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小baby是公共財
 瀏覽2,607|回應17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7.08 06:12 am
  
隨著經濟運作形態改變、大家庭解體、社會福利不斷提升,養兒防老的觀念早已揚棄;但教育成本直上雲霄,育兒托嬰費用日趨昂貴,尤其小家庭中雙親常都忙於生計,時間的機會成本高不可攀,因此,對許多家庭而言,養育一個小baby,簡直是高貴的奢侈品。

但養育下一代,本是婚姻最神聖也最重要的任務。既然成本無比高昂,在今日又不足以為晚年的依靠,使生兒育女的投資意義成為幻想,則除了對祖先、家族的神聖使命之外,對一般小家庭而言,子女只是高價的奢侈消費財;選擇不從事這樣的消費,當然也使婚姻的價值大打折扣。於是台灣適婚男女的未婚比率雙創紀錄,男性達三分之一,女性也有五分之一。與之俱來的是生育率直線下滑,30年間,速度之快,居全球第四;但由於速度仍在不斷加快,估計40年內,我們會成為全球人口減少最快的國家之一。到2050年,如果下滑速度不會比預期的更快,人口將減少18%,人口總數將不再是琅琅上口的2,300萬,而是1,890萬,足足比今天少410萬人。

男女成家的比率降低,或許除了當事人之外,對他人尤其整個國家,並無大礙。但生育率直線下降、人口由增轉減,就絕對不是那些小家庭之內的事情,其後果無比嚴重。

首先,經濟成長的動能會大受傷害。除非到了某個時點,我們的生育率能夠從略微多於一人,回升到二人以上,達到足以遞補因死亡或外移而流失的人口,則即使40年後台灣人口只剩下1,890萬人,台灣的總產出仍然會受到直接的影響;因為人的體力與智力不但是三大生產要素之一,更是最重要、最具關鍵性的要素。

但實際的影響絕不止此。根據經濟學巨擘凱因斯的剖析,每個經濟體都在進行一個連綿不絕的運轉過程,從生產到消費與投資促發再生產,循環不已。當人口減少,除了從要素面導致生產減少,更從消費面使產品的總需求下降,造成供過於求的滯銷情況,迫使廠商進一步削減生產規模,同時調降其投資,從好幾個角度引導生產與所得不斷收縮。

所謂經濟成長既是總產出的持續擴張,則人口減少所引發的,就是經濟的衰退。而在經濟衰退過程中,薪資等所得當然只降不升,工作機會也會隨之流失,每個人的經濟狀況不斷惡化,而且,更糟糕的是,可見的未來,只會更加灰暗。1990年代日本困居「失去的十年」,經濟停滯、通貨緊縮、國力衰退、民生困苦,依一般的看法,生育率急速下降正是罪魁禍首。台灣現在正以超越日本的速度重蹈覆轍,我們的「失落的十年」乃至更長久的失落,恐不在遠。

其次,除了生產物品、支配所得之外,每一個社會都不能逃避的,是如何養老的問題。不論家庭中代代相互扶持,或是資源由政府支配,建立公部門主導的福利體制,待撫養的這一代由年富力強的工作者負擔的這個事實,無法改變。因此當老者日眾而年輕一代日少,一個人工作要負擔兩個、四個乃至更多受撫養的老人,則不論老少,所能分配到的資源都會愈趨短缺,撫養者與受撫養者會同聲叫苦。在人口快速減少的過程中,此痛苦格外難忍。

同時,數十年來對大政府的聲討,人盡皆知,將寶貴的資源交託到官僚手裡代為養老,其效率遠不如由民間部門尤其是自己的親人親自從事。尤其由下一代承事長輩,除了飲食不缺,其間溫馨的親情更是無價,任何公共養老體制都無法取代。但若我們放棄了婚嫁、養育子女的選擇,這些都會成為夢想,永難企及。

