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九萬兆政府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經濟解嚴》財經法規 空前大鬆綁
2008/07/18 11:31 瀏覽1,861|回應11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07.18 02:34 am
  
劉內閣將進行空前的財經法規大鬆綁。

行政院會昨天核備經建會提出的今年底及明年後財經法規鬆綁規劃案,今年底前鬆綁重點包括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生產事業、放寬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條件等六十六項。

明年之後兩岸經貿鬆綁重點,包括推動大陸等高等學歷採認和開放銀行赴大陸設置分行等一百二十一項,鬆綁範圍既深且廣,被形容為「經濟解嚴」。

閣揆劉兆玄裁示,財經法規大鬆綁,將有助帶動結構改革與活絡經濟成長,各機關應優先推動辦理。

依經建會規劃,明年後推動採認大陸高等學歷,由於在今年總統大選時,大陸學歷採認曾成為選戰交鋒話題,當時候選人的馬英九曾宣示,採認大陸學歷,但不會開放證照考試。經建會副主委單驥昨天也強調,經建會的規畫不會與馬總統矛盾,因為「學歷是學歷,證照是證照」,未來檢討大陸地區學歷認證辦法時,會再討論具體內容。

單驥昨天在院會專案報告指出,各部會自五月二十日以來,已完成鬆綁的財經法規有四十項,今年底以前要鬆綁六十六項法規;明年以後要完成法規鬆綁有一百二十一項;總計將完成兩百二十七項法規的大鬆綁。

至於有關大陸中央電視、香港鳳凰衛視及澳亞衛視來台落地問題,新聞局長史亞平強調,由於央視來台牽涉「對等談判」,新聞局已決定調整時程,原規劃今年完成法規鬆綁,現已決定調整至明年底前的中期計畫。

預計今年底完成的財經法規鬆綁重點包括: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生產事業、放寬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條件、放寬信用合作社投資有價證券、放寬預防性保健醫療廣告管制、放寬健康食品許可證展延、放寬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適用範圍及參與方式、放寬電影從業者的學歷及相關營業限制。

明年後推動的財經法規鬆綁重點則包括:開放銀行赴大陸設置分行、推動大陸高等學歷採認、放寬金融控股公司轉投資的限制、推動保險業運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配合租稅改革研修所得稅等相關法規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9565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經濟解嚴 兩岸年底前鬆綁46項
2008/08/08 10:5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08.08 02:50 am
  
行政院昨天宣布,明年起鬆綁的重大財經項目有二十三項,兩岸經貿占了七項;即日起到年底,要鬆綁的兩岸經貿高達四十六項。政府推動的「經濟解嚴」,兩岸經貿是最重要的部分,如赴大陸投資產業別限制鬆綁、直航路線規畫(劃設新航路)等。

政務委員朱雲鵬昨天在院會提出「財經法規鬆綁與賦稅改革」報告,他表示,雖然稅改結論尚未出來,但在綜所稅免稅額及各類扣除額方面,減稅方向已確定。

朱雲鵬證實,行政院已經成立兩岸工作小組,由朱雲鵬、陳添枝、蔡勳雄、高思博等四位政務委員負責。

朱雲鵬表示,年底前的兩岸經貿鬆綁項目,主要有亞太資產管理中心吸引海外(含台商)財富回流方案、證券期貨及投信業赴大陸發展相關法規修正、放寬來台第一與第二上市公司赴陸投資限制的法規修正、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生產事業、基礎建設及服務業項目、赴大陸投資產業別限制、陸資來台直接投資相關人員往來限制、周末包機改為平日包機等四十六項。

朱雲鵬也指出,經濟部正研議鬆綁陸資來台投資生產事業、基礎建設項目,短期內就會提出具體內容,國人可拭目以待。他說,政府有信心在鬆綁後,海外的資金及人才會回流,台灣經濟一定可以恢復活力。

劉揆聽取報告後裁示,現階段政府施政策略與工作重點是「鬆綁與重建」,希望各部會根據七月內閣研討會時所擘劃施政藍圖,在明年年底前,將施政計畫具體落實。

劉揆也強調,行政院所提鬆綁政策已有顯著成果。

他舉例日前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宣布,將鴻海原計畫在海外申請上市或已在海外掛牌公司,回台申請第一或第二上市;並興建可容納二十四萬人的「數位環保科技」新市鎮。

