主政者主導了,那才可能實現一個正常而平衡的社會。準此以論,以本文的題旨來說,溫家寶謂「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死路一條」,或許是在提醒中共,「上進提升的定向權與話語權」不能永久操在民間或被整肅者手中,而必須努力操持在主政者手中,否則就可能是「死路一條」。
溫家寶的見解,其實未必超越六十餘年來彭德懷、劉少奇、胡耀邦、趙紫陽或八九民運等數以億計的被整肅者及民間的話語;但時至今日,堂堂國務院總理主張「政治體制改革」,居然說還要被「保衛」,這豈不正是啟人深思之處?
回到兩岸關係。台灣一再呼籲撤飛彈,這似乎是把兩岸問題低俗化成了只是軍事問題;其實,台灣真正應當提出的是中國政治體制民主改革的問題,因為這才是中共對中國現代化及十三億人民的最大負債。趙紫陽說,解放前中共沒有一人是為「一黨專政」而參與革命的;《建國大業》電影也說,中共建政,主要是因反對「一黨專政」。溫家寶說:「(撤飛彈)這個問題最終會得到實現。」但兩岸民眾更想聽到中共當局說:「政治體制的民主改革這個問題最終會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