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九萬兆政府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抗通膨 央行祭3金牌
2008/06/27 11:27 瀏覽1,831|回應12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06.27 03:35 am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宣布,七月一日開始調高活期性存款、定期性存款和支票存款準備率。這是近十九年以來首度全面調高存款準備率,宣示央行對抗通膨決心。

這也顯示,上任逾月的新政府,正面臨近廿年來最嚴峻通貨膨脹大考驗。

央行昨天一口氣宣布採取三大貨幣政策,包括:

一、調高存款準備率,活期存款準備率調高一點二五個百分點、定期存款準備率調高零點七五個百分點,平均存款準備率將提高至百分之五點三二。

二、今天起調高重貼現率、擔保融通利率與短期融通利率各半碼(零點一二五個百分點),這是九十三年十月以來,第十六度調升貼放利率,累計升幅達二點二五個百分點。

三、央行還下修今年貨幣供給額M2目標區,從原來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七,下修為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六,這代表央行將進一步收縮游資,打擊通膨。

貼放利率走高,換句話說,銀行向央行融資(借錢)將付出更多利息,銀行也會配合央行這項政策調升存放款利率。

 

 
央行一天之內祭出提高存款準備率、調高貼放利率與調降M2貨幣目標區三道「金牌」,彭淮南說:「這三項措施都是強力的政策工具,央行能動用(對抗通膨)的所有政策工具都用了。」

他更進一步宣示,為因應通膨上升壓力,央行貨幣政策已經從過去的「中性」調整為「有點緊」。

央行這次調升存款準備率,將從市場收回約二千億元相當於現金的強力貨幣。

外界擔心央行大動作將衝擊疲弱不振的台股,但彭淮南強調,近日央行沒有調整利率,股價還不是在動(跌)?他說:「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還是很溫和(mild),不要把股市漲跌問題扔到央行頭上。」

央行昨天召開理監事會議決議祭出三道緊縮貨幣的「金牌」,彭淮南強調,貨幣政策只是物價穩定的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央行內部分析,物價上漲源頭來自國際油價與農產品漲升,面對輸入型通貨膨脹,必須有其他政策配合,才能發揮穩定物價效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3615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彭淮南放狠話 不讓通膨燒起來
2008/07/01 09:56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07.01 02:54 am
  
通膨壓力日益沈重,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語氣強硬表示,「央行仍將以穩定物價為優先,我們一定要對通膨預期心理很小心,不要讓通膨預期燒起來!」

他這番話顯示,為打擊通膨,未來央行將持續調高利率,採偏緊的貨幣政策。

彭淮南強調,央行一定會竭盡所能打擊通膨,必要時將動用央行所有工具,包括調高貼放利率、調高準備率、控制貨幣數量、匯率政策及換匯(SWAP)等。

央行上周四無預警大幅調升存款準備率,造成股市重挫的原因之一,市場形容台股有一個「彭淮南缺口」,彭淮南重申,調升存款準備率對股市完全沒有影響,也「絕對沒有彭淮南缺口。」

他說,央行這次調高存款準備率,雖收回2,000億元資金,但銀行只要將央行的定期存單及轉存央行存款的一小部分轉入準備金帳戶,無需減少放款,並不會導致銀行抽貸款戶的銀根,更不會對股市造成衝擊。

他說,目前國內資金充裕,例如超額準備儲蓄金額就高達6.5兆元,央行升息並不會對股市造成任何影響。

他強調,自96年3月以來,央行理事會有6次決議調升利率,但有4次國內股市上漲;上周五台股重挫,與央行的升息措施並無關係,兩者只是時間上湊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8224
央行可以更獨立
2008/06/30 11:56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6.30 01:54 am
  
