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的戰略、戰術與戰鬥
 瀏覽65,732|回應513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8.07.08 06:11 am
  
輿論將當前的政局形容成「馬英九vs.國民黨」,這是一個馬英九與國民黨雙輸的局面。馬英九看國民黨,覺得自己是面對「兩個反對黨」,沒有執政黨;國民黨看馬英九,則覺得自己的處境是「兩個在野黨」,也沒有執政黨。

政治有如戰爭,不外「戰略/戰術 /戰鬥」三個層次。馬英九總統的「退居第二線」,在戰略思維及戰術、戰鬥的操作上,皆有重大瑕疵;這是形成今日亂局的主要原因。

戰略層次的根本錯誤,是在於馬英九的「防火牆思維」,公開宣示「退居第二線」及「不兼任黨主席」。如今的問題,其實不在於馬英九在實際操作上「退居第二線」或「不兼黨主席」;而是他公開宣示了「退居第二線」及「不兼黨主席」。也就是說,馬英九其實不必公開宣示這兩個自訂的「天條」,但他可在實際操作上體現這兩個原則;倘係如此,馬英九仍可維持「一線/二線」的調度空間,及保有「黨政聯結/黨政區隔」的出入彈性。但是,馬英九如今公開宣示了這「兩大天條」,非但引發「防火牆」的社會譏評,更且作繭自縛,甚至隨時皆會陷於言行不一,表裡不一的質疑;因為,在實際政務上,總統怎麼可能永遠站在「第二線」,而總統又豈能與執政黨脫鉤?馬總統公開宣示這「兩大天條」,最直接的政治效應是:黨內及社會對馬英九的領袖地位及領導能力產生質疑。

其實,倘若馬英九「站在第一線」或「兼任黨主席」,就憲法的規範言,或就李登輝、陳水扁的成例言,或就社會的期待言,皆無違反。也就是說,這兩大政治工具,既合憲法,又不違輿情;因此,可以不用,但不必也不宜輕易宣示拋棄;就猶如在戰爭中不宜宣示自己絕不使用戰略武器一般,亦猶如在海難中不宜宣示自己絕不使用救生艇一般。

政治有如戰爭,瞬息萬變,成敗殊途;馬英九輕率宣示「退居第二線」、「不兼黨主席」(被解讀為與國民黨切割),這不僅是拋棄了極為重大的政治工具選項,且在現實政治上立即產生了「自我邊緣化」的效應;但是,一位直選總統既想領導國家,又想躲在「防火牆」後,在實務上卻根本做不到。未來八年,馬英九能永居第二線嗎?他與國民黨能完全區隔嗎?目前這一切的亂象,可謂皆出自此種「防火牆思維」的戰略偏差。

再論戰術與戰鬥層次。總統府處理莊國榮事件,非但違反了「退居第二線」的戰略原則,而且不經由行政院的途徑進行善後,卻竟然舉行記者會逕指政大教評會「已逾比例原則」;此例,正是戰術與戰鬥層次的失敗。馬總統的總統府團隊,在戰術與戰略部分的病弱,主要呈現在兩方面:

一、溝通能力拙劣:此次監院人事出現巨變,正是緣於馬英九的思維理念未能說服及感動立院黨團;於是出現「邱毅比馬英九更具道德感」的錯覺,造成遺憾。倘若仔細思量,馬英九其實迄今並未讓這個社會真正瞭解他;有些民眾支持他,未必是真正被馬英九說服,而是憑民眾自己的善意想像,對馬英九的形象加以補綴填充所致;如今倘若連國民黨團都不能理解馬總統提名沈富雄及尤美女的用心與境界,可見馬團隊的溝通能力確實大有問題。

