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環球點滴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元的詛咒
 瀏覽138,268|回應1,052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挺你期待金準好笑白目悲傷生氣胡扯好冷老套

2008-08-09 中國時報 【呂紹煒】

     美元的詛咒就是:一、隨便看空美元的人,小心自己死得難看。二、美國經濟的衰事,總能輕易的讓全世界幫他分擔他的不幸。

     戰後的全球金融體系(共產世界除外),是根基於一九四四年建立的布列頓森林體系上。用最白話文來說,就是全球的「美元金本位制」─各國的匯率以固定匯率方式與美元聯繫,而美國保證以三五美元對一盎司黃金的比例進行兌換。美元等於黃金,甚至比黃金還棒,它成為全球的主要交換媒介。

     結果,美國利用美元國際地位,解決全球霸權的經濟負擔。他是唯一可以加速印刷機印製美元,就解決其財政問題的國家。通膨?嘿,透過美元效應,傳送給全球吧。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時常怨嘆:美國隨心所欲印刷美元,為其在全球的霸權提供資金,他倡議恢復純金本位制─當然沒人理他。

     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既然接受美國政治與軍事保護,承認其霸權地位,加上美國打開國內市場而帶動盟國經濟,各國也認命的接受美國執行國內政策產生的負擔轉嫁他國,此被稱為「寬厚的忽略」政策。

     即使一九七一年尼克森終止美元兌換黃金,全球成為「純美元本位制」、即使日、德經濟力大幅提升、或是浮動匯率制取代固定匯率制,甚至歐元都問世了,但,美國霸權不墜、美元本位制依舊,只要你屬於「美元本位制體系」內─其實今日全球皆是了─美國的經濟災難,就是你家的災難。

     一九八○年代,在那個「日本第一」,美國經濟與產業實力一路走滑的年代,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二日,美與日、德、法、英等五國財長與央行總裁在紐約廣場飯店開會訂出「廣場協議」,決定大舉干預美元匯率,要讓美元貶值以增加美國出品的競爭力,各國貨幣兌美元都升值了,但主要目標是日圓。五國大砍美元,日圓由二五○日圓兌一美元,一路走升,最高曾到一二○,導致日本的超級泡沫經濟,也種下日本九○年代「失落的十年」的根源。

     這麼多年來,美國雙赤字嚴重,許多大師因而看空美元,但鎩羽者眾,包括巴菲特、索羅斯都摔過跤。因為,美元匯率不依純經濟法則運作,大家都忘記把「美國霸權」這個參數納入考量。這次,美國為解決房貸爛帳,急行軍式的降息、把流動性灌進金融市場,弱勢美元放大油價與原物料上漲效應,全球一起痛飲美國賜予的通膨苦酒。待美國的痛苦紓緩後,美元才走強─最近美元就逐漸走強了。

     記得美元的詛咒─只要美帝霸權依舊、美元本位制不變,就別隨便看空美元,更要「歡喜承擔」美帝的經濟苦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75679
 回應文章 頁/共10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關達那摩灣監獄運作20年 聯合國專家籲美關閉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關達那摩灣監獄運作20年 聯合國專家籲美關閉

2022-01-11 15:16 監獄
聯合國專家批評美國司法體系未能保障人權、維護法治,導致關達那摩灣監獄的法律黑洞愈來愈大。圖/美聯社

美國設在古巴的關達那摩灣(Guantanamo Bay)監獄惡名昭彰,自關押第一批囚犯迄今已20年。一群聯合國專家今天呼籲美國關閉這座「冷血侵犯人權」的場所。

法新社報導,十多名獨立的聯合國人權專家發聲,為關達那摩灣監獄運作至今表達憤慨。這座軍事監獄是在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成立,由美國海軍管理,專門關押美國以「反恐戰爭」為名逮捕的囚犯,第一批人於2002年1月10日入獄。

這些專家說,關達那摩灣監獄「名聲奇臭無比」,是美國對法治承諾的「汙點」。

專家們在聲明中表示:「20年來不經審判就任意關押的做法,加上酷刑或虐待,對任何政府來說都不能接受,尤其是一個宣稱要維護人權的政府。」

分別關注非自願失蹤和任意關押的兩個聯合國工作小組以及5名獨立人權專家呼籲,美國政府應關閉關達那摩灣監獄,讓囚犯回家或送到安全的第3國,並為他們遭受的酷刑和任意關押提供補救和賠償。

這些專家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Council)任命,但發言不代表聯合國立場。他們說,美國去年10月重返人權理事會,「闔上這冷血侵犯人權的醜惡篇章」,對美國而言尤其重要。

