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5 中國時報 【■陳長文】
總會不時看到一些「軍購至上」的言論,如果對美國的軍事採購頓挫,就大力撻伐政府,更奇怪的是,政府似乎也真的覺得,美國不賣這些武器給我們,是「我們」的不對,捧著幾千億元,低聲下氣苦苦哀求美國政府「施捨」武器給台灣。
每思及此,我都會想到捷克前總統哈維爾曾說的一句話:「真正的意義只能從荒誕中看到。」也許,不管是新舊政府一脈相承的「軍購邏輯」,或者是幾乎每周都有的擁軍購學者文章,都只是想從荒誕的一面,讓國人反思真理何在吧。
也因此,我決定系統的整理對軍購問題的看法,駁論目前被政府與部分學者奉為圭臬的「軍購至上」論。我希望新政府,包括立法委員、國防部長陳肇敏、行政院長劉兆玄以及馬英九總統,能夠針對這些駁論,說清楚政府的國防理念。同時,我希望三年前,反軍購聯盟的學者能夠「接力」,過去在反高昂軍購議題上發聲不遺餘力的張亞中、黃武雄、謝大寧及簡錫?等學者與意見領袖,我也希望各位能夠接續發聲,駁論那些周周月月,幾乎公式性、儀式性地在報章間出現的「擁軍購言論」。他們說的未必全盤無理,但平衡的聲音在那裡呢?
現在就讓我進入正題。
不管是那些軍購至上論的學者,或者是怯於改變、挑戰軍購思維的政府,有趣的是,我們鮮少聽到他們,逐項的從國防戰略需求的角度,向國人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採購清單上的F十六戰機、潛艦、阿帕契直昇機?我們只看到一個反覆進行、洗腦式的魔笛幻曲,軍購是善的,所以軍購不順利是惡的。
月餘之前,前空軍作戰司令李貴發,對國防部長陳肇敏提出國防興革萬言書,依其空軍戰略專業,建議停止採購F十六戰機。
李前司令從專業出發,指陳目前軍購思維的荒謬。他指出一個四百架戰機的空軍,龐大的維持費用將排擠其他軍種的必要武器採購;他指出為避免作戰初期大量戰損,主力戰機將全數存於地下洞庫,但「洞庫安全並不代表基地安全」,戰機起降需要有足夠長度跑道,若開戰,中共必攻擊基地令其無法使用,不能飛的戰機就形同廢鐵。
另外,他也認為潛艦、飛彈不必買那麼多。潛艦不符合台海作戰的需求,中共海軍只要調整海攻的方向,沿大陸棚向台灣進發,潛艦即無用武之地。而飛彈,中共現有M族飛彈近一千五百枚,若我採購愛國者新型飛彈六百枚,就算全數攔住來襲M族飛彈(不可能),中共還有近千枚飛彈可對我攻擊,而美軍售我愛國者飛彈,每枚價格是中共M族飛彈三倍,簡直是變相鼓勵中共發展飛彈以消耗我方的財力。
然而,李前司令的萬言書,顯然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另再以阿帕契直昇機為例,看到阿帕契直昇機「英姿颯爽」的照片,真的是「很振奮人心」,好像擁有了這麼一隊直昇機,就等於擁有了一隊「無敵鐵金剛」一樣。然而,可有人從戰略的角度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除了好看、可以在國慶日閱兵時飛出來振奮人心外,阿帕契在台海戰爭的角色與功能是什麼?
一架阿帕契直昇機的單價是一四五○萬美元;不過希臘在二○○三年九月訂購了十二架的時候,包含武器和後勤支援,總額是六億七千五百萬美元,單價也增加為五六二五萬美元。換言之,一架阿帕契,就要花掉人民十六億新台幣。
每架耗費新台幣十六億元的阿帕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反坦克」,但它的自我防護能力卻一直頗有問題,很容易受到來自地面火力的攻擊而折損。換言之,置入台海的戰略時空,阿帕契投入戰爭時,等於是假設中共的坦克已經登陸台灣,然後,阿帕契將可派上用場。
但這矛盾還不明顯嗎?一旦中共軍隊登台,不正代表台灣已失去了海空優勢,如何期待阿帕契直昇機「力挽狂瀾」,改變戰局?政府能保證阿帕契不會變成每顆價值十六億元的「天價包子」,投入戰爭的結果猶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