二、操作人才不足:政治有如戰爭,戰略與戰術的推演,最後皆要在戰鬥層次落實並接受考驗。馬英九的貼身幕僚,皆是「宅男型謀臣」(謀出了「退居第二線」?),卻幾乎完全不見能夠決勝戰場的操作戰士(是詹春柏嗎?);再者,國民黨黨團的操作,已至「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地步;至於幾名所謂「馬團隊」的立委,實在太無長進,連炒冷飯的能力都沒有,遑論為馬主持公道?於是,上了戰場,操作的槓桿就把持在吳伯雄、王金平等人手中,甚至落到邱毅之輩的手上。後果如何,有目共睹。

本報周日《黑白集》說:馬英九「退居第二線」,但站上第一線的不是劉兆玄,而是邱毅還有……等等。問題的嚴重性是:議題的道德性由邱毅等主導,議題的操作力又由吳伯雄等把持,馬英九可謂在「戰略/戰術/戰鬥」三個層次皆遭挫敗,豈不是茲事體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6983
 回應文章 頁/共5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網路大軍壓境 府院黨還在玩大風吹?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特稿】
2014.05.12 05:10 pm
 
老實說,林飛帆與陳為廷也是混了好久,才終於在太陽花的運動裡頭,一舉成名。但這兩人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背後恐怕有幾十萬的年輕鄉民,熱衷地進行著網路戰役,那支軍隊軍容壯盛、訓練有素,對新媒體的運用嫻熟又充滿創意,而馬政府的這一廂,卻還在玩大風吹。

鄉民本就是一類具有自我放逐意識的符號性隊伍,他們在現實裡,可能工作、情場具不順遂,可能被社會教條與家庭指責壓得喘不過氣,或者他們也沒什麼挫折,但就是總有一股氣,看不慣那些拿著權力,卻造福不了自己的政客與官員。

這些人平常可能和一般人無異,但一進入網路世界時,他們在現實世界中不一定能發揮的才華,卻找到了意義和舞台,更讓人見識到新世代年輕族群,對新媒體運用的熱情和實力。

可是,馬英九以及那些大官們,卻以為就現在府院黨內的青年們搬搬位子,這些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乖乖牌、好學生的年輕人,就可以到網路上作戰了。這種恐龍的思維,比滿清看到列強欺凌,好歹花巨資買了定遠艦、鎮遠艦備戰還不如,好像大軍壓境了,馬英九卻只想耍一套花拳了事。

現在已有人在網上組了「零時政府」,每天分析解讀政府公開資訊,看哪裡藏著弊案、貪瀆,或利益輸送,他們一夜就可以過濾30萬筆政治獻金資料。等著被拆的行政院不知到哪裡招募驚世高手,還在透過裙帶關係找人,不是自尋死路?

如果沒有作戰意願,直接俯首稱臣、引咎下台即可,不必再演一齣虛情假意的「大保國」,國民黨的青年軍們在太陽花時沒有半點行動,早已是太陽花的敗將,要在網路作戰必須另請高明,並且要「全面進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91234
郝柏村:我們不能容許街頭決策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14.05.11 05:04 am

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昨天批評學生占據立法院、行政院是「政變、暴動」。
記者程宜華/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昨出席新同盟會廿周年慶祝大會,他不只批學生占據立法院、行政院是「政變、暴動」,對政府決定封存核四也說,目前台灣還不夠資格講廢核,唯一能要求的是核能安全,強調「我們不能容許街頭決策」。
新黨主席郁慕明、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都出席昨天慶祝大會,回任公務員惹爭議的郭冠英也到場。

「廢核,老實說還不到時候」。郝柏村指出,鄰近的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福建都有核電廠,「如果他們發生核災變,跟我們發生災變所受的災害是一樣的」。他表示,若干年後也許有廢核的一天,到時候當然要廢核,但現在唯一能要求的是核能安全。

郝柏村還意有所指,一個人喝了幾天開水、不吃飯,就把花了卅年、投入三千億經費和完成九成九的重大工程停工封存,「這不是街頭決策嗎?」郝還批評,這不是民主正軌,也不是民主的作法。

至於太陽花學運,郝柏村不認為是學運,也不能跟早年的五四運動相比,他甚至說,攻占立法院、行政院,「這是政變,是暴動、暴力」,把六十年來台灣建立的民主聲譽破壞無遺,「我感覺非常痛心」。

