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范凌嘉/專題報導】 2008.08.24 02:39 am
前言
百日定江山,一百天是檢視一位國家新領導人執政能力的重要分水嶺。本報自即日起推出「馬總統的一百天」系列專題,為馬劉體制提出體檢報告。
馬政府執政在周三將屆滿一百天,兩岸關係邁入新階段,馬總統以「活路外交」為思考主軸,決定外交休兵,不再與中共在國際場域進行零和競爭。馬總統在會晤前監察院長錢復時,曾引用錢復的話做宣示:「大陸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
總統府高層表示,兩岸不互挖邦交國,就是用「不作為」表示善意,未來如果中共從「不作為」轉為「有作為」,兩岸就必須展開談判,如果談判不成或對岸拒絕談判,「我們就開幹了!」
陸客來台 不如預期
馬營核心幕僚指出,過去十年,兩岸是個死結,因為解不開,連帶使經濟、交通、國際關係等全都糾纏在一起;若兩岸關係好轉,則「一通百通」,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
馬總統陸客來台和周末包機的政見都兌現了,但七月四日開放後第一個月,申請來台的陸客只有193團、5389人,平均每天只有174人,遠不及政府預期的每天3000人。
另一方面,馬蕭三月勝選後,許多藍軍人士就像憋了八年悶氣,急著舒一口氣。尚未就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江丙坤,連高層指示都還沒拿到,就急在四月底登陸,結果連內定海協會長陳雲林都沒見到,弄得灰頭土臉。
黨出手 攻守有彈性
上至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榮譽黨主席連戰等,下至縣市長、立委等競相登陸,但此時馬政府的海陸團隊尚未成形,各單位各玩各的。馬營一名資深幕僚就表示,與對岸交往最忌力量分化,兩岸關係過熱,情勢就有失控的可能。
所幸520馬政府就任後,透過總統府與國安會的潤滑與節制,陸委會與海基會運作漸入佳境,國民黨國共平台也找到「第二軌道」的定位,各有分工,找到自己的舞台。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多頭馬車架構,再加上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始終在藍軍心中「非我族類」,陸委會功能大幅弱化,限縮在事務性功能;反而是國民黨,沒有行政體系包袱與法令規章的束縛,攻守之間更有彈性,讓人眼睛一亮。
例如北京奧運「中國台北」、「中華台北」的爭議,馬政府就是靠國民黨高層直奔中南海,透過國共平台與對岸層峰溝通,達到「互釋善意、解決問題」的共識。在這次交手中,總統府與國安會全程掌握進度,反倒是陸委會顯得狀況外,陸委會的強硬發言與府黨調性不同,還一度傳出馬總統對此大為光火。
下階段 難度也不小
北京奧運後,馬政府執政也正好跨過百日關卡,兩岸交手才要真正開始。下階段兩會談判議題,包括截彎取直新航路、貨運包機、平日包機、海運直航、共同油氣探勘、共同打擊犯罪、小三通相關後續等,都有一定難度。藍軍人士憂心,兩岸關係如「逆水行舟」,若不能持續進展,將會「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