為了不讓經濟失落,不要所得低落,避免作之者寡、食之者眾,使養老成為無法承受之重,我們必須竭盡所能穩定生育率;不但不能眼看它自由落體,還要設法止跌回升,讓總人口若干年後能穩定在一個遠比今天為低的水準。由此看來,每一個台灣的小baby,都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公共財。

試問,對如此珍貴稀有的公共財,食民之祿的政府官員,究竟做過什麼?甚至是否了解這一個重要的事實?如果了解,即應在每年數千億的預算中,提出一小部分,一面大力鼓勵、獎助婚嫁、生育,一面腳踏實地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從最現實的角度看,這才是效率最高的公共投資,耗用的每一塊錢,都遠勝過任何公共建設、退稅補貼;而且,真的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而且會後悔幾十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6988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這是人口問題,更是經濟問題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8-22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台灣近年出生人數驟降,平均一年的新生兒人數已不到民國70年代初期的一半,日前經建會公布的人口推計報告更顯示,台灣將自民國116年起進入人口負成長階段,此後20年內台灣人口將劇減200萬人。

     台灣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交通擁塞,生活空間窄小早已令人頭痛不已,因此人口減少的消息乍聽之下似乎不算壞事,直覺上人口少個200萬,都市空間變得寬敞,交通一路順暢,看名家畫展也無需再排隊苦候數小時,如此生活,豈不樂哉?

     依美國人口資料局的統計,台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居住630人,這個密度是美國的20倍,是多數歐洲國家的3倍,日本的2倍,人口密度過高確實造成台灣環境極大的負荷,但是人口問題非僅是一社會、交通、環境問題而已,更是一個經濟問題。經濟學家凱因斯曾於二戰前發表論文指出:人口成長與經濟繁榮密切相關,人口成長緩慢的國家,容易導致失業及不景氣。

     凱因斯的憂慮與早他一百多年前的馬爾薩斯剛好相反,馬爾薩斯在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直指人口成長太快,全球糧食將不敷所需而形成災難,凱因斯則是擔心人口成長太慢,難以創造需求而致經濟衰退。顯然馬爾薩斯是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待人口與經濟的問題,因此主張人口成長必須受約束,反觀凱因斯則是從短期的觀點出發,因此主張人口必須適度成長,才能提振一國經濟。兩人的見解看似矛盾,其實是彼此互補,可做為政府長、短期人口政策的指引。

     台灣於民國70年代,每年新生兒平均高達35萬人,人口增加雖加重環境的負荷,但也促使家庭消費支出快速成長,對於具有高儲蓄率的國家而言,人口成長確實成了創造消費需求的重要動能,民國70年代台灣民間消費平均年增率達8.2%,經濟成長率高達7.9%,這皆與台灣人口的快速成長息息相關。

     反觀近年台灣每年新生兒人數已降至20萬,人口成長緩慢使得民間消費動能流失,許多與幼兒有關的產業,經營日趨困難,近七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已驟降至2.3%,經濟成長率僅3.8%,顯示人口成長的緩慢確實如同凱因斯所言,容易導致經濟不景氣。

     然而,近年的台灣人口只是成長慢了點,其對景氣的影響即已如此之巨,十多年後台灣人口轉為負成長,其收縮景氣的效果如何?自是不言可喻。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人口負成長會令人深以為憂的原因。人口負成長紓解人口密度,紓緩了都市空間確實是好事,但其收縮需求所引發的消費下滑、失業上升,投資停滯就不是好事了,這也就是凱因斯所以主張人口應維持適度成長的原因。

     台灣人口成長趨緩的問題愈來愈明顯,新生兒的人數年年創新低,估計今年將跌破20萬人,面對這一處境,行政院所提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用意雖佳,但根本難以創造誘因,試想誰會為了兩年房貸免息的區區小錢去結婚生子?結婚生子是人生長期重大的決策,政府卻擬以短期的區區小利相誘,豈能有成?日前經建會建議給予每位新生兒18年的長期租稅抵減誘因,這才是對症下藥之策,但是從行政院態度冷淡看來,劉內閣恐怕還沒有理解人口負成長的嚴重性。

