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九萬兆政府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刺激景氣 政院推八大措施
2008/08/28 17:30 瀏覽1,452|回應14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08.28 02:54 am

圖/聯合報提供
 
行政院因應景氣小組會議昨天端出八大刺激景氣措施,溯自今年七月到明年十二月底,凡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新增的重大投資,得比照「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享有租稅優惠。

為刺激房市,政府也擬提高優惠利率補貼,有效實施現行房貸方案,並擴大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比例上限。

經建部門看壞上半年景氣,為確保今年經濟成長率「保四」,政院在昨天上任百日之際,決定「下猛藥」。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天在會議中分析,受到北京奧運影響,台灣上半年對大陸出口和接單速度衰退最厲害,對美出口也下跌,為了確保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不低於百分之四,經濟政策重點將轉為增加民間投資,並採取九十一年曾實施的短期企業投資租稅優惠強力「猛藥」,讓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新增重大投資案,可以適用「促產條例」。

陳添枝表示,促產條例對特殊產業租稅優惠在明年底就要全面取消,但為提振投資,政院將在立院下會期先行修促產條例,把租稅優惠擴大到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相信這項限期性的法令,可達到刺激景氣效果。

行政院也為低迷的房地產注入強心針。陳添枝表示,經建會一周內將協調相關部會放寬或提高有關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比例上限,擴大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據透露,政府各機關所提出的各項優惠房貸,目前還有一千多億餘額尚待消化,近日內將進一步提高優惠利率補貼,有效實施現行房貸方案。

陳添枝指出,主計處預估一、二季民間投資衰退百分之九點三七,上半年民間投資比預期差,顯然民間對景氣看法「相當不樂觀」。

陳添枝還說,景氣指標已連續下跌六個月,這個月藍燈是「探底動作」,他預期「第三季是谷底更差,第四季應回升。」通膨問題在第四季會下降,消費者物價指數可望降到百分之三以下。他說,雖然景氣不好,但「至少少了一個敵人」!

行政院也積極推動「工作所得補助方案」,九月一日起投入一百三十五億元,照顧約四十五萬戶近貧家庭,並在半年後檢討,推出第二期,總經費約二百六十億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2894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高志尚:政院八大措施不夠感人
2008/09/04 01:2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03 工商時報 【譚淑珍/台北報導】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日昨閃電辭職,工商協進會理事高志尚2日指出,我國的內閣團隊應「引以為鑑」,因為現在的經濟狀況,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時刻,現在要救經濟,就要用特效藥,「再談投資、促產都太慢了」,他說,這也是為何八大措施推出後,台股還是跌,因為沒有可立即刺激的方案,「沒有辦法讓人感動」。

     他認為,對付目前很糟的景氣狀況,現在最有效特效藥就是直接退稅!但是,他也說,政府似乎不願意將稅直接退給個人,但是政府可以設法變通,例如民眾在報稅時,只要持有單據與發票,可以用來扣抵4%或5%的稅,以此來刺激消費。

     賦改會將在週四舉行工作會議,討論資本利得稅應否復課、促產條例如何落日、所得稅如何改革,高志尚昨天代表工商協進會,出席工商團體的會前會。他在會中直陳,眼前已經不容許大家慢慢的來談賦改會的方向與內容了,等到賦改會有共識,也是要明年通過、後年實施,中間還卡了個立法程序,共識結論能否通過?還是個問題,而且「稅減個1%、2%也沒多大的刺激效果」,重點是都緩不濟急。

     政院雖然提出的八大措施以振興經濟,但高志尚認為,沒有一項是有立即有效的刺激措施。他說,像政院還要擴大對優惠房貸的利率補貼,但實情是銀行的房貸額度都沒貸滿,「這怎麼會有刺激效果」?

     他批評,馬政府如果不瞭解民間實際遭遇的問題,還在談投資、促產就太僈了,他說,眼前要救經濟,就要有立即見效的對策,否則,「災難會很大」。

     其實,高志尚這番話,也曾當面向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反應,他還向陳添枝說,如果只關在辦公室裡想對策,想出來的任何對策、方案,都不會讓人感動。

     這些話好像讓陳添枝聽進去了,他已一一與工總、商總、工商協進會等工商團體,約定拜會時間,親自向工商團體取經,瞭解實際狀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12759
八年生聚教訓 竟如此不長進
2008/09/02 12:3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02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十年前,台灣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行政院院長蕭萬長、副院長劉兆玄、財政部長邱正雄,端出紓困措施、優惠房貸利率補貼;結果,景氣依然探底,且留下後患無窮。十年後,國民黨再執政,同樣一批人,竟再端出雷同的措施因應景氣下滑。八年的「生聚教訓」,難道真的如此無長進嗎?

