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特稿】 2008.09.03 07:03 pm
馬英九接受外國媒體專訪,首度承認競選時的經濟政見必須延後完成,他將633三項目標都以第二任的最後一年才完成,這是一個重大的政策退卻,但馬英九起碼有勇氣承認,而不是忸怩作態,讓人民有錯誤期待。但馬仍然應該找一個機會,為他的政策目標要延後,公開向國人表達他內心深摯的歉意。
而馬總統才上任一百天,就把支票兌現說到第二任任期最一年。馬總統的第一任能給人民什麼,都還沒說清楚,遑論放眼第二任?
南韓總統李明博上任不久,就明確指七四七目標達不到,改口說現在要做的是在為他的繼任者奠下經濟發展的基礎,當時南韓媒體諷刺,「七四七已成回憶」。當馬提出六三三時,被相信是可以達到的目標,然而,如今世界面臨重大的經濟困局,連這樣不算太凌空的政見,也不得不低頭,必須承認跳票。
當時馬英九提出政見時,只有三萬美元的國民所得,是設定兩任任期的最後一年達成,其他如經濟成長率,基本上是上任後的頭一、兩年就要達到,而失業率降到3%以下,也是在上任後四年內,即頭一任的任期就要達到。其中,國民所得部分是要在2011年達到兩萬美元。
對於成長率達到6%,馬英九似乎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他的第一任任期內都看不到這個數字,因為現在的衰退根本是歷史上所未見,足堪與一九三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相比擬,且因全球化的關係,這個衰退災情是全球共難,台灣更無法倖免。
就因為如此,失業率下降也無法完成,甚至馬英九還擔心,是否會往上飆高,因此,他一股腦地將所有的目標,都定在最後一年。
然而這個遠期支票很顯然還是會跳票的,因為原本的六三三,就是建立在每年6%的成長率,才會在2016年讓國民所得達到3萬美金,如今成長率6%已不可得,那麼三萬美元自然還要更往後才可能達到,馬英九太籠統的說法,其實已暗含另一次跳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