關達那摩灣監獄一度關押近800名從世界各地捉捕來的囚犯,如今還有39人,有些人甚至從監獄剛開始運作就待在裡面。

其中有13人獲准轉往別處,但要找到能收容他們的地方,或把他們遣返回母國,都要經過相當冗長的程序。

另有14人正申請釋放;有10人在受審或等待受審;還有兩人已被定罪。

還待在牢裡的囚犯之中,有些在911事件後的拘留計畫頭幾年曾遭中央情報局(CIA)調查員嚴刑逼供。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今天說,雖然這仍是極具爭議的政治議題,總統拜登還是想關閉關達那摩灣監獄。

柯比對媒體表示:「我可以說,政府仍致力關閉關達那摩灣的拘留所。我們目前正檢視未來方向。」這套程序涉及白宮、美軍、司法部、國務院及其他單位。

但聯合國專家批評美國司法體系未能保障人權、維護法治,「導致關達那摩灣監獄的法律黑洞愈來愈大」。

專家們指出,2002年至2021年間,有9名囚犯命喪獄中,其中7人據報是自殺。他們無一人因犯罪被起訴。

專家們堅決主張,下令和參與關達那摩灣監獄虐待情事的人應受司法審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53410
評/美國黨爭傷口難癒合 民主蹣跚向前行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評/美國黨爭傷口難癒合 民主蹣跚向前行

2022-01-08 15:00 川普
美國總統拜登。 法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6日在國會大廈暴動事件一周年演講,首次痛批前總統川普與支持者發動「一場武裝叛亂」(an armed insurrection),而川普必須負責,指這是「我國史上第一次有總統不只輸掉選舉,還試圖妨礙政權和平轉移」。這份列入總統歷史文獻的演講,拜登未直接點名川普,卻用「把刀架在民主的喉嚨上」「把權力看得比原則更重要」暗貶川普。這是拜登與民主黨對川普現象與川普終極決戰開出第一槍。

去年民眾從電視上看到數千名川普支持者暴衝國會、攀牆破窗,與警察格鬥後進入國會大廳,少數人有打砸搶暴行,他們想阻止兼任參院議長的副總統潘斯與眾院議長波洛西,依憲法主持總統大選的選舉人票驗證,確認拜登當選;民眾追隨川普指控大選舞弊而暴動,造成五位無辜者喪生和無數財產損失,是美國民主史上前所未有的污點。

拜登演講指控川普應對此負責,「(當時他)坐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外的私人餐廳,從電視上觀看過程,什麼也沒做」,拜登譴責指控大選舞弊是荒謬指控,以紫奪朱,而共和黨和川粉籠罩這種氣候下未退,川普影響力還持續。

拜登執政一年,處處受川普有形無形影響,美中關係、防疫、經濟政策都如此,而川普與共和黨在州級政府與議會影響力節節上升。「華盛頓郵報」與「華爾街日報」分析,指拜登指責川普應為國會暴動負責是精心設計,和眾院紀念活動呼應,顯示拜登策略轉向,不再顧慮川普,而努力壓制川普勢力。過去一年,他一直避免直接點名川普。

多項民調顯示,民眾對國會暴動的原因和性質迄今看法分歧。美聯社民調顯示,只有四成共和黨人認為出人命的暴動是「極端暴力」,但九成民主黨人認為是極端暴力;共和黨人認為川普要負責的人增加,但認為暴動只是小騒亂的人也增加。

共和黨參眾議員看在眼裡,拒絕出席國會紀念活動,眾院僅有兩位挺川普眾議員參加。而反川普的眾議員錢尼在前副總統老爸錢尼陪同下出席,象徵共和黨建制派與前總統小布希不支持川普,其他共和黨領袖則集體沉默。

電視媒體也分左右兩端,自由派媒體全天專題報導,國會直播,遍訪當事人痛斥暴徒行徑。CNBC評論拜登演講「精彩動人,青史留名,是表現最棒的一次」。而保守派福斯新聞等則輕描淡寫,但也轉播拜登講演。福斯新聞評論指拜登演講「本應藉機會談國家制度的靭性強度,但他卻一再分化」。

從兩黨、國會領袖和議員、媒體都反映政治社會分裂依舊。聯邦法官對被捕的700多名暴動涉案者,迄今近三分之二判決輕罪處分,並未如檢方請求處以重刑,顯示司法系統也存在分歧。

共和黨人認為,這是一場民主黨自導自演的戲碼。拜登自阿富汗撤軍、抗疫政策和對抗通膨等失敗後,民眾不滿,想藉紀念暴動拉高民主黨聲勢。拜登演講也把捍衛美國民主,與民主黨能否從選舉中維持優勢相提並論,他指責共和黨在各州通過新法,「目的不在保護投票選民,而是否定投票權利」。這是指共和黨認為2020大選通訊投票選民大增,共和黨吃了大虧,各州紛紛修法從嚴審核投票資格,拜登因此反擊。