     在藍燈催逼下,行政院上周提出八項利多政策,以提振經濟景氣。這八項措施,有的對短期景氣的提振有正面幫助、且又不會有太大不良後遺症;有的則是宣示口號性質居多,其正負效益有待後續執行面觀察。但,也有部分措施,效益既低或全無、卻可能有諸多不良後遺症。

     這些措施中,如擴大國際招商、督導重大投資案落實執行,算是宣示性質重,是否有成效端看行政部門執行能力。而加強擴大內需方案、給予民間新投資租稅優惠等,是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時一用再用的老招;雖然,有短期稅收流失、公共建設計畫未必切中需要等問題存在,但,好歹對短期景氣提振有幫助。最令人擔心與質疑者,莫過於為了支撐房地產景氣,祭出放寬銀行辦理建築融資限制、優惠房貸利率補貼等兩項措施。

     台灣房地產從二○○三年SARS之後開始上揚,算算走了五年以上的多頭,房價節節高升,以台北都會區房價而言,事實上已超過一般民眾負擔能力範圍。最新的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達十.六倍,是近七年新高,台北縣的房價所得比也拉高到八.二倍,同時是近七年多新高。一般民眾,要全家十年以上不吃不喝不花錢,才能買下正常的三房之家。所得中下者,更要二、三十年以上。這般房價,是高是低,不問可知。近期各地房市漸有價跌量縮情況顯現,房市是否面臨反轉向下,深受市場關注。也因此,才有政府在八大提振景氣措施中,就有兩項支撐房市的政策。

     但,在此,我們不禁要請教咱們的行政院高官們:如果說房價是市場供需決定,房價走高、政府不應打壓;沒錯。那,為什麼房價有下跌疑慮、房市景氣可能下滑時,政府卻要去支撐房市與房價?更何況,官員可了解其祭出的支撐房市措施,可能釀成多大的不良後遺症嗎?

     全世界的房地產景氣都是最容易在低迷與繁榮的泡沫間交替循環,差別者在泡沫的大小。如該國政府能防患於未然,在金融制度與監理上落實,避免房地產形成太大的泡沫,經濟可望軟著陸,未來復甦亦快。最忌諱者是為了硬撐景氣,用各種放寬性的金融措施支撐房市的榮景與泡沫,得到暫時性的快慰與假性繁榮;但當夢醒時分,一個個大型泡沫爆破時,卻會把金融體系與經濟結構炸得四分五裂。

     美國八○年代的儲貸危機、去年以來的次貸風暴、二房危機;八○年代中期到九○年代的日本,都是為了支撐景氣,先是放寬原有對房貸的金融限制措施,繼之創造房地產高潮,但終而房地產泡沫拖累整體金融與經濟的「典範」。

     過去,政府為了控管房地產貸款在銀行體系的風險,訂出三○%的建築融資餘額比例限制。如果政府放寬限制後,「效益顯著」,銀行歡天喜地的大幅增加建築融資,房地產的榮景似乎得到支撐,建商從金融體系源源不絕取得融資去推案;但,一旦景氣再翻轉,金融體系將陷入更深且廣的危機中。

     至於以政府補貼利率方式鼓勵民眾購屋,則更是惡政。政府拿納稅人的錢補貼有能力購屋的較強勢者,目的為了支撐房價讓建商賺更多錢,如此不公不義的政策,豈能為之?而如果放手讓房價下滑修正,購屋者省下的購屋款,一定遠高於政府的利息補貼。更何況,十年前政府的這些支撐房地產措施,最後證明無效且有不良後遺症,只是延緩市場調整,讓經濟與金融陷入更大災難中。

     今年台灣景氣快速跌入藍燈區,明顯是受全球景氣之累。此時,政府不可能無所作為,否則難以向社會交代。但,坦言之,這時政府作任何措施,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不見功效反有負面影響。我們期望政府在此景氣低盪之際,更用心著力於法令、制度與整體投資經貿環境之改善、鬆綁,而非汲汲於威而鋼式的短期措施。如此,更能在全球景氣翻轉時,率先揚帆上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10247
「雙貸」勿步「次貸」後塵
2008/08/31 12:49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8.31 04:15 am
  
