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的戰略、戰術與戰鬥
 瀏覽65,734|回應513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8.07.08 06:11 am
  
輿論將當前的政局形容成「馬英九vs.國民黨」,這是一個馬英九與國民黨雙輸的局面。馬英九看國民黨,覺得自己是面對「兩個反對黨」,沒有執政黨;國民黨看馬英九,則覺得自己的處境是「兩個在野黨」,也沒有執政黨。

政治有如戰爭,不外「戰略/戰術 /戰鬥」三個層次。馬英九總統的「退居第二線」,在戰略思維及戰術、戰鬥的操作上,皆有重大瑕疵;這是形成今日亂局的主要原因。

戰略層次的根本錯誤,是在於馬英九的「防火牆思維」,公開宣示「退居第二線」及「不兼任黨主席」。如今的問題,其實不在於馬英九在實際操作上「退居第二線」或「不兼黨主席」;而是他公開宣示了「退居第二線」及「不兼黨主席」。也就是說,馬英九其實不必公開宣示這兩個自訂的「天條」,但他可在實際操作上體現這兩個原則;倘係如此,馬英九仍可維持「一線/二線」的調度空間,及保有「黨政聯結/黨政區隔」的出入彈性。但是,馬英九如今公開宣示了這「兩大天條」,非但引發「防火牆」的社會譏評,更且作繭自縛,甚至隨時皆會陷於言行不一,表裡不一的質疑;因為,在實際政務上,總統怎麼可能永遠站在「第二線」,而總統又豈能與執政黨脫鉤?馬總統公開宣示這「兩大天條」,最直接的政治效應是:黨內及社會對馬英九的領袖地位及領導能力產生質疑。

其實,倘若馬英九「站在第一線」或「兼任黨主席」,就憲法的規範言,或就李登輝、陳水扁的成例言,或就社會的期待言,皆無違反。也就是說,這兩大政治工具,既合憲法,又不違輿情;因此,可以不用,但不必也不宜輕易宣示拋棄;就猶如在戰爭中不宜宣示自己絕不使用戰略武器一般,亦猶如在海難中不宜宣示自己絕不使用救生艇一般。

政治有如戰爭,瞬息萬變,成敗殊途;馬英九輕率宣示「退居第二線」、「不兼黨主席」(被解讀為與國民黨切割),這不僅是拋棄了極為重大的政治工具選項,且在現實政治上立即產生了「自我邊緣化」的效應;但是,一位直選總統既想領導國家,又想躲在「防火牆」後,在實務上卻根本做不到。未來八年,馬英九能永居第二線嗎?他與國民黨能完全區隔嗎?目前這一切的亂象,可謂皆出自此種「防火牆思維」的戰略偏差。

再論戰術與戰鬥層次。總統府處理莊國榮事件,非但違反了「退居第二線」的戰略原則,而且不經由行政院的途徑進行善後,卻竟然舉行記者會逕指政大教評會「已逾比例原則」;此例,正是戰術與戰鬥層次的失敗。馬總統的總統府團隊,在戰術與戰略部分的病弱,主要呈現在兩方面:

一、溝通能力拙劣:此次監院人事出現巨變,正是緣於馬英九的思維理念未能說服及感動立院黨團;於是出現「邱毅比馬英九更具道德感」的錯覺,造成遺憾。倘若仔細思量,馬英九其實迄今並未讓這個社會真正瞭解他;有些民眾支持他,未必是真正被馬英九說服,而是憑民眾自己的善意想像,對馬英九的形象加以補綴填充所致;如今倘若連國民黨團都不能理解馬總統提名沈富雄及尤美女的用心與境界,可見馬團隊的溝通能力確實大有問題。

二、操作人才不足:政治有如戰爭,戰略與戰術的推演,最後皆要在戰鬥層次落實並接受考驗。馬英九的貼身幕僚,皆是「宅男型謀臣」(謀出了「退居第二線」?),卻幾乎完全不見能夠決勝戰場的操作戰士(是詹春柏嗎?);再者,國民黨黨團的操作,已至「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地步;至於幾名所謂「馬團隊」的立委,實在太無長進,連炒冷飯的能力都沒有,遑論為馬主持公道?於是,上了戰場,操作的槓桿就把持在吳伯雄、王金平等人手中,甚至落到邱毅之輩的手上。後果如何,有目共睹。

