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陳競新】 2008.07.30 03:12 am
在眾目睽睽下,北京民警襲擊正在採訪奧運售票情況的香港記者,推撞、么喝、捏喉等行為統統在電視鏡頭前現形。新華社稍後發出的稿件,還片面指摘香港記者的不是,幫腔護短;原來事實是,北京奧運統籌班子當晚緊張得徹夜難眠。
京奧當局非常擔憂事件燎原擴大,將北京戮力建立的良好形象破壞殆盡,事發後即四出請益,從港商到台協、從北京記者到香港新聞圈,希望儘快撲滅外界怒火。
為辦好這次奧運,北京的確是傾盡舉國之力,不但要以硬體建設凸顯現代化成就,更期望提升中國在國際間的文明形象,因此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等口號響徹雲霄。但與此同時,當「安全奧運」也被當成頭等大事,北京奧運的運作便陷入了矛盾。
衝突第二天,奧組委官員才邀請港媒駐京記者飲茶,承認北京公安處理手法不當。但言猶在耳,馬上又有官員要求港媒配合公安的管理工作。兩種態度南轅北轍,何者才是北京的立場,令人困惑。國際和港澳台媒體的採訪界線又該怎麼畫?
當天衝突是因售票措施突然改變,現場秩序失控,習慣了自由採訪的香港記者自然開始搶鏡頭。也許略越過管理線,但並未妨礙執法工作,也未有挑釁意圖,卻引來一向就很「老大」的民警們挾著人多勢眾粗暴對待。因此,即使有民警受傷,國際媒體仍和港媒站在同一陣線,譴責北京公安的行徑。
從本質看,這次事件涉及北京市民排隊、港媒採訪、和大陸公安執法三方面的文化差異,這非短時間內可以消除的問題。但當西方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都以社論質疑北京在奧運期間的新聞政策,連一向溫和的香港媒體也開始批評北京民警,預料類似的衝突仍有爆發的可能。那麼,北京又如何在國際形象與採訪自由之間拿捏?
距奧運只剩一周餘,全球媒體也在看、國際社會也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