說到底,紀念國會暴動變成兩黨期中選舉和2024年大選的熱身賽。拜登藉活動「公審」川普,反擊大選舞弊謬論,想壓制川普旋風再起。而拜登施政左傾路線,如「重建美好未來」法案擴大福利,將延續十年,共和黨人擔憂國家路線左傾而群起反對,使政治僵局分裂依舊。

曾發表人類歷史發展將終結於民主制度的日裔學者福山認為,暴徒在川普「啟發」下襲擊國會,標誌著美國全球實力和影響力衰落。90年代迄今,美國政治愈來愈兩極分化,無法履行政府基本職能,美國似無法自我改革,形成民主衰敗。共和黨人無法對國會暴亂形成譴責勢頭,「把民主黨當作比俄羅斯有更大的威脅的人」,令人憂慮;這也讓習近平、普亭領導的中俄威權體制影響世界。

我們認為,世界各國政經制度仍在朝民主制度靠攏,美國民主爭吵音量太高太繁雜,需要更多耐心與時間完善制度,而不是哀悼民主垂死。美國並沒有人倡議推翻憲法三權分立制度,民主精髓也在實踐中體現。國會暴動周年揭開美國政治斷層的裂傷,可惜拜登演講未能癒合它;但美式民主不能繼續沉淪,它最終定能修復,度過這段痛苦的階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53112
暴動周年威脅風險增 國會警察戒備防大規模示威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暴動周年威脅風險增 國會警察戒備防大規模示威

2022-01-04 15:24 警察
聯邦眾議員麗茲錢尼和出席聽證的國會警察攀談。圖/美聯社

發生於2021年1月6日的國會暴動事件即將屆滿周年,國會警察局長曼格爾(Thomas Manger)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時說,國會警察局特別針對大規模示威抗議預做戒備,去年國會暴動件已不太可能再出現,但當前的威脅風險比一年前更高,若與五年前相較,更出現「等比級數增加」。

曼格爾受訪時指出,如今國會大廈及國會議員面臨的威脅案件,包括企圖造成國會議員身體傷害、心理創傷或破壞國會大廈建築物的言詞或行動,以及內容令人感到不安的社群網站貼文,以及跟蹤騷擾等行為。

他說,2021年的威脅案件,累計高達9600件。

他表示,目前國會警察局集中資源,首先因應風險最高的威脅案件,國會警察局必須擴大警察人力,才能有效應付層出不窮的類似威脅。

至於國會暴動事件是否可能歷史重演,曼格爾則說,國會警察局已採行許多防範措施,避免1月6日的狀況再次發生。

聯邦眾議員史托布舉起兩張國會暴亂當天的照片,質詢司法部長賈蘭德。圖/美聯社

曼格爾說:「或許可能出現意外某些狀況是我們沒有準備的,但我今天可以告訴大家,1月6日發生的事件如今已經不太可能再出現,因為我們已經部署了許多措施。」

他舉例說,國會警察局特別針對大規模示威抗議預做規畫,並加強情報蒐集、員警訓練及裝備設施。

自從國會暴動之後,大約130名國會警察相繼離職;曼格爾受訪時說,目標是讓國會警察能再擴增400名人力,今年之內則計畫先加聘280人左右。

他說,為了加強調查能力,國會警察局在佛羅里達州、加州分別設立辦公室,因為來自佛州及加州的威脅案件數量最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52755
CIA專家和退將:美國內戰比我們想像更近 2024恐爆政變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CIA專家和退將:美國內戰比我們想像更近 2024恐爆政變

2021-12-25 16:18 川普
美國前總統川普支持者今年1月6日為阻止國會認證拜登在去年大選中獲勝,襲擊國會。美聯社

英國衛報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專門預測世界哪裡會爆發內戰、政治動亂與不穩的「政治不穩定工作組」(PITF)顧問、加州聖地牙哥大學政治學教授芭芭拉.F.華特爾警告,「美國距離爆發內戰比我們想像中更近」。

另外,三名美軍退役將領伊頓(Paul D. Eaton)、塔古巴(Antonio M. Tagub)和安德森(Steven M. Anderson)日前聯名投書華盛頓郵報,有鑑國內過去一年撕裂,「我們日益擔心2024年大選後的局勢,及軍中可能出現致命動亂」。三人寫道:「簡言之,一想到下次恐接續出現政變,我們就不寒而慄。」