朱雲鵬所提明年起要鬆綁財經項目有二十三項,在兩岸經貿類包括開放國內銀行在中國大陸地區設立分行、子銀行及直接投資中國大陸地區銀行;另外開放外資(包含陸資銀行)投資國內銀行;開放保險輔助人赴大陸設立分支機構,放寬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74283
67項財經議題 年底前鬆綁
2008/08/07 18:1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8.08.07 02:59 am
  
行政院今日召開院會,政務委員朱雲鵬將報告財經法規鬆綁工作進度,部分仍限制赴中國大陸投資的產業是否鬆綁,成為企業界關注的議題。各部會規劃將在今年底前陸續完成67項議題鬆綁;中期部分,還有142項議題將陸續鬆綁。

官員表示,各部會提出的中期鬆綁時程規畫,包括兩岸經貿、金融市場、租稅行政、企業經營、人力資源、特定產業、運籌物流及教育訓練方式等。

兩岸經貿部分,鬆綁對大陸投資上限及業別限制、開放證券及期貨業投資大陸、放寬企業對投資大陸的募資限制、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生產事業、放寬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條件等。

金融市場方面,放寬信用合作社投資有價證券,以活絡資金運用。租稅行政則主張放寬法人投資人,列報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股權的投資損失,簡化貨物稅產製廠商的申請設立登記。

土地利用部分,放寬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促進科學園區土地利用效率、擴大加工出口區土地取得來源、放寬加工區建築物受轉讓的限制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73485
話題》馬力全開
2008/07/18 12:2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謝偉姝】 2008.07.18 03:29 am
  
美國兩大房貸融資機構風暴席捲全球,讓美國政府祭出非常措施,遏止風暴蔓延。回到台灣,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夕,釋出陸資即將來台的非常措施。

全球通膨加上股市風暴,使得全球政府都處於緊繃狀態。金融體系一旦出現問題,容易引發系統性危機,每個人都擔心,經濟風暴將造成大家憂心的經濟蕭條。

新政府上台,民眾拋出最高的期待,希望新人新政,走出與過去八年不一樣的風景。但新政府上任以來,行政團隊運作不時出狀況,儘管利多不斷,政策傳聲筒釋出的效果似乎讓企業界感受不到政府有大破大立的作為。

全球置身風暴中,台股唯一與全球股市不同的是,背負過去八年經濟空轉的包袱,開放與大陸擴大往來後,猶如擴大市場腹地,光是這份連結,就讓台灣經濟增添美好的遠景,外資看好台股,評價提升,也由此而來。

台股日前跌破7,000點大關,行政院院會昨天宣布放寬上市櫃公司投資大陸淨值上限到60%,並將開放陸資前進台股。

相關首長還說,原本陸資來台的政策要放在最後一波開放,不過,考慮到兩岸資金雙向流動,可為台灣注入活水,因此提前到下一階段實施。

行政團隊上任兩個月,看似整軍卻步調凌亂,現在則有準備踩足油門上路的架式。台股重跌已讓民眾資產大縮水,馬政府衝衝衝的魄力,有賴市場指數檢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9695
開放是硬道理 須步步為營
2008/07/18 12:1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朱言貴/公(台北市)】 2008.07.18 02:35 am
  
政府決定西進投資上限鬆綁,在台設立營運總部不設限,使得國內中大型企業普遍受惠,這也算是一項「遲來的正義」。

多年來鎖國政治之陰霾,其代價可以說創鉅痛深,今後可望逐步一掃而空。曩昔認為開放大陸投資的結果,由於彼岸人力與土地成本的低廉,勢必坐視台灣的產業被連根拔起,導致「錢進大陸、債留台灣」之局面,期期以為不可,近廿年兩岸政策,正因受制於此一僵化思維,而持續原地踏步中。

鑒於今年大陸開始實施勞動合同法,台商經營成本大增,除了轉往世界的其他地區投資之外,同時亦啟動了「鮭魚回流」的熱潮;開放的大陸投資政策,不僅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而且也是大環境中的潮流趨勢,我們唯有做好準備順勢而為,才能替自己創造最大的利多。

