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08.07.07 04:05 am
工研院35周年院慶,由院長李鍾熙(左起)、經濟部長尹啟銘、董事長史欽泰共同啟用新的識別系統。
記者李珣瑛/攝影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在35周年院慶中宣布,未來將朝向「創新加值、進軍國際」的目標,讓工研院成為「世界頂尖的產業創新研發機構」;並鎖定四大研發主軸:節能減碳、生醫保健、智慧生活、無線網路,全力帶動產業的新機會。
經濟部長尹啟銘與工研院新任董事長史欽泰、院長李鍾熙當天共同啟動新的企業識別系統(CIS),宣告35歲的工研院,進入勇於追求創新夢想、挑戰未來、為產業再創新高峰的時代。
以清大科管院長身分兼任工研院董事長的史欽泰表示,工研院近6,000名科技研發尖兵,35年來以科技研發、創造經濟價值、帶動產業發展為任務。不但積極探索具全球競爭力的新技術、新產業,也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瓶頸,扮演推動台灣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
他說,工研院30年前是科技荒地的開墾者,如今轉型為智識的創新者。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與國際情勢的挑戰,史欽泰期許,工研院應朝下列方向努力,包括:加強做好「高科技產業搖籃」的角色,並以提升科技服務創造價值為目標,協助產業界發展。面對油價高漲引發的能源危機,要有創新性的作法來促成我國產業技術升級及轉型。有鑑於節能、減碳為全球面臨重要課題,工研院應以市場需求導向進行技術創新,以解決國內問題,並創造新興產業。
史欽泰強調,從拓展業務角度思考,邀請業者共同策劃並推動工研院國際化業務,吸引外資投資,創造我國產業轉型的契機。
積極推動工研院轉型及組織改組的李鍾熙指出,工研院的願景是:開創產業新價值的世界頂尖研發機構、產業科技創新者的搖籃、科技人喜愛且引以為傲的工作場所。
李鍾熙說,工研人的心態決定工研院能飛多高多遠,他期免工研人要以「世界的水準、國家的格局、企業的效率」來自我要求,朝研發出對全球有影響力的發明創新為標的。他並為工研院,訂下挑戰十個高難度計畫的目標,例如:花1,000美元即可做的個人基因定序、太陽電池發電一度3 元等等。
李鍾熙感謝過去35年來全體工研人的努力,以及政府和產業的大力支持,並期望大家更加努力,為產業科技再創佳績。未來著力於「創新加值、進軍國際」,使工研院成為「世界頂尖之產業創新研發機構」,協助台灣產業擴大在國際舞台扮演的角色。
在研發方面,工研院將以:節能減碳、生醫保健、智慧生活、無線網路為四大科研重點,全力帶動產業新機會。
工研院35周年院慶典禮中,並頒獎給過去一年來在研發成果與產業貢獻上表現優異的「工研菁英」,共有35個研究團隊獲獎,其中有11項技術獲得成果貢獻獎,五項技術獲頒推廣服務獎,十項技術獲得傑出研究獎,另有一項技術獲頒柳蔭獎。
成果貢獻金牌獎由「TFT等級液晶純化技術」獲得,而「開創光電設備產業研發聯盟之推手」獲頒推廣服務金牌獎;「C型肝炎輔助治療植物新藥BEL-CAT701開發」、「低功率行動式數位電視射頻接收器IC技術」、以及「新世代寬頻行動通訊-多躍程中繼網路與高增益天線技術」均獲頒今年的傑出研究金牌獎。