「我們不能容許街頭決策,也不能容許名嘴治國。」郝柏村以洪仲丘案後取消軍事審判為例,現役軍人須受軍法管轄,這是指揮權的一部分,卻因為廿萬人遊行,一夕之間改變,「這不是街頭決策嗎?」

連勝文致詞時也表示,國內目前正面臨許多挑戰,有心人士巧妙地把台灣內部社會問題與兩岸關係做連結,過去幾年台灣面臨內外經濟環境的困難,讓年輕人產生不滿及挫折感,這些有心人士把這些不滿轉化為街頭運動的能量,這是重大挑戰,也是新型態危機。

他說,以他多年在財經界服務的經驗,現在全球經濟都在復甦,連中國大陸經濟也慢慢回穩,在全球經濟環境相對台灣有利的情況下,台灣只有一個可能會失敗,就是自己把自己搞垮,因此必須專注對國家有貢獻、有意義的經濟發展或建設,走上街頭或衝撞體制,絕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90144
觀察站/小調整 怎麼拚 大改革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光儀/特稿】
2014.05.09 03:27 am
 
520將屆,行政院長江宜樺下周起,又將分別與立法委員餐敘。算一算時間,也差不多到了府院黨自318反服貿抗爭以來,宣稱要「改革」的成果驗收時刻。不過回顧過去幾個星期,府院黨卯足全力要形塑「改革」的形象,能否真正達到「改革」的目的,恐怕還在未定之天。

府院黨改革的焦點,在制度上主要是放在「黨」的這一塊。一口氣換了三位副主席,將朱立倫、胡志強、郝龍斌三位直轄市長納入決策體系是第一步,青年團、青年部整併以及成立國際事務部、兩岸青年交流推動小組,以及擴編新媒體是第二步。

在府、院方面,則是國安人事的變動,以及對於新媒體、文宣作為的整合。整體來說,「擴大決策參與」、「加強青年培訓」和「文宣升級」,是三個最重要的方向。

在改革方向上,這三個重點大致正確。但馬政府的施政飽受質疑,顯然不是「黨部大改造」加上「府院人事小調整」就能處理。主要原因在於,國民黨經過轉型後,黨部功能嚴重削弱,幾乎只剩下「選舉機器」一項;諸多針對黨務的改革,若無法落實到政策上,也是無用。

在青年人才培訓方面,黨部將事權集中是一大進步,但重點還是「如何讓加入國民黨的青年看到未來」。否則加入國民黨的青年,只能辦活動、參加座談,卻沒有實際參與政治的管道,事權再統一,也很難吸引年輕人加入。

國民黨是執政黨,但六年來始終無法將黨務、政務資源好好搭配運用,「以黨輔政」變成「黨政脫離」;這也不是增加三個副主席,就能改變的現況。

馬政府、府院黨要加強黨務的功能,但一方面要避免走回「以黨領政」老路,又要深化黨政合作,如何取得平衡點,還得費很多功夫。只是選舉將屆,黨內能等得到改革發生成效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7960
停損!府院黨整軍 520再出發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14.05.08 02:58 pm
 
馬總統第二任任期即將屆滿兩周年,府院黨近日重新調整腳步,盤點重大政策進度與施政表現,同時進行國安人事調整,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天並再度指示閣員,修補與國會關係。對近來府院動作頻頻,外界解讀顯然在歷經一波波公民街頭運動後,執政府院黨亟欲以520連任兩周年為時點,設立停損,以為年底七合一選戰積極整備。

據了解,行政院正在彙整內閣各項施政成果,提供總統520就職周年對外發表參考,至於總統府對520活動仍在規劃中,具體狀況下周才會對外公布。

在318太陽花學運、林義雄禁食及反核民眾上街後,府院黨近日發動一連串因應作為,除宣示推動黨務改革、對國安單位人事重新布局,連續兩日提名下屆考試委員、監察委員,雖然提名時辰是配合本屆考監委員任期將屆,但藍營人士解讀,從考監委員提名人選,也可看出馬政府以「穩定」為優先考量。