本報周日《黑白集》說:馬英九「退居第二線」,但站上第一線的不是劉兆玄,而是邱毅還有……等等。問題的嚴重性是:議題的道德性由邱毅等主導,議題的操作力又由吳伯雄等把持,馬英九可謂在「戰略/戰術/戰鬥」三個層次皆遭挫敗,豈不是茲事體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6983
 回應文章 頁/共5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聯合筆記/馬英九的困局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張宗智】
2014.04.08 02:46 am
 
無論對服貿議題已深思熟慮或一知半解者,一場膠著的反服貿學運,突然凝聚了各路的向心;「退回服貿」只是引子,凸顯的卻是台灣社會對中國普遍的疑懼與不信任。這樣的氛圍,讓兩岸幾年來的交流成果,成了國王的新衣,也預告馬英九總統最引以為傲的兩岸成就,恐淪為鏡花水月,危及他追尋的歷史定位。

二○○八年,民進黨的謝長廷曾說,馬英九若當選總統,「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當兵要去黑龍江。」但民意的勢頭站在化解兩岸僵局那邊,近六成選民,否定了謝長廷的預言。

馬總統就任不久,兩岸各項官方及民間交流快速開展;在中國默許下,台灣終於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迄今並得到一百卅餘國免簽證待遇;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更是馬政府第一任的重要政績。

但這些政績並沒為馬政府累積更多民氣;二○一○年五都市長選舉,國民黨雖保住三都,但過程驚濤駭浪,只能以慘勝名之。儘管執政出現警訊,但馬總統的兩岸作為,還是保他連任的藥方。

陳水扁與馬英九是兩位個性、作風迥然不同的總統,但檢視他們的第二任期,部分軌跡竟十分相似:親信出現貪腐問題、民調每下愈況,陳水扁在第二年遇到百萬紅衫軍抗爭,馬英九則是五十萬黑潮。

馬總統一定想不透,他與第一家庭潔身自好,兩岸政策起心動念皆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反對?

其實,問題的關鍵並不在兩岸,也不是服貿,而是「人」;更準確地說,就是馬英九自己。

許多人批評馬用人管道狹隘、不會溝通、刻薄寡恩,這些年看下來,幾乎都對;但他依然執著,未認真化解。坐視朋友愈來愈少,敵人愈樹愈多,剩下的只有任期保障的權力;總統的權力雖大,一旦只能駕御自己和親信,遇到民意的反撲,同樣不堪一擊。

困於自己,也就困於外。陳水扁第二任期選擇擁抱基本教義派,一連串荒誕誤國的行為,皆因看不見自己的偏差;很不幸地,馬總統也在走同樣的路。

如今反服貿的社會氛圍,不但抹煞了馬總統的努力,對服貿議題的選擇性認定,也極其反諷地附和了謝長廷六年多前「無工、無尪、去黑龍江」的口號,反映了部分台灣人面對崛起中國的心虛與恐慌。

要解反服貿的結之前,馬總統或許得先解開自己這個結;否則成也兩岸,敗也兩岸,不能再把「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當成攬鏡自照的囈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72665
學者解讀:馬可能要放棄「馬習會」期望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郭乃日/台北報導】
2014.03.29 03:37 am
 
清華大學經濟系主任劉瑞華解讀「經濟學人」專文表示,馬英九總統必須面對該文所說反服貿已經不是國內的小難題,因為民眾已產生疑慮,認為馬總統急切要通過服貿協議,可能是對中國示好,以便能完成馬總統追求的兩岸歷史定位。

劉瑞華指出,服貿爭議,顯示民眾對兩岸經濟交流過急的憂心,如果馬總統不調整腳步,只是一味想追求歷史定位,可能會對二○一六年國民黨繼續執政產生不利的影響。

劉瑞華說,馬總統可能要放棄短期內有「馬習會」的期望,因為急於通過服貿,雖然政府說法是台灣不能閉關自守,但民間仍有是對中國示好,以便進行「馬習會」的疑慮。要破除民間的疑慮,兩岸經濟交流的腳步勢必要放緩,與民間充分溝通再推動,否則衝擊將逐漸浮現,甚至影響未來國民黨的選舉勝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69240
《經濟學人》評抗爭:馬進退兩難的兩岸政策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
2014.03.29 03:37 am