     深入探討,可以發現近年台灣人口成長趨緩與經濟不振,其實是互為因果,先是由於朝野經年政治爭鬥,經濟前景不明,導致青年人因為生不起、養不起而怯於結婚生育,如此所形成的人口快速下滑,又造成消費疲弱不振,進一步加深台灣經濟困境,終致中產階級流失、貧富日趨兩極,生育率進一步下滑。

     因此解決人口負成長,除了釋出長期的生育鼓勵措施外,創造一個充滿希望的台灣經濟,使年青人有安定的工作當是更為緊要,也只有在這樣無後顧之憂的大環境下,人口與經濟的良性發展,才可望水到渠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94113
老問題可有新對策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8.20 03:17 am
  
為了喚起社會大眾對超少子化嚴重後果的重視,我們再三大聲疾呼,已經到了聲嘶力竭的地步;然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在自私天性及若干錯誤觀念的蠱惑下,許多婚育年齡的國人依然故我,硬要將自身與子孫乃至全體國人的福祉,引向陰暗無光的未來;而食民之祿、身負人民所託公權力與公共資源的政府,卻也麻木駑鈍,教人憂心忡忡。

台灣的總生育率以全球最快的速度直線下滑,到最近三年,每年僅1.1%;也就是說,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總共生育的子女只有1.1人,一夫一妻,兩個人頂多可有1.1個子女,早已無法維持自然的平衡;甚至再過五年,就會低到與逐漸升高的粗死亡率相當,而出現恐怖的交叉,開啟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時代。然而這樣的估計可能失之樂觀,因為經建會乃是根據連續三年總生育率停留在1.1人的谷底,而依香港經驗,認為會有觸底反彈的機會,在37年後緩步升高到1.4人。如果不是這樣樂觀,人口負成長的時代會更快到臨。

但人口負成長,對許多人而言,似乎一點也不可怕,反而值得欣喜;不僅市井百姓做此想,連學富五車的經濟學大師也有公開慶賀者。這種心態著實可怕;若任其擴散汙染,經濟的腳步踉蹌、老無所養、青壯者被愈來愈沉重的負擔壓垮的日子,就會提早到來,陷全民於無底深淵。

經建會過度樂觀的推估,仍算出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結果:在目前低生育率尚未充分發威的時刻,國內每一位老人有七位工作年齡人口扶養,每位工作者分擔七分之一,似乎還不十分沉重。但依上述走勢,18年後,扶養比就會降到每3.2位工作年齡人口負擔一位老人,其負荷要比今天增加一倍以上;而再過30年更將降為每三個人負擔兩人。

「養兒防老」這個古老的智慧,早被現代人拋到九霄雲外;依照新時代的智慧,只要存夠了養老資金,誰還要靠子女扶養,何況今天的子女有多少願意孝養長輩,誰也不知道。這樣的邏輯建立在兩個前提上:一是有錢好辦事,只要兩老手上的積蓄豐厚,衣食又何勞他人;一是國家有退休養老制度,國民年金10月馬上就要開辦,將來可能還會出現更體貼的辦法,依靠子女何如依靠政府。

但這兩個前提都不可靠。政府一切養老資源,都必須取自工作人口的所得;當辛勤工作者全部所得中的四成繳給政府拿去扶養不知誰家的老人時,那些年富力強的工作者有多少願意努力工作,有幾人不想拔腳開溜到他鄉異國去?