7月景氣燈號出現五年來首見的藍燈,綜合景氣判斷分數由20分遽降至15分。政府火速在藍色燈號發布當天就推出了八大利多措施;然而似又犯了三個多月來決策急躁而未能事先做好規劃和協調的毛病。甚至有部會表示,不知當天開會提出的構想馬上就變成結論,而且馬上公布為政府之政策。結果八大措施中有多項是「落實」、「擴大」和「積極」等空話;而鼓勵企業投資的政策究竟是減稅或是補貼,財經兩部長又槓起來,顯示決策者似乎又是只想到各政策的利益而忽略其成本及副作用。

八大措施中有兩項針對不動產市場貸款。一是要提高各銀行對建築和房屋貸款比例的上限;一是要提高房貸優惠利率的補貼。這「雙貸」政策的目的,應是避免景氣大幅下滑的建築業進一步拖垮其他部門和整體經濟。根據內政部日前公布的住宅動向調查,房價信心綜合指數由第一季的124分暴跌為第二季的90.42分;台北市想購屋者對明年同季的房價信心更跌至65.79分的最低紀錄;投資客在台北市購屋者中的比重,由景氣好時的30%降到16.4%。其他資料也顯示新開工面積和土地增值稅的收入也大幅減少。針對這麼差的景氣,政府確可對建築業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

然而政府提出的這個雙房貸政策卻不是很適當;它們很可能救不了景氣卻造成了購屋者和銀行甚大的風險。同樣面對整體景氣下滑和不動產業價格崩跌的問題,中國大陸在我們宣布八大措施的同一天卻新規定,要求金融機構嚴格控管商業性房地產信貸,以避免銀行的風險。這種完全不同方向的決策,顯示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這雙房貸政策是否恰當。

金融機構提供更多更低利貸款給建築業和購屋者,原則上可以降低房價下跌和不動產景氣下滑的壓力。但問題是房價和景氣下滑的趨勢阻止得了嗎?不動產市場帶有相當大的投機成分,因此也自然形成漲久必跌的景氣循環。國內不動產市場已有數年景氣,今年大選之後又因兩岸題材和有心人的操作,而出現價格與預期心理暴漲的現象。但由於大陸炒樓團新聞炒作過度遭反彈,股價的大跌,以及人民對景氣和政府決策失去信心,不動產景氣乃出現前述翻轉下滑的情勢。由景氣循環的理論和經驗來看,這種由盛轉衰的下滑趨勢必將持續相當時間,非一般政策所能阻止。

當房價和景氣若如預期繼續下滑,則現在因為政府雙貸政策而購置房屋的人就會蒙受甚大損失。換言之,政府政策把本該由建商承擔的跌價損失,移轉成購屋者的損失,這顯然是不太公平的事。一旦這些購屋者不願或無力承擔損失而中止償還貸款,銀行就會出現鉅額的呆帳。由於目前房價甚高,台北市房價達平均年所得的11倍,更是所得最低那五分之一家庭年所得的43倍,因此大部分人繳房貸都很辛苦。房價若再下跌,形成呆帳的風險也就更大。

政府善意要協助民眾購屋的低利率政策,以及新婚和新生小孩家庭新購房屋可兩年免利息的政策,也將鼓勵更多還款能力較低的民眾購屋。然而由於通膨等因素,未來整體利率水準上升的機率甚大。當利率上升或兩年期滿要開始付息時,必將有不少人發現無力還款付息。這種利率先低後高招引還款能力較低者之房貸,極似美國次級房貸的翻版。因此政府現在努力擴大低利房貸,一不小心就可能重蹈美國次貸的覆轍。