反服貿能量快速蓄積,明天就要上凱道,馬英九總統的兩岸政策路線面臨嚴峻挑戰,《經濟學人》以一個人掛在鹿茸上的圖,描述馬總統的兩岸政策陷入進退兩難。
圖/摘自經濟學人

被學生占據十一天的立法院,議場內一直掛著學生繪製長出鹿茸的馬總統海報。
記者陳柏亨攝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以「進退兩難」(On the antlers of a dilemma)為題,評論台灣的反服貿抗議,指出台灣民眾將對馬英九的不信任與兩岸的經濟整合掛鉤。馬英九試圖在失敗主義和民進黨的冒進主義之間,為穩定兩岸關係營造一條中間路線。但他的雄心和民眾普遍對北京政權的疑心相衝突,恐怕會使他無法如願。
英文俚語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意指必須在兩個同樣惹人厭的選項中做抉擇,《經濟學人》將horns換成antlers(鹿茸),有意消遣馬總統日前引起的爭議。

雜誌描述,馬英九擔任六年總統後,頭髮依然烏亮濃密,但原本清新俊朗的面容上已留下了宵旰從公的痕跡。他不厭其煩地回答一些一再被提起的老問題,且從不承認他在戰略上有任何根本性的瑕疵。

《經濟學人》指出,或許受到在兩岸都受到推崇的孫中山啟發,馬英九希望能藉由達成兩岸間的歷史性交往,而為兩岸民眾所喜愛。改善兩岸關係,一直是馬英九的施政核心。他就任後兩岸已簽署廿一項協定,六年來陸客來台人數增加十倍,去年達到二百八十五萬人次;兩岸客機直航從沒有到如今的每天一百一十八班;雙邊貿易額(包括香港)達到一年一千六百億美元。這些都令馬英九引以自豪。下一步則是推動「馬習會」。

《經濟學人》指出,學生以非民主的手段占領立法院,學生及民進黨對「服貿」的主張也多屬似是而非。但他們利用民眾對馬的不信任與省籍情結反對兩岸經濟整合。抗議民眾稱馬英九為中國的走狗,或批評他狀況外且昧於現實。學生們在馬英九漫畫肖像的頭上加了鹿茸,譏諷他把鹿茸誤指為鹿耳內的細毛。

經濟學人強調,民進黨民調領先,對大陸當局是一大警訊,對美國亦然。大陸越強,台灣的安全就越依賴美國的承諾。但美國針對「轉向亞洲」戰略的所有談話中,很少提到對台灣的承諾。

被視為美國現實主義派大師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帥摩在《國家利益》期刊發表文章,指出「美國決策者有合理的可能,終將認定放棄台灣,並容許中國迫使台灣接受統一,在戰略上相當合理」。對某些人來說,統一只是時間問題。台北有學者告訴經濟學人:「戰略上、外交上、政治上,沒有人站在台灣這一邊,我們必須仰賴中國的善意。」

《經濟學人》在結論中指出,馬英九試圖在此種失敗主義,及民進黨對抗並挑戰中國的冒進主義之間,營造出一條合理的中間路線。但他對自己的努力似乎已有些疲倦,而台灣民眾似乎也厭倦了他。

民眾的務實主義加上民進黨內鬥,或許會使二○一六年的總統又是國民黨人。但馬英九希望在卸任時能有穩定的兩岸關係,留下兩岸與全世界肯定的歷史地位,恐怕要失望收場了。

說文解字:on the antlersof a dilemma

獸類的犄角(horn)通常十分堅硬,最好能避則避。英文俚語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從字面上就可看出處在犄角上,想必是進退兩難。牛津、劍橋、韋氏等大字典對此俚語的解釋,都是說必須在兩個可能都會有同樣不利後果的選項中做抉擇。《經濟學人》將俚語中的horns換成antlers(鹿角、鹿茸),一方面是呼應馬總統日前引起的爭議;另一方面,鹿角(茸)有多個分叉,比單純的牛角或羊角更複雜棘手,處境也更為進退失據。 (編譯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69235
政府瘖啞,是因為忘了沉默的大眾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4.03.26 03:56 am
 