前總統川普去年大選拒絕接受敗選事實,加深美國社會分歧。川普不斷宣稱大選存在大規模舞弊,導致今年1月6日發生國會暴亂。華特爾對群眾激進舉動非常訝異,表示川普忠實支持者的行為,正是川普2016年就任以來外界一直憂心的事,並將國會暴亂定調為國內恐怖主義。

華特爾上月在推特寫道:「CIA實際上有個工作小組,試圖預測世界可能在何時何地爆發政治不穩定和衝突。只是法律上不允許觀測美國。這意味著我們對國內迅速出現的風險視而不見。」

不過,華特爾表示,若政府將用於評估他國的預測方式用於自身,就會發現美國很可能有內戰風險,她甚至相信美國已接近內戰「高風險」。

華特爾指出,觀察是否爆發動亂兩個最佳指標,其一看是否為無體制的半民主,另一個是看國內有無興起利用種族、宗教或族群分歧攫取政治權力的風潮,「令人訝異的是美國目前兩者兼具,而且還以快到讓人意外的速度浮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51631
美參院達成舉債上限協議 12月須拆解三炸彈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參院達成舉債上限協議 12月須拆解三炸彈

2021-10-08 01:28 民主黨
美國參議院共和黨與民主黨領袖已達成協議,將調高聯邦政府舉債上限4,800億美元。路透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參議院共和黨民主黨領袖已達成協議,將調高聯邦政府舉債上限4,800億美元,足以允許財政部在12月3日前都有錢可用,不會債務違約。美股三大指數8日早盤維持1.5%漲幅,道瓊工業指數漲逾500點。

民主黨籍的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已和共和黨領袖麥康納敲定協議,他說:「我們已經達成將舉債上限延長至12月初的協議。」參院一名幕僚稱,法定舉債上限將提高4,800億美元,從而讓財政部得以履行償債義務直至12月3日。不過,當天也是聯邦政府短期支出法案的到期日。

舒默說,他希望最快7日就能表決,但還是要推動一項程序動議,要到周末才能表決這項舉債上限措施,若100名參議員無異議通過,將能加速程序,但由於前總統川普反對這項協議,他對部分共和黨籍參議員也仍有影響力,可能導致一名以上的共和黨參議員投下反對票。

雖然這項協議避免美國立即的債務違約風險,卻也代表兩黨角力在今年底時會更加複雜,因為必須12月3日前同時處理舉債上限和財政懸崖的問題。

此外,民主黨人也將約略在同一時間於參眾兩院推動總統拜登的基建法案、和大規模稅務及支出計畫。但民主黨內部對這項經濟計畫的立場依然相當分歧,特別是溫和派議員仍擔心計畫的整體成本太大。

國會把舉債上限和財政懸崖綁在一起後,可望能以單一法案解決兩個問題,也就是以2022年財政協議回應共和黨希望提高國防支出的要求,同時又能包括整個會計年度的撥款法案。

拜登的經濟支出計畫又更複雜,因為民主黨內的溫和派和進步派必須先達成協議,而這可能會花費數周、甚至好幾個月的時間。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提名人選之爭,也可能加劇民主黨內部的對立。現任主席鮑爾任期將於明年2月屆滿,他擁有廣泛的跨黨派支持,可望輕鬆續任,但進步派的參議員華倫反對鮑爾續任,認為鮑爾對銀行業的監管立場太寬鬆,也主張鮑爾必須為Fed官員的股票交易爭議負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42289
經濟日報社論/誰打敗了美國製造業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誰打敗了美國製造業

2021-08-22 01:34 
美國製造示意圖。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為了加強「美國製造」,打算提高聯邦政府採購品中「美國製造」零件的含量。拜登政府將要求聯邦政府機關,凡是依據現行「買美國貨」法律所採購的產品,零組件在美國製造比率至少占零組件總價值的60%,高於目前的55%,預計到2024年要進一步提高到65%,2029年再升至75%。

我們看到,連著兩位美國總統都一反美國以往標榜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精神,大力介入美國製造業發展,除了因為當前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王國,與反華動機重疊,還有一個背景就是新冠疫情的爆發,讓美國警覺到竟有如此巨大的戰略物資比重不能自給自足,在本質上已經是一個國家安全危機。重建美國製造業已是美國不分黨派的高度共識,關鍵是美國的決心有多大機會能取得成功。

先來了解一下美國製造業的興衰史。美國曾是全球製造業王國,直到2010年才被中國取代。美國製造業的蓬勃發展始於二戰之時,為了支援同盟國在歐、亞、非戰場上的龐大需求,美國動員全國經濟,打下了以重化工業及軍需產業的龐大基礎。二戰結束後,德、日兩國在美國支持下很快恢復了元氣,分別發展成了兩個製造業大國,但規模仍不能與美國相比。