而擴大的不動產貸款若是貸給建築業者,雖可使部分經營困難者得以苟延殘喘;但若不動產價格無法止跌回升,這些業者很可能拖愈久損失和負債愈大,而銀行面對的呆帳也將愈多。我國在90年代泡沫經濟時也是對不動產大量放款,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後又對許多企業延長或擴大放款以紓困,結果造成了近兩兆或總存款兩成的呆帳。若非政府金融重建基金和「一次金改」對金融業注入大量資金,我國可能在2002年前後即已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目前的執政黨在1990年代錯誤的放款政策造成了泡沫經濟和後來的鉅額呆帳,但因2000年的政黨輪替而不必自己承擔和處理其後果。但我們希望他們不要因此而忽視甚至不知道不恰當之放款的可怕後果。因此請執政黨和政府仔細再思考這次的雙貸政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7085
我見我思:老狗老把戲─論8大利多
2008/08/30 13:0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8-30 中國時報 【呂紹煒】

     看到藍燈,政府慌了,祭出八大利多措施;看看這些措施,卻不乏過去一用再用,效果有限或全無,但後遺症卻不少的措施。 在政院所謂八大利多措施中,有兩項與房地產相關。一項是要協調各部會,放寬或提高有關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比例三○%的限制;另一項是檢討現在各項房貸優惠政策方案,希望能提高優惠利率補貼。前者在建築資金上給予建商放寬,是從供給面著手;後者則給購屋者利率補貼,希望拉高需求。整體而言,意圖支撐、甚至拉抬房地產的意圖極明顯。

     不過,這些措施可都有不良後遺症。以放寬建築融資三○%的限制而言,會有此規定,就是因房地產的特性,幾乎都是大起大落。房市走多頭時,房價一路上漲,銀行拚命借錢給建商,結果比重越來越高、風險日益集中。待房地產景氣一反轉,銀行吃下大筆呆帳,手上滿是賣不出的房子、土地。其實,全世界的房地產都是這般循環。當初訂此限制,就是怕銀行也難阻擋房市多頭時的誘惑,只好訂出統一的限制標準,以控管銀行風險。

     而政府這次要放寬融資比例,實在根本看不出個道理。如果房地產景氣在初升階段,建築融資比例就已到頂,那放寬還有道理。因為不合理的限制造成房地產成長的瓶頸。但,現在房地產景氣已擴張四年多,現在有反轉疑慮之際,放寬限制只是讓建商無謂的擴張,銀行風險增加。

     至於考慮提高優惠利率補貼的政策,哎,更是惡政一項,始作俑者,就是現在的執政者。十年前的本土金融風暴時,為了挽救房地產景氣,政府首次提出由政府補貼利率的優惠房貸。當時,行政院長是蕭萬長、副院長是劉兆玄、財政部長是邱正雄。

     為何說惡政?一來,不公不義,拿政府的錢補貼民眾購屋,以社會階層而言,有能力購屋者相對還較強勢,卻由政府補貼利率;而其目的則是為了支撐房地產景氣,怕建商倒閉。這是什麼政策?

     二來,他扭曲市場,讓房市失去、或延後修正的機制。如果市場仍健全、本身可支撐現有價格,政府的這些政策,推不推無所謂。如果房市已高、面臨向下修正壓力,政府不去支撐,讓房價下跌,自然會有買盤進場,購屋者因房價而受惠的程度,嘿,一定高於政府補貼利率的益處。

     三來,從過去例子看,這是無效的政策,當年補貼利率、紓困等各項政策,無法擋住景氣下滑、房市崩跌,但卻延後市場自我清理矯正的機制。所以當韓國等亞洲金融風暴受創國,一一在震盪療法中站起來後,台灣金融業還苦陷泥沼。

     景氣低,政府總要做些事才對社會有交代,這點,咱們都理解啦。不過,別病急亂投醫甚至飲鴆止渴。美國從八○年代的儲貸風暴到現在的次貸危機,可都是為拉抬房市與景氣,放寬地產與金融業者限制、降低房貸利率等而造成的。景氣差,政府多在法令、制度、基本建設上做些基本功比較實在,短期刺激拉抬措施大多有不良後遺症,還是少做為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5711
政策房貸不夠優惠 經建會:下週全盤檢討
2008/08/30 11:48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 2008.08.29 11:34 pm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陳添枝今天表示,為適時反應現行購屋負擔高、政府優惠房貸不夠優惠等現狀,下週將邀相關部會,共同全盤檢討降低購屋者負擔的方案,將朝提高優惠、降低貸款利率的方向討論。

經建會今天邀請智庫學者及相關部會,包括中央銀行、財政部、經濟部、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召開「當前景氣問題因應對策專家諮詢座談會」,討論議題也包括日前政院提出的八大激勵內需措施的配套方案。