政府應對這次學生「反服貿」抗爭,行動顯得遲緩而消極。江揆和馬總統先後發表公開談話,卻顧忌著學生的憤怒和不滿,無法提出強有力的主張。其中一個明顯的問題,是政府一直未能將社會上支持服貿的沉默力量當成後盾,卻讓自己的神經被學生掐在手裡。

「人民」是一個弔詭的概念,尤其在媒體的放大效應下,幾千個街頭走動的群眾,有時竟顯得勝過幾百萬個被當成「背景值」的無名氏。但這樣的呈現究竟是真相,還是幻影?以服貿協議為例,反對者當然有權選擇他們想要的方式來表達不滿;事實上,去年六月服貿送審後,這類聲音從來不曾斷過。然而,支持服貿協議的人呢,他們也是「人民」或「公民」,但在學生高呼「人民反對服貿」的聲浪裡,他們卻被化為烏有了。

大家注意到馬總統的政治人格中有一項特質:他對反對者的關注,往往遠超過對支持者的關注。身為以「全民總統」自居的領導人,這樣做自無可厚非;然而,公共政策的影響涵蓋每一個國民,當占領國會的學生搶奪了發言「霸權」,把自己包裹成「全國─全民」(national-popular)的代言人,從而壟斷了民主舞台;馬英九和江宜樺面對此一情勢,心裡可曾想過那些支持服貿、支持政府兩岸政策的人?

試想,那天江揆走進立法院示威學生中間時,他若說出:「你們在這裡每一個反服貿的人,在社會上就有兩個(或更多)支持服貿的人。」這種說法不是很有力嗎?他不就能把支持服貿的社會力量拉進來當成自己的憑藉嗎?

民間反對者對政府決策發動挑戰,原是民主的日常課題。而反對者為了強化訴求的正當性,往往會把自己化身為某種具有高度道德正當性的身分,例如「媽媽反核能」、「學生反服貿」。這種手法固顯牽強,卻不難理解;因為從道德制高點出發,能反映主事者希望傳播的價值,並觸動社會的認同感。

某些議題由於是非分明,牽涉的價值爭論較低,社會共識比較容易凝聚。例如洪仲丘事件,民間團體以「公民」身分集結抗議,迅速收攏了社會上對於軍中不當管教的譴責,迫使政府做出改革。但有些爭議牽涉的利害較不明確,或因技術或專業問題而變得複雜,即很難找到簡單的共識,服貿和核電即屬此類。這類議題,意見對立的不僅是民間異議者與政府,即使在人民之間,也存在很不同的想法。

然而,在台灣的核電與服貿爭議中,人民間的意見差異幾乎無法呈現。由於反核與反服貿協議的團體聲音宏亮,組織健全,行動力強,他們幾乎左右了整個社會的議題思考。這些團體動輒以「人民」自居,壟斷了社會的發言,也排擠了其他人的聲音。

馬英九與江宜樺都是學者氣味太重的人,對於「人民」的多樣性缺乏了解,也就缺少一種「民粹想像」。也因此,他們面對民間的挑戰者,幾乎一無疑問地接受對方以全稱出現的「人民」身分,任由挑戰者界定議題,政府則絞盡腦汁作答。於是,一種虛矯的「官民對峙」,就在少數民間反對者與政府的合謀之下成形。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上許多沉默公民的聲音就被抹煞;他們對核電及服貿可能是高度支持的,或並無強烈異議反對,卻被反對者奪取了發言權,政府也不重視他們的支持。亦即,由於反對者的奪目聲勢與高亢言行,加上政府與反對者一搭一唱壟斷了民主平台,這個社會裡很多人的「公民」或「人民」的身分其實是被漠視了。

政治人物的責任,是要經由組織與代言,把民間不同的意見匯整成具有公共意義的民意,經民主過程的檢驗與討論,最後形成國家政策。馬英九的「領導力」薄弱,在這裡最為明顯,因為他易於向一方傾倒,這是法匠的通病,也是他必須調整的領導思維。