黨政人士指出,例如以注入新血為名,這屆監察委員中頻惹爭議者,都未獲提名。而監察院長最後由張博雅勝出,而非原本傳聞的王清峰,一方面考量到張博雅穩重、發言謹慎的個性,另一方面也為避免因提名王清峰,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引爆更多爭議,甚至波及其他立法院的重要議案。

府院黨不希望考監人事案為紛亂的政局再節外生枝,對於現有的爭議,已著手「拆彈」。除考試委員提名立法院長王金平的資深幕僚、立院副秘書長周萬來出任,為了強化與立法院關係,因為街頭運動被中斷的閣揆與立委餐敘,也將在未來兩周,分五梯次聚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7955
聯合筆記/不負責任的封存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張宗智】
2014.05.08 02:05 am
 
面對接續學運的反核浪潮,加上林義雄以死相逼的壓力,原本在核四議題上仍有點堅持的馬政府再度丟兵棄甲,做了「封存」的決定。

馬政府對外的說法:「封存」是要幫下一代保留一個「選擇權」;「封存」之後的核四廠,未來若要重啟運轉,必須透過公投,由「未來的民意」決定。

核電廠「封存」的代價不小,就算「未來的民意」同意使用核四,依國外的前例,啟用封存的核電廠,費用不下蓋一座新的核電廠。也難怪台電人員會說,若核四要長期封存,「距離判死刑也不遠了。」

的確,如此「封存」,是無能政客玩的文字遊戲,有什麼意義?也令人想起二○○六年三月,前總統陳水扁玩弄「廢統」的作為。

當時民進黨在三合一選舉大敗,陳水扁為轉移國內失政的焦點,提出考慮「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直接挑戰向美國承諾的「四不一沒有」中,「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問題」的主張。

「廢統」引起軒然大波,陳水扁在其間翻雨覆雨,最後還是與美方妥協,放棄了「廢除」,用國統會「終止運作(cease to function)」、國統綱領「終止適用(cease to apply)」的字眼,找到雙方「都不滿意,但可勉強接受」的狹小交集。

國統會當時早已不再運作,因此不管終統或廢統,都只是透過文字,為這段毫無建設性的美台政治折衝留個紀錄罷了,無法改變國統會的名存實亡。被反對者視為必將「終統」的馬英九,當選總統至今仍未讓國統會恢復運作,就說明了一切。

陳水扁要所有人陪他玩那一場,要的不是結果,而是享受「大家不能把我當跛鴨」的過程,卻徹底破壞了台美的高層互信,不顧全體台灣人民的利益。

「封存」核四廠和「終統」一樣,同樣是政治考量後的文字產物。沒有人會相信,封存後的核四,未來還有重啟運作的空間。

但決定讓核四廠運轉或封存,都是攸關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決定。馬政府基於什麼樣的理由與權力,可以棄「目前的民意」不顧,率爾用「封存」二字,就丟給「未來的民意」?

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所應為;難道「現在的民意」就比「未來的民意」愚騃,無法以包括民進黨提出並付委的「核四公投特別條例」等可能方式,決定核四的存廢?

人民只能活在當下,他們的選擇,沒有未來與現在之別;下一代的選擇權,也不勞這一代設定。但民主時代的執政者,若將現在必須承擔的榮辱與責任,「丟包」給下一代,就是失職與失能。

馬政府若放不下法匠身段,還堅持公投法不能修改,只想用家父長式的菁英思維咬文嚼字,就等著被封存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6392
李鴻源:政府太注意民調 節奏亂掉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14.05.06 03:12 pm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上午接受廣播電台專訪,談到近來的街頭運動,認為政府過度討好民意。他說,台灣社會溝而不通,他在內政部長任內參加過的公聽會,發現都只是提供平台讓正反雙方各自表述,沒有協商妥協、沒有找到平衡點,正反立場始終是非常對立,從第一場到第一百場,都一樣。