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升高,而消費人口不斷減少,經濟成長的動力就會日漸衰弱,國民所得不增反減,每一位國民想努力累積資財為老年預做準備,就會愈來愈發覺力不從心。因為不僅全國可供分配的資源愈來愈不足,而且老年人所需的物資會日漸稀少而騰貴,教他們有錢也買不到養老所需。

從這裡思索,我們就會發現養兒防老的智慧一點也沒過時,只是從一家擴及一國,整個國家與國中的老人必須靠兒孫輩扶養。因此,每個只圖眼前逸樂或負擔減輕的婚育年齡世代,需知養兒不止為自己防老,而是為整個國家防老。

但主導國家走向的人卻對此不知不覺,或者覺而不知所措。為了減輕後來執政者難以負荷的重擔,讓包括自己與家人在內的老年人不致老無所養,更為了不讓國家陷入經濟停滯、民不聊生的苦況,身負國人重託、手握公共資源的政府官員必須正視這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及時拿出真正有效可行的對策。

嚷嚷許多年之後,經建會又提出了耳熟能詳的五大對策:鼓勵婚育、提高教育品質、強化人力投資、完善老年保障、強化移民輔導等。有些實在不知所云,有些如移民輔導等,若只停留在外籍新娘這個層次,為輿論所不容,但開放白領移民,政策又不許;唯一對題的鼓勵婚育,又只是空泛的口號,跟過去一樣口惠而實不至,我們不敢抱絲毫希望。

如果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就必須未雨綢繆,而且要真刀真槍的幹。不談其餘,家有幼兒者都知道,健保不付費的幼兒預防針動輒數千元一針,月月要打好幾種;至於保母,奶粉、營養品、從小到大的教育、補習費用,加起來簡直是天文數字,其他為人父母者的辛苦、痛苦尚非金錢可以衡量。這些政府官員可知道?知道了可做過何事?今天生育率一瀉而下,認真說,正是那些尸位素餐、所託非人的官員的責任;如果還是只知做些冠冕堂皇的漂亮文章卻一點實事不做,這個國家只有坐待天譴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90485
鼓勵生育 經建會提五大政策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08.19 03:26 am

經建會昨(18)日指出,預期總生育率將從目前1.1人緩升至民國145年的1.4人;而人口「零成長」的推估時間,也自兩年前推估的107年延後到115年;人口高峰將發生於115年底、總人口數為2,383.7萬人,116年人口開始負成長。

經建會每兩年進行一次中長期人口推估,委員會議昨天通過「中華民國台灣97年至145年人口推計(初稿)」案,提出包括:鼓勵婚育、提高教育品質、強化人力投資、完善老年保障、強化移民輔導等五大政策方向,希望能提升台灣人口成長。

經建會人力處規劃組長王玲表示,考量國內人口成長緩慢,這次參照其他國家較為樂觀的做法,也加入機率假設,並擬推出優惠政策以提高人口成長率。台灣婦女生育率已連續三年維持1.1人,根據香港的經驗,應該有緩升的機會,因而推估到145年時的生育率可達1.4人。

王玲強調,總生育率已連續三年只有1.1人,經建會將以政策優惠,鼓勵年輕人結婚、生育,研判45至49歲婦女「生涯未婚率」,將自目前的19%降至18%。經建會也推估,到145年之前,總升育率可望緩升至1.4人。在此前提下,人口「零成長」的時間,將自上次推估的107年延後至115年。

學齡人口方面,經建會推估,進入國小、國中及大學的6歲、12歲及18歲的人數,未來十年將減少16%、36%與9%;未來20年內將減少22%、37%及38%;也就是20年後,大學生將減少近四成。

我國與日本相同,從進入高齡化國家到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時間都是24年,經建會認為,我國未來人口政策可向日本借鏡。王玲指出,國際間有很多推動獎勵生育措施,日本推出包括產假薪資貼補、兒童津貼、育兒減稅方案、創造多生育環境等,值得我國參考。

經建會主任秘書廖耀宗表示,五大政策方向已與相關各部會討論,但有關減稅措施,必須由財政部視國家財政狀況來決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90018
民國116年 3.2人養1老人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8.19 04:16 am
  
經建會昨天公布中長期人口推估,民國一百一十六年發生人口負成長,屆時台灣平均每三點二個工作人口要養一個老人。另外,二十年後大學新生將比現在減少四成,只剩下二十點五萬人。