服貿爭議引發學生占領政府機關,是一次嚴重的政治危機,絕不能當成行政層次的事務處理。馬英九、江宜樺必須懂得召喚「沉默的多數」,正視他們的願望,為他們發出聲音,這股沉默力量才能成為政府處理危機的後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68461
「金選」國安團隊 任務保馬平安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新聞 2014/03/05
金溥聰返台之後,先是內閣無預警大調動,並且傳出國安人事也會重新換血,儘管軍方和國安系統都有推舉人選、坊間也有不少耳語流傳,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還是要等金這位新任國安會秘書長拍板定案。

第三波改組:四大情治首長大換血

【文/周克鈞】

內閣在二月底出現無預警大調動,針對突如其來的人事大地震,外界揣測不一。事實上,國安會秘書長在二月初易人、部分部會閣員在二月底調整底定後,等新任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上任後,國安團隊也會進行重新布局。

國安軍情體系傳出,即將在三、四月定案的新國安人事是確保後馬政權「固若金湯、安全下莊」的「固安團」,所以人選很重要。目前軍方及國安系統推舉的人,還是要等金溥聰返台後才會拍板。

國安局長本省籍馬不放心

國安權威消息表示,被認為「固安團」的新任國安軍情首長職務調整,包括國安局局長、軍情局局長、總政戰局局長、憲兵指揮部指揮官等四大情治、國安單位首長。由於四大情治首長同時調整職務,事關重大,因此就傳出好幾套版本。

其中,關於國安局長蔡得勝即將下台的傳聞甚囂塵上。有一說,是國安單位對中國情資及國際情勢研判有誤;又有一說,是馬英九不放心台籍的蔡得勝(澎湖人)與黨內台籍大老走得近。

據瞭解,蔡得勝曾在某個政商雲集的場合參與連戰夫婦與會的餐敘,蔡與連的互動密切,傳到馬英九耳中,雖然馬並未表示意見,但多少會讓人有些心結也不意外。

不過,由於連勝文宣布參選台北市長時,許多「大連團隊」的前國安體系人員都被安排進入團隊;還有情報傳出,大連團隊也希望借重蔡得勝的人脈布選舉局。但這些傳聞,對蔡得勝來說實在有點冤,因為他與連家不算互動頻繁,見面也是公開場合;至於大連團隊有前國安人馬進駐更與他無關,連戰擔任副總統卸任後,那一批隨扈退伍後有些人就一直跟著他,這帳不能算在蔡得勝身上。

而傳出蔡得勝要被換掉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砂石車衝撞總統府。從國安局到憲兵無一人被處分或檢討,且在討論總統府維安防護時,國安局同意夜封凱道,引發批判後又改回不封凱道,讓馬團隊很難堪。

嚴明到處安插空軍「弟兄」?

另外,國防部軍情局長人事調整,至少也有三個方案,包括由國防部總政戰局局長王明我中將調任,或由空軍派任一位資深中將調任,或由憲兵指揮部指揮官吳應平中將接任。

此三案中,由王明我中將調任軍情局長最詭異。有一說是王明我對政戰人事的堅持,造成國防部長嚴明的手伸不進政戰體系內,所以原本可以調任國防部後備指揮部擔任政戰主任的現任軍事發言人羅紹和少將,依舊還在現職;而內定接任的空軍上校張執中,也就無法接下軍事發言人職務。

因此,讓嚴明有意調整王明我的職務,讓王明我接軍情局長職務,發揮管理專長。但軍方高層透露,嚴明與王明我互動並非不好,怎可能嚴明調不動政戰人事?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09期;訂閱新新聞電子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61509
行政怠惰之害,尤甚於系統當機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4.02.16 02:06 am
 
新戶政系統上路後的龜速及當機問題,經過多日搶修,仍然時好時壞,極不穩定。從檢討過程中發現,這次戶政系統的發包招標及驗收十分草率,硬體採購及軟體設計各自為政;更嚴重的是,遭國防部及工程會列為「拒絕往來戶」的廠商,竟能不斷成功低價搶進政府標案,令人不可思議。

表面上看,戶政系統當機導致申辦民眾必須一再往返奔波,影響到的只是少數民眾的權益,浪費了他們的寶貴時間。但深入剖析,從規畫、發包、測試到上路一環環的行政疏漏,各部門一副「無所謂」的應付心態,真教民眾領教了什麼是官僚心態。如今,僅一個司長為此調參事職,恐不足以改變行政部門的系統性怠惰於萬一。

