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密訪美國,10日(美東時間)並與國務院高層官員洽談「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ECRO) 升等案。未料正好碰到美國總統拜登9日晚上10時(美東時間)主動致電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致本來幾乎已經水到渠成的「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0ffice) 升格案恐怕會成為泡影。
由於美國國務院1994年通過的「美國對台政策調整」規定我國正副總統、正副行政院長,以及具有主權意涵的外交與國防部長不得訪問華府;因此,國務院將會談地點安排在華府附近的馬利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
儘管顧立雄曾在美國紐約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學位,身為國安會秘書長也可訪問華府;但是,他生平最討厭說英語;因此,吳釗燮這次只有權充他的「口譯哥」。他們的「密訪」顯然事機不密,被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逮個正著,讓「密訪」變成公開的新聞。
更糟的是,包括國安會與國安局在內的情報單位,顯然沒有事先掌握「拜習通話」的情資,以致「密訪」與「拜習通話」的時間點幾乎撞車,而讓原先唾手可得的升等案,可能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我國駐美代表處升等案,早在前美國總統川普後期即已提出,只是尚未成功,川普就已落選。2021年3月,蔡英文政府向拜登政府再度提出升等案。在拜習通話前,除了白宮印太戰略總監坎貝爾極力支持之外,國安會與國務院高層官員也多傾向支持。顧立雄與吳釗燮看到機不可失,決定密訪美國為代表處升等案加把勁,補上「臨門一腳」割到稻尾。
只是國安會與國安局情報不靈光,未能透過有效管道取得「拜習通話」的情資,以致原先頗有機會成局的升等案可能功敗垂成。如果最後發展不利,典守者恐怕難辭其咎。
其實,情報研判有不少管道與方法。若不能透過直接或間接管道,以最快時間取得第一手情資,還是可以從公開資訊做出非常貼近事實的研判。事實上,國內外專家學者與智庫早就針對拜登的外交政策、美中關係、兩岸政策與美中台關係,提出各種正反不同的看法,國安單位要做的,就是每天依據來自四面八方的情資進行滾動式的研判、分析與提出政策建議。
以美中關係為例,大多數專家學者都認為,雖然拜登高舉「反中」大旗,但在「反中」告一段落之後,必然會尋求與中共改善關係,以在貿易、氣候變遷、防疫等議題進行合作。
美國在阿富汗折戟後,美中關係自然會演變成主客易勢。香港英文《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習近平將以視訊方式參加10月底羅馬舉行的「20國(G-20)」峰會,明示不會有面對面的「拜習會」。顯然,這是來自北京的放話,因為習近平知道拜登更急於需要這場峰會。
當然,這些情資必須要有理性的專家學者進行研判,不能只以領導人個人偏好為唯一考量。理性的研判將會告訴顧立雄與吳釗燮,此時不是赴美談升等案的好時機。反其道而行,則是台北與華府今天都面臨左右為難、舉棋不定的尷尬場景。
本來,根據我國外交部內部的規劃,在非邦交國代表處的名稱之中,中華民國代表處自然是首選,其次就是台灣代表處。但是,駐美代表處升等案由民進黨來操作,自然會染上「台獨」的色彩,何況蔡英文總統還計劃連同「鄰國論」,與民進黨立院黨團提出台獨擦邊球的修憲案,來挑撥美中關係與操弄台灣選舉。
中共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11日表示,「美方應充分認清台灣問題的敏感性,不要試圖突破中方底線」。值此拜登急於與習近平10月底舉行一場面對面峰會的關鍵時刻,華府再怎麼挺台北,也不太可能不顧自己國家利益拿升等案向北京「叫板」,除非美國想和中共徹底撕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