經建會表示,政府現在就應該從稅制、教育等,擬定未來人口減少及結構轉變的因應方案,包括新生兒可享有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增額,最長可以免稅到十八歲成年為止,及高等教育徹底落實退場機制等。

經建會每兩年公布最新中長期人口推估結果,昨天公布「台灣九十七年至一百四十五年人口推計」。過去十年間,因晚婚與未婚盛行,使得嬰兒人數不斷下降,二○○六年起國內的總生育率都只有一點一人,僅略高於香港的零點九八人,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經建會認為,未來台灣生育率應不至於繼續向下探底,人口負成長的現象將到民國一百一十六年才會發生。

推估屆時新生兒將從今年的廿萬四千人,降至十三萬兩千人,「嬰兒荒」將逐漸發生,台灣不會出現第兩千四百萬人,人口高峰將止於兩千三百八十萬人。

影響所及,未來廿年內的國小、國中及大專的入學人數,也將快速減少。經建會也預估,未來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數,將從今年的兩百四十萬不到,在廿年內增加到五百三十六萬多人,目前每七個工作人口扶養一個老人的情況,將惡化到每三點二個人扶養一個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88727
10年內 台灣人口負成長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08.18 03:06 pm
  
根據經建會中長期人口推估,台灣社會要提前進入人口負成長的老年社會了。如果政府什麼都不做,有可能在10年內,台灣的出生人口就少於老去死亡的人口了。

經建會有一套統計推算人口結構的制度,這套「中長期人口推計」有高低中推計三種預測,所謂「高推計」指的是有較多鼓勵生育誘因的政策推出,會讓生育率提升較高;如果什麼政策都不做,生育率預估就會落在「低推計」;至於「中推計」指的就是目前的政策持續推動下去,所產生的人口結構預估。

因為政策推動力道不同,會產生不同結果,但是高中低推計都會落在合理區間當中。以上一次的中長期人口推估為例,高中低推計人口零成長年分,分別出現在民國116年、107年和103年。

113年 粗出生率與死亡率交叉

根據經建會內部資料,長期來看,民國113年國內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將出現交叉,也就是次年度114年開始,國內死亡人數會大於出生人數。

粗出生率是指每年每1000人中有多少是新生兒,粗死亡率則是每年每1000人中有多少人死亡。經建會官員指出,根據推估民國113年我國粗出生率與粗死亡將會首次出現交叉。這個交叉可不是黃金交叉,而是象徵台灣人口出多進少,就像是水庫裡面的水,漏掉的流進來的水多,將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恐怖交叉。

鼓勵生育 政府新挑戰

經建會曾經提出生第三個小孩補助3萬元的構想,但被質疑誘因太低。也提出利用租稅獎勵來鼓勵生育,但未獲得社會廣泛同意,因此無法排進賦改會議程。

經建會官員表示,今天下午委員會議,會把中長期人口推計的報告與委員討論,廣納各方意見。至於是否會採取鼓勵移民政策,官員表示目前還不確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88726
不面對少子化 私校恐全關門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夏誠華/玄奘大學校長(台北市)】 2008.08.10 05:24 am
  
大學指定考試放榜了,此次招生不足之廿二校一○五系,其中已不乏國立大學,甚至該系教師著作等身,學生就讀研究所、就業率頗高,且榮獲教育部獎勵之教學卓越重點大學及經過高教評鑑中心評鑑通過之系。

可見招生不足已非大學教學品質良窳與否,根本問題在於少子化的衝擊,及大學招生名額過多,並設立過多不合目前高中考生興趣及需求之系。

少子化繼續惡化下去,估計在二○一五年將會造成全國私立大學全部關門,屆時傳統國立大學將同樣面臨招生不足問題。而這個問題也不是教育界單獨面對的了,全國各界,包括工、農、漁、牧、商將面臨倒閉、崩盤,甚至公務員素質開始下降,國防人力資源不足,社會福利無力推動之困境。我國整體國力因此降低,國際競爭力落後。