正當全球股市陷入低氣壓風暴之際,中央銀行的理監事會議決定了新貨幣政策措施,包括調升重貼現率半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調升各類存款準備率3至5碼、調降貨幣總計數成長目標1個百分點;由於動作之大出乎市場預料,央行新決策被罵翻了,不只抵銷行政院同日通過金融五大鬆綁措施的利多效果,更自然而然地承擔了扼殺股市的罪名。但是,拿掉市場劇幅波動下的情緒起伏,靜下心來分析央行的決策深意,應給央行的獨立性一些掌聲,也期待市場給予央行獨立的空間。

貨幣政策的運用工具主要有三,包括重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及存款準備率;其中,重貼現率是央行因應銀行緊急調度資金之需時的價格,是懲罰性利率,在貨幣政策中的宣示效果較大,近年央行的重貼現窗口也鮮少用到;至於存款準備率,因為是直接收進或放出可創造更多信用的強力貨幣,宣示效果更強,而且是長期性的,因而動用時更為謹慎;相對的,以台灣金融市場現勢而言,最有即時效果的是公開市場操作,由央行每天審度資金供需情勢,透過發行定存單、收受金融機構轉存款及換匯交易等方式調節,其利率才是反映實質資金市場的價格。

可是,由於近年超額儲蓄情勢未改,銀行間流動性激增,在資金供過於求下,市場利率的拉抬困難,上升速度沒有重貼現率那麼快,削弱了央行調升重貼現率的宣示效果。但另一方面,央行為了控制貨幣供給數額,避免市場流動性過剩,推升資產泡沫,一直以公開市場操作,收進供過於求的流動性,結果使得定存單餘額高達4兆元,相當於銀行體系向大眾吸收的約20餘兆元存款,有五分之一因為無處可去,又存回央行領利息;連同金融機構轉存款的2.1兆元,合計鎖在央行的資金逾6兆元。

這6兆元可不是「免費的午餐」;對央行來說,4兆元的定存單以1年期利率2%計算,就要支付800億元的利息。央行既是獨立機關,更是政府百分之百擁有的事業,央行大量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利息支出,固然是為調節資金情勢不得不然,但其間也隱含以全民的錢,補貼銀行資金運用不效率的不公平,因為銀行一有濫頭寸,最可靠又方便的途徑就是存放央行,央行過於保護的公開市場操作,更如同變相「鼓勵」銀行不長進,央行當然應該也必須改變這種模式。

因此,這次央行不再只是調升重貼現率,還請出了多年未用的存款準備率寶刀;除了強化緊縮貨幣政策的宣示效果,也要改變銀行體系過度依賴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習性,強迫銀行提升資金運用效率,不要一直把濫頭寸丟給央行處理;更是因為相對於銀行體系目前放在央行的逾6兆元流動性,足以抵銷此時收回約2,000億元強力貨幣的緊縮效果,對資金供需情勢的衝擊可降至最低,實具有多重目標。尤其,做為經濟活動的資金融通者,銀行體系的資金運用效率,更具支配經濟活動的效果;擁有最多資金的銀行理應發揮其所長,將資金導引到最有效率、最能產生效率的領域,不僅於己有利可圖,也於總體經濟的效率提升有利。

當然,調升存款準備率的緊縮效果仍是不容輕忽。從供給面來說,一如前述,銀行體系放在央行的錢多達6兆元,從總量而言並無不足;但考量不同的到期日,央行仍須謹慎評估市場資金的供需情勢進行調節,以及時注入必要的流動性,相信這點難不倒央行。至於需求面,問題則在於不殷而非過強,銀行流動性浮濫,除了資金運用效率不佳,其源頭仍在於民間投資意願不興,這需要政府從改善投資環境、提高經濟能見度努力,既非央行可一力承擔,也需要時間發酵,相信在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及各項政策上路後應可漸次顯現。