另一方面,採取計畫經濟的蘇聯也有很厚重的工業基礎,並在二戰之後大力扶持同屬共產計畫經濟的新中國,為中國大陸打造了體系相當完備、以重化工業為核心的製造業。

由於體制不同,以美、德、日為主的西方資本主義工業體系,與以蘇聯、中國為主的共產計畫工業體系,在相當長的期間互不交流,各擅勝場。但客觀評價,無論品質與數量,西方體系已處於領先地位,且持續拉大差距。然而之後的形勢發展出現了兩個變數,一在美國,一在中國。

美國自1971年8月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使美元成了一個無需黃金準備即可無限量發行的「虛」貨幣;自1980年代開始又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各種金融創新,金融業一時之間成了能追逐快利暴利的寵兒。影響所及,美國年輕一代、尤其是精英人才趨之若鶩,各著名大學的理工人才甚至拋棄本業,紛紛投入以金融投資模型為招攬的各種金融產品創新洪流之中。與此同時,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軍工產業發展一時受挫,更加劇了年輕人才的「棄工轉金」,美國製造業開始面對了競爭力弱化及人才流失的雙重危機,以致製造業不斷外移。

再來看中國大陸。鄧小平在1979年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定,將原本100%的計畫經濟、公有體制與閉關鎖國,轉向市場經濟、混合產權體制,並與全球化接軌。原本被壓抑30年的勞動力比較優勢立即獲得釋放,引入技術、管理及國際市場網絡後,很快地補齊原本在民生輕工業上的短板。

與此同時,原本缺乏生產力及效率、以重化工業為主的國企,在改制與改革之下紛紛與市場經濟融合,至此,中國終於建構了一個空前完整的龐大工業體系,不但生產力高,創新力也不俗,並在國際市場上大展拳腳,甚至吸引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企業,紛紛加入中國的產業體系。

2010年,中國製造業總產值超過美國,成為新的世界製造業王國;2016年,中國製造業總產值超過了美國加日本的總和;2018年,中國製造業總產值超過了美、日、德三國的總和。這一切都是在全球化根據各國比較優勢下最合理的產業布局。如今美國為了反華,想逆全球化而行,挑戰「比較優勢」,挑戰「產業群聚效應」,要求美國企業棄華返美,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美國的製造業看來是再也回不去了,與其說這是中國效應,不如說問題在於美國自己,因為製造業實不見容於100%高純度的資本主義,真正打敗美國製造業的是美式資本主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35115
亞裔、西裔近十年大增 重塑美國人口結構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亞裔、西裔近十年大增 重塑美國人口結構

2021-08-13 14:25 
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西語裔與亞裔人口增加,已重塑美國人口結構。圖為各族裔人士走在洛杉磯著名的威尼斯海灘大道。(歐新社)

聯邦人口普查局12日公布的最新普查報告指出,美國亞裔、西語裔人口比十年前分別增加35%、23%,非裔和白人各減少5.6%和2.6%,多族裔人口也見上升,顯示美國人口結構日漸多元;而亞裔人口為全州最多的的夏威夷,種族多元化居全美之冠,其次是加州和內華達州。

調查結果顯示,全美人口57.8%是白人、18.7%是西語裔或拉丁裔、12.1%是黑人或非裔、5.9%是亞裔。

2000年普查時,69%美國人稱自己為非西裔白人,2020年這個比率降到約58%;非白人未成年兒童更占全國未成年兒童的47%,比2010年增加12%。

2020年普查首度調查了各郡人口的族裔背景、總數等,結果發現52%郡級行政區人口減少。通常,大郡人口增加,小郡人口減少。

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西語裔與亞裔人口增加,已重塑美國人口結構。圖為紐約時報廣場上的各族裔人士。(歐新社)

鳳凰城人口 擠進全美前五

美國前五大都市是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休士頓和鳳凰城,鳳凰城這十年來人口成長9.4%,是前20大都市增速最快的都市,把費城擠到第六名。

退休人士趨之若鶩的佛州村莊區(The Villages)是全國人口成長最快的都會區;北達科達州的麥肯錫郡(McKenzie County)則是成長最快的郡,人口比十年前增加一倍有餘。