行政院本週提出八大激勵措施,包括擴大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實施短期企業租稅優惠、提高優惠利率補貼等,希望吸引企業投資提振景氣。

陳添枝表示,針對各界對房價過高、實質購買力不足、政府優惠房貸不夠優惠等意見,今天會中有充分討論,為進一步釐清,經建會下週二將邀請包括中央銀行、內政部、金管會等相關單位及房仲、建築業者,召開房貸檢討會,一併檢討現行政府優惠房貸的競爭力、房貸市場現狀及瓶頸。

他表示,下週房貸檢討會預定討論的適用對象,包括即將購屋及已購屋但仍在負擔政府優惠房貸者,將朝提高優惠、降低利率的方向討論。

他表示,除討論既有優惠房貸外,也不排除研擬新的房貸優惠方案,最終目的希望能真正降低購屋者實際負擔,也刺激房市目前需求不振的瓶頸。

經建會表示,中央銀行專案優惠房貸至今累計總額度合計新台幣1.8兆元,還有1190億元額度可使用。

此外,陳添枝表示,近期景氣低迷,有一結構性問題,消費不振其實是過去七、八年就有的問題,也將進一步討論是否有結構性方案可解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5558
學者觀點》刺激內需 更要拚外銷
2008/08/30 11:46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08.29 05:32 pm 
 
馬英九總統公開承認未來一年經濟不理想,日本提出10兆日圓經濟振興方案,相形之下行政院因應物價小組提出的8大措施只著眼於內需,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不能將外需市場摒除在外,如果物價已經不是隱憂,匯率就該適時鬆手。

梁國源表示,行政院因應景氣小組提出振興國內投資促進國內消費8大措施,看來似乎把外需完全摒除在外。這一波不景氣固然主要原因是國際大環境不好,人家買不買我們的商品,確實會受到國際景氣影響,國際景氣的確是我們無法掌握的部分。但是產品的價格和品質競爭力,則是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可惜目前看來政府卻沒有在這方面著力。

梁國源認為,價格競爭力涉及到通貨膨脹和匯率,有貨幣政策的考量,如果確定未來幾個月物價不是很大的擔憂因素,匯率政策是可以適時鬆綁的。

淡江大學經濟系主任廖惠珠表示,全球主要國家經濟表現都不好,包括德國、英國和日本,第二季都是負成長,台灣目前處境的也不全然是政府執政不力的問題。因此外在國際環境不景氣之下,擴大內需必須要做,政府提出近貧戶的補貼,這些人沒有辦法到國外花錢,對他們補助確實可以刺激內需。

為了挽救經濟頹勢,經濟部長尹啟銘強力主張修訂促產條例,擴大適用對象,卻引發財經兩部會首長不同調。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周濟表示,和主競爭國家例如新加坡和南韓相較,如果人家的優惠比我們多,就顯得我們的競爭力相對不足,在提升競爭力的前提之下,這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周濟也表示,經濟本來就沒有比較快速有效的振興方法,就像生病一樣,太快速的急就章反而會有後遺症,現在不要太強求,畢竟和其他國家相較,我們還算是受傷比較小的,在國際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台灣的經濟情況還是沒有那麼糟,把經濟體質搞好比較重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5555
加房貸撐景氣 央行:無效
2008/08/29 13:4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8-29 中國時報 【黃琮淵/台北報導】

     行政院發動「搶救藍燈大作戰」,首波對準房市,打算加碼政策房貸。對此,央行高層官員認為,時空背景不同,推政策房貸刺激房市的成效有限,而以目前政策房貸「滯銷」的情況看來,就算停辦,對房市幾乎沒有影響。

     不過央行官員仍強調,政策房貸要不要增提額度或提高補貼,還是由金管會、內政部等單位共同會商,但若決定要推,央行就是配合。

     優惠房貸是否加碼,財經部會存在不同聲音。消息人士透露,政院高層認為,加碼優惠房貸就算無法提振景氣,但至少能「撐住」,尤其國內房市走疲,這時候貿然收手優惠房貸,無疑是向孱弱的房市開出第一槍,所以優惠房貸不但得繼續辦,還要擴大辦理規模,「最好是殺手級的方案」。

