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31 中國時報 【?羅慧雯】
最近各電視頻道強力放送「減稅救經濟」廣告,強調稅率高低與經濟發展存在著反比關係,引發「公平稅改聯盟」抗議,因此到NCC檢舉此廣告為「不實廣告」。NCC回應,廣告屬言論自由範圍,沒違法。事件至今,輿論焦點多集中在該廣告所主張的減稅合理性問題,及NCC是否該管制此類「非商品」的言論廣告。
在此波討論中,支持此廣告論點者都將減稅稱為世界潮流,並引用一九八○年代美國雷根政府的減稅政策加以論證。然而他們卻刻意忽略美國本地早已出現許多對雷根政府減稅的反省。例如美國經濟史大師高伯瑞(John K. Galbraith)在其著作《自滿年代》中,就痛批雷根的減稅政策,強調減稅使私人財富過度累積,公共利益被犧牲,環保和社會福利議題被忽略,他主張國家必須在市場中扮演積極角色。另一位美國經濟學者佘羅(Lester C. Thurow)則於《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書中,談到雷根政府減稅政策的後果是,貧富差距急速擴大,社會越來越不平等,他預言這樣下去,資本主義將會與民主政治越來越對立,民主政治的精神備受威脅。回顧過去十多年來的政經發展確實可發現,隨著共產集團瓦解,金權政治當道,過去用以對抗共產集團的資本主義式民主也日益萎縮矣。
資本主義與民主精神的對立,最核心處就是「賦稅政策」。政府須在稅制中平衡經濟發展和社會正義,這是當代國家永遠難題,本文從傳播政策的面向提供另項觀察角度。眾所周知,媒體言論高度影響當代政府政策,因此「傳播政策」實乃資本主義與民主精神對立的另一個核心場域。沒有民主的媒體,就沒有民主的國家。
工業總會花了鉅額廣告費密集打出「減稅救經濟」廣告,廣告中引用邱吉爾、弗利曼的名言,強調減稅必要性。這種包裝成客觀專業廣告不僅把複雜的公共政策簡化了,更重要的是,不具名的廣告會刻意扭曲訊息,因發言者完全不用負責。但因廣告內容沒違法,主管機關的確很難介入。可預見將來此種砸錢買廣告,壟斷言論市場的作為會越來越多,這更凸顯媒體市場中的資本與民主之矛盾。解決矛盾之道,應回到媒體本身。媒體應扮演公共領域的角色,當有爭議性議題發生時,應發揮媒體的公共議論功能,讓沒有大資本的人也能發聲,並促使不同意見相互溝通和理性對話,這才是平衡資本與民主對立的方法。
減稅廣告引發了重要公共議題,卻完全得不到各大政論節目的關注,電視媒體在這波議論中缺席了,說穿了就是為了收視率。然而缺乏對稅制改革的討論來平衡這則廣告的效果,已經使政論節目成為該廣告主的共謀。節目製作單位只看收視率並不稀奇,但或許商業電視台慣於向資本家靠攏才是真正原因。
所幸公平稅改聯盟發起了到NCC抗議活動,才使得稅改議題博得版面,引發平面媒體相關討論,而公共電視call in節目「有話好說」也立即以稅改為題,邀請立場不同的人士討論。由此可見,不以商業利益掛帥的公視確實盡力促成意見市場的多樣性及民主價值的實現。期待商業電視台的政論節目也能向公視看齊,以免電視媒體真的成了資本家的傳聲筒。
(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