另要特別提出的是,這次央行大動作調整貨幣政策,被指是圖利自己,主因央行有盈餘目標,央行不擴大貼放利率升幅、卻收縮成本相對低廉的存款準備金,可降低公開市場操作負擔。從結果看,確實會有這樣的效果,但相信央行沒有這個動機。不過,根本解決之道應是不給央行設定盈餘目標,因其任務是維持物價及雙率的穩定,不是將本求利的事業;設定了盈餘目標,儘管只是象徵性、央行政策不會因此瞻前顧後,仍難免瓜田李下之嫌,做什麼都難以理直氣壯;拿掉盈餘目標,央行可以更獨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7084
央行之嘆: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2008/06/29 11:1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8.06.29 03:36 am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上周四大出市場意外,連出三拳打擊通貨膨脹巨獸:調升貼放利率半碼、調高存款準備率及調降貨幣總計數成長目標。其中,塵封近廿年的存款準備率大刀出鞘,最是震撼市場,股市次日以跳空暴跌三百點開盤,被市場喻為「彭淮南缺口」,逼得行政院立時召開緊急會議擬出救股十招。表面上看來,央行將打通膨列為第一要務,選了物價、棄了股價;但實際上,穩定與成長,依然並存於央行的心中。

相對於近四年、十五次、合計升息二點一二五個百分點的穩定微升步調,央行這次的動作著實不小,不只具宣示意義,更有實質收縮效果;儘管名目基準利率還是僅升息半碼(一碼是零點二五個百分點),但所搭配的存款準備率上調之舉,將直接收回銀行體系約二千億元可創造倍數信用效果的強力貨幣,是在既有的價格(利率)之外,再同步管控數量(貨幣供給),勢將造成流動性雙重緊縮,因而雖有助於為需求降溫,緩和物價升壓,但也同時制約了股市最需要的資金動能。在台股跌跌不休、內閣團隊焦頭爛額之際,央行還下重手,無疑是落井下石;彭淮南官場打滾這麼多年,竟如此「政治不正確」,是央行新政策最最出人意表之處。

此外,央行此一動作的必要性,也留下很多疑問。眾所周知,這波通貨膨脹是國際油價長期居高不下的結果,屬於全球性,壓力來自供給面;相對的,貨幣政策的效果偏重於內部性及抑制需求,緊縮政策的影響力有其侷限性,並可能付出傷害經濟的代價;再者,儘管台灣核心物價上漲率衝上九年來高峰,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漲幅不算特別急、特別大,尚非失控之勢,台灣如此大張旗鼓地打通膨,是否有些矯枉過正,甚或是為了證明「央行的存在」;尤其是同日集會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也僅是以停止降息應對,預期中的升息因考量景氣衰退風險而暫緩,央行政策之大膽不言可喻。

彭淮南及其領導的央行雖非先知,但也不是笨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央行自有其盤算。全球通膨情勢惡化,已成全球央行總裁的頭號公敵,除了等待油價能因禁漲取消、供需機制發揮作用而回跌,仍會依自身經濟情勢的特殊性,選擇幅度、速度、力度不同的貨幣政策工具應對,例如調升利率、干預匯率、降低流動性等,因而各國有志一同抗通膨,作法卻大不同。像美國通膨壓力大,但次貸風暴導致的信用緊縮壓力更大,以致去年七月以來頂著通膨大風,逆向大幅降息;現今信用緊縮未除,升息弊大於利,一動不如一靜,反而是美國當下的最好選擇。

央行的貨幣組合拳,正是基於台灣經濟現勢下的選擇。對央行而言,維持物價穩定毋寧是其絕對必須堅守的大纛;但在央行的心裡,如何降低抗通膨的經濟衝擊,甚至保持經濟成長的順行,才是最艱巨的挑戰。如果央行完全不顧經濟成長,大可直接拉大升息幅度,其結果是拉高台灣利率水準、吸入國際短期熱錢、資金供給增加、新台幣升值,不僅無助於為通膨降溫,外貿導向的台灣經濟也將受傷,中國大陸的宏觀調控困局殷鑑不遠。