     不過,負責評估此案的央行,看法卻明顯不同。央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資金寬鬆,各銀行自有資金部位充裕,要擴大規模並不難;但在補貼上,由於是由內政部編預算,這部分還得看內政部態度。但他指出,「但現在的額度都還沒用完」,暗示加碼優惠房貸意義不大。

     政府優惠房貸已辦理7次,目前3000億元是94年5月時開辦,但也是放最久,卻貸不出去的一次。在此之前,幾乎是以每年2000億元的「超快速」消耗;相較之下,此檔優惠房貸第一年(至95年8月間),僅貸出1663億元。這還不是最慢的,之後餘額減少速度更慢,目前優惠房貸餘額約1100億元,意謂這兩年時間,每個月僅貸出10億元。與國內五大行庫,每月新承做貸款量至少在400億元相較,政府優惠房貸明顯「沒人要貸」,出現滯銷的情況。

     央行官員對此解釋,政策房貸規定嚴格,每人僅得申貸一戶,有貸款需求卻符合資格者逐漸減少,才會使得餘額減少趨緩。再者,政府提撥補貼利率愈來愈低,目前實質利率高於一般銀行甚多,不夠「優惠」相對較不具誘因。

     他說,雙卡風暴之後,銀行將貸放重心轉至房貸,為吸引民眾申貸,推出許多前低後高產品,鼓勵民眾轉貸。民眾就是看準銀行房貸前幾年利率比政策房貸低,於是放棄政策房貸。

     行庫高層表示,目前優惠房貸為年息3.6%,與銀行年息約2.8%相較,雙方都是跟著郵局定存利率機動計息,以還款期20年來算,貸250萬元(買台北市房子)就等多付40萬元,「誰會想貸優惠房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238
加碼房貸救市?笨蛋,問題在房價
2008/08/29 13:4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8-29 中國時報 【黃琮淵/新聞分析】

     馬政府上台百日,為挽救低迷經濟,打算從房市著手「救景氣」,並研擬增提政策房貸額度,或加碼補貼利率,但真的有效嗎?從過去的例子、目前的市場情況看,答案是:無效。因為,真正的問題在房價。

     政府的優惠房貸現在已是「滯銷」,滯銷的關鍵在於「房價太高」。以台北縣市為例,1000萬元起跳的房子比比皆是,就以銀行可貸成數約七成來算,自備款就要準備個300萬元。換言之,就算是月薪5萬元的中產階級,也得五年不吃不喝,才能籌足自備款。

     房價太高 現有房貸已呈滯銷

     再以購買台北市房屋為例,優惠房貸最多可貸250萬元,但250萬元的房子上哪找?到頭來還是得搭配其他銀行房貸,才有能力買房子。

     對官員而言,想要維持房市榮景,並藉以支撐(或帶動)景氣,所以想出擴大貸款規模的點子。不過別忘了,原有的3000億元,過去三年僅用掉1900億元,到現在還沒用完,所以額度多少根本不是問題,就算增加到1兆好了,仍舊乏人問津。

     當然,也許有人會認為改善「利率」即可,但也過於一廂情願。事實上,目前提供民眾房貸管道,除了一般銀行房貸外,還有保單借款等,這些利率約在3%之下,都比政策房貸利率低,但也都面臨貸不出去的情況。

     風險大 降利率也是一廂情願

     其實,對銀行、壽險業者而言,基於雙卡風暴的「陰影」仍在,對房貸徵信趨嚴,對他們而言,寧可少賺點錢,但絕不可搞到購屋者繳不出錢,貸出去的錢成為呆帳,導致房子得被銀拍。這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們也認為房市在走下坡,在眼前的是岌岌可危的房市,所以不敢貿然搶市。

     這思維很簡單,若前方是一片大好的房市,搶生意都來不及,怎會將房貸成數由原本附裝潢的110%,一直往下降至六、七成;但就是房市未來風險大,加上有購買能力者愈來愈少,就算銀拍也未必賣得出去,所以不得不緊縮放款。

     讓它自然 政府不能硬撐房市

     更何況,如果是由政府補貼購屋者部分利息支出,只為支撐房市景氣,其不公不義更明顯。換個角度看,為何政府要支撐房地產景氣?景氣差、房市縮,就讓市場調整、價格下跌,跌到民眾與市場認可的價格,自然會有買氣。政府要支撐,一來終究支撐不了,二來,如果政府真的把房市拉上去,很可能只是先吹一個泡沫。因為,沒有一個健全發展的經濟基本面、與正常成長的民間財富,是無法支撐住一個健康正常的房市。

