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2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在社會、輿論、多位前財政部長的反對之下,本周三政府仍舊決定要調降證交稅。雖說降稅聲稱只降半年,但朝野幾乎沒有人相信半年之後證交稅率還有可能調升。因此,此次的證交稅率調降,說穿了就是以每年五百億的稅收減少,去換取短暫的股市上漲。不論股市如何變動,數天之後,消息面出盡,台灣股市又還是回歸基本面,重新受國際經濟情勢的影響。但是,台灣人民還是要每年付出五百億稅收的代價,源源不絕。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外資大舉倒貨、國際情勢不佳之下,昨天台灣股市還是硬生生地下跌了兩百多點,全面凸顯出證交稅降稅政策的愚蠢。本報在日前社論中指出,任何台灣的利多政策碰上國際因素,就一切功夫白費。我們的警告明白若此,但財政部與行政院還是一意孤行。請問九萬兆三位政府領導人,這樣每年五百億的代價值得嗎?台灣人民會接受此種莫名其妙的愚蠢政策嗎?
調降證交稅決策最懸疑之處,就是由閣揆率領財經閣員赴總統府,由馬總統與蕭副總統親自拍板決定。自此,宅男總統正式被挾持由二線前進一線,擔負了這個有爭議經濟政策的責任。媒體報導七月五日也是由馬蕭二人接見中研院財經院士,而當時眾多院士建議政府不要太介入股市,而據報載正副總統也頗為贊同。可是兩個月後,政府不但再一次赤裸裸地介入股市,更是由馬蕭本人以每年五百億的代價介入,結結實實地打了財經院士一巴掌。唉,現在的學界菁英、以前的財政部長、媒體輿論、社會大眾的各種諍言都抵不上若干閣員孤注一擲的府中讒言。然而大局悲慘至此,內閣中難道還不該有人負起責任嗎?
本報日前社論即已明白指出,台灣一個小型開放淺碟經濟,無論如何無法豁免國際衝擊,故國際大盤若有風吹草動,台灣斷無置身事外的可能。這也就是政府需要格外審慎、冷靜、客觀、謀定而後動的原因。
打個比方,如果整個大環境有流行性感冒,則任何人都躲不過感冒的衝擊;發燒、流鼻涕、咳嗽、頭疼等都是少不了的症狀。既知難逃一病,個人就只能多休息、多喝水、少去公共場所,不要過度勞累,保重身體,才能在流感過去之後再起。個人最不該做的,就是在一次次流鼻水的小症狀出現時,就亂吃成藥。早上補腎、下午強肝、睡前吃胃散、半夜打補針、起床再各喝一瓶蠻牛與保力達B。一個人若是這樣惡整身體,最後不僅還是免不了感冒,更是把身體給搞壞了,心肝脾肺腎五臟俱衰,奇經八脈齊敗。任何人只要稍通事理,都知道絕不該如此濫服成藥。行政院團隊中也有不少是老江湖、老經驗,怎麼會糊塗到這步田地,提出「降證交稅」這種笨到極點的政策建議!
憑良心講,如果降證交稅真的是為了救股市,那麼政策錯誤也就罷了,但是我們認為,這次的降稅之議並不真的要挽救股市,而是若干閣員想要挽救自己的官位。近一兩個月,劉內閣經常表現出急促不耐,好像非常急切地做出結果,提出成績。表面上看交出成績是為了馬蕭政府的民調,但實質上,也許在「做不好就有人得負責下台」的共識下,官員們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官位在亂推政策。我們認為,這樣的推理其實更合乎人性,也更能解釋政院團隊倉卒提政策的情形。讀者都知道,執政成果要看中長期,也從來沒有媒體逼馬蕭要在多久時間提出什麼成績單。今天內閣官員們病急亂投醫、亂吃成藥,都是自己怕丟官而逼出來的。
投資戶買錯股票,自殺身亡,閣員說那是他們自己的決定,要自己負責。話是不錯,個人投錯資確實是自負盈虧;但是官員們做錯政策,每年損失數百億稅收,卻都是由廣大老百姓承接後果。這公平嗎?這有天理嗎?股民自負盈虧、自承責任,古往今來一向如此;但是昏官傷害了台灣經濟,做錯了政策建議,是不是也該負一點責任呢?劉內閣也可以把責任推給做決定的馬總統,馬總統也可以續挺昏官,如此繼續延燒,不知伊於胡底。沒關係,台灣經濟體質好得很,還可以再經這群蠢蛋折騰幾次。要怎麼收場,我們在看,全民也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