儘管如此,須知進行大陸投資,既是一項風險,同時也是機會,必須步步為營。一廂情願地誤認為,兩岸政策大幅開放就萬事OK的話,那才是最為危險的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9687
大鬆綁 打開鎖國拚經濟
2008/07/18 12:1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張忠本/電子業(台北市)】 2008.07.18 02:35 am
  
兩岸經貿政策大鬆綁,繼兩岸周末包機直航後,昨天宣布赴港投資上限放寬到淨值百分之六十,並將在八月開放陸資來台,九月鬆綁赴陸投資產業別限制,十月磋商貨運包機。預計到年底將有廿五項重大兩岸政策陸續鬆綁。

自「戒急用忍」政策限制台商在大陸投資以來,一直困擾著台商。不得已,一些台商變相偷跑;一些將賺得資金滯留海外;一些將大陸子公司切割,獨立在海外上市;甚至已有廠商計畫在台灣下市,改到海外掛牌。日久造成台灣新掛牌上市櫃公司日漸減少,反促成新加坡、香港證券市場的繁榮。

統計資料顯示,各國在中國之投資與該國商品在中國進口市場佔有率成正比。戒急用忍政策前一年(一九九四年),台商投資佔中國海外投資(FDI)一○%,南韓僅佔二.七%;同時台灣商品在中國進口市場市佔率達廿%;南韓僅佔五.二%。

十年後(二○○四年)台灣在政府管制後到在中國投資佔其FDI比率降至五.一%;南韓積極在大陸投資比例提高到一○.三

%,反超過台灣。同年台灣商品佔中國進口市佔率也自廿%降至十一.三%;而南韓則升到十一.六四%。

台灣雖是世界資訊業王國,生產佔世界產量七成,但其中九成在中國設廠生產。台商去中國投資一是為降低生產成本,二是為拓展中國市場,三是為擴大產業規模。在中國生產銷售的稅負比進口貨至少降低十四%。

台灣限制台商到中國投資造成的不良後果如下:一、日月光原是世界IC封裝廠的龍頭,南韓Amkor在中國擴產取而代之。二、奇美原是世界ABS最大廠商,南韓LG在中國擴廠,後來居上。三、IC代工,讓中芯坐大,日美NEC、Motorola、Intel以及華人主導之和艦、無錫上華八吋晶圓廠均已開工生產。

放寬台商到中國投資限制,符合世界經濟潮流與現實。一、人才、資金及產業已無國界之分。二、台灣仍是技術輸入國,我們既無領先世界,更無世界獨有的技術。三、自由化,減少政府干預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趨勢。四、因為全球化與自由化,經濟管制的實際效果非常有限,只是徒增企業經營的困擾。甚至反促使資金、人才不再回流。五、台商的投資只佔中國外資的一小部分;兩岸經濟地位,我方擁有的優勢籌碼已愈來愈少。

今天中國已是台灣最大的外銷市場,佔出口總額卅七%(含香港),同時也是台灣出超賺取外匯最多的地區,一九九三年至二○○六年累計達三三二三億美元。遠超過同期間台灣到大陸投資的六八一億美元。

閉關鎖國,遏阻台商西進,只會斷送台灣經濟發展的生機。兩岸經貿鬆綁,一者可增強台商在國際的競爭力;二者可促成滯留海外資金回流;三者可促進大陸台商在台掛牌上市。顯然兩岸經貿鬆綁,對台灣經濟及股東權益都是利多於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9685
馬上鬆綁法規 近年要拚227項
2008/07/18 11:4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07.17 03:14 pm
  
為強化我國的國際競爭力,馬英九新政府的重要政策工程就是進行法規的全面鬆綁。經建會上午在行政院會報告「法規鬆綁振興經濟」,將會在近年內完成227個法規的鬆綁,目前內閣上任兩個月,就已經完成40個法規的鬆綁,今年年底前將再完成66個法規鬆綁。

鬆綁的法規主要包括十個面向,分別是兩岸經貿、金融市場、租稅行政、土地利用、人力資源、教育訓練、特定產業、運籌物流、企業經營及其他議題,除了各部會自行提報外,還納入工總、商總、工商協進會及相關服務業公會等40個工商團體提供的建言。