這麼嚴重的未來,是政府不可逃避的責任,為根本解決問題,建議行政院正視此一問題,立即啟動組成危機處理小組,由劉兆玄院長親自擔任召集人。

首先,宜請內政部儘快規畫全國人口普查,讓經建會能據以評估各界人力需求,規畫全國各區域教育機構(包括高中職及大專校院)應設立之科系,再由教育部協調各區域成立「地區教學資源整合聯盟」將資源因時、因地制宜整併。如此,才能培養社會所需要之人才。

十餘年來教育部及經建會錯誤的教育政策導致今天招生不足、人力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新政府不能再用舊政府的手段,將責任歸咎學校系所。

面對全國各界都不能逃避的少子化問題,大有為的政府該是一肩挑起、解決問題的時候,切勿再以類似鋸箭法的退場機制來解決問題,西諺有云:滅火的唯一方法,不是袖手旁觀,否則,遲早火會燒到自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76644
衝生育率》生一個娃 擬減稅18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08.05 04:35 am
  
台灣步入「超少子化」社會,為提升生育率,經建會打算向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提案,提供新生兒父母長達十八年的長期綜合所得稅扣抵額,每多生一個小孩,扣抵額再增加。

財政部官員說,賦改會已在研究所得稅免稅額、扣除額提高的降稅方案,新增扶養未成年子女的扣除額也可納入討論。因為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明年底截止後,將新增一筆稅源,有能力檢討免稅額及扣除額。

但官員說,民眾生小孩意願低,透過租稅減免是否可以提高生育率,值得外界深思,尤其年輕夫婦不生小孩和稅的關係恐怕也不大;畢竟生小孩是人生大事,要讓年輕人對未來有期待或有意願生,應該不會因為多幾萬元扣除額去生小孩。

內政部資料顯示,台灣育齡婦女平均僅生育一點一個小孩,去年出生的新生兒總數已由過去的三十萬人降至二十萬人。經建會估計,台灣會在十年後人口將出現負成長,到了民國一百四十年,每五個人裡就有一位老人,將進入「超少子化」社會。

經建會表示,正研議採取租稅抵減來創造婦女生育誘因,讓每個新生兒從出生起便享有所得稅抵減優惠,期間長達十八年,直到成年為止。

官員說,父母生了第二個小孩享有的租稅優惠將高於第一個,生第三個的優惠又高於第二個,以這種優惠累進的方式,創造婦女生育誘因。

官員指出,小孩在大學畢業前最花錢,如果只提供一、兩年的租金補助或幼兒補貼,根本不具誘因,因此經建會決定提出長期誘因建議,至於租稅抵減的比率及具體機制,經建會正評估,最快在年底研究報告出爐,經建會也打算趁賦改會全面檢討稅制的機會,打算將這個建議提到賦改會討論。

此外,官員說,未來會與內政部討論,提出若干協助家長托育幼兒的政策,例如加強公辦托育機構的軟硬體相關設施,或透過委辦方式增加民間托育機構數量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70871
用減稅換來人力 划算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何孟奎】 2008.08.04 11:07 am
  
近年人口成長日益緩慢,為避免人口老化導致經濟動能趨緩,制定一套完善且有效的人口政策,以提升台灣的生育率,無疑是新政府的重要課題。

扁政府時代,經建會曾提出生第三個小孩補助3萬元的構想,不過由於誘因太低,最後不了了之;日前經建會打算向賦改會建議,用租稅優惠獎勵生育,卻因事關減稅,財政部持反對立場,最後這方案連賦改會的議程都排不進去。

雖然經濟因素不是年輕人要不要生小孩的唯一考量,但客觀條件的確會影響主觀意願,生養環境愈良善、經濟能力愈充裕,生小孩的念頭才可能萌生。如果生一個小孩可以獲得租稅減免,外加生育補貼,相信多少能提高生育率。

財政部基於立場職責,對所有減稅提議,斤斤計較可以理解。但這些新生人口,在未來的人生中,至少也會勞動個40、50年,所產生的貢獻與效益,絕對大於這18年的租稅減免,一減一加之間,何者划算,答案很明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69752
成之約:補貼+優惠 鼓勵生育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08.04 11:07 am