這十年全美人口成長僅7.4%,是百年來增速最慢的10年,移民增速趨緩和出生率降低是兩大原因。

普查結果顯示,夏威夷多樣化指數達76%,居全美之冠;其次是加州69.7%、內華達州68.8%。

夏威夷居民大部分是亞裔,占36.5%,其次是白人21.6%,夏威夷原住民和其他太平洋地區族裔10.2%、西語裔或拉丁裔9.5%;超過20%聲稱屬於至少兩個種族。

加州大部分是西語裔或拉丁裔,占39.4%,其次是白人34.7%,亞裔15.1%。

內華達州白人比率最高,占45.9%,其次是西語裔或拉丁裔28.7%,黑人或非裔9.4%、亞裔8.6%。

馬里蘭州多樣性指數增幅最大,族裔多樣化指數從2010年60.7%升到2020年67.3%。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33778
美利堅「不」合眾國!民調指這兩群人最想「脫美」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利堅「不」合眾國!民調指這兩群人最想「脫美」

2021-07-16 17:12 共和黨
一幅正在飄揚的美國國旗,攝於3月。一分最新調查發現,自1月6日的國會暴亂案以來,美國各地民眾對脫離聯邦的支持度都呈現上揚,又以南方的共和黨人與西岸的民主黨人對現狀明顯最為不滿。路透/USA TODAY NETWORK

美國政治科學學術團體「明線守望」(Bright Line Watch)跟「輿觀」民調公司(YouGov)近日發布最新調查,發現自1月6日的國會暴亂案以來,每一個黨派團體對脫離聯邦(Secession)的支持度都呈現上揚,其中又以南方的共和黨人與西岸的民主黨人對現狀明顯最為不滿。

國會山莊報與俄羅斯官媒《RT》報導,這分民調將美國分成5個區域,分別是含阿拉斯加與夏威夷的太平洋、山區(Mountain)、心臟地帶(Heartland)、南方與東北。

調查發現,公民想要自己的州或地區「脫美」的比率以南方最高,有44%的受訪者表明支持脫離美國後加入新的地區性聯盟,南方共和黨人的支持度更從1月的50%躍升到6月的66%,獨立選民的支持度則達到50%,民主黨人的支持度也有20%。報告指出,南方各州的「脫美」支持度「已是最高,且創下最大的歷史先例」。

太平洋地區的脫美傾向沒有那麼明顯,有39%的受訪者表態支持,但順序就跟南方結果相反,以民主黨人支持的比率最高,來到接近過半的47%,獨立選民為33%,共和黨人則為27%。山區、心臟地帶與東北的整體脫美支持度均落在30%至35%之間,以山區共和黨人與心臟地帶獨立選民的43%支持度最高,東北民主黨人也有39%。

「明線守望」警告,考慮到問題的複雜程度,這又是一個受訪者據信「非常不可能仔細考慮過」的議題,因此數字可能有所偏差,但仍「令人苦惱地」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29230
全面圍堵中國?拜登政府「太平洋特遣艦隊」的可能與未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面圍堵中國?拜登政府「太平洋特遣艦隊」的可能與未來

拜登總統上任後,要求五角大廈設立的中國任務小組,已提出數個計畫,要扼止中國的擴張威脅。其中之一,是計畫組建一支常設的海軍太平洋特遣艦隊。 圖/路透社

近日美國媒體引述消息來源透露,拜登總統上任後,要求五角大廈設立的中國任務小組(China Task Force),已提出數個計畫,要扼止中國的擴張威脅。其中之一,是計畫組建一支常設的海軍太平洋特遣艦隊,以強化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雖然報導中強調,目前這些計畫都還沒有定案,仍在討論中,也還未通知國會,但從這個想法,其實可以大略推測,拜登政府的印太政策落實到軍事層面後的可能情況。

效法冷戰時期大西洋常備艦隊?

美國目前在太平洋已擁有兩大艦隊,分別是負責美國西岸安全與東太平洋的第三艦隊,與長駐在日本、責任區涵蓋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第七艦隊。由於第七艦隊要巡弋的範圍實在太大,之前也曾傳出,美國海軍有意在東南亞組建另一支艦隊。這個新成立的第一艦隊,將負責印度洋、麻六甲海峽至東南亞一帶的海域。既然美國未來在印太地區可能會擁有三大艦隊,為什麼還要組建另一支太平洋特遣艦隊呢?