他認為,政府沒作好溝通、部會也沒作好專業分析。不只馬政府,而是歷來政府都沒作好,專業的人不懂第一線需求,智庫功能變成在選舉時打倒對方。

李鴻源說,閣員太注意民調、政論節目,反而讓節奏亂掉。究竟要做對的事情還是討好民眾的事情?做對的事情起初會受到抨擊,只要熬過就好,但政府往往中途就轉彎,很多政策最後都成了四不像。

以廢核議題為例,李鴻源認為問題不是要不要核能四廠,而是台灣的能源選擇。政府至少要在事前研擬5種方案,列出各種可能選項,和在野黨、民間團體討論出較合適的2、3種,再來公投。若沒有作到,開能源會議不會有結果。

他認為,不應讓街頭運動主導政策,政府應有自己的專業分析,設定出各種方案與讓步底線,溝通過程公開透明,施政時要有自己的節奏,籌畫未來,很遺憾政府都忙著解決昨天的問題。

李鴻源表示,如果他仍是內政部長,他會力主在318學生占領立法院第一天,就把學生請出來,戰線就不會拉那麼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5176
聯合筆記/民可,使由之 官不可,使知之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謝邦振】
2014.05.05 02:46 am
 
服貿六月不可不過,否則影響太大;核四不可立廢,會造成很大動盪及損失;公投門檻不可降,會衍生很多問題;民主不可逾越法治、不可強占公署。這些詞耳熟能詳—都是「官曰不可」。官不可,各種群眾運動如影隨形—民使知之。

過去人民習慣把權力拱手交出,等待分配;上位者習以為常,包括任官、政策、預算經費,都是由上施給,下面承接,獲給是恩惠,沒有就等待。在上者凡事理所當然,施政口號化、教條化,馬氏「十六字箴言」,雖遭嘲諷,依然琅琅上口。

道德化說教失靈,原因無他,馬政府執政讓人「痛」的事較多,取消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高喊年金改革、調高健保費,追償關廠工人的勞動部代墊款…,都說擔責依法行事,但可與不可,分際拿捏在上。苦口婆心叨唸「不要債留子孫」、「要為下一代」,卻感覺不到你為我的好。

民眾只爭一時,哪管千秋,負面感積累多了,心裡有氣當然拿著錘子到處找釘子。

民主化二十年,人民政治DNA改變了—民可,使由之。「民可」衝決「官不可」,批評政策、月旦在上者,像獺祭魚,每天找出幾條痛罵,行動派上街、圍城,有時衝昏頭,行動對不準目標;官員滔滔雄辯,搬出大道理,核四停工還是停建,可以幾天講不完,和戰不定兵臨城下,最後,警察來收拾殘局,驅離、上銬、送辦、交保、請回。相同戲碼一再上演,官員荏弱,抗爭無序,台北譟動,令人厭煩。服貿、核四、公投風波稍歇,自由經濟示範區爭議又起。

群眾運動—「官不可」,使知之。現在卻不斷越過這條底線,包圍上街,把立法院當成聚義廳,視馬路為忠義堂,隨時嘯聚,全不顧其他人也要生活、也要安全。其實,消弭「聚義廳」、「忠義堂」,還在官。

群運是消耗性、乃至破壞性的訴求政策轉換,所謂的街頭決策,罔顧法治與秩序,社會對之漸失耐性。執政者要看清這一點契機,順勢做正面的事。

以核四問題為例,馬江必須從心底認知、承認,裹脅下宣布核四「停工」,其實就是停建了;嘴巴不承認沒關係,推出創造性的政策來轉化:確保目前核安,徹底整頓台電人事、採購、浪費,規畫用電,尋找替代能源,最後執政兩年,致志補缺,則政策轉化看得見天光。不要譊譊不休,「廢核台電破產,等著將來缺電,漲價、沒電用」!而重啟封存,最好只當做前人為後人「百不一失」的準備。