正是因為央行心中有經濟,才在考量定存單、金融機構轉存款等餘額高達四兆元、充裕的流動性尚足以因應存款準備率調升的緊縮效應下,搭配數量管制的貨幣政策,以務求穩定雙率,減少不必要的波動;尤其是今年以來新台幣已大升近百分之七,遠高於貿易對手,快速升值的衝擊不能不防。對此時的央行來說,維持總體經濟的穩定,比什麼都重要;不過,救經濟不等於救股市,但救了經濟,也就救了股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5904
評估央行抗通膨三措施之妥適性
2008/06/28 17:46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6-28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央行周四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決定採三措施對抗通膨,包括調升重貼現率半碼,調升活存及定存準備率各0.75%及1.25%,並將廣義貨幣供給(M2)成長目標下修1%。央行總裁彭淮南並在記者會上,宣示了央行對抗通膨的決心。

     首先,央行將重貼現率調升半碼至3.625%,而周四銀行間拆款利率僅2.1%,兩者間差距達1.5%。如我們稍早社論指出,過去四年央行升息共十六次,重貼現率累計升幅達2.25%。但同期間,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定存單的發行利率升幅約1.1%,僅為前者的一半,此使中央銀行重貼現率與市場利率「脫節」情況日益嚴重。

     環顧世界各國,重貼現率與市場利率的差距都比我國為小。例如,現今美國重貼現率為2.25%,而聯邦資金利率為2%,兩者間差距0.25%。日本央行重貼現率自去年底以來均維持0.75%,而貨幣市場短期利率近期均在0.5%左右,差距亦僅0.25%。南韓經濟與通膨情況與我國很類似,前年底南韓央行重貼現率為2.75%,貨幣市場短期利率反而較高,為4.19%;至今年二月底,重貼現率升至3.25%,貨幣市場短期利率升至4.97%。我們舉以上的例子是想說明,台灣目前的重貼率已與市場脫節,央行一再提高重貼現率,並不代表已採強力措施對抗通膨,因為現今幾無銀行向央行借錢。但最攸關的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目標,央行卻扣住底牌,既不公開對外說明,也未在央行理事會明確討論、鄭重決定。

     其次談調升存款準備率。一般而言,先進國家因債券市場很發達,成交量很大,公開市場操作很有效,央行很少調整存款準備率,很多國家已二十多年未調整。我國央行上一次調整係19年之前。先進國家的平均存款準備率,一般在3%以下。銀行存款準備金係以庫存現金及存放央行兩種形式持有,前者無利息收入,後者平均利息也極低,央行提高存款準備率,形同央行對銀行課稅,將降低銀行盈餘,對金融業是重大利空消息,但央行本身盈餘卻會增加。各先進國家央行並不傾向維持偏高的存款準備率,因許多境外金融中心,銀行業務不受存款準備率拘束。存款準備率太高,將降低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另面對存款準備率提高,銀行會擴大存放利差,即調降存款利率且調升放款利率。我們估計,此次央行升息後,銀行存款利率可能不變,就算調升,幅度也很小,但放款利率調升幅度會較大。存款人、借款人及銀行,三方都是輸家。我國現今平均存準率已在5%以上,比先進國高,且我國銀行獲利普遍不佳,央行不宜以抗通膨為名提高存準率。

     最後談央行調降廣義貨幣成長目標。設定貨幣成長目標區,基本上是貨幣學派的主張,在1970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機之後曾風行一時。但近二十年來,各先進國家多已易弦另轍,不再那麼重視貨幣數量或公開設定其成長目標。主因是貨幣需求本身並不穩定,在周五央行記者會中,央行研究人員亦指近年民間資產配置改變及理財行為多樣化、國際化,減少銀行存款比重,會降低貨幣需求。另方面,一國貨幣數量與總體經濟變數(如物價與所得)的關係,也變得很不穩定,例如我國最近貨幣成長率走低但通膨率卻升高。這二項因素都使貨幣總計數的重要性大降。我國央行在去年底理事會制定今年的貨幣成長目標,不到半年,因景氣前景不佳,負的實質利率使銀行存放款成長率下降,央行就急忙調降貨幣成長目標。實際上,現今貨幣總計數大部分係由需求面因素所決定,央行只是被動配合。貨幣成長目標如何,變或不變,只是一個幌子,利率才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關鍵。但央行官方利率如前所述卻與現實呈脫節狀態,利率(尤其是公開市場操作)決策過程與邏輯的透明度也不夠,予人以決策者「自由心證」之觀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5116
政院拚經濟 央行縮銀根 誰應爭先
2008/06/28 16:3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 2008.06.28 03:44 am
  