新戶政系統從規畫到執行,歷經四任內政部長,卻一上路即無法動彈,擔任戶政司長達十年之久的謝愛齡自難辭其咎。然而,從不動產實價登錄系統當機,到ETC全面啟用的亂象,再到新戶政系統的大失靈,這些與庶民息息相關的資訊系統一再出包;可見,台灣忝為資訊大國,政府卻連基本的行政資訊整合都無法掌控,徒貽笑大方。行政院設有科技會報辦公室,各部會亦建置有資訊中心,卻無法發揮系統整合及效能提升的作用,任令各單位狀況百出;其中癥結,恐怕是內閣層次應該檢討的題目。

歸根究柢,這次內政部新戶政系統無法正常運作,原因有幾:第一,發包作業由外行的內政部戶政司主導,排除更專業的內政部資訊中心參與;第二,軟體與硬體工程的招標作業各自為政,兩者採購時間也有落差,硬體廠商環安達指控軟體廠商資拓宏宇根本未進行平行測試;第三,啟用前未落實測試,即任意更換維護廠商;戶政司聲稱曾進行十二次測試,其實只是內部系統測試;第四,草率上路,在新系統未順利連線前,即停掉原本運作良好的舊系統,導致新舊兩端皆落空。

上述問題,儘管目前看來都只是技術層面的疏失、怠惰或草率所致,並未達到「弊案」的程度;但是,行政疏惰造成的政府形象和民眾精神的耗損,代價不可謂不高。再進一步看,這次戶政系統的更新,總計耗資十六、七億元,前後涉及三家軟硬體廠商的承攬;除了軟硬體廠商間合作欠佳、互推責任外,更啟人疑竇的是,有的廠商口碑不良、有的廠商七拼八湊,竟然也能大量低價搶到政府重要標案。政府發包工程的品質,簡直讓人不敢想像。

以「環安達」為例,該公司成立僅一年又三個月,卻因負責人熟諳政府招標法令,短短時間即拿下近百標案,對象從立法院、國防部到國安局不等。今年一、二月,環安達連續被國防部海軍司令部、陸軍司令部、電訊發展室及行政院工程會列為「拒絕往來廠商」,它卻已乘隙搶得新戶政系統的標案。環安達利用多頭公司的經營模式,僅憑少許雇員即能大肆搶攻政府標案,甚至無畏被列為拒絕往來戶,令人咋舌。更令人不安的是,環安達參與投標的,有許多國防部建置的資訊工程,戶政系統其實也涵蓋役政系統在內;國家的機密、人民的基本資料,都讓這種不負責的廠商玩弄於股掌中,政府真感到心安、無愧嗎?

環安達因熟諳招標手法而大量搶得政府標案,無獨有偶,這次戶政系統的軟體商「資拓宏宇」更是此中老手。四年多來,這家由前立委馮定國擔任董事長的公司,已承攬了四百多件的政府標案,其中不少是在「限制性招標」的情況下,以「無競爭對手」方式取得。換句話說,政府的資訊系統標案,在特定廠商的包圍下,已變成任人宰割的肥羊;而這換來的,卻不是穩定的品質與服務,也不是軟硬體產業的茁壯,而是民怨的加劇和行政膿瘡的惡化。

這兩年政府大力進行組織改造,目的無非是為了提升行政效能。然而,從近來新資訊系統屢屢失靈看來,組織改造只改到了機關的軀殼,未見靈魂的提升。如果被列為「拒絕往來戶」的廠商還能不斷蠶食重大標案,政府效能就只配當成笑話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56307
孫震憂心:國家迫切問題沒人管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4.02.08 03:26 am
 
台大前校長孫震昨天上午在台大春節團拜時指出,台灣社會空轉,不是政府領導力不足,而是在位者陷入官僚體系,導致迫切、基本的問題沒人管,「整個國家看不到前途」。

巧的是,就在孫震發言後約三小時,行政院便宣布,行政院發言人一職將由其子、現任公平會副主委孫立群接任。

台大昨天上午舉行春節團拜,由去年新上任校長楊泮池主持,歷任校長孫震、陳維昭、李嗣涔也「回娘家」。

孫震說,很多人認為台灣「當官的」流於世俗,但他認為不是政府領導不好,而是上任後陷入官僚體系,導致現在老人照護、年輕人教育與就業等基本問題「停擺」,讓人擔憂國家看不到前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53920
王健壯/馬英九祇要問自己一句話
推薦1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寧靜姐