創造性的轉化,首要拆除不確定、不安全、不信任因素,核四如此、服貿如此,示範區如此,而這三不,正是馬江決策最說不清楚的罩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4014
經濟學人:台灣前途恐越來越由街頭決定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
2014.05.03 03:21 am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以「大風起兮」(When the wind blows)為題,副標則為「總統向反核示威低頭」。報導台灣的街頭運動沸騰,並指出馬英九總統在「服貿」及「核四」兩大政策上,先後對街頭運動讓步。影響所及,不僅是馬總統已成跛鴨,台灣的前途也越來越可能由「街頭」決定。

雜誌指出,林義雄絕食,引爆台灣新一波廢核街頭運動。儘管一再宣稱核能攸關國家經濟發展,但馬政府不想製造烈士,所以很快就屈服。林義雄結束絕食,台灣的核能政策也變得支離破碎、千瘡百孔。

「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的基本主張。但直到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電廠災變後,「廢核」主張才得到台灣民眾普遍的支持,而林義雄的絕食更為「廢核」帶來更強的動能。馬總統為了維護核四,甚至罕見地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電視鏡頭前激辯。反核民眾也在街頭展開抗議,四月廿七日更有三萬人上街。

報導指出,馬英九曾與幕僚會商,其中一人對他說,總統的主張都是「百分百正確」,問題是「沒人聽得進去」。幕僚力勸馬英九寧可先讓步,不要甘冒林義雄為「廢核」而殉難的風險,同時也兼顧到街頭的祥和。核四政策於是出現急轉彎,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核四「停工、封存」,由公投決定存廢。《經濟學人》用astonishing(令人大吃一驚)形容核四政策急轉彎。

至於接下來台灣的政治將往何處走?街頭抗議不僅是主要象徵,且已成為決定性的力量。在反核抗議之前,先有學生為了「反服貿」而占領立法院,馬英九也讓步了。

新形態的抗議起初讓以抗議起家的民進黨喜出望外,現在有部分成員要求黨中央全力配合。然而,這樣做對民進黨不無風險。可望代表民進黨問鼎二○一六總統大位的蔡英文,雖認同抗議者的目標,但也表示不能靠社會運動治國,需要回歸政治。

問題是如何才做得到?《經濟學人》指出,街頭抗議頻仍,反映出台灣民眾普遍對政治體制疲弱感到幻滅,但街頭運動將更加弱化體制。任期還有兩年的馬英九已成跛鴨。或許,台灣的前途越來越由街頭運動來決定。

說文解字/When the wind blows

《經濟學人》報導標題When the wind blows的字面意義是「當風起時」。根據《劍橋英文辭典》,俚語way/direction the wind blows意為「看風向辦事」,也就是有所行動前,先了解其他人的意見。報導認為馬總統的重大政策跟著街頭運動的主張急轉彎,無非就是看民意風向辦事。 (編譯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3299
直言集/馬政府能找到止敗點?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程嘉文】
2014.05.01 02:45 am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終於結束禁食,但除重申降低公投門檻,還拋出反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新主張。林義雄雖不再以死相逼,但試圖影響未來政局發展的想法並沒有減少。

反核固然是林義雄的一貫主張,但是過去幾年多次重大事件,例如扁政府廢建核四不成,被迫復工;或是日本福島發生核災,引發全台恐慌;甚至去年江揆提出,要以反面命題公投核四;林義雄都未採取這次的激烈手段。

林義雄看到馬政府在反服貿學潮衝擊下風雨飄搖,決定出手重重一擊。訴求是基於道德,時機與手段仍然出自政治考量。在馬政府宣布封存核四後,勢必要尋找新的突破口,自由經濟示範區成為林義雄下一個著力點。

對馬政府與國民黨來說,從服貿協議、核四,馬政府的重大政策節節敗退,必須盡快扭轉頹勢,才能夠穩住局勢,切斷「連敗」的惡性政治循環。否則未來兩年勢必天天陷入動盪,重大政策接連夭折、停擺,直到二○一六政權失守。