行政院全力擴大內需,中央銀行卻祭出緊縮措施,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效果完全相反,形成政院踩油門、央行踩煞車看似矛盾的現象。學界看法兩極化,有人支持央行收緊銀根,但也有人認為拚經濟比升息重要。

前經建會副主委薛琦肯定央行緊縮貨幣措施,「政院與央行施政並沒有矛盾」。薛琦指出,與鄰國相比,台灣利率水準偏低,日本經驗證明低利率政策造成後遺症超乎想像,央行適度拉升利率,不必然影響企業投資意願,卻能避免負利率持續惡化。

薛琦強調,順暢的兩岸關係才能提供振興經濟契機,刺激民間投資與消費意願,使得台灣景氣走向正面循環,以他觀察,新政府致力兩岸開放已經走對了方向,但經濟復甦或重振需要一點時間,「有些事不能太急」。

內定掌金融研訓院的台大經濟系教授許振明指出,這波通膨因油價與農產品飛漲造成,屬輸入型通膨,央行緊縮抗通膨,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他說,從貨幣供給額年增率一直低於目標區來看,代表國內消費與投資意願低迷,經濟困頓停滯,央行緊縮措施,將使民間經濟活動更趨保守。

許振明說,大陸等地近幾年景氣大好,升息不僅抗通膨,對過熱經濟也有降溫效果;但台灣停滯了八年,經濟陷入空轉低迷,是否有採取緊縮措施的必要性與條件,仍有討論空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5031
陳添枝:央行藥方沒問題
2008/06/28 16:3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06.27 03:25 pm 
 
中央銀行為了對抗通貨膨脹,祭出調升重貼現利率和存款準備率等緊縮貨幣政策,與行政院拚經濟的政策矛盾,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今天表示,央行對抗通膨採取的方向沒有問題。

央行理監事會議昨天迅速通過貨幣緊縮政策,正好遇到美國道瓊指數大跌,今天台灣股市內外交相逼,以致衝擊擴大。

陳添枝指出,通常重貼現率屬於短期政策,央行這次只升息半碼,主要的原因是美國聯邦理事會FED這次並未升息,在美台間已存在利差的情況下,如果持續讓利差擴大,將會吸引更多外資進入台灣市場,使得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此外央行也考量到外銷表現,採取升息半碼的措施,也是希望外銷不要受到這次升息的影響。

調高存款準備率將使得銀行經營成本上升,陳添枝表示,銀行可用資金變少了,勢必得提升經營績效,但因為目前游資很多,他認為這次調高存款準備率影響有限,但至少可以緊縮銀根,達到抑制通膨效果。

新政府上任之後,陸續採取各項開放措施,包括開放陸資間接投資台股,以及即將放寬台商投資中國40%上限,儘管政策面不斷有法令鬆綁等好消息傳出,股市依舊跌跌不休。陳添枝表示,股市並非歸經建會所管,但是他已交辦經建會經研處盡量蒐集資料,看看在法令鬆綁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藥方可以救股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5029
股災怪升息? 彭淮南平常心
2008/06/28 16:3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傅沁怡/台北報導】 2008.06.28 03:44 am
  
台股昨(27)日重挫263點,不少股民把矛頭指向中央銀行調高存款準備率。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心情則未受影響,他說:「過去央行升息,有好幾次台股也大漲;台股(重挫)跟央行升息沒有關係,這次台股下跌主要是受美股影響。」