 

【聯合報╱今日登場 王健壯】
2014.02.02 08:07 am
 
馬英九雖然自稱是守憲的總統,但他反對立法院成立兩岸事務監督小組,卻明顯有違憲之嫌。

自兩岸交流以來,立法院就一直積極爭取兩岸事務的參與權與決策權。廿一年前,辜汪會談簽署四項協議後,立委更連署聲請釋憲,但大法官在三二九號解釋文中,對兩岸協議究竟應送立法院審議或備查,卻並未作出可否的具體解釋。

也因為大法官未作可否解釋,其後任何兩岸協議,都曾引發立法權與行政權的權力分際爭議。馬英九多年來也一再主張,兩岸協商是行政權,不是國會的權力,如果立委也參與,就會混淆了分權的原則,產生責任不清的問題。

但在分權的原則與責任的歸屬問題外,馬英九卻忽略了兩岸事務的特殊性。涉外事務協商的主導權雖然歸屬行政權,但主導並不代表壟斷,行政機關在進行重大涉外事務談判前與談判中,諮商特定國會議員,甚至邀請特定國會議員參與幕後決策,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權力運作常態。而兩岸協商當然屬於重大涉外事務談判,豈有行政權一權獨攬的道理?

更何況,兩岸關係並不同於其他涉外關係,兩岸事務也有異於其他涉外事務,行政機關若死守權力分立原則,去處理這樣的特別關係與特別事務,其結果一定會造成立法權對行政權的反撲,反而更不利於兩岸的協商;服貿協議至今仍然卡在立法院,就是具體例證。

再退一步說,即使行政權不願基於「權力分享,責任共擔」的原則,讓國會在兩岸協商過程中享有參與權與決策權;但基於權力分立原則,馬英九反對立法院成立兩岸事務監督小組,豈不也是混淆了分權原則?

立法院應否成立一個特別組織,不論是常設性的委員會,或任務編組式的小組,都是屬於國會自治事項,而且也有「立法院組織法」的法源依據。馬英九以總統身分反對立院設立特別組織,就是總統干預並且侵犯立法權,明顯違背權力分立原則。

再就組織而言,立法院各種委員會的設立,都是相對應於行政院各機關而來,例如行政院有內政部,立法院就有內政委員會。但自行政院成立陸委會以來,立法院卻迄今仍未有一個相對應的大陸事務委員會,可以專責監督陸委會,這是立法院組織架構的嚴重缺陷,本來就應補正。

而且,兩岸關係目前已從轉型進入深化的階段,立法院如果仍然像過去一樣,將兩岸事務的監督權,分散於各個不同的委員會中,不能改變分散的立法權監督獨大的行政權的失衡現象,其結果必然會讓在深化階段中的兩岸協商,更容易引發民意疑慮。

民意常對兩岸協商有所疑慮,並非全然是逢中必反的心理作祟。而行政機關消弭民眾疑慮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讓能夠代表民意的國會,盡量參與兩岸協商的決策過程,如果國會祇能對兩岸協議照單全收,這樣的立法權祇是行政權的附庸而已。

馬英九在短短幾年內改變兩岸關係,確有歷史之功;但他的兩岸政策若要贏得更多民意支持,得到更多民眾信賴,就必須要讓兩岸事務決策權讓更多人分享,而所謂的「更多人」,當然就是民意所在的國會。

其實,馬英九祇要問自己一句話:哪天國民黨又在野時,他會不會贊成立法院成立兩岸事務監督小組?他就會找到「立法權在兩岸協商應該扮演什麼角色」這個問題的答案。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52423
兩岸政策不能只有盛世方案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14.02.01 09:10 am
 
新歲伊始,春寒料峭。如今的兩岸關係不也如此?新的一年,習近平將繼續經營「中國夢」,但這個夢未必真的能圓,整個中國埋著危機,「全面深化改革」其實是片面、局部的改革,「中國夢」甚至可能攪動區域情勢。