面對上任六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馬英九昨天宣布朱立倫、胡志強、郝龍斌接任副主席,進入國民黨的決策圈,顯示總算體會到問題的嚴重性,必須分享權力,調整過去「決策封閉」的弊端。但是自由經濟示範區的主戰場仍在立法院,因此不管喜歡與否,都須用盡一切努力,儘快找出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的良性

圖/聯合報提供

互動模式。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2887
王健壯╱每天都像革命前夕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王健壯】
2014.04.27 01:38 am
 
太陽花學運後,台灣徹底質變。人民與政府的關係變了,政府的統治正當性變了,更重要的是,國家氣氛變了,變得好像每天都處於革命前夕的狀態。

從九○年代初期完成政體轉型後,台灣民主雖然一路走得跌跌撞撞,但仍是朝向民主深化鞏固的目標曲線前進。然而,質變後的台灣,卻意外出現了民主崩壞的一些徵兆,這是諷刺,也是警訊。

憲政民主是一種原則與妥協相互辯證的制度,不同利益代表的不同利益訴求,可以在這種機制規範下,進行談判並尋求妥協。換句話說,在憲政民主的機制中,利益談判是必要的,有些原則也是應該妥協的。如果不同利益代表祇堅持原則,而不尋求妥協,這種非此即彼的利益訴求衝突,必然會讓多元社會變成分裂社會,並進而危及憲政民主的穩定性與有效性;台灣目前的現狀即是如此。

從服貿到核四,對立的利益代表都把原則置於妥協之上,他們忘了憲政民主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不同利益訴求的談判與妥協;而談判與妥協的目的,並非為了實踐一己自認的絕對真理,而是取得彼此之間有得亦有失的較佳論證。他們雖然都懂「在公共領域中祇有意見並無真理」的道理,但他們的言行卻背道而馳。

再用白話文來說,在最近一連串衝突中,對立的利益代表都堅持自己的原則是對的,都有我不會錯的心理,都認為別人的意見是為了私利而非公益,也都批評對方的主張是弊多於利,其結果便是把對於政策的原則,無限上綱變成猶如神學的信念;而既屬神學,溝通理性當然不可能,談判妥協也如同與魔鬼交易。

但政治終究不是宗教。太陽花學運如果不是馬政府最後被迫妥協,不可能落幕。但回頭去看,馬政府的妥協其實是應為而不為的妥協,也是該早做卻晚做的妥協,讓妥協付出了更多代價。這場學運雖然幾乎摧毀馬政府的統治正當性,但接踵而來的核四風暴,卻證明馬政府顯然並未學到教訓。

林義雄等人的終極目標雖是停建核四,但他們這次抗爭的訴求卻是降低公投門檻後再公投核四,而且民進黨也為此提出了核四公投特別條例的主張;馬政府如果從學運學到教訓,就應接招借力使力,甚至可以化被動為主動。

以降低門檻為例。馬政府的原則是,核四公投屬全國性公投,不宜修法降低門檻。但這個原則與當初基於權力分立原則,而反對立法監督兩岸協議一樣,都不經一駁。更何況,民進黨的訴求祇是制定特別法,而非修改公投法,而且門檻究竟多高,也未有定論,套句馬英九對蘇貞昌講的那句話:「如果那麼有信心,那你怕什麼?」

而且,馬政府也反對將特別法草案逕付二讀,理由是應交付委員會審查。但逕付二讀與交付委員會雖有程序上之差異,但二讀也需逐條審查討論,實質上與交付委員會無異,即使妥協也是程序讓步,馬政府又何懼之有?何必又為了程序而讓僵局難解?

有能力的政府絕對不會在別人設定的戰場上打仗,但可惜馬政府並非這樣的政府,既非這樣的政府,就要懂得有原則的妥協、主動的妥協以及以退為進的妥協,否則,前無進路又後無退路,祇有死路一條。

當然,原則與妥協這個基本道理,也適用於反對馬政府的那些人士;台灣能否早日走出革命前夕的氛圍,人人有責。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1762
頁/共5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