彭淮南昨天一早便進央行辦公,中午赴行政院參加財經首長會議,除了說明央行穩定物價政策,也提供股市等金融市場相關數據和參考資料。據了解,央行比較主要股市去年以來表現,其中台股走勢優於日經等鄰近股市。

下午5時左右,彭淮南的座車再度駛進央行。面對記者,彭淮南說,台灣股市已經國際化,外資在股市參與很深,加上很多科技股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股市與美股的連動性非常高,現在股市走的是國際盤,與升息的關聯不大,也因此他的心情不受影響。

彭淮南強調,央行升息有助穩定物價,長期對經濟發展有益,而股市反映的正是經濟基本面,只要經濟情況好,長期對股市反而是利多。更何況,股市一個漲停板就是7%,彭淮南認為,央行調高利率並不會影響股市投資意願。

彭淮南也重申,穩定物價是央行的重要職責,且央行一直持續透過各種操作來控管貨幣數量,達到穩定物價的效果,並非像外界說的沒有在做事,也不是像昨天理事會宣布升息才是在做事,央行做的是每天持續的工作。昨(27)日彭淮南身穿深藍色西裝,頭髮梳得光亮,臉上的笑容也是滿分。門口的警衛說,平常總裁待人和善,但不常笑,他剛剛比手劃腳的樣子,可以看的出來他心情真的不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5027
彭淮南:升息與股市無關
2008/06/27 13:0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6-27 工商時報 【陳美君、陳碧芬/台北報導】

     對於外界質疑,央行採取重量級的緊縮貨幣政策,可能阻礙股市動能,央行總裁彭淮南昨日強調說,過去幾天,央行沒有調升利率,「股價還不是在動」(按:意指利率調整與股市無關)。

     為避免外界將台股表現不佳,與央行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畫上等號,彭淮南表示,台灣超額儲蓄有6.5兆元,投資率卻相對低落,央行沒有調升利率前,股價還是一樣有起有落。

     對於台股近期疲軟不振,彭淮南昨日也發表看法,表示一個國家的股價,是反映經濟狀況的窗口,但在全球化的架構下,很難不受國際影響,台灣很多的IT產業,都在美國上市,股價當然也會有某種程度的連動性。

     銀行主管分析說,彭總裁話中的意思,就是目前股市表現不佳,不是資金鬆緊的問題,而是投資意願和美股連動的問題,過去資金非常寬鬆,也不代表股市就會狂飆。

     彭淮南進一步指出,央行調升存款準備率,將會產生一些預期效果,在相同的貨幣供給數量下,市場流動性會降低,降低貨幣數量的流動性,有助於物價的穩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3768
彭總裁寫新聞稿 開澄清大會
2008/06/27 11:3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傅沁怡】 2008.06.27 03:35 am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在記者會,很生氣有報紙批評「對抗通膨,央行好像沒做什麼事」,他扮起「彭教授」白板上寫下央行每天如何抗通膨。
記者張天雄/攝影

國內通膨壓力增溫,讓負責穩定物價的中央銀行頓時成為輿論箭靶。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對此「有備而來」,主持央行理監事會後的記者會時,除了強調「央行今天會端出很多道大菜」,還親自撰寫新聞稿澄清央行沒有在抗通膨戰役缺席,請社會勿因央行沒有敲鑼打鼓就「忘了央行的存在」。

昨天央行理事會只花了不到一小時,便在「全體理監事一致同意」下,決定升息、提高準備率和調降貨幣總計數目標三大政策,顯示國內物價情勢十分嚴峻。

彭淮南卻老神在在,主持記者會時,先來了段「阿彭上菜」的開場白,強調央行準備了多道大菜(政策),而且會讓大家料想不到。接著又開起澄清大會,力陳央行不像媒體所言,沒針對物價做事,反而是央行每天都在做事,以致大家忘記央行的存在和重要性。

彭淮南舉例說,業務局每天發行存單、收轉存款;外匯局進行換匯(swap)操作,都是控制貨幣數量以維持物價穩定,央行不會「缺席」,但不能因為央行沒有敲鑼打鼓,就以為央行不存在。