去年中國大陸轉變最大的,是權力結構。幾個月前還被各界稱謂為「習李體制」,突地變成了「習近平王朝」,這個轉變的內在癥結,其實是習近平一人的專權,求取迅速反腐的效果,再以激活市場經濟為號召。這是真正的改革,還是權力集中的表徵?今年將是真正的「習近平時代」元年,許多真正困難的挑戰與考驗,正是從今年開始。

從過去一年多的觀察,習近平拘捕的政治犯似乎比整個胡溫時期更多,而他懲治的貪官,更已上升到前任的政治局常委周永康,這意味著中共政權的不安全感,已升到史上最高的水位。習近平在十八大接班時的警訊一直都在。去年三中全會後,兩個「超級」組織誕生,一是國家安全委員會,一是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看似為改革而設,實則為了「求存」。前者是為了預先偵測到動盪的訊號,一旦動盪發生,可以迅即弭平;後者則是以最集權方式力圖變革,用一顆中樞腦袋,直接驅使黨政體制行動。

在這種變動的格局中,兩岸關係恐怕退居到更為邊緣的位置;然而,變動也意味著更多的各種可能性。譬如,習近平既獨攬大權,意味著習近平若欲製造兩岸政治關係的升級,不無可能乾綱獨斷,一人拍板。是否習近平可能高規格邀請馬英九進行歷史性晤面?春節後的王郁琦與張志軍會面正在規畫中,「馬習會」的場景也存在於某些人的想像中,但這實在並非台灣可稱「準備好了」的一件事。

習近平肩頭其實無比沈重,由於中共至今不願進行政治改革,現在開的這個「反腐」、「經改」並行的處方,很可能只能收一時之效。大陸內部形勢變生肘腋,並非絕無可能,台灣國安部門裡的兩岸政策,絕不能只有一套繁榮想像的「盛世」方案,而無風雲變色的「亂世」對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52414
從總統的出訪與維安談起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14.01.26 03:06 pm
 
馬總統這次出訪,創下了多次首例,專機不僅飛越俄羅斯領空,並在德國法蘭克福轉機。但同時在國內總統府,也發生至今最大的維安事件。二者雖難以相提並論,但也有值得反思之處。

總統專機出訪,過去因中共壓力,除了美國較友善,各國多不敢讓專機飛越或落地加油。這次能夠辦成,除了兩岸關係改善,我方刻意低調也有助益。過境法蘭克福三小時,我方承諾保密,馬總統和德國政府人士在機場會面,全程不公開,媒體不能採訪、拍攝。馬總統解釋,他的原則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台灣獲得最多保障和權益,慢慢累積,「我們看長遠的,同時也顧慮到朋友們的反應,不要什麼活動只玩一次就沒了」。

的確,能有此突破,意義不僅在於這五年來默默耕耘的成果,更重要是逐步累積,未來還要傳承給新的政府與領導人。前總統陳水扁過去的迷航之旅或烽火外交,容或有「製造麻煩」之處,但其中不無開拓台灣外交空間的用心,不必全盤否定。當然北京不會高興,但台灣的外交無須處處仰北京鼻息。因此我們主張,只要外交有突破,朝野應不吝予以支持,「一致對外」不分黨派,總統出訪更無「綠總統」、「藍總統」之分。

在此同時,一輛35噸聯結砂石車,於25日清晨從凱達格蘭大道直衝總統府大門,衝撞地點距離三樓總統辦公室僅20公尺,若車上有爆裂物等危險物品,後果不堪設想,是近年來總統府發生的最嚴重維安事件。此事發生後,朝野一致要求重新檢討維安措施,民進黨發言人表示,除了應盡速查明並公布貨車駕駛動機,並呼籲民眾如對政府有不滿情緒,還是應保持理性。

難得各方都認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總統的安全應是全民共識,之前總統現身的場合,動輒有人丟鞋,雖然作為言論自由的一種變形,表達民眾對施政不滿,但仍有安全的風險。民眾縱然對政績不滿,但總統這個職位應予以尊重,不能認定馬現在施政不得人心,就可以正當化民眾的洩憤行為。畢竟總統代表全台灣,所到之處應獲尊重,國人亦與有榮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50887
頁/共5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