據統計,距第2,200萬人出生已九年,由於台灣生育率下降較預期快,人口負成長恐會提前在106年以前到來。圖為甫出生不久的第2,300萬人口吳承恩。
(本報系資料庫)

國內人口成長趨緩嚴重,政治大學勞工所教授成之約昨(3)日表示,政府應採取補貼與租稅優惠雙管齊下,以鼓勵生育;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則指出,他不反對適度的租稅誘因,但經濟不是唯一因素,社會價值觀的重建更為重要。

成之約指出,現在人口結構已呈倒金字塔,也就是「食之者眾,養之者少」,將會影響勞動力人口,以及國家的經濟成長。他舉例說,日本曾預估2050年人口將受高齡化影響,人口總量減少,導致國民生產毛額降低。

成之約表示,日本這幾年的人口政策產生了一定效果,因此去年出生率已經回升,反觀我國,這幾年政府也提出人口政策白皮書,但似乎沒發生效用,「政府應該下點重藥,讓年輕人願意生小孩」。

成之約認為,目前通膨壓力大,薪資成長空間有限,必須補助津貼與租稅優惠雙管齊下,這樣年輕人才敢生小孩;此外,托育照顧等社會協助體系也應全盤思考,營造良好的生養環境。

吳中書表示,就勞動力來講,人口成長趨緩,整體勞動力就下降,年老的人愈來愈多,救濟補助的經費就多,醫療支出補助也會增加。當勞動人口少,賺錢的人變少,但是負擔更重,因為要去養很多老人。

吳中書說,歐美人口老化的國家也很多,如瑞士人口也負成長,但假設生產技術能不斷進步,往資本密集、知識密集的道路前進,勞動力趨緩不見得會讓經濟成長率下滑,要看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否能因應人口變化及時調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69749
人口負成長 九年內出現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08.04 11:07 am
  
經建會8月中將公布每兩年統計一次的人口推估報告,經建會官員昨(3)日透露,由於台灣生育率下降較預期快,出現超少子化情形,未來除了總人口減少外,勞動人口也將減少。學者推估,依照目前的生育率推估,人口負成長恐將提早在106年之前出現,比經建會二年前預測的數字提前二年。

經建會強調,台灣超少子化的出現,與近幾年結婚與生育年齡雙雙延後,及有偶婦女比例下降有密切關聯,要提升生育率,政府研擬中的策略,包括:國民年金、全民健保、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稅制改革、促進就業、及吸引專技移民等。

經建會上次公布人口推估是95年時,當時推估「人口高峰」將發生在107年,總數大約2,323 萬人,也就是民國108年,台灣人口就會開始負成長,「高齡化社會」則會在民國106年來臨。

日前台灣第2,300萬人出生,內政部資料顯示,距第2,200萬人出生至今,竟長達九年才增加100萬人,創下歷來人口成長最緩的時期。經建會官員不否認,即將於18日公布的人口推估最新統計,出現人口負成長時間恐怕還會再提前,也有學者認為會在106年之前就會發生。

經建會官員表示,社會因不婚及不想生育想法增加,今年出生嬰兒數預估將降至20.4萬人,婦女平均生育數也將降至1.1人,要扭轉超少子化現象,社會應有分擔父母生育子女的機會成本觀念。

根據主計處最新公布,國內未婚人口中,年齡在30至44歲的男性未婚比率達29.1%、較女性20.8%高出甚多,國人對婚姻價值觀改變,連帶影響生育率降低。

經建會表示,台灣婦女總生育率自73年起降至替換水準2.1 人以下後,92年再降至1.23人,已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自87年至今年,出生嬰兒數由27萬人,預估降至20.4萬人,婦女平均生育數將由1.5人,預估降至1.1人。此外,65 歲以上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則由8.3%,預估增至10.4%,高齡化社會日漸逼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69748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