520馬政府上任至今,完成40個法規鬆綁,即包括營造業評艦辦法、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標準化獎勵辦法、加工出口區保稅業務管理辦法、公司登記及認許辦法、大陸人民來台觀光許可辦法、人民幣在台管理及清算辦法、金馬與大陸通航實施辦法等。

劉兆玄要求經建會以後循此一模式,對法規鬆綁進行滾動式檢討,以維持經濟動能。

法規鬆綁是依據行政院長劉兆玄在上個月初的行政院會上的指示推動的,劉兆玄當時指出,政府推動愛台十二建設、產業再造及服務業升級等計畫,對台灣經濟成長可帶來正面動力,但相關法規鬆綁要優先辦理,立即推動,所以跟經濟成長有關需要鬆綁的法令,請經建會彙整後,各主管機關就配合辦理,最好能在二、三個月內完成鬆綁的工作。

經建會報告指出,今年底前完成的鬆綁法規重點,兩岸經貿部分包括鬆綁對大陸投資上限、開放證券及期貨業投資大陸、放寬企業募資用於投資大陸的限制、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生產事業。而金融市場部分,將會放寬「信用合作社投資有價證券」,土地利用上則將「放寬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而教育上則開放私立高中以下學校開辦外國課程。

至於明年以後將鬆綁的重點,兩岸經貿部分將開放銀行赴大陸設置分行、推動大陸高等學歷採認等。金融市場將放寬金控公司轉投資的限制,租稅行政上將「研修所得稅等相關法規」,運籌物流上將突破自由貿易港區與物流中心相關發展限制。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鬆綁法規以活絡經濟活動,提升競爭力,已成國際趨勢主流,各國多採積極手段檢討財經法規,以避免過度管制,阻礙市場競爭,以韓國為例,韓國在1997年金融危機後即推動管制與結構改革,鬆綁大量法規,為近年的經濟奠定基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9585
冷眼集》台股雄赳赳 短期春藥?
2008/07/18 11:4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特稿】 2008.07.17 03:14 pm
  
馬政府鬆綁企業投資大陸上限、陸資來台的利多不斷發送,還要放到年底,國內企業拍手叫好,但對照520上任後股市的慘狀,股民信心喪失,民怨四起,這帖兩岸大補丸,充其量只能當中藥,調養台灣的長期經濟發展用,但對得了重感冒,需要特效藥的台股來說,緩不濟急,收買不了大部份的人心。

不可否認,馬政府上任以來,對於兩岸關係的改善、企業投資環境竭盡心力,拼了「馬」命,急著兌現選舉支票,獲得多數企業的認同,在扁執政8年後,總算有人開始對經濟有長遠規劃,企業界多給予高度肯定。

但為何馬政府的民意支持度,跟其就任後台股的跌幅一樣,一路下殺?從國際股市跟油價的表現來看,台股的確有其困苦的環境要面對,這些大家可以理解,但相較美國政府處理「二房」問題的果決,人民感受為優先,馬政府看到這樣的民意支持度也不必感到意外。

數字會說話,台股今年以來的跌幅並不是全球最大,不過,馬政府上任以後,台股慘跌2500點,就遠勝其他國家股市,台股的下跌、人民的信心,就像得了流行性感冒、重感冒,最近的慘跌,又像發高燒,這時候政府該做的應該是拿出特效藥,而不是補品。

馬政府拼經濟,大幅鬆綁企業的投資限制,沒有人會反對,就像是燉中藥一樣,慢慢調養台灣的體質,只不過,股市是經濟之窗,股市的表現某種程度也反映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股票一跌,民怨四起,大家只會怪政府無能、無力,股市一好,各種經濟活動、資金活絡,對帶動經濟也是一帖春藥,任何政策的推動都會產生更強的效果。

過去幾年,全世界的經濟蓬勃發展,很顯然地,台灣因為與大陸的緊張關係,經濟發展綁手綁腳,獲益相對較少,對馬政府而言,開放的腳步及政策是要來調養台灣體質,絕對要做,但也別忘了當初人民政黨輪替,生活要更好的所託,趕緊拿出特效藥來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9583
賴幸媛 擔心衝擊就業率
2008/07/18 11:3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07.18 02:34 am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天在行政院會扮演「烏鴉」角色,提醒經濟部等單位,企業赴大陸投資上限鬆綁後,應該多多對外溝通,以避免衝擊就業率與國內產業。