他還幽了業務局長尤錦堂一默:「如果央行都沒有做事,那應該不要付薪水給尤局長。」

彭淮南昨天顯然心情極佳。他除了強調新聞稿「是我親筆寫的」,並依例搬來白板替在場媒體記者上起一堂經濟學的課程,從供給、需求的經濟學理論講起,偶爾還會對提問的記者說「十分感謝你問這個問題」、「我太喜歡你了」,與平常一貫的嚴肅作風不同。

在央行理監事會議決定採取多項貨幣政策工具後,被「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推選為A級總裁的彭淮南,面對這場艱難的抗通膨大戰,似乎已經胸有成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3623
彭淮南抗通膨 愈來愈殺
2008/06/27 11:29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傅沁怡】 2008.06.27 03:35 am

央行「組合式」貨幣政策調整效果
傅沁怡/製表

央行理監事會議一口氣祭出三項貨幣政策工具同步控管價量,緊縮程度堪稱近20年來僅見,凸顯國內物價上漲壓力沈重,央行為避免負利率環境進一步衝擊民間投資和經濟成長,被迫放棄過去緩步升息的微調手法,加速穩定物價,大動作拚了。
物價壓力多大,就選擇多大的政策工具…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不只一次說,穩定物價是央行的「第一優先」。且央行會竭盡所能、動用所有政策工具來維持物價穩定,「物價壓力多大,便會選擇多大的政策工具來配合。」他語氣堅定地說。

從央行本次破天荒同時動用調升貼放利率、存款準備率及貨幣總計數目標區,可說是動用「組合式」政策工具,不難想像國內物價走高的壓力有多大。至於央行對平抑物價到底有多大的決心,恐怕不能只靠央行昨天宣布的政策衡量,央行今天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調整幅度,將是市場看待央行態度風向球。

央行其實很清楚,這波通膨壓力是導因進口原物料價格飆升,央行貨幣政策著力點有限。但物價上漲造成的新台幣負利率環境如果長期延續,勢必不利國內經濟、金融,央行如果沒辦法靠壓低物價解決負利率問題,剩下的選項只有拉高名目(存款)利率。

緊縮政策,未必與銀行調高利率畫等號…

由於國際油價走勢是取決於產油國和市場投機買盤,央行也不可能「看天吃飯」、祈求下半年風調雨順可以讓物價漲幅因而趨緩,央行唯一能使得上力的地方,就是透過貨幣政策引導銀行利率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採取緊縮政策未必可和銀行調高利率畫上等號。由於市場資金寬鬆,使得央行調高存款準備率可能失去過去的強力效果,銀行原本就有很多濫頭寸,增提準備並不能馬上讓銀行資金轉緊,反而可增加提存在準備金乙戶計息的部位。

同樣地,國內投資意願不振,讓銀行缺乏放款對象來消化資金。屬於懲罰性質的貼放利率是否調高,對銀行其實無關痛癢;央行降低貨幣總計數成長目標,也只是某種程度反映市場對資金需求不足的真實情況。

反觀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直接影響銀行吸收存款後,如果貸放不出去而必須買進央行存單,可以向央行收取多少利息,如果央行大幅調高操作利率,依理來說,銀行當然也樂於反映在存款利率調整幅度上。

只不過,銀行有獲利壓力,央行也揹負盈餘壓力。調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勢必加重央行利息支出,這也是央行過去操作利率調幅往往低於政策利率升息幅度,本次也不願直接大幅拉高貼放利率,而是改採組合式政策工具的原因。

央行平穩物價決心有多大,今天給答案…

央行昨天祭出大動作後,彭淮南雖為日後再升息留下伏筆,一句「改善負利率非一蹴可幾」似乎也預告操作利率調幅有限。彭淮南是否真像自己所說「不會為達成盈餘犧牲物價穩定」,央行平穩物價的決心又有多大,今天公布的操作利率,將可給市場答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3621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