從已知的報導來看,這一支太平洋特遣艦隊會比較類似於冷戰時期所建立的大西洋常備艦隊(Standing Naval Forces Atlantic)。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了反制蘇聯的巨大威脅,集合盟邦之力,建立了由各國海軍艦艇輪值的大西洋常備艦隊。一般來說,會由參與的北約成員國,輪流派出一艘或兩艘軍艦編入這支艦隊,每次值勤約六個月。艦隊會依照任務需求,擴張或削減規模,在冷戰時期,編制大多維持在十艘軍艦左右。

一直到冷戰結束後,這支大西洋常備艦隊依然存在,改編為北約常備第一海上作戰群(Standing NATO Maritime Group 1 , SNMG1)。同時還成立了北約常備第二海上作戰群(SNMG2)、北約常備第一掃雷作戰群(SNMCMG1)與北約常備第二掃雷作戰群(SNMCMG2),在波士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時,執行北約的作戰與封鎖任務。也曾進入紅海與阿拉伯海一帶,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維持國際航道安全,並在近年來於地中海執行各種人道救援工作。

美國目前積極拉攏日本、印度與澳洲等國,一起組成新的抗中陣線,雖然屢屢進行雙邊或多邊演習,但仍缺乏一個架構,來整合這些盟邦——畢竟在西太平洋並沒有像北約一樣的組織。因此,組建太平洋特遣艦隊,很有可能成為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軍事合作組織的雛型。在美國海軍的主導下,組成一支多國艦隊,由日本海上自衛隊、印度海軍與澳洲皇家海軍等,分別派出作戰或支援艦艇,編入這支太平洋特遣艦隊,在幾個月的輪值時間內,於西太平洋巡弋。

美國目前在太平洋已擁有兩大艦隊,分別是負責美國西岸安全與東太平洋的第三艦隊,與長駐在日本、責任區涵蓋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第七艦隊。圖為第七艦隊。 圖/美聯社
冷戰時期所建立的大西洋常備艦隊,現已改組為北約常備第一海上作戰群。攝於2007年。 圖/維基共享

拉攏太平洋周遭國家圍堵中國

除了美、日、印、澳這四國外,遠在歐洲的北約國家,近來也頻頻派遣艦艇到印太地區。如之前法國的翡翠號核動力攻擊潛艦(SNA Emeraude)與塞納號支援艦(BSAM Seine),就曾訪問關島並進入南海海域。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打擊群,也已展開印太部署任務,將在下半年抵達西太平洋。今年4月日本與德國進行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的2+2會談時,也一致同意維持印太地區的穩定非常重要,德國將派遣艦艇到西太平洋,與日本自衛隊進行聯合演訓。因此北約國家的海軍艦艇,未來也有可能短暫加入這支太平洋特遣艦隊。

另外,美國過去長期在太平洋舉行環太平洋演習(RIMPAC)。這場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大規模海上操演,會邀請濱臨太平洋的國家參與,包括東南亞、南美洲與大洋洲的國家,如越南、菲律賓、印尼、秘魯、墨西哥、智利等。這些迴異於澳洲、加拿大、日本等海上強權的小型海軍,也會派出一、兩艘艦艇參與環太平洋演習。其主要的原因,除了訓練部隊、參與國際事務,同時也是因為美軍的邀約,加入美國所主導的太平洋安全架構。美國未來會不會依循環太平洋演習的慣例,邀請這些國家加入太平洋特遣艦隊,頗值得觀察。

因為就政治上來說,美國設立這支太平洋特遣艦隊,最主要的目標,是將政治上的抗中同盟,變成真實的軍事壓力——若能展示更強大的同盟規模,對中國的壓力就越大。美國除了結盟日本、印度、澳洲這些區域強權,也不斷說服遠在歐洲的北約成員加入,若能拉攏東南亞、南美洲與大洋洲的國家加入,其政治上的壓力,將會遠遠超過軍事上所展現出來的嚇阻力。一旦美國可以讓更多的國家派出艦艇參與這支太平洋特遣艦隊,就能進一步孤立中國。

就戰略上來說,美國與各盟國之間的聯合演習,舉行的時間都不長,畢竟派遣艦隊出航,是非常花錢的一件事,除了富裕的美國外,多數的國家都無法長期負擔這樣的消耗。反之,中國在東海、台灣海峽、南海等海域,擁有極大的地利之便,因為這些地區就在中國的大門口。而由多國艦隊所組成的太平洋特遣艦隊,由於是採輪值的方式,便可以分擔上述壓力,而且常備艦隊的意思,就代表這支艦隊會全年都處於戰備狀態,除了短暫入港整補外,將不斷在爭議海域進行巡弋,對中國的壓力,不言可喻。

就戰術上來說,擁有一支多國特遣艦隊在西太平洋巡弋,可以暫時彌補第七艦隊艦艇不足的問題。美國海軍因為造艦計畫延宕與預算不足,導致可用艦艇左支右絀,早已經不是新聞。就目前來看,這問題在短時間內難以解決,這也讓成立第一艦隊的計畫受到影響。如果未來太平洋特遣艦隊可以順利組建,將可以大幅分攤第七艦隊的壓力,而且這支常備艦隊,也能擔任西太平洋的快速反應部隊,當出現危機時,在美國調派航空母艦打擊群趕到前,先一步預防事態繼續擴大。

美國過去長期在太平洋舉行環太平洋演習(RIMPAC)。這場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大規模海上操演,會邀請濱臨太平洋的國家參與,包括東南亞、南美洲與大洋洲的國家。 圖/取自RIMPAC
圖為2020年環太平洋演習。 圖/取自RIMPAC

拜登政府的新冷戰將是紙上談兵還是全面對抗?