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這次鬆綁並不會造成產業空洞化,反而台商的資金願意回流,經濟部下階段將配合開放陸資來台投資。

尹啟銘指出,政策鬆綁實施一年後,經濟部會檢討對大陸投資上限是否進一步鬆綁;同時,為避免影響勞工就業,經濟部已在專案審查「關鍵技術」的部分,將就業率等問題列入考量。

尹啟銘昨天相當激動,他說,二年前他為了這項鬆綁及開放,曾發表二萬字的文章,強調當時應與國際接軌,加強投資,不要自我設限,但不但未引起重視,還引起民進黨的批評。如今鬆綁通過,可說是實現他從政的抱負,他非常的感激,認為這項政策不僅能與全球連結,也對深耕台灣有好處。

行政院會昨天討論對大陸投資上限鬆綁及審查便捷化方案時,賴幸媛雖表示支持,但她希望能化解外界的疑慮,特別是有人擔心企業出走與資金外流會更嚴重,及就業人口與對國內企業的衝擊,希望經濟部等單位能對外做說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9573
中小企業 擔心資金排擠
2008/07/18 11:3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林韋任/台北報導】 2008.07.18 02:34 am
  
兩岸經貿即將鬆綁,企業界都表示樂觀。台玻總經理林伯豐昨天表示,台玻有超過十二億元的兩個廠要回台投資;也有企業負責人表示,大陸貸款利率高、給台商額度少,未來可自台灣取得成本較低的資金投入大陸廠。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表示,過去因大環境,資金出走就不敢回來,怕出不去,鬆綁能吸引更多廠商回台投資。

不過商總理事長張平沼認為,現在開放對規模已達一定程度的業者幫助有限。他以旗下耀華電子為例,當初要在大陸發展時,受到百分之四十的限制,只好到香港發展;但他現在不想擴充了,規模已到一定程度,加上大陸投資環境改變,他認為此時放寬只對部分有需要的業者有幫助,對沒需要的意義不大。

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說,放寬對中小企業影響不大,因為中小企業多數非上市櫃公司,兩岸資金往來可以透過私人管道,較不會遇到上限問題;但他擔心鬆綁後中大型企業可名正 款額度帶到大陸投資,可能會造成資金排擠中小企業的效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9571
新聞眼》經濟解嚴 配套周全嗎?
2008/07/18 11:3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08.07.18 02:34 am
  
行政院昨天鬆綁企業赴大陸投資上限,被譽為遲來的「經濟解嚴」。未來一年半內,將有多達六十六項的財經法規鬆綁,層面涵括金融市場、租稅行政、人力資源、土地利用、物流運籌等十大領域,打破所有過去的無謂限制,讓許多從前迂迴西進的台灣業者就地合法、化暗為明。

兩岸經貿往來與交流早已密不可分,妥善利用中國大陸的資源與廣大市場,絕對好過鎖國做法。「不沾鍋」馬英九總統這回出手,要切記,「權」、「責」向來一體兩面,釋出兩岸開放、鬆綁利多,不論後續效果好或壞,馬總統必定得概括承受。

姑且不論兩岸間長久以來特殊的政經關係,國際間咸認中國還不是法治、體質、制度健全的市場經濟。許多登陸的台商看似獲利,但富貴險中求,更多台商企業吃了悶虧,甚至血本無歸。政府積極開放兩岸經貿限制,長期看來,確實能有效提昇台灣經濟自由化的競爭實力,卻不保證台商登陸之後前途似錦。

中國的大型企業或海外投資行為,多半有濃厚的國家色彩,台灣鬆綁後,大陸資金可能大舉來台,台灣絕對有必要先設計一套縝密且周詳的全盤配套。一心期望靠陸資、陸客救台灣經濟的官員,對開放後的負面影響,考慮得夠周詳嗎?喜歡談論具有廣度、深度、高度議題的總統,可千萬不要「成也兩岸、敗也兩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9567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