     這幾年,在民眾所得無明顯成長情況下,房價卻被拉抬到一般民眾難以支撐的價位,這才是房市前景最大的疑慮。所以,政府應該放手,別再有支撐房地產的想法與意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236
政院8藥方刺激景氣 學者:太急就章
2008/08/29 13:0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08.28 02:56 pm
  
7月景氣燈號亮出低迷藍燈,學者表示目前看來景氣似乎尚未落底,行政院推出刺激景氣8大措施,看在學者眼裡也認為有些急就章,不如先就愛台12建設和擴大內需,趕緊確實執行,把短期景氣拉起來。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主計處公布今年經濟成長率第三季最低,但若國際景氣持續下滑,第三季可能不會是谷底,而主計處對明年各季4%-%的成長率預估就顯得太樂觀了。即使認同官方看法,第三季有7、8、9三個月,谷底會落在哪個月目前還不明確。

梁國源表示,國際景氣下滑很快,加上台灣出口結構包括很多對產業關聯效果很差的三角貿易,沒有辦法創造高就業效果,民間消費就沒有明顯起色。民間消費成長率已經好多年都遠低於經濟成長率,政府應該重視民間消費低迷的問題,設法創造就業機會,才能把低迷的民間消費帶動起來。

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如果第四季國際油價能明顯下滑到100美元以下,甚至90美元以下,才是全球景氣回穩的時候,若真如此第三季才可算是國內景氣的谷底。

為了刺激景氣,行政院推出8大措施,楊家彥認為,政府推的措施和國際景氣趨勢相較,就像拿雞蛋去對石頭,大企業認同的是國際景氣趨勢,政府在這個時候推再多的激勵,大企業也不會有反應,除非國際景氣有反轉,措施推出才會有加分,這是時間點的問題,出手的時間要對,現在並不是適宜的時間點。

楊家彥指出,8大措施有些不相關,有些推了也沒有用,可以看出有很多是行政院迫壓力的急就章。例如擴大國際招商,連自己人都招不到了,更何況是國際大企業;擴大建築及房貸餘額,目前令人擔心的是過熱的問題,政院此舉無疑是飲鴆止渴,讓房屋供過於求更惡化,養一個終究會破的泡沫。至於企業租稅優惠也是需要長期才能看出效果。反而是回歸原始的愛台12建設和擴大內需,好好的做,可以在短期達到刺激景氣效果。

楊家彥認為,賦改會應該正視減稅的議題,退稅應該不用考慮,但是減稅是國際趨勢,也是政府在面對這一波景氣低迷時,可以考慮的方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172
話題》先說非先贏
2008/08/29 13:0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陳美珍】 2008.08.29 03:38 am
  
行政院提振景氣,迫不急待宣布包括製造業減稅等八大「救經濟」措施,但政府要給糖吃,部會之間卻沒套好招,是「減稅」還是「補貼」,還在未定之天。

減稅與補貼都是獎勵,但是,經濟部長久以來只相信「減稅」才是救經濟的靈丹妙藥。因為,現金補貼不但須編入政府預算,不像減稅即使國庫損失再大,除非特別估算,否則不痛不癢。加上現金補貼條件明確,適用對象鮮明,易令外界認為獎勵效果不如減稅,達不到「猛藥」效果。

財政部的想法,卻正好跟經濟部相反。促產條例98年底落日已是默契,經濟部祭出的藥方卻還是緊咬促產落日尾巴不放,財政部不免擔心,會打亂稅改既定棋局。不同於補貼,產業減稅獎勵,要由國稅局把關,不斷衍生的產業租稅官司,也讓財政部頭痛不已,促使其相信補貼比減稅單純、效果明確。

財經兩部見解不一致,已非頭一遭。問題出在行政院內部沒有完成協調就宣布,促使財經兩部各說各話的戲碼再度上演,凸顯政府內部為拚經濟,陣腳大亂的窘相。

如同財長李述德所說,減稅也好、補貼也罷,都是獎勵的方法。既然兩者都有獎勵效果,現階段該用那種方式,政府應先研議清楚,不是先說先贏。新政府「先放話,再找解決方法」的急就章做法,不但不能讓人民安心,也難讓產業放膽投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170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