不過,要組建這樣的多國特遣艦隊,可能會面臨諸多的問題。比如各國海軍的裝備、編制與作戰準則都不一,北約組織過去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整合,才能形成有效的戰力,如果倉促成軍,便須擔憂會不會變成不堪一戰的雜牌軍?另外,許多國家仍與中國有緊密的經貿關係,是否願意公開觸怒中國,頗有疑問。如果美國登高一呼,響應的國家卻有限,很可能會影響這支太平洋特遣艦隊在政治與戰略上的影響力。

最後一點,是美、中關係雖然已劍拔弩張,但仍未直接爆發衝突或軍事對峙,這支太平洋特遣艦隊並沒有明確的作戰目標,長期下來可能會師老兵疲,無以為繼。

美國如果真的藉成立太平洋特遣艦隊的機會,進一步打造一個西太平洋版本的北約組織,以圍堵中國,那接下來值得注意的發展,是太平洋特遣艦隊組建成功後,這種合作模式會不會擴展到空軍與陸軍?比如建立類似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組織,以反制中國與俄羅斯軍機對第一島鏈國家的常態化侵擾。或是師法目前北約組織將地面部隊前進部署到波蘭,以防範俄羅斯的模式,也籌組多國地面部隊,部署在衝突熱點附近,以因應南海或中、印邊界的緊急局勢?

拜登政府上任後,一改川普時代單打獨鬥的方式,以遊說、拉攏各國的方式來圍堵中國,這樣的策略會逐步落實到軍事層面,並不令人意外,關鍵在於程度會有多深?是點到為止,在競爭之外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往來?還是一路建構出類似美蘇冷戰時期的各種防堵架構,雙方壁壘分明,全面對抗?太平洋特遣艦隊的計畫,雖然還只是紙上談兵,但師法冷戰故智的企圖很明顯,恐怕已透露美國對於這場新冷戰的真正態度。

太平洋特遣艦隊的計畫,雖然還只是紙上談兵,但師法冷戰故智的企圖很明顯,恐怕已透露美國對於這場新冷戰的真正態度。 圖/路透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28569
美國撤軍阿富汗 重心轉向與中國、俄羅斯競爭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撤軍阿富汗 重心轉向與中國、俄羅斯競爭

2021-07-11 17:44 
拜登八日說明對阿富汗撤軍的立場,表情一度凝重。(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阿富汗撤軍速度之快令人訝異,但其實華府早在4年前就受夠了這些「沒完沒了的戰爭」而做出這項決定,並將注意力轉而放在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傳統強權競爭之上。

法新社報導,自2001年9月11日恐怖攻擊後,對抗蓋達(Al-Qaeda)及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等恐怖組織,已消耗美國安全機構許多力量及數以兆計美元。

拜登的前任川普2017年就任時即承諾從阿富汗撤軍,稱在當地的戰爭是「一團糟」與「浪費」。

到2020年時,川普已克服阻力為撤軍奠定基礎,今年1月他卸任時,在阿富汗及伊拉克僅各留下2500名軍人。拜登接受前朝政策,並於8日宣布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介入將在8月31日前告終。

拜登表示:「我們將結束美國史上最長的戰爭。美國經不起再被為因應20年前世局所制定的政策束縛。」

拜登在今年3月發布的國安政策中寫道:「全球權力分配正在改變,產生新的威脅。特別是中國已迅速變得更加強勢。北京及莫斯科當局均已投入鉅資,意圖遏制美國實力,並阻止我們捍衛我國利益和我國在全球的盟友」。

情勢可能一觸即發的地方不再是阿富汗及伊拉克-敘利亞,而是台灣與烏克蘭;台灣和烏克蘭近期都分別獲得愈來愈多先進的美國武器來嚇阻俄羅斯和中國。

美國國防部已針對中國成立新辦公室,海軍船艦定期巡航台灣附近水域及南海,含蓄挑戰中國的領土主張。

國防部強調,反恐行動不會因撤軍阿富汗而終結,而是將轉向更遠距導向,從遠端的基地及船艦利用空襲及飛彈攻擊仍在阿富汗行動的蓋達組織。

拜登表示:「我們正在調動我們的資源,並調整我們的反恐態勢,以應對